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8 青春期叛逆,一個新的修復方向:幫孩子內部評價系統並使其佔主導

全文共5000字,如果您的孩子在青春期叛逆,束手無策,那本文或許可以為您提供一個新的解決方向。

當孩子進入青春期,許多家長會感嘆:原本乖巧、學習成績好的孩子,突然就變得不可理喻,總是和家長對著幹。

有的家長會採取高壓政策,有的家長會選擇和孩子講道理,但孩子始終無動於衷。

其實,孩子確實不缺壓力,道理他們更是耳熟能詳,他們缺的,是一個關心他們、信任他們的領路人。

這樣說或許會很“雞湯”,很含糊,以下這部電影的內容,很好的詮釋了青春期的叛逆孩子,應該如何引導。

青春期叛逆,一個新的修復方向:幫孩子內部評價系統並使其佔主導

01 極端叛逆的孩子,是對家長的自暴自棄

電影《不良少女》中,女主角喬曦是一名極度叛逆的高中生,老師認為她是害群之馬,家長同樣對她失望至極。

成績不好,被班主任叫出門外訓斥:“不想讀啊,乾脆回家,別在這兒浪費時間”

青春期叛逆,一個新的修復方向:幫孩子內部評價系統並使其佔主導

行為惡劣,被媽媽當面怒叱:“你又笨又不好好讀書,乾脆下來到店裡端盤子吧!”

青春期叛逆,一個新的修復方向:幫孩子內部評價系統並使其佔主導

在所有人眼裡,喬曦這一類學生都是不值得爭取的,她們的成績、行為,已經被定型為“沒出息”的一類。

很快,班主任因為懷孕,所以班上來了一位代課老師:孫老師。

帶班一週後,孫老師大概瞭解了班上的情況,這個班有幾個類似喬曦一樣的學生。他提出了與其他老師截然不同的教育思路。

其他老師認為,教學不應該浪費精力在害群之馬身上,更應該把精力放在可以考上北清復等名牌大學的學生那兒。

而孫老師認為:“尖子生本身就優秀,把差生變好,這才是成績。”

青春期叛逆,一個新的修復方向:幫孩子內部評價系統並使其佔主導

孫老師確實做到了,他找到喬曦進行了一次談話,毫無疑問,孫老師的話被喬曦認為是“毒雞湯”並不願意接受,孫老師一次又一次的熱臉貼上冷屁股。

喬曦拿出了“大道理”--認命:

“這個世界上,就是有很多人腦袋比你聰明,學東西比你快,成績還比你好”

“只要你自己覺得盡力就行了!”

孫老師,就一句話:“關鍵是,你們盡力了嗎?”

青春期叛逆,一個新的修復方向:幫孩子內部評價系統並使其佔主導

喬曦心裡充滿著委屈,但沒有人理解她,這份委屈表現出來的就是叛逆。

直到一次和孫老師的爭吵,孫老師才挖掘出那份委屈來自哪裡:

“媽媽就可以隨意踐踏別人的夢想嗎!”

青春期叛逆,一個新的修復方向:幫孩子內部評價系統並使其佔主導

“他們覺得我不行,那我就不行給她們看咯!”

青春期叛逆,一個新的修復方向:幫孩子內部評價系統並使其佔主導

喬曦真正在意的,是她的夢想被媽媽踐踏了。

媽媽認為她看的是“閒書”,一次爭吵中把她喜歡的國內外名著都給扔了。

當媽媽得知喬曦的夢想是成為一名作家的時候,她連爸爸也攻擊了:

媽媽把爸爸寫的稿子(爸爸的夢想也是成為作家)撒了一地,對著喬曦聲嘶力竭的吼到:“他也天天想當作家,可你們是那塊料嗎!”

喬曦在用“我就不行給她們看”的自暴自棄,滿足著所有人對她的那份“認同”

青春期叛逆,一個新的修復方向:幫孩子內部評價系統並使其佔主導

我想,遇到很多這樣的情況,大多數人都會放棄了,因為那是孩子的家庭教育問題,旁人難以插手,要改變的可是父母根深蒂固的教育理念。

要改變家長太難了,即將高考的喬曦也沒有那個時間等待,從家庭教育入手會讓事情進入死衚衕。

孫老師選擇了從喬曦的夢想入手,首要的任務是讓喬曦願意接受他的好意,並信任他,信任她自己。

孫老師說出了一段大家耳熟能詳的雞湯:

“我當年的想法和你一樣,我在高二的時候遇到一個好老師!他說”

“如果別人都瞧不起你,覺得你不行,你應該加倍努力,用成績證明他們的錯誤和無知!”

喬曦會不明白這樣的道理嗎?自然,她是明白的,這種話我想現實中的孩子們也沒少聽到、看到過。

青春期叛逆,一個新的修復方向:幫孩子內部評價系統並使其佔主導

但喬曦還是信任了孫老師,因為孫老師的一句話:“我希望對於你而言,我就是那個老師!”

終於,有人願意幫助自己,有人願意相信自己...

青春期叛逆,一個新的修復方向:幫孩子內部評價系統並使其佔主導

接下來的情節,就是喬曦開掛了,變得努力學習了,可這樣就足夠了嗎?並不。

真正的好老師,會發掘學生的亮點,激活孩子的潛能,即便那份潛能沒有人認同,甚至連孩子也對此失去信心。

學校爭取到了作文比賽的名額,名額只有一個,所有老師都一致認定不需要選拔了,應該直接由尖子生曲蘭蘭參賽,唯獨孫老師堅持並舉薦喬曦。

奈何喬曦並沒有信心,她認為自己贏不了曲蘭蘭,那可是全世界都認同的好學生啊!而自己不過是一個最低級的差等生。

孫老師深知喬曦的傲氣,他讓曲蘭蘭幫忙用激將法,用尖酸的語言刺激喬曦參賽。

最終選拔結果出來了,為了公平起見,校長把考卷的名字都遮擋住,讓老師們投票以示公平。

所有人都認為寫得好的文章是曲蘭蘭寫的,還有不忘落井下石的:

“這樣的文章,喬曦要能寫的出來,我就大頭朝下,在操場上給你走三圈!”

青春期叛逆,一個新的修復方向:幫孩子內部評價系統並使其佔主導

情節是如此老套,同樣也如此相似,揭開卷子那一刻,喬曦...勝出了!

喬曦和孫老師的故事,或許是虛構的,許多人會嗤之以鼻,但電影中恰恰說明了孩子變得叛逆的原因及其真實需求。

那些極端的孩子,他們只是在用自暴自棄的方式,回報所有人、尤其是家長對她貼的標籤,用家長最在乎的事情,來滿足家長的評價。

02 孩子,並不缺壓力,更不缺大道理

類似喬曦的叛逆少年們,在我們生活中並不少見,加壓和大道理大概是家長們能想到的最好解決方式。可實際上,孩子們真的不缺這些。

  • 孩子,並不缺壓力

“把壓力變成動力”,這大概是給予孩子高壓的家長所期盼的狀態,但他們往往忽略了孩子所承受的是多重的壓力。

在家庭裡,家長對孩子成績上的期望給了孩子壓力;

在學校裡,老師對孩子成績上的標準給了孩子壓力;

在社會上,人才選拔機制以及各界人士對“祖國花朵”的願景給了孩子壓力;

孩子自己也承受著被比拼、自我比拼的壓力;

所有人都把高考、把成績營造成了一種只許勝利不許失敗的事情:

教育部給各地教育部門施加壓力,各地教育部門給校長施加壓力,校長給老師施加壓力,而老師給孩子施加壓力的同時,也給家長施加壓力,而家長再給孩子施加壓力。

結果,孩子還沒考試就被壓垮了。

此外,媒體湊熱鬧,交通部門湊熱鬧,警察也湊熱鬧……全社會都極度關注高考,這種壓力最後全轉化到孩子身上,你說他們能沒有壓力嗎?他們的壓力還不夠大嗎?

如果這些種種壓力,壓在父母的身上,我想也沒幾個人能撐得住。

青春期叛逆,一個新的修復方向:幫孩子內部評價系統並使其佔主導

  • 孩子,並不缺大道理

誠如《不良少女》中的老套情節,相信任何一個青春期的孩子都不會不懂其中的道理。

即便從孩子的學習歷程來看,他們也並不缺乏這些道理的環繞:翻開課本,我們可以看到幾乎所有的課文內容,都在告訴孩子要努力,要加油,還有種種故事或者實例,向孩子們訴說著種種奇蹟。

所謂高壓,所謂道理,到底是家長用自己的方式試圖洗去孩子的真實自我,把孩子當成另一個自己,比父母本身優秀的自己。

這些父母有三個共同的地方:

第一、對孩子的控制慾望非常高,他們生怕孩子遇到任何挫折,於是希望儘可能完美地安排孩子的一切,以防止他們遇到麻煩;

第二、他們對孩子的期望很高;

第三、他們不允許孩子表達對父母的不滿,他們認為,孩子最好的優點就是聽話。

如喬曦的父母是開小餐館的,她們並不希望喬曦和自己一樣“卑微”,父親成為作家的失敗,更證明了“這條路行不通”的認知。實質上,喬曦的父母自己瞧不起自己,把這份卑微轉移到了喬曦身上。那是他們唯一的希望了,所以一旦喬曦的行為可能破壞他們這份希望,他們就會攻擊喬曦,對他們而言,叛逆的喬曦就是他們的絕望。

青春期叛逆,一個新的修復方向:幫孩子內部評價系統並使其佔主導

03 壓力能否轉成動力,道理能否改變孩子的關鍵:建立孩子內部評價系統

不是說孩子不缺壓力嗎?不是說孩子不缺大道理嗎?

壓力之所以成不了動力,道理之所以被孩子選擇性無視,其關鍵在於孩子的內部評價系統和外部評價系統,哪個佔優。

【內部評價系統與外部評價系統】:

  • 有真自我的人,他會形成內部評價系統,即,他行動的動力來自於自己的內在。
  • 有假自我的人,他會形成外部評價系統,即,他行動的動力來自於外部的他人。

放在學習上,有內部評價系統的學生,他之所以熱愛學習,是因為他喜歡學習,學習本身帶給他很大的快樂。

相反,有外部評價系統的學生,他努力學習是為了追求外部的獎勵,也即家長和老師的獎勵。

  • 外部評價系統的悲哀之處在於,一個人過於在意別人的評價,而失去了自己。

喬曦的案例就是一個典型:她太在意外部對她的評價,包括家長、同學、老師...而這些評價都是負面的,外界的期望完全與真實的她相逆。

就如喬曦說的“這個世界上,就是有很多人腦袋比你聰明,學東西比你快,成績還比你好。

她只是學得沒別人家的孩子快,沒別人家的孩子聰明。

青春期叛逆,一個新的修復方向:幫孩子內部評價系統並使其佔主導

當外部評價系統成為主導,孩子就會行為乖張。尤其是那些缺乏溝通的家庭,在這樣的家庭中孩子心中有不滿,但卻又被禁止表達,那麼他們就會發展出一些特殊的表達方式來。

例如他們會用考砸表達對老師、母親的不滿,他們抽菸喝酒夜不歸宿,沉迷網絡,甚至放縱自己成為別人眼裡的“社會青年”。

  • 沒有純粹的內部評價系統,也沒有純粹的外部評價系統。關鍵是,在動力系統中,哪個佔主導。

孫老師之所能改變喬曦,並不是他沒有施壓,也不是他沒講道理,如前文所述,他都做了:

用我們耳熟能詳的道理,用同學的激將法,讓喬曦變成了一個好學生。

其關鍵在於,孫老師用正向的方式激活了喬曦的內部評價系統,並讓她的內部評價系統佔據主導。

這樣的例子並不少見,但可惜的是大都是通過電影的方式給大家展現:

  • 在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光榮之路》中,教練和孫老師一樣,排除萬難,讓那群自卑、被歧視的黑人孩子重拾自信,最終爆冷擊敗了公認的冠軍;
  • 同樣是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卡特教練》中,卡特教練把一群驕傲自滿的,一支屢戰屢敗的籃球隊在改頭換面成為無人能敵的常勝將軍。
青春期叛逆,一個新的修復方向:幫孩子內部評價系統並使其佔主導

04 如何建立孩子的內部評價系統並使其成為孩子的動力核心

建立孩子的內部評價系統,並使其成為孩子的動力核心,其關鍵在於:讓孩子選擇。

  • 讓孩子從選擇中,獲得自我認同感

生命的價值在於選擇,但做父母的常常忘記這一點,他們不讓孩子去作選擇,總是忍不住要替孩子作選擇。但是,如果父母什麼都替孩子做主,那麼就無異於是在殺死孩子的生命。

這並不是哲學說教,而是孩子們的切身感受。

  • 如果孩子沒有秘密,那麼孩子永遠不能長大。
  • 如果父母什麼都替孩子做主,那麼就是在殺死孩子的生命。

一個經常為自己的人生作決定的孩子,他的生命力是汪洋恣肆的,儘管因為年輕,他會遇到一些挫折,但那些挫折最終和成就一起,讓他感覺到自己的生命是豐富多彩的,“更重要的是,這是自己的”。

在日常生活中,家長們可以這樣做:

青春期叛逆,一個新的修復方向:幫孩子內部評價系統並使其佔主導

  • 讓孩子體會真實生活,不以獎罰塑造評價系統

獎罰大概是我們家長最常用的對孩子的激勵方式,但必須明白,外部的獎勵太頻繁會奪走孩子的內在喜悅;外部的懲罰太頻繁則會讓孩子的自責變成真實標籤,貼在自己身上;

對孩子而言,考試成績好本身就是一種獎勵,如果他很愛學習知識,那麼這就是對他學習知識的認可,這會帶給他內在的喜悅,這種內在的喜悅是最好的學習動力。

但是,如果頻繁給予物質獎勵,這種內在喜悅就會被外在的獎勵所取代,孩子的學習動機會因此變得不單純。

當孩子考砸之後,他內心是自責的,自己就承受著壓力各方面的負面評價,家是一個溫暖的地方,為孩子遮風擋雨,而不是成為壓垮孩子的最後一根稻草。

青春期叛逆,一個新的修復方向:幫孩子內部評價系統並使其佔主導

  • 讓孩子承擔家庭責任,從中獲取自我認同

青春期的孩子,急於證明自己的能力,急於證明自己的獨立性,他們對在家庭中的地位及被父母所認同的需求,變得前所未有的強烈。

許多孩子被以成績作為評價標準,但成績只是孩子成就中的一部分,即便佔據的比例再大,但也不應該是唯一。

他們同樣希望承擔家庭責任,希望自己能幫助到家長,如果成績成了他自己以及父母對他的唯一精神支柱,當他們的能力不足以支撐這份支柱的時候,坍塌也就不遠。

最終無論孩子如何努力都無法成功,更無法被理解,面對著絕望,脆弱地他們就選擇了自暴自棄。

在生活中,不妨讓孩子參與到家庭中的大小事務來,聽取他們的意見(即便可能很幼稚很不現實很偏激),讓他們發現在家庭中的價值。

青春期叛逆,一個新的修復方向:幫孩子內部評價系統並使其佔主導

  • 尊重孩子的夢想,以此為切入點改變他們

孫老師之所以能成功改變喬曦、卡特教練、哈斯金斯教練能改變那群壞孩子,完全是因為他們尊重了孩子們被家長認為不切實際的夢想,並堅定不移地排除萬難,幫他們實現那份追求。

湖北考生王希來,高中迷上了一款手遊,需要每天登陸才能保級。結果到了高三,王希來一邊忙於學業,又一邊放不下自己的遊戲號,就想了一個主意:“請媽媽幫忙打遊戲保級。”結果,這位媽媽竟然歡樂的同意了!一開始,媽媽打遊戲還比較“菜”,但經過一年來的“勤學苦練”,竟然也越玩越好,完成了“保級”重任。高考結束,兒子取得了675分的好成績。提起請媽媽幫忙打遊戲的經歷時,也是笑開了花。

青春期叛逆,一個新的修復方向:幫孩子內部評價系統並使其佔主導

有人說,王希來的例子完全就是毒雞湯,這是在鼓勵孩子學壞!王希來是因為一直好成績,所以媽媽才會答應支持他的遊戲。

恰恰相反,如果過往生活中,媽媽並不尊重王希來,那麼他根本不會向媽媽提出這個“冒天下之大不韙”的要求:遊戲保級。

媽媽只是在幫助孩子完成他的那份小小的理想,被大多數人所不認同甚至抨擊的理想。

淅爸有話說:青春期的孩子,一旦忤逆確實很難改變,要如喬曦般獲得一個好老師是可遇不可求的事情,但父母自己成為孩子所需要的那個“領路人”,則要簡單的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