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3 南陽:清明獻花寄哀思 綠色生命樹常青

松柏鬱郁,鞠躬、獻花……南陽市紫山匯仙園公墓倡導文明祭祀風尚,引導市民移風易俗,大力推行現代文明綠色殯葬新理念。清明節來臨之際,記者前去採訪,看到紫山匯仙園公墓內綠樹成蔭,乾淨整潔,秩序井然,生態陵園內市民文明祭祀。

風景秀麗 生態陵園

紫山匯仙園公墓於2004年4月經省民政廳批覆,同年5月興建,2006年3月開園,前期總投資800萬元,現建成7個墓園,有15000餘座安葬墓穴。

綠色發展賦予了陵園自然生態美,在這裡,整個墓園掩映在綠樹松柏中,綠化率在70%以上,植樹品種有龍柏、塔柏、女真、玉蘭、香樟等多種四季常青樹。

殯葬改革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誌。為大力推進綠色殯葬改革,保護生態環境,節約自然資源,紫山匯仙園公墓在上級民政部門指導下,在臥龍區民政局關懷支持下,嚴格執行相關政策,加強殯葬公共服務,倡導文明節儉辦喪事新風尚,加快建設品質良好的公墓生態環境。

文明祭祀 服務至上

松柏鬱郁,市民獻花寄哀思。

清明節來臨,紫山匯仙園公墓的墓碑前花環花籃鮮豔,這是許多前來祭掃的市民用綠色環保形式寄託哀思。

紫山匯仙園公墓2006年開園至今,7個墓園已經建成15000餘座安葬墓穴,是南陽市區及周邊縣區居民祭祀的主要場所。多年來,紫山匯仙園公墓始終奉行“客戶至上、服務第一”的宗旨,堅持把客戶滿意作為不懈追求的目標,抓優質服務,樹行業信譽,推行規範化管理,充滿親情化。如今的紫山匯仙園公墓,是我市殯葬行業親民化服務的典範。從踏進墓園的第一時間起,就會享受到體貼入微的溫馨服務。選購過程中專業知識的講解,安葬過程中獨特的安葬儀式,享受的不僅僅是一名普通客戶的待遇,更是親人般的關愛。

紫山匯仙園公墓的溫馨服務,還體現在每一個細節上。每當清明等重大祭祀節日高峰來臨之時,他們都會提前刊登溫馨提示,在墓區佈置鮮花、係扣黃絲帶,美化、亮化墓區環境;為方便群眾祭掃,設立專門的服務檯,供群眾諮詢,聘請志願者服務隊,引導群眾有序祭掃,並在園區不同角落設置多個石桌石椅,供掃墓人歇息、敘舊。

這些年,紫山匯仙園公墓一直倡導市民用綠色環保的方式祭祀,倡導文明新風。每年的清明節等重大祭祀節日前,他們都會大力宣傳文明祭祀新風尚,在主要路口懸掛清明文明祭掃條幅,安排工作人員向前來祭祀的市民介紹民俗文化,強調陵園區禁放煙花爆竹,禁燒冥紙冥幣,從而營造濃濃的清明節文明祭祀氛圍。真心付出,總有回報。一封封感謝信、一面面錦旗、一份份榮譽向人們詮釋著紫山匯仙園公墓的服務宗旨。

公墓主任張海全介紹,十幾年來,紫山匯仙園公墓服務至上,致力倡導莊嚴、肅穆、典雅、文明的祭祀新風,形成綠色祭祀和綠色殯葬風尚,充分體現現代文明紀念特色和文明傳承方式。

  景仰英雄 緬懷烈士

3月31日,因公犧牲的公安英烈郭震的骨灰安葬儀式在紫山匯仙園公墓舉行。當天公墓60多名工作人員全部在崗值班,他們懷著無比崇敬的心情忙前忙後。公墓工作人員張冰珂當天被安排在陵園內引導祭奠人員前行,莊嚴肅穆的氣氛,隆重簡約的儀式,還有那麼多臉色凝重來悼念的人,讓她對英雄心生景仰。

4月1日一大早,上班後,張冰珂就在公墓主任張海全的安排下,到墓園內清掃英烈郭震的墓地。

此前,公安英模段大軍、國土衛士閆道強的骨灰已經安葬在這裡。管理部門一直要求工作人員,平日清掃墓地,要尊崇英雄亡靈,及時修剪墓地樹木,保持墓碑潔淨。張海全說:“我們已經把英雄當成親人,內心的崇敬之情裡充滿了親情,當他們是親人,當他們是兄弟。管理部門經常組織員工學習英烈英模的先進事蹟,還大力宣傳英烈英模事蹟,從行動上弘揚英烈英模大無畏的革命精神和公而忘私的革命情懷!”

景仰英雄,傳承其精神。周圍村民都知道公墓裡有英雄安息。張海全介紹,幾天前,臥龍區蒲山鎮趙官莊村小學組織學生來公墓開展清明掃墓活動,祭祀英魂。張海全說:“英雄長眠不朽,我們要時常深切表達對他們的緬懷與哀思!”

  生態樹葬 節地環保

清明節,追思故人,綠色生命樹常青!

在紫山匯仙園公墓內有一個“生態節地葬區”,目前已經有160多棵青松代表著“樹葬”方式,安息在這些青松下的逝者,姓名鐫刻在“生態安葬紀念碑”上,碑座下方是獻花臺,供親友祭祀,緬懷故人。

移風易俗,推行“綠色殯葬”,紫山匯仙園公墓早在2009年就向市民推行樹葬、草坪葬等綠色殯葬法。這種綠色生態殯葬形式推出後,經過陵園工作人員反覆宣講、動員,逐漸被逝者親人接受,如今陵園內的“樹葬”區還在擴充。

張海全說:“綠色葬法是世界性的殯葬改革發展方向,在大城市已經很盛行,多年來我市一直宣傳推廣‘綠色殯葬、文明殯葬’方式,就是為了引導市民移風易俗,接受現代文明的綠色殯葬新理念,用迴歸自然、生生不息的‘綠色殯葬’方式傳承清明文化,寄託哀思。”

張海全呼籲:“平安清明,文明祭祀,請市民錯峰出行。”張海全還介紹,紫山匯仙園公墓還將打造全新的“互聯網+祭祀”模式,預計今年10月份就可以推出。(南陽晚報記者 劉力果 文/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