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6 南明最强战神之李定国

南明王朝给人的感觉都是弱不禁风,短暂即逝的。南明从1644年到1683年,前后坚持了约40年。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南明王朝里曾经出现一个反清的战神英雄,这就是人称“南天一柱”的李定国。李定国,是陕西人也,出自大西张献忠一系,而张献忠又出自大顺王李自成。在大明王朝传统的眼光里,李定国一系本身属于流寇。

南明最强战神之李定国

当时的局势是,农民的大顺、官方的大明是斗争的主线,大明与满洲的斗争退居为次线。大顺的李自成先叫胡,他打败了大明,攻进了北京,逼得大明皇帝崇祯上吊而死,但大明的残余势力还在,李自成继续斗争他们。“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多尔衮眼见中国内乱,趁机入关。李自成不是八旗的对手,迅速溃败。大明这边,崇祯死时没有任命接班人,明势力陷入了分裂。1644年5月,率先在南京称帝的是弘光,此时清军仅十余万,大明名义下的士兵不下五十万。这种情况下弘光君臣不去讨伐满清,还在傻乎乎的主张“联虏平寇”,认为可以联合满清平定李自成、张献忠,殊不知,满清才是大明的最大威胁。

因为南明的战略愚钝,满清也决定先对农民军开刀,大顺被赶到西边去了。1644年11月,张献忠从李自成一系脱离出来,独立攻下四川,自封为大西帝,李定国作为张的义子,一直身先士卒,功劳巨大,资历仅次于张献忠另一个义子孙可望。接下来,唇亡齿寒。清八旗对弘光下手了,1645年5月,清军攻破南京,弘光被灭,同月李自成亦战死,清顺治帝开始感觉到一统天下在望,时余下大西和清、南明三足鼎立。大西地盘有限,兵力有限。南明还在不断内斗,谁也不服谁,南明走马观花般换了好几任皇帝。出于一致对外的心理,大西张献忠选择北上抗清,1646年不幸战死。

南明最强战神之李定国

张献忠临死的时候,叮嘱李定国要归顺大明,以大明为正统,李定国听在心里,破了重庆贵州后,便一心投明。当时南明到了肇庆的永历帝接棒,永历非庸主,他迎来了第一次抗清高潮。另一方面永历也同意了建立抗清联合阵线,于1649年接受了大西军的投效。在这三年里,李定国表现出比孙可望更大的拥明决心,为以后他变身大明忠烈埋下伏笔。

废话不多说。话说永历连连失地,孙可望把他移至贵州。1652年,李定国在云南练就了八万精兵,开始独当一面,在史书上大展拳脚。是年春,清军派定南王孔有德、吴三桂来犯,李定国迎战。李不但大败了来犯之敌,更一口气包围了桂林。6月,孔有德想夺命逃走,却被围得水泄不通,最后自焚而死。这就是著名的“桂林大捷”。李定国继续攻取湖南,努尔哈赤之孙尼堪帅十多万八旗来战,11月李定国在衡阳设下伏兵,引诱尼堪入瓮,双方在衡阳爆发了激战,李在阵中斩杀尼堪,清军大败。李开创了第二次抗清高潮,刷新了清关入关后的最大反清战绩。明黄宗羲赞道:“逮夫李定国桂林、衡阳之战,两蹶名王,天下震动。此万历戊午以来全盛天下所不能有。”

南明最强战神之李定国

两蹶名王后,李定国的威望到达了顶峰,东部台湾的郑成功也遥相呼应。随之而来的是,李引起了孙可望的妒忌,还有清军的高度关注。孙可望连续下书七道,邀请李定国去密谈,但恐怕不怀好意。李识破了孙的意图,但又不忍心破坏团结,他制定了“联合郑成功夹击广东”的战略,这样既可以绕出孙的势力范围,又可以为大明开疆辟土。

南明最强战神之李定国

怎料到,一代名将、厦门痛击二十万清军的郑成功也有他的小算盘,他当时正和满清议和。顺治为了避免两线作战,对郑成功采取招抚的政策,主要攻打李定国为先。顺治为了讨好郑,将泉、漳、惠、潮四府让出。郑成功借机提出要像朝鲜一样独立建国。所以李定国和郑的动机不同,李是要复兴大明为己任,而郑更希望的是割据一方。1653年3月,李定国再次出动,兵围肇庆。两广反清势力都为之响应,肇庆的义师罗锦鼐率领部队投效李定国,说明李是深得民心的。——但郑成功却闻风不动,他背信弃义了。当时只要郑成功践约遣主力西上,郑、李两军同时发力,收复全粤绝不是梦想。

在抗清的道路上,李付出了百分百,而郑是有所保留的,他更希望发展他集团的力量,所以他又放了第二次飞机。1654年3月,李定国以管仲自比,欲一匡天下,他再出广东了。这次他写信给郑,说“克新会,则广州可下”,郑答应合兵。李定国兵围新会,志在必得,数月下来新会的清军粮食断尽,竟然相吃了一万多人。但李的大军遭逢瘟疫,又被清的援军夹击。郑成功找了各种借口拖延出兵,导致李进退两难,最终,清军用大炮轰乱了李定国最拿手的象兵阵,孙可望在后面又切断了滇黔的物资援助,李全线溃败,精锐尽失。从此李失去了主动扩张的实力。

新会之战,错不在李定国。李都是一些什么猪队友?郑成功、孙可望都是不肯支援的。郑成功起码还是个抗击荷兰、收复台湾的英雄,孙可望呢?他只会背后拆台,后面直接当了明奸。李能做到两蹶名王,已经尽力了。孙可望眼见心腹大患李定国失败,自封为国主,全面架空永历。李定国收到了永历的密诏,赶紧回来勤王。孙、李的矛盾爆发,正式决裂,孙兵力有十余万,李方合兵才五万。李兵弱敌强,还是勉力决战。刚一开打,孙可望方面的将领自知理亏,纷纷投降到李定国这边。孙兵败,投降给满清。

李定国虽然驱逐了孙可望,但南明的势力更弱了。1659年,吴三桂率十余万攻打永历,云贵沦陷,李定国、永历逃至缅甸,缅甸王畏惧满清的势力,不肯接纳,不久永历被吴三桂逼死。在这种困局下,李坚持到了最后一兵一卒,但无力回天,李郁郁而终,他的遗言是誓死不投降,“任死荒徼,毋降!”日后吴三桂这个叛逆永远被钉在耻辱柱上,李定国则被百姓纪念。

南明最强战神之李定国

在云南勐腊县城的东北,依旧有汉王庙,又叫李定国宗祠,最近作出了翻新。

南明最强战神之李定国

南明最强战神之李定国

综观李定国的一生,可谓忠烈。他两蹶名王,天下震动,他陆地上的军事能力是南明方面最强的,若果水上最强的郑成功能联手,大明是有很大机会的。可惜郑不甘心受到永历、李定国的调遣,郑保存实力,希望割据一方。又恰逢满清当时的几位君主都比较贤明,所以南明在拉锯战里面败下阵来。李定国和孙可望一开始就有战略的争执,又加以权力斗争,但李顾全大局,忍而不发,直到不可调和的时候才出手,可见李是一个有大局观的人。李是南明朝廷里面最后的一道曙光,郑成功在今天的名气比李大,主要是因为收复台湾之功,但在光复大明这个事业上,李还是高于郑一筹。要做割据之主容易,想一统天下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