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0 散養戶和規模場的區別!未來誰更有出路?

在20年前,我國的養豬格局,除了國有的種豬場,就是農村比較分散的,幾頭到幾十頭的家庭養豬戶,一百頭以上的都很少見,要是追溯到30年前,更是以農村家庭飼養三五頭為主流模式,那個時期,習慣上把這一模式叫散養,這就是今天散養戶的由來。而如今,隨著科技的進步,人們意識的改變,再加上政策的有力支持和約束,養豬格局發生了質的變化,由過去散養逐步的向規模化轉變,曾經由小散支撐的那片天再也不像以前那麼蔚藍了,相反遍地林立來勢兇猛的規模場似有和小散不可一世的架勢,讓小散心灰膽怯。在這裡我們不想說小散和規模將來誰能成為霸主,我們只想說小散和規模有區別嗎?

散養戶和規模場的區別!未來誰更有出路?

首先我們要弄清的是,如今的小散已不是過去那種狹隘意義上的小散,只是同規模場相比沒有工商註冊,沒有環保評估,但是生產規模已不是三五頭,十頭二十頭,有十頭二十頭母豬自繁自養的,有百八十頭到三四百頭專業育肥的,他們同樣接受畜牧管理部門的監督指導。

其次小散的生產工藝和生產目的同規模場沒有什麼不同,規模場採用的產床、保育床,漏縫板、刮糞機,水泡糞、化糞池,沼氣池等先進的工藝如今的小散正在逐步採用,而生產目的是一致的,都是為了賺錢獲得利潤。

再次,從環境汙染和社會效益上來看,小散和規模也沒有不同,每一頭豬產生的糞尿是相同的,產生的濁氣也都排放到了大氣中,固體物同樣經過發酵做了有機肥料,小散養的豬和規模養的豬都流通於市場,為消費者提供所需,規模場能提供幾個或十幾個人的就業,而小散同樣解決了自家的生活所需,社會效益是等同的。

散養戶和規模場的區別!未來誰更有出路?

要說小散和規模有不同之處,不能說沒有,表現如下:

1,小散無需外僱工人,完全靠自己的力量,做到精細飼養,其經濟效益是規模場不可比的,因為規模場靠顧工飼養,避免不了顧工的惰性所帶來的負效益,不然怎麼會出現公司加農戶的模式呢?

2,養同樣數量的豬小散佔地面積小,糞汚能及時投放到耕地裡,減少汙染,而規模很難做到。

3,小散是真正的農民,考的是自力更生艱苦奮鬥,而規模場靠的是資本的力量。

4,小散不受政府的推崇和支持,而規模卻是政府的寵兒。

散養戶和規模場的區別!未來誰更有出路?

縱觀以上,小散和規模雖說形式不同但宗旨是沒有區別的,所以小散不要自卑,而要更加有信心才對,做到自我完善,會有更燦爛的明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