02.14 北大路上40年的光饼店,曾是三中学子的独家记忆

北大路上40年的光饼店,曾是三中学子的独家记忆

“张师傅——虾干肉饼10个——要辣的——”!

听到透过围栏的呼喊,张师傅便拎起一个袋子跑过马路,递上热乎乎的饼。接过饼后,我们将会赶在上课铃响前一路小跑回楼上。

偷偷咬上一口,面皮发出一声清脆的“咔嚓”,唇齿已抑制不住饼的香气四散,这是深藏8年前那代三中人的独家记忆。

北大路上40年的光饼店,曾是三中学子的独家记忆

“在你们这代之前呀,可不是这样的。当时的三中学生,下课时间会派一个代表跑出来,提上2、30个的光饼,又赶紧跑回去。”

张师傅的妻子刘奶奶笑着和我说,吃过他们家饼的学生,最少有30届。

1

3

1981年,张师傅夫妻在三坊七巷的七寸街学艺,一学就是8年。曾经学艺的地方早已改了名,唯独这份学来的手艺亘古不变。

1989年,两人在御西湖边上开了第一家光饼店,几年后因为拆迁而搬到了北大路口,三中大门的斜对面。那时开始,他们家与这所高中结下了不解之缘。

“一开始的生意并不好,一天都卖不出去多少个,后来呀,你们三中的学生经常来买,再后来老师也来买,家长也来买,回头客又特别多,生意一下子就好起来了。”

北大路上40年的光饼店,曾是三中学子的独家记忆

小朋友付完钱后,一旁的母亲悄声说道:“这是妈妈以前最爱吃的光饼,现在你也吃吃看”。

下课时跑出来买光饼的学生,那是刘奶奶记忆中的第一批客人。网络不发达的九十年代,美味只能通过一届接一届的口口相传。就这样,张师傅光饼成了学生间津津乐道的店铺。

“不仅是学生,老师更爱买,前几天正好有个老师还过来买,问我还记不记得他,我当然记得啊,他第一次来我这里买的时候还没结婚,现在小孩都大三了!”

北大路上40年的光饼店,曾是三中学子的独家记忆

2007年,拆迁让他们搬到了北大路上,恰逢三中围墙改造,原本路边封闭的砖墙变成了铁栏杆。

周一升旗讲话说道“面朝北大,春暖花开”,却让我们回头就看见了北大路对面的光饼店。

与此同时,校园管理也愈发严格,下课派一人溜出去几乎成了天方夜谭,喊光饼的习俗从此流行开来。下课时间,此起彼伏的喊光饼声成了另一道风景线。

北大路上40年的光饼店,曾是三中学子的独家记忆

店租在2014年到期,北大路上的故事也在此刻戛然而止。

北大路上40年的光饼店,曾是三中学子的独家记忆

2015年搬到卧湖路后,尽管有不少学生慕名而来,也有许多老主顾继续找上门。但和校园之间的联络已经远不如往日那般紧密。

住在附近的老人家,往往是几十块几十块的买,再唠嗑两句,像是来了好久不见的邻居家。

毕业许久的学生,时常结伴回到这里,买上几块光饼,放映往昔上学放学的青葱记忆。

2

3

今年正好是开店的第40个年头,离他们最初接触光饼已有48年。

每天凌晨两三点开始,店里就有他们忙碌的身影。

光饼精髓的80%在于面。每天做饼的面都是老面,所谓“老面”指的是经过一天发酵的面团。

北大路上40年的光饼店,曾是三中学子的独家记忆

面团中碱的比例是重中之重。放少了,老面会有一股难闻的酸臭味,放多了,面团又会发黄变硬,不仅显得脏兮兮还对身体有害。

面碱之间的比例,老师傅只需一鼻子便可以判断是否合适。

北大路上40年的光饼店,曾是三中学子的独家记忆

光饼的面团加盐,征东饼的面团加糖,再来点水,和面擀面结束后,就要开始分面。

北大路上40年的光饼店,曾是三中学子的独家记忆

巧手翻飞,不一会儿,大小一致的小面团就摆在了桌上。

“这是我们学光饼最重要的一部分,光这一捏就要学很久。现在很多人啊,都是随便分的,大小形状都不一样,分的还慢,那还叫什么光饼啊”

北大路上40年的光饼店,曾是三中学子的独家记忆

48年的功力,才让这一步看起来如此的轻松。

北大路上40年的光饼店,曾是三中学子的独家记忆

拿起专用的擀面杖前后摆动,戳一个洞,大约用时1秒多,小面团就成了光饼的雏形。

北大路上40年的光饼店,曾是三中学子的独家记忆北大路上40年的光饼店,曾是三中学子的独家记忆

放进竹筐中,盖上盖子“醒”上个把小时,才能入炉烤制。

“那你说,我要不要2点起床做?”

这套看似简单却又复杂无比的流程,彻底解答了我对起床时间的疑惑。

3

3

说起往事,刘奶奶脸上是一副自豪的神情。

“以前的时候,一天可以卖4000多个饼,光芝麻饼就能卖2000多个。西湖大酒店啊,老福洲啊,味中味啊,都是来我这里拿的饼,手艺是不难,做精了才难。”

北大路上40年的光饼店,曾是三中学子的独家记忆

张师傅光饼店在福州算小有名气,早年就有台湾电视台来录制节目,而后寄给他们一盘节目录像带,有987的主持人慕名而来,吃完后便成了在广播里安利店铺的“自来水”。

传统意义的福州光饼是没有馅的,根据面上有无芝麻分为普通光饼和芝麻饼,多是老人家喜欢的福州味道。

北大路上40年的光饼店,曾是三中学子的独家记忆

芝麻光饼的老顾客大多都是几十个几十个的买。

切开口子,微咸的饼皮中夹上两片糟肉或菜,便是逢年过节最鲜美的滋味。

北大路上40年的光饼店,曾是三中学子的独家记忆

征东饼(左)光饼(右)。

征东饼属于光饼的一种,比普通光饼大两倍以上,口感绵甜,松软适口,名字来源于征东大将军戚继光,也被称为“继光饼”。

北大路上40年的光饼店,曾是三中学子的独家记忆

葱肉饼(左)虾干肉饼(右)。

虾干肉饼一直是学生们的最爱,低廉的售价和香脆的口感满足过无数的刁难的嘴。

还有近几年流行的永泰葱饼,满满的肥肉和猪油,成了拦在减肥路上的最大绊脚石。

北大路上40年的光饼店,曾是三中学子的独家记忆

最后,早已嘴馋许久的我买了一块以前常吃的虾干肉饼,“咔嚓——”面皮破碎的声音依然清脆,肉香夹杂着葱香涌出,对着早晨的阳光,肉上的猪油闪闪发亮。

“好吃吗,还是不是原来那个味道啊?”

“好吃,还是。”

遗忘在时光里的点滴回忆,终会被熟悉的味道唤起。

北大路上40年的光饼店,曾是三中学子的独家记忆

【张师傅光饼店】

地址:鼓楼区卧湖路38-3

营业时间:6:00-19:00(卖完关门,有时可能5点就关了)

Ps:老板经常会给老人院和福利院送光饼,是个很热爱公益的人哦。

星标知了

福州好店趣事全知了

北大路上40年的光饼店,曾是三中学子的独家记忆

文 | 雷 阳

图 | 雷 阳

- END -

没看够?继续点

好看的人都点好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