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歷史上有哪些優秀的將領,一開始不被看好,後來卻一鳴驚人?

不才講史



《特赦1959》中的女護士梁冬芳讓人感覺很突兀,很沒必要,但是卻引出了杜聿明的一段經歷。杜聿明在得知梁冬芳的身世後,之後私下對人說,正是他在圍剿鄂豫皖蘇區時從紅軍的側翼穿插迂迴,擊敗了紅軍,沒想到造成了很多梁冬芳這樣的孤兒,但他卻用這些人的鮮血換來了他自己發跡的開端,從此後收到徐庭瑤的重用,開始飛黃騰達。

作為黃埔一期生,杜聿明在學校期間並不起眼,和同期的胡宗南,黃維等人相比,他並不受重視,就更不用說像陳賡這種風雲人物了。所以,陳賡到功德林看望他們的時候,杜聿明坦陳他和陳賡雖然是同期的黃埔同學,但是並不熟悉。

到抗戰開始的時候,杜聿明級別在黃埔一期的同學中並不算很高。當時胡宗南已經是坐鎮西北的西北王了,黃維也已經是十八軍軍長,成為土木系大將,就連陳賡在紅軍中,改編後也是旅長,王耀武是師長,宋希濂是師長,孫元良是師長,桂永清已經是教導總隊總隊長,實際上相當於軍長,而杜聿明還只是裝甲兵團團長。


到率軍入緬作戰時,原定的遠征軍總指揮為宋希濂,同樣是杜聿明的黃埔一期同學。然而後來臨時變化,改為羅卓英擔任總指揮,杜聿明只是副總指揮兼第五軍軍長。不過,這之後杜聿明的晉升就比較快了,到抗戰結束時,杜聿明和宋希濂的職務級別已經相當了,雖然和王耀武這種三期學弟相比有差距,但是也已經是中將了,也能夠獨當方面了。

但是杜聿明的資歷仍然在國軍中顯得太淺了,所以他在東北的時候,只擔任保安司令長官,而在他頭上另外放了一個熊式輝當婆婆。而且,在他生病期間,因為他抗命,國軍統帥部一度有過換將的意圖,而這個接替的人就是後來在錦州被俘的範漢傑。杜聿明另外舉薦鄭洞國代替他指揮,範漢傑才沒去東北。

杜聿明從東北被撤換下來後,陳誠去接替他,但陳誠一到東北,就改組了機構,改為東北行營,黨政軍都由陳誠完全負責,這和杜聿明在東北時的待遇就差得遠了。一直到陳誠在東北大敗,死乞白賴的請辭,才派了衛立煌,到何應欽上臺後,杜聿明才又被派到了淮海戰場輔佐劉峙的仍然不是他自己獨當方面。


到淮海戰役的時候,他實際負責軍事籌劃和指揮,但是卻不是完全負責,在他頭上又是安排了一個劉峙,發佈命令也是用劉峙的名義。不過,這時候杜聿明和宋希濂的地位終於相當了,國軍統帥部確定由劉峙坐鎮徐州後,準備給他找個實際負責軍事指揮的副手,兩個主要人選,一個是杜聿明,另一個就是宋希濂。

在被俘後到功德林聚會時,如果以被俘時的職務來算,杜聿明也不能全是最高的,而是王耀武。因為王耀武是獨立負責一個戰區,在山東基本上就是他說了算,而杜聿明的角色始終只是救火隊員。如果以剿總副總司令來說,那麼被俘的國軍將領中,宋希濂,黃維和廖耀湘被俘時都帶著剿總副總司令的兼職。以指揮兩個兵團以上的部隊來說,範漢傑在錦州的權限就在第六兵團之上,所以他才敢和衛立煌叫板抗衡。

但在解放戰爭的關鍵時刻,常公覺得信得過的具備大兵團作戰指揮能力的人,其實又只有杜聿明一個人。比如宋希濂,考慮再三,最後還是放棄了,而且宋希濂解放戰爭時期基本上沒有參加,缺乏對解放軍作戰的經驗,其他人似乎也沒有表現出比杜聿明更強的大兵團作戰指揮能力,加上何應欽和顧祝同加持,杜聿明就成了三大戰役時期國軍唯一的救火隊員。


蕭武



一開始不被看好(默默無聞),後來一鳴驚人的將軍,我立刻想到的就是戰神粟裕。


粟裕是個老革命,1927年就加入了共產黨,同年參加了南昌起義,次年又參加了湘南起義,之後又參加井岡山革命鬥爭、轉戰贛南、閩西,以及第一次到第一次反圍剿。粟裕是一位經受住考驗的優秀將領,也因為戰功,相繼出任過營長、團長、師長,紅四軍參謀長,紅十一軍參謀長,紅七軍團參謀長等職。


在1935年1月的譚家橋戰鬥失利後,粟裕僅率500餘人突破敵人防線,再在組織失去聯繫的情況下,挺進到敵人實力雄厚的浙南地區堅持打了四年遊擊。抗戰爆發後,才加入到新四軍序列。



粟裕在抗戰期間沉重打擊過日寇,指揮過很多有名的戰役,例如“七保三倉”,“五保豐利”,車橋戰役,南坎戰役,以及抗戰勝利後的高郵戰役和隴海線徐(州)海(州)段戰役。但相較於解放戰爭時期的表現,粟裕在抗戰時期的表現不算出彩,與彭德懷、林彪、羅榮桓等元帥級別的將領相比,不管是成績還是資歷都被甩開一大截。


解放戰爭爆發後,才迎來粟裕時代。內戰才拉開序幕,粟裕就縱橫馳騁在華東大地,歷時45天,消滅了國民黨軍5萬3千人,這個殲敵數字是國民黨軍在華東地區進攻人數的五分之二。而這一仗不但把敵人打蒙了,也讓粟裕開始名揚天下。


在華東這個主戰場,粟裕先後指揮過宿北戰役、魯南戰役、萊蕪戰役、泰蒙戰役、孟良崮戰役,其中的孟良崮戰役更是神來之筆,頗有虎口拔牙的意思,打破了國民黨的全面進攻和重點進攻。

解放軍轉入戰略進攻後,粟裕又先後指揮過沙土集戰役、開封戰役、睢杞戰役、兗州戰役和濟南戰役等,使得山東全境基本解放,為之後順利進行淮海戰役奠定了基礎,而淮海戰役更是粟裕的神來之筆,殲敵44萬,根本上動搖了國民黨的統治。



淮海戰役過後,毛主席說:“淮海戰役,粟裕同志立了第一功。”可見粟裕為新中國的建立立下了汗馬功勞。在55年授銜時,粟裕憑戰功評為了大將軍銜。


當然也有人為粟裕評不上元帥叫屈,其實粟裕在土地革命和抗戰時期,職位都不算高,貢獻也沒有其他人大。在紅軍時期,粟裕也僅僅做到了紅七軍團參謀長的職務;在抗戰期間,粟裕也只是做到了新四軍的一師師長而已;在解放戰爭時期的五大野戰軍中,粟裕也不是主要領導人,即便當時代理華野司令和代理政委,這個“代”字就有千差萬別的差距。


元帥的考量,基本都是“老總”的級別。而粟裕在當時的資歷,還是各個時期各個隊伍的職務,粟裕都有所欠缺,但也因為粟裕在解放戰爭期間的出彩表現,所以才把大將之首的位置安排給了粟裕,也算是實至名歸。



對此,你覺得粟裕是一鳴驚人的將軍嗎?歡迎留言評論。


歷史局中人


粟裕大將就是如此。他一開始不被看好,後來卻一鳴驚人,在解放戰爭中屢立戰功,成為共和國的第一大將。

他在解放戰爭之前,一直默默無聞,並不被人所看好。特別是他並沒有參加長征,而是留在南方打游擊,這對他日後的發展不是很有利。

土地革命期間,相較於天才將領、被譽為“黃埔之鷹”的林總,在戰場上屢建奇功,博得眾多關注,連毛主席都特別看重他。而我們的粟裕呢,不好意思,沒多少人在意。他混跡於眾多的紅軍將領中,不為世人所知。

抗戰時期,粟裕並沒有在八路軍部隊工作,而是在新四軍工作,遠離軍委總部。他先後擔任新四軍中擔任副支隊長、師長等職務。相比八路軍和軍委總部在在一起,留在新四軍工作的粟裕,顯然有點落寞。

粟裕在新四軍工作期間,多次率部與日偽軍激戰,在江南地區指揮過不少戰役,也取得了一些積極戰果,但影響力明顯不如八路軍將領所指揮的戰役。這當然不是粟裕能力不行,而是新四軍本來就不如八路軍受關注,八路軍將領打了個什麼仗,立刻就會引起轟動,但是新四軍將領打了個什麼仗,其實沒多少人關注。

儘管如此,這個在江南一帶進行低調抗戰的粟裕,卻在後來的解放戰爭中打出了威名。蘇中戰役七戰七捷、在魯南戰役中殲滅國軍五大主力部隊之首的整編74師。在濟南戰役中全殲濟南守敵10.4萬餘人(包括起義兩萬餘人),生俘國民黨第二綏靖區司令官王耀武以下將領23名。他率華東野戰軍參與淮海戰役,在整個淮海戰役中,我軍殲滅國民黨軍44萬餘人。淮海戰役,粟裕同志立了第一功。

因為這樣的赫赫戰功,粟裕成為新中國第一大將。那個一直默默無聞,不怎麼被看好的他,在戰爭中表現了自己卓越的軍事才華,成為中國近現代歷史上最優秀、最傑出的將領之一。


袁衛宇


一個14歲的小孩,偷偷離家跑來參加紅軍游擊隊,卻被拒絕,最後好說歹說才勉強加入了隊伍。而在數年後,正是這個險些與紅軍無緣的小孩,在抗日戰場上率部夜襲日軍陽明堡機場,名震華夏。他就是開國上將陳錫聯將軍。

陳錫聯是湖北紅安人,父親早亡,自幼隨母親四處乞討為生,14歲時趁夜裡母親睡熟,偷偷跑到鄰村去參加紅軍游擊隊,游擊隊的領導看他年齡太小,個子又矮,就不想要他,但經不住陳錫聯軟磨硬泡,這才勉強讓他留了下來。


這位游擊隊的領導當時一定不知道,險些被他拒絕的這個窮小子,後來竟成為我軍一名戰功赫赫的開國上將。

參加紅軍後,陳錫聯出生入死,身經百戰,他作戰勇敢,善打硬仗,被人稱為“小鋼炮”,曾多次身負重傷,與死神幾次擦肩而過,並逐漸擔任了領導職務,抗戰前是紅4軍10師師長。

抗戰爆發後,陳錫聯被任命為129師769團團長,在師長劉伯承的帶領下,作為先遣團首先奔赴抗日前線。到達東冶後,劉伯承要離開部隊去參加會議,臨行前,他對23歲的陳錫聯叮囑到“這是我們師首次與日軍接觸,你獨自指揮部隊,一定要慎重,首戰必須要打好打響”。


師長的囑託,陳錫聯牢牢的記在心裡。他率領769團在代縣臨近戰場時,低空飛來飛去的日本軍機引起了他的注意。經過調查,在附近的陽明堡鎮外果真有日軍機場,陳錫聯親自帶人化妝前往偵查,摸清了機場的情況,他下決心打掉這個日軍機場,給日軍一個沉重的打擊。

回來後,陳錫聯制定了周密的作戰計劃,以一個營襲擊機場炸燬飛機,另兩個營負責組阻援。他滿懷信心的對戰士們說“這是我們團第一次與鬼子交火,又是打從來沒打過的飛機,我們一定要用勇敢加智慧,戰勝敵人的飛機大炮”。


入夜後,769團3營神不知鬼不覺地摸到日軍機場外,突然向機場發起攻擊,戰士們猛打猛衝,一邊同守敵交火,一邊炸掉飛機。

經過一個多小時的激烈肉搏戰,3營指戰員殲滅了100多名日軍,炸燬24架飛機,順利撤出戰鬥,但23歲的3營營長趙崇德不幸壯烈犧牲。

24架飛機,這在當時是一支不小的空軍力量,陳錫聯指揮這次漂亮的夜襲戰的勝利,震動了全國,極大的鼓舞了抗日軍民的信心。

戰後,正在忻口前線指揮作戰的國軍14集團軍總司令衛立煌誠懇的說“陽明堡打掉敵人24架飛機,是戰爭史上從來沒有過的事情,我代表在忻口正面作戰的將士對八路軍表示感謝,感謝”!

陳錫聯沒有辜負劉伯承師長的重託,為129師在抗日戰場拿下首勝。他從一個被人勉強接受的小兵,逐漸成為我軍一名優秀將領,更是憑著陽明堡一戰聲名鵲起,最終眾望所歸被授予開國上將,在歷史上留下了濃重的一筆。

歷史微點與您共同學習,感謝您的關注與支持!


歷史微點


其實這些人有很多,就說一個大家都瞭解的人吧。

林彪:林彪作為黃埔四期生,因為外形瘦弱,性格靦腆,沉默寡言而不被蔣介石等高層重用。

長征期間:1932年3月任紅1軍團總指揮(後稱軍團長),率部參加了文家市、長沙、吉安、贛州、漳州、南雄水口、樂安宜黃、金溪資溪等重要戰役和中央蘇區歷次反“圍剿”,曾多次指揮所部擔任戰役戰鬥的主攻任務,成為紅一方面軍能征善戰的高級指揮員之一。

連戰連捷的林彪開始引起蔣介石的注意,蔣介石對部下說:“黃埔四期的搗蛋鬼最多!我要特別提醒在座的諸位,要重視那個林彪,不要以為他在黃埔不顯山,不露水的。此人胸有丘壑,是當代韓信,這幾年交戰,更讓我有這樣的感覺。”
抗日戰爭:1937年9月25日與聶榮臻指揮所部設伏平型關,一舉殲滅日軍精銳第5師團21旅團一部1000餘人,擊毀汽車100餘輛,馬車200餘輛,繳獲各種槍1000餘支(挺)、軍馬50餘匹及其他大批軍用物資,取得華北戰場上中國軍隊主動出擊作戰的首次大捷,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

當平型關大捷的消息傳到南京時,蔣介石悻悻的說:“可惜,國家正在用人之際,卻折了一員大將。” 明確為林彪不能為自己所用感到惋

解放戰爭:1949年9月指揮遼西會戰,殲敵47萬,解放東北全境,並使東北部隊由出關時的13萬餘人發展到100餘萬人;同年11月,與羅榮桓、聶榮臻一起,統一指揮東北野戰軍和華北軍區部隊進行平津戰役,殲滅和改編國民黨軍52萬餘人。同時在解放南方大片區域中同樣戰果輝煌。

遼瀋戰役後,蔣介石對那些主張固守瀋陽、長春的將領們這樣說; “還有一個人未到,花名冊裡是沒有這個人的,但這些年來卻又分明同大家在一起。這個人就是林彪。我要表揚他,他是黃埔最優秀的將軍,因為他把他的學長和教官都打敗了。我這個校長失職啊,在黃埔對他關心不夠,以致他投奔了共產黨。我對在座諸位很關心,但是你們卻讓我非常失望,我很痛心。”

可見蔣介石對林彪的評價多高了。


邪哥


我想起了不被蔣介石看好的徐向前元帥。

說起黃埔軍校,很多人知道它培養了無數優秀的軍事人才,極大影響了中國近現代革命進程,他們之中的有些人還在校學習期間就已經聲名鵲起,引人矚目,比如有“黃埔三傑”之稱的蔣先雲、陳賡、賀衷寒。

蔣先雲、陳賡都是極為耀眼的人物,在黃埔一期生中是最優秀的學生,在校期間便深得蔣介石的青睞器重,一直想要收為己有。

但還有一些優秀的軍事人才,他們並非一開始就璀璨奪目,而是低調內斂,毫無引人注目,甚至被人看低,後來卻一鳴驚人。這一類將領的典型代表,就是徐向前元帥。

徐向前元帥於1924年4月考入黃埔軍校第一期,因為他太低調太內斂,很多人甚至不知道這位十大元帥竟是黃埔一期畢業生。

黃埔軍校校長蔣介石對一期生十分重視,他曾親自逐個接見學生。這些學生為了引起校長注意,無不賣命表現。


有一次,蔣介石接見了徐向前,由於徐向前一直默默無聞,加上性格低調,為人內斂,不愛張揚,所在在蔣介石面前表現地有點“悶”,基本上是蔣介石問一句,他答一句,沒有多餘的廢話,也沒有刻意討好和拍馬。

經過這次短暫的會面,蔣介石認定這個徐向前是個悶葫蘆,很木訥,沒什麼文韜武略,將來不會有什麼大成就,所以在他刻意拉攏培養的名單中,從來就沒有徐向前的名字。

但讓蔣介石大跌眼鏡的是,最早打出名堂,讓他吃到苦頭的黃埔學生就是徐向前。

徐向前從黃埔軍校畢業後,很快展現了自己的軍事才華。紅軍時期,徐向前是國共兩軍黃埔生中第一個當上方面軍軍事主官的,30歲就成為紅四方面軍總指揮,並且在紅軍戰史上第一次指揮消滅國民黨一個整師。


十大元帥中,徐向前最擅長以少勝多,以寡敵眾,他一生指揮的戰役幾乎都是以弱勝強。紅軍時期,徐向前指揮的川陝反六路圍攻,作戰近10個月,以紅軍8萬對川軍20萬,殲敵近10萬人,是紅軍取得的最大勝利;解放戰爭時期,徐向前指揮著最弱的軍隊解放了整個山西,打贏了最艱難的太原攻堅戰。

徐向前的表現讓蔣介石後悔不迭,推薦甚至派人到徐向前老家探望徐的父親,試圖拉攏這位軍事奇才為自己所用,但卻沒有得逞,他始終沒有明白“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道理。

我是專注歷史文化的狄飛驚,歡迎關注我!


狄飛驚


像這樣的將軍,外國的雖然不是很清楚,但中國歷史上還是有好多的。我列舉三個大夥比較熟悉的。

1.韓信

韓信起初就只是一介平民,平常也沒什麼事做,連吃飯都是別人接濟的,相當於無所事事,混吃混喝的那種。雖然也有自己的理想和目標,但不知如何施展。

後來秦末亂世,烽火連天,韓信去投奔項羽,但沒有受到重用,還經常遭受嘲諷。後來又去投奔劉邦,經蕭何舉薦,劉邦任用韓信為大將軍。


雖然韓信做了大將軍,但在劉邦的軍中,韓信並不受歡迎,好多跟隨劉邦多年的老部下不服氣,憑什麼讓一個名不見經傳的新人來做大將軍,還要聽他的號令。

當然了,最後韓信也沒有辜負劉邦的信任,慢慢地開始發揮他的軍事才能。明修棧道暗渡成倉出漢中、背水一戰破敵軍、四面楚歌敗項羽、垓下之圍結束戰爭。幫助劉邦得了天下。


韓信因為用兵如神,而被後人稱為“兵仙”。


2.關羽

劉關張三兄弟結義後,前去會盟十八路諸侯,共同討伐國賊董卓,但因身份低微,不怎麼受歡迎。後來華雄叫陣,連斬十八路諸侯多員大將,嚇得十八路諸侯無人敢出戰,只得龜縮在城裡。

後來關羽主動請纓戰華雄,自報了自己馬弓手的職位,被十八路諸侯一頓恥笑和羞辱,還說讓關羽這個馬弓手出戰,丟了各諸侯的顏面。




最後關羽溫酒斬華雄,砍了華雄的頭,扔到十八路諸侯面前,讓人刮目相看,從此名聲遠揚,天下人人皆知。



3.呂蒙

吳下阿蒙的故事大夥都知道,講的就是三國東吳呂蒙的事。呂蒙起初只是一介武夫,在東吳孫權麾下就是一個個普普通通的將軍,沒有文化學識。

在東吳跟其他將軍比起來,就是很不起眼的一個。後來孫權勸他多讀書,多學點知識,呂蒙也就勤奮學習,果然沒有辜負孫權的厚望,懂兵法、會用計謀。

最後呂蒙在東吳眾將中突起,成為東吳的大都督,統領東吳所有兵馬,奪得荊州,斬殺關羽,名震天下。


南影小生


其實歷史上這樣的猛將非常多,我這裡給大家列舉三位,絕對是一開始不看好,後來一鳴驚人的典範。

01韓信就是這麼一個典型的例子。

這哥們兒剛出場的時候,就告訴大家,我要做大將軍。結果項羽聽到以後,哈哈大笑,給他安排了一個執戟郎的職位。這是什麼情況?執戟郎其實指的就是站在項羽帳外,給項羽拿兵器的小夥計。

這個出場方式未免有些太高端,韓信一時間接受不了。身邊一同來投軍的兄弟們個個都在嘲笑韓信,將軍沒當上,連出徵立功的機會都沒有了,還不如做一個小兵。

身心俱疲的韓信,受不了在項羽軍營中整日被嘲笑的日子,所以就投奔了劉邦。在投奔劉邦以後,韓信依舊不受待見。

到了劉邦這裡,韓信揚言要做大將軍,樊噲差點把他的腦袋給擰下來,最後高層們研究了一番以後,讓韓信去管糧倉好了。

這又是什麼情況?韓信無奈之下只好去管糧倉,其實他已經失去了信心,好在這個時候蕭何找到了韓信。

蕭何聽了韓信吹了一番牛逼後,深受感動,認為這種人就算沒有真本事,光靠吹牛逼的功夫,也能夠成就一番事業。所以蕭何就向劉邦推薦了韓信。

我們都知道,劉邦最初是不信任韓信的,逼得韓信月下逃跑。是蕭何在夜黑風高之下,從黑暗中將韓信給撈回來的。

被撈回來的韓信,還是嚷嚷著要做大將軍。已經絕望的劉邦索性就把大將軍的位置讓給了韓信,劉邦的心態是,反正也逃不出去了,活馬當成死馬醫算了。

結果韓信上臺以後,戰必勝攻必克,給劉邦帶來了一系列的驚喜。蕭何這個時候翹著二郎腿,一臉不屑地俯視著那些不看好韓信的人:還不快來拍我的馬屁!

02劉秀最開始也是不被看好。

劉秀是東漢王朝的開國皇帝,他起兵之前,是出了名的老實人。而且劉秀一邊讀書,一邊種田,鬼能想到這位讀書耕田的農夫,將來能夠成為帝國皇帝呢?

劉秀起家其實要多虧自己的大哥劉演。當年劉演率先起兵,他本身就是地方上的豪強,有一身的本領,劉秀是跟著他大哥後面混的角色。

這個時候的劉秀就不被大家看好,因為劉秀算得上是一位儒將,壓根就沒有打過仗,而且乍一看,還是一個文弱書生。

就連大哥劉演都覺得劉秀不適合打仗,但是搞搞後勤工作還是一把好手,畢竟是讀書寫字的人,這方面是他拿手的地方。

結果劉演在更始帝劉玄的陷害之下,被誘殺。劉秀作為劉演的弟弟,本應該也會受到株連,但是神奇的是,劉秀不僅沒有被誅殺,反而得到了晉升,甚至做到了大司馬的位置。

這可是劉演當年的位置,那麼劉秀是怎麼辦到的呢?史書上記載說劉秀得知劉演被殺以後,不僅面不改色,絲毫沒有傷心之色,反而親自跑到更始帝劉玄面前請死,這才得到了劉玄的信任。

那麼事實真的是這樣嗎?劉演的死跟劉秀有沒有什麼直接關係呢?我們不得而知。不過從這個時候劉秀便開始了自己開掛的人生。

誰也想不到一個文弱書生,打起仗來居然如此勇猛,不管是昆陽之戰中對決王莽大軍,還是征討河北時與王郎的搏殺,劉秀都展現出了他天才的指揮能力。

結果劉秀推翻了劉玄的統治,建立了東漢王朝,成為了歷史上少見的英明皇帝。不過為什麼他如此完美,卻不能堪稱千古一帝呢?這件事史學家們一直不願提及,世上哪有完美之人呢?

03東吳大將陸遜,堪稱逆襲典範。

關二爺為啥被東吳給害了呢?主要原因就出在陸遜身上。當時孫權和呂蒙在一起商量著該如何對付關羽,這個時候他們想到了任用陸遜為大都督的事情。

陸遜一直都是以文弱書生的形象出現在大眾心目中,雖然當時他已經帶兵打仗十年之久,但是陸遜的名氣一直都不響亮。

關羽聽說呂蒙生病了,讓陸遜前來頂替,於是就哈哈大笑了起來。而且陸遜還寫了各種諂媚的信給關羽,表示自己的仰慕之情,順便還給關羽釋放了一個信號:我是個沒什麼用處的人,關將軍儘管去北伐好了。

關羽果然是被這個沒用的陸遜給欺騙了,所以他帶走了荊州所有的精銳人馬,直奔樊城而去。

可就在關羽和曹軍大戰的時候,呂蒙帶著一大幫人偷偷把荊州給奪走了。不得不說陸遜在這一戰中的作用至關重要。

但是這件事並沒有改變大家對陸遜的看法,東吳老臣們都拒絕任用陸遜執掌軍權。結果劉備殺來的時候,東吳是節節敗退,無奈之下,孫權只好啟用陸遜,做最後一次拼搏。

結果大家都知道了,陸遜帶著東吳的人馬,將劉備殺了個片甲不留。要不是曹魏南下的話,陸遜極有可能一股腦兒地把蜀漢帝國給滅了。這樣的一鳴驚人,使得陸遜後期長期擔任東吳帝國的丞相,出將入相,果然是不一般的人物。


江湖小曉生


優秀的將領,在解放軍中就像褲袋裡的錐子,只要你有能力,很快就能露出來。典型例子是粟裕、韓先楚、丁偉等將領,因為作戰勇敢有勇有謀,在軍中有很好任用,發揮了最大潛能,讓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提前幾年實現了。

那麼,我們在國民黨軍隊中,能不能找到一個優秀卻不被重用的將領呢?

還真能!這個人,就是黃百韜。

現在的人,一說起黃百韜,就能說他是淮海戰役中第一個被圍殲的國軍兵團司令,卻很少人知道,黃百韜在國軍中從備受歧視排擠,到平步青雲眾星拱月。

拋開黨派成見,黃百韜真的最好的軍人,沒有之一。

黃百韜是軍閥中的老油條了。黃百韜一開始參加軍隊,就當了直係軍閥江蘇督軍李純的傳令兵。黃百韜獲得李純青睞賞識,還娶了李純的貼身婢女當老婆。李純失敗後,黃百韜投入了奉系軍閥張宗昌的懷抱。到第二次北伐時,黃百韜隨徐源泉投靠蔣軍,當了師長。

按理說,中原大戰前當師長,將來應該前途不錯的。但是,黃百韜不行,因為黃埔畢業、浙江人、親戚中有大官,這些條件黃百韜一個都沒有。很快,黃百韜就進入陸軍大學第三期學習,成了光桿司令。

國民黨的陸軍大學,其實是培養嫡系的地方,從這裡畢業的人,最差也能在軍政部等部門當一個高參,黃百韜的陸大同學郭汝瑰就是這樣。可是,黃百韜不行,黃百韜想要親自帶兵,想要成為一方諸侯。

在何應欽的推薦下,黃百韜成了第三戰區司令長官顧祝同的參謀長,到這裡,黃百韜總算是有自己的後臺了。也是在第三戰區參謀長的位置上,黃百韜參與策劃並組織了圍剿新四軍軍部的“皖南事變”,與共產黨結下了血海深仇。新四軍的血,染紅了黃百韜的頂戴。

按理說,戰區參謀長,凌駕在戰區內各個集團軍之上,如果下放部隊,最起碼能做一個集團軍司令,可是黃百韜不行,黃百韜下部隊,只能做一個軍長,而且是第三戰區最差的一個軍25軍。

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黃百韜的仕途有多麼不順遂,黃百韜這樣的雜牌,在國軍中被排擠多嚴重。

黃百韜1944年才當上25軍軍長,可是通過短短一兩年的時間,25軍就從最爛最差的雜牌軍,成了華東國軍中戰鬥力較強的軍隊。傳統的國軍,最怕夜戰和近戰,可是黃百韜的25軍,卻最擅長夜戰近戰,長途奔襲也毫無問題。日本投降後,黃百韜所部換上了一水的日式裝備,戰鬥力再次大大提升。

換裝日式裝備,代表黃百韜的25軍已經成了半嫡系,裝備水平在國軍中屬於比上不足比下有餘。利用美國援助,國軍建立了39個美械師,就是13個美械軍,同時另一部分軍隊也建立了半美械裝備,大約是四個半軍。戴笠留下的18個總隊的交通警察部隊也是美械裝備。最悲催的國軍,連日本裝備都配不齊,只能繼續使用別的部隊淘汰下來的中正式或者老套筒。

黃百韜深知,想要混出頭,必須拿實打實的軍功出來。可是,解放戰爭第一仗就吃了一點小虧。這點小虧比起王鐵漢整編49軍(東北軍)和李天霞整編83軍,已經算是大勝了。從此,國軍中開始流傳著“黃百韜是粟裕剋星”的說法。

黃百韜25師在華東戰場,沒機會當張靈甫那樣的急先鋒,自然也不會被優先殲滅。不過,黃百韜因為善於長途奔襲,成了國軍中難得的不坑隊友的部隊。張靈甫臨死前告黑狀,差點要了黃百韜的命,從此黃百韜打仗更加賣力了。

孟良崮戰役後不久,華野七月分兵,進入了低谷期。黃百韜在南麻臨朐兩次戰役中先後救了李彌第八師和胡璉第11師,逐漸成了山東戰場的絕對主力。蔣介石發現,這個差點被槍斃的雜牌軍軍長,居然這麼能打。當華野主力離開山東戰場後,黃百韜的25師和黃國樑的64軍在膠東發動了燒光殺光搶光的三光大掃蕩,內線作戰的華野山東兵團差點被他們連根拔起。

此時的中原戰場,爆發了豫東戰役,胡璉、歐壽年、邱清泉等兵團馳援開封,歐壽年被圍困。當時的國軍兵團,還大都只是兩個整編師的小兵團,解放軍胃口越來越好,國軍打算成立三個甚至四個整編師的大兵團。當時國軍中流傳著這樣的說法,誰能救了歐壽年兵團,歐壽年兵團的72師和75師就併入誰的兵團!

胡璉背後有陳誠、邱清泉背後有何應欽、黃百韜背後有顧祝同,黃百韜背景最差,打仗也最賣力。距離睢縣杞縣最遠的黃百韜25師只是加入了一個快速縱隊就敢往華野的包圍圈裡面衝,一塊都被包圍了。

可就是這次,註定了黃百韜能一鳴驚人,獲得青天白日勳章。戰鬥中,黃百韜親自登上坦克,對解放軍發起反擊,多次奪回陣地。解放軍原本最擅長的夜戰和近戰,在黃百韜身上又施展不開。隨著胡璉和邱清泉在外圍越來越近,華野只好撤圍而走。

黃百韜就這樣救下了整編72師,以日械三流部隊的實力,打出了五大主力的戰績。後來72師也如約加入黃百韜兵團。

因為黃百韜在豫東戰役中的特殊貢獻,蔣介石不僅授予了青天白日勳章,還給了一個17號覲見令牌。在國軍將領中,從備受排擠到眾星捧月,黃百韜是蠍子尾巴——獨一份!

樹大招風,黃百韜也因為豫東戰役成了華野戰將臺上的第一號人物。

令人鬱悶的是,黃百韜戰死後,蔣政府十分貼心的送上了鉅額撫卹金——10萬金圓券,可以買到半斤糧食,不夠家裡一頓飯吃的。

黃百韜是最好的將領,只是這死的太不值了!


歷史知事


戰國四大名將的李牧,長期駐守雁門關,他最開始只是訓練士卒騎馬射箭,命令手下小心看好烽火臺,但不允許出戰,看到匈奴人來了趕緊躲回城裡,有膽敢出戰者,直接斬殺。於是匈奴人每次來襲,都無功而返,這樣過了好多年,趙軍也沒什麼損失。於是匈奴人,趙軍都認為李牧是個膽小怯戰的人,趙王也很生氣,就派人取代了李牧。

之後到來的將領,一改李牧龜縮防守的模式,每次匈奴來襲都主動迎敵,結果趙軍不是匈奴的對手,損失慘重。趙王一看還是換回李牧吧,至少沒有損失,於是命令李牧回到前線。但是李牧推脫有病拒不赴任,趙王只好親自去請李牧。李牧看到趙王來了,也說了實話,如果大王一定要我回去,那就一切按我的辦法來。趙王同意了李牧的要求。

於是李牧再次回到邊關,一切照舊,還是匈奴來了就躲進城。這樣又過了幾年,匈奴已經完全不把李牧當回事了,而邊境的趙軍好吃好喝還有賞賜,就是沒仗打,都主動要求和匈奴決戰,士氣十分高昂。李牧等的就是這個時機,於是抓緊備戰,每天訓練士卒,儲備物資。

到一切準備就緒,李牧派人在邊境上大批量的放牧,吸引匈奴人來掠奪。果然,匈奴聽到消息先派小股人馬入侵,李牧假裝抵禦失敗,這下匈奴徹底放心了,於是大隊人馬入侵掠奪。李牧早就設下包圍圈,埋伏了大量精兵,匈奴根本沒想到李牧會埋伏他們,結果被打的大敗,損失了十多萬人馬。這一仗之後,匈奴十多年不敢入侵趙境,李牧也因此一戰成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