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3 付於武:看過豐田才知道什麼是偉大的公司,希望中國有更多的華為


付於武:看過豐田才知道什麼是偉大的公司,希望中國有更多的華為


10月22日,在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年會暨展覽會上,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名譽理事長付於武接受了包括出行一客在內的三家媒體採訪。

幹了幾十年汽車的付於武坦言,基於互聯通訊技術,讓全球汽車業迎來百年未有之鉅變,影響之大、與生活關聯之緊密遠超自己的想象。 如果用一個關鍵詞描述中國汽車產業,那就是“轉變”。

在和出行一客記者對話中,付於武十分坦誠,一再呼籲產業界要轉變,政府要冷靜。圍繞,包括燃料電池是否需要補貼,如何補貼?中國新能源產業核心技術幾何?是否應該拯救“邊緣”車企等熱門話題,給出了直接而犀利的回答。

付於武認為:有地方政府讓我介紹整車廠落地,我都勸對方謹慎。政府不能盲目追求短期政績,而忽略長期風險。針對缺乏市場前景、沒有核心競爭力的邊緣車企。地方政府要考慮車企發展的可持續性,不能讓今天的尷尬演變成今後的痛苦。輸血管得了一時管不了一世,難不成直到城市破產嗎?

付於武:看過豐田才知道什麼是偉大的公司,希望中國有更多的華為

▲ 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名譽理事長付於武接受出行一客等三家媒體採訪 / 記者李皙寅 攝

如下為付於武與出行一客記者的對話摘要:

出行一客:雖然財政補貼退坡腳步聲越發臨近,但現階段產業界和政策制定者仍有不同觀點。以氫燃料電池為例,全國政協副主席萬鋼、上汽集團董事長陳虹都曾建議延長補貼時限,然而近日財政部建議“一視同仁”,不延長燃料電池補貼。對於這項仍在發展初期的技術,您認為是否應該延續補貼?

付於武:最近幾年我多次去豐田,發現他們手裡的牌很多,在燃料電池技術方面的升級迭代速度非常快,能看到燃料電池產業化的美好前景。但整個鏈條的成本依然極高,也有安全憂慮。為此,我建議政府還應該給燃料電池補貼,因為他是零排放的清潔技術。以十年未代表來看,燃料電池技術進步和應用的增速是必然趨勢,給補貼是明智的。

出行一客:

未來的補貼應該怎麼給呢?是依然給整車廠,還是給運營方?是直接給購車補貼,還是減費降稅?

付於武:最近頂層在搞稅制改革,改革方向是從供給端轉向消費端,這是重大的變化。我們呼籲新的稅制往消費者的需求端來傾斜為好。我建議針對小型車應該減免購置稅。中國承載不了那麼多豪華的大車,中國應該是小車社會,因此應該對小型車、微型車減免稅費。為此,當初我就曾建議不要取消小排量轎車購置稅減半優惠,從而引導消費市場產品結構的根本性調整。在市場整體不好的背景下,豪車銷量增長,有悖於社會發展的價值觀,這攸關道路資源更事關國家能源安全。財政補貼應該朝著小排量、低排放、零汙染方面給力。

出行一客:產業進入大浪淘沙階段,具體表現為三個維度:其一,“狼來了”外資的電動車進場,價格優惠且品牌形象好,那麼我們自主品牌打下的江山受得住嗎?

付於武:中國車市的春天還有待時日,現在還不是谷底,明年可能依然不見好。因此,現在無論是自主、合資還是外資都共同面臨市場考驗。這輪市場淘汰是公平的,這也有助於中國汽車產業的兼併重組,現階段最重要的是改變。

付於武:看過豐田才知道什麼是偉大的公司,希望中國有更多的華為


出行一客:其二,這麼多年補貼過去了,我們到底核心技術如何?有觀點稱,像燃料電池領域,不少技術還是日本的底子,我們只套了個殼。對此,您怎麼看?

付於武:過去幾年,在強力的政府補貼下, 中國新能源汽車消費風光無限,但從內核來看,跟發達國家的頭部企業相比依然不佔優勢。經濟學界認為,中國的優勢是市場和製造業門類齊全,但我們缺技術,尤其是核心技術。回頭看看國內自主品牌,無論新能源還是傳統燃油車,核心競爭力如何?我是要畫問號的。

出行一客:其三,產業產能正在出清,不少邊緣企業要關停並轉,您覺得他們還有必要“搶救一下”嗎?

付於武:在這一背景下,部分車企被邊緣化出具是遲早的事兒。中國市場再大,也容不下幾百家整車廠。即便如此,還有各方勢力蠢蠢欲動,依然爭先恐後地建整車廠。這背後存在地方政府無節制的、盲目的政策支持。從歷史經驗來看,只有平臺化規模生產成本才能降下來。

在這一背景下,沒有品牌、核心技術、缺資本車企,將紛紛倒下。有人說,造車要200億元,實際上何止200億啊,這真要乾了才知道(資金需求有多大)。

此刻,各界必須冷靜,不能再盲目了。特別是地方政府不要在追求短期政績和GDP。需要對產業的核心技術有辨別能力,真心幹自主培養核心技術的企業,我們需要支持;那種買了一堆散件搞組裝“披洋馬甲”的,再給他們補貼就是荒唐。

此外,在補貼一事上,政府需要反思,千億規模的補貼,監管力度究竟如何?不能再重蹈覆轍。

付於武:看過豐田才知道什麼是偉大的公司,希望中國有更多的華為


出行一客:汽車廠的地域保護色彩濃重,是利稅大戶也是就業大戶。對於這些邊緣企業怎麼處置比較好?是否還應該繼續輸血?

付於武:給沒有市場前景、沒有核心競爭力的車企輸血,就是斷送自己。將來怎麼辦?政府有持續輸血能力嗎?以後要城市破產嗎?這個問題很大。現在有的車企和地方政府就陷入這樣的尷尬,現在如果再搞,就會轉化成明日的痛苦。

汽車是個偉大的產業,需要整合各方資源,資本不是萬靈藥。現在的車企必須與時俱進,沒有可持續能力、資本不足、缺乏核心技術,沒法全面整合資源,就不是偉大的公司。在豐田,我看到他們多種動力路線的佈局,以及強大的創新能力,才知道什麼叫偉大的公司。我希望中國有更多的華為、更多的豐田。(責編/楊佩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