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31 袁世凯与段祺瑞的恩怨

袁世凯与段祺瑞的恩怨

袁世凯

敲山震虎救袁世凯

1908年,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相继去世,光绪的弟弟载沣被任命为摄政王。载沣及光绪的妻子隆裕太后等人对袁世凯出卖光绪恨之入骨,袁世凯感到惶惶不可终日。

果然,隆裕太后召见庆王奕劻时,扬言要杀袁世凯。奕劻自然护着袁世凯,说此事应召大臣商议。慈禧驾崩不久,袁世凯突然接到懿旨,要他连夜进宫,联想到最近宫里的种种传闻,袁世凯吓得胆战心惊。离开袁府时,他吩咐家人赶快通知段祺瑞。

几年前,就因为袁世凯的告密,光绪帝最终落得个被囚瀛台。别看袁世凯这几年风光得很,但他担心光绪帝苦尽甘来,重掌朝纲,那时他可惨了。袁世凯当然不会坐以待毙,因此预备了一招棋,就落到了段祺瑞身上。

在德国学习军事回国后,段祺瑞在山东威海武备学堂当教习。袁世凯小站练兵时,段祺瑞去了“新建陆军”。由于段祺瑞军事才能过硬,慢慢地成为袁世凯手下第一大将。

接到袁家发来的急电,段祺瑞星夜赶往京城,遍访朝中权贵,打探到的消息有好有坏。好消息是光绪皇帝终于没熬过老佛爷,早死了十几个时辰;坏消息是西太后驾崩前指定醇亲王载沣之子溥仪继承大统,醇亲王本人为监国摄政。这醇亲王正是光绪一母同胞,手足情深,如今一朝权在手,恨不能立马寻袁世凯个死罪才解恨。

段祺瑞知道这其中的厉害,当即回到保定。不久,就知道载沣果然要对袁世凯动手。段祺瑞当即就要集合部队,实行“兵谏”。段祺瑞手下第一谋士徐树铮连说不可,并为段祺瑞出了个点子,先向朝廷称病开缺,继而放出风声,举行冬季演习。

试想,这两大宫大丧期间,动刀动枪的,朝廷不会不重视。且日后查起来,只说当时自己赋闲养病,一切概不知情。这主意果然奏效。不少人都劝载沣放袁世凯一马。可载沣这口气咽不下去:“大清朝立国近300年,皇恩泽被,我就不信军队听那姓袁姓段的。”

见载沣不买账,段祺瑞又走了一步狠棋。一天,他接到驻扎在北京南苑北洋第6镇第11协协统李纯的电话,说有几个士兵聚赌闹事,发生火并,请示处理事宜。段祺瑞借机说这是兵变,顺势出兵去敲山震虎。刹那间,军号齐鸣,铁马金戈,段祺瑞还觉得不够声势,居然动用大炮,这南苑就在北京城脚下,朝廷里因此乱成一团。

载沣终于撑不住,作了让步。1909年1月2日,清政府以袁世凯“患足疾,步履维艰,难胜职任”为由,罢免袁世凯,让他回河南彰德老家养病。袁世凯全家离京时,情景十分落魄。一路上没一人为其送行。

车到了保定,随从向袁世凯通报段祺瑞在车下等候拜谒。

见到段祺瑞,袁世凯拉住他的手感激不禁。袁世凯决定把自己花了30万元买下的府学胡同赠给段祺瑞。

袁世凯与段祺瑞的恩怨

段祺瑞

合作逼清帝退位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清廷摇摇欲坠,不得不起用袁世凯。段祺瑞被袁世凯重用,主持前线军事。他对袁世凯的心思越来越清楚,和袁世凯一唱一和,逼退了清帝,抢得总统宝座。

12月29日,南方选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段祺瑞极为震惊,因为孙中山归国前,和谈已有眉目,孙中山的归国无疑给袁世凯以重大打击。

1912年1月1日,就在孙中山宣誓就职那天,段祺瑞纠合冯国璋、段芝贵等北洋将领,联名通电反对共和,主张立宪,声称“若以少数意见采用共和政体,必誓死反抗”。

在各方面的压力下,孙中山妥协了。袁世凯在得到南方清室退位后推举袁世凯为大总统的承诺之后,开始向“孤儿寡母”的清王朝施加压力。

然而,袁世凯不想亲自出面,被人骂作“活曹操”。

合作逼清帝退位后来,摄政王寻找机会报复了段祺瑞,让其一夜之间连降3级,到苏北做一个小小的提督官。不过,这时候袁世凯快出山了,袁世凯安慰说:“芝泉(段祺瑞的字)兄少安毋躁,我这次出山,有一个条件,就是要调你重回北洋系统,担任第二军军统,朝廷不久就会下旨了。”

真是时来运转,段祺瑞刚到信阳接任第2军军统,兴奋劲还没过,又有捷报飞到,任命他为署理湖广总督,正二品的官职。在清代,一个汉人做官做到极致也不过如此了。

但段祺瑞没有谢主隆恩。他知道,这不是朝廷对他特别青睐,而是袁世凯的背后操作。要谢,应该谢袁世凯。袁世凯摆摆手:“自家人不说别家话,此事我应该做。不提也罢,你今天来得正好,去前线替我将冯国璋换下来。”

段祺瑞大吃一惊,这冯国璋在前线打得不错,已经攻下汉阳,正准备一鼓作气拿下武汉3镇呢。“姓冯的是个粗人,不懂政治。”袁世凯当时正以朝廷牵制革命党,以革命党吓唬朝廷,一方面私下里和武汉方面及孙中山的同盟会进行南北和谈,南方提出只要建立共和,废除帝制,这大总统一职就非袁莫属;与此同时,他也在和朝廷讨价还价,以优待皇室为条件,取消帝制。

于是,袁世凯指使段祺瑞来做恶人。段祺瑞领衔发出通电,要溥仪尽早逊位,那话说得全没君臣情分,而且还发出威胁:假如朝廷尚不就范,则“率全军将士进京,与王公陈利害,祖宗神明实式鉴之。挥泪登车,昧死上达”。

段祺瑞的威胁很有效,1912年1月13日,在各方面的压力下,清帝正式宣布逊位。袁世凯如愿以偿地成为民国临时大总统,论功行赏,段祺瑞担任了内阁中最重要的陆军总长一职。

袁、段矛盾渐生

矛盾由陆军次长人选而引发。段提议由徐树铮来担任,袁提议换个人选。但段坚持自己的建议,袁世凯脸上不动声色,心中却在琢磨:“这段祺瑞并不简单,他也掂得出徐树铮的价值,知道收揽人才。”

袁世凯与段祺瑞的矛盾在慢慢加深,袁世凯精明过人,事必躬亲,恨不能大事小事全部抓在手中;段祺瑞则是个急性子,军人做派,不习惯那种唯唯诺诺,拍马逢迎,因此凡陆军部的事,都自己说了算。

袁世凯对此心知肚明,决定先剪除段祺瑞的得力臂膀徐树铮,非如此,姓段的不会安分。袁世凯将段祺瑞唤到中南海,两人沿着湖边看风景,袁世凯试探着道:“不少人对陆军部的做派很看不惯,都说徐树铮那小子盛气凌人,我看是不是给他挪个地方?”

没想到段祺瑞立刻就蹦起来:“可以,大总统是一国之主,想撤谁都行,我这个陆军总长连小徐子的那个次长也一起撤了吧。”说完,转身就走。

望着段祺瑞的背影,袁世凯气得直哆嗦。但袁世凯还是强咽下这口气,段祺瑞在目前还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为他的强硬做派,从不遮遮掩掩,迷信武力,在关键时候,很能起作用。

袁世凯罢免段祺瑞

1912年3月,京城里流传袁世凯想当皇帝的消息。

段祺瑞是反对帝制的,他也不相信袁世凯会恢复帝制,多次在公开场合为袁世凯洗刷。有一天,徐树铮告诉他,袁世凯已经在开始为恢复帝制做准备了,段祺瑞这才相信。他当即晋见袁世凯,极力相劝。

袁世凯表面上说不会当皇帝,但心里却对段祺瑞产生了极大的不满。段祺瑞第二天到部里,就见到总统的公文,即日起成立陆海军大元帅统率办事处,袁亲掌陆海军大权,一下子将陆军部的权收了回去,接着又有肃政厅的参劾说段在订购外国军火时侵吞了四十万,段祺瑞不胜其怒,他的操守一贯清廉。段祺瑞曾安排一个远方侄子在保定军校找了个勤杂工的活。

不过,这个段祺瑞的亲戚被军校的人拍马“抬成”了军需采办,在这个肥缺上捞了不少油水。

这事被段祺瑞知道后,把这个侄子打成了终生残废。这还不算,段祺瑞还真的惩罚自己任用私人,管教不严,当着众人的面走进禁闭室。整整48小时,段祺瑞才在别人的搀扶下走出禁闭室,只见他面色惨白,人都虚脱了。所以,袁世凯向他头上泼污水,说他吃回扣,才最让段祺瑞不能忍受:“既然大总统不信任我,我也不赖在这个位置上。”手一甩,挂印而去,从此称病闭门不出,以示与袁不合作之态度。

袁世凯与段祺瑞的恩怨

袁世凯的葬礼

取代袁掌控北洋系

段祺瑞在家没呆多久,袁世凯就撑不住了,帝制不得人心,蔡锷振臂一呼,一场反袁的风暴席地而起。袁世凯的北洋军根本不听调度,无可奈何之下,只得请段祺瑞重新出山,因为段是小站旧人,北洋元老,在军中的关系盘根错节,很多将领是要买他的面子的。

听说袁世凯重新起用段祺瑞,徐树铮给段祺瑞出个主意,不妨拿出当年处理武昌事变的手段,以蔡锷之护国军压迫洪宪帝制,以倒袁下台为条件,左右其手,乘时而起,取袁而代之。

计是好计,但段祺瑞连连摆手。当时段祺瑞刚从中南海回来,几个月不见,袁世凯憔悴多了,他拉着段祺瑞的手:“悔不当初,没听你的忠告,现在闹成这般光景,唉,外面的事多拜托了。”说罢,不胜凄凉。段祺瑞果然受不了袁世凯这一套,动了恻隐之心。

所以,在洪宪帝制崩溃的过程中,段祺瑞虽然没有像过去那样为袁世凯充当打手,但也没有墙倒众人推,起兵发难,他只是作壁上观。

1916年6月5日,袁世凯病情陡然恶化。段祺瑞闻讯,迅即赶往怀仁堂。次日上午,袁世凯病逝。

此刻,段祺瑞完全抛弃了对袁世凯以前的怨恨,通令全国下半旗志哀,停止娱乐一天,学校停课一天,文武官吏停止宴会27天。在财政几乎崩溃的情况下,拨银币5万元作为丧葬费,成立恭办丧礼处,内务总长王揖唐和周自齐等筹办大丧典礼。段祺瑞率各部总长轮流守灵。

袁世凯死后,段祺瑞改任国务总理兼陆军总长。这时,就连徐树铮也建议对袁门进行抄家,这是一种政治姿态,以示新政权与洪宪帝制毫无瓜葛。段祺瑞还是摇摇头,提起笔,签署关于袁世凯丧葬的通令,一切按国葬标准,全国下半旗志哀,并以总理身份主祭。

段祺瑞对袁世凯进行隆重的国葬,命河南巡按使负责在袁世凯的家乡彰德修建陵墓,占地近140亩,工程持续两年才完成,被称为袁公墓。

6月23日,段祺瑞以总理的身份主持政府公祭,各国使节、文武大员尽数到场。灵车用的是当年运送慈禧太后棺柩的豪华胶轮车,并派马、步兵近两个团护送,段祺瑞亲自扶柩送至前门车站。

大葬那天,他还下令所有内阁成员执绋,鸣礼炮101响,并派出马步兵两个团护灵。段祺瑞这样做,自然招来了全国一片骂声,但却让失去袁世凯的北洋系又找到了新的领袖。

在义与理、情与权之间纠葛的袁、段恩怨,终于画上了句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