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6 歪打正著!中國移動十年前一次“失敗”投資,現在每年躺賺過百億

近日,在中國移動合作伙伴大會上,中國移動提出了面向5G時代的投資策略,要投入千億資金來構建5G+的生態體系,在會上,中國移動回顧了過去十多年時間裡的多次重磅投資,從2006年投資鳳凰衛視,到2010年浦發銀行、人民網,到2014年投資國家鐵塔、科大訊飛,到去年投資UCLOUD,還有頗引人關注的小米。過去十多年間,中國移動共投資項目超過40個, 投資總規模超千億。

歪打正著!中國移動十年前一次“失敗”投資,現在每年躺賺過百億

而在以上的投資對象中,中國移動獲益最多的莫過於對浦發銀行的投資——2010年3月10日,中國移動全資附屬公司廣東移動以人民幣398億元收購浦發銀行22億新股,中國移動通過全資附屬公司廣東移動持有浦發銀行20%股權,併成為浦發銀行第二大股東。

在隨後的十年時間裡,中國移動在這筆投資上獲益匪淺,首先,經過十年的發展,浦發銀行的股價有了比較大的增幅,到今天,浦發銀行的市值已經高達3540億元,中國移動的股權雖然後來被稀釋至18.98%,但這部分股票的價值仍高達672億元,相比當時投入的398億元,已經 “賺”了274億元。

但股票價值的增加只是一部分,而且是很小一部分,因為國內銀行的股價提振不起來,市值很難大幅提升,中國移動在對浦發銀行的投資上獲利最深的則在於利潤分紅——翻查過去幾年浦發銀行的財報我們可以發現,浦發銀行簡直就是一頭現金奶牛,2018年歸屬於母公司股東淨利潤560億,2017年為590億元,2016年為531億元,按照中國移動20%左右的股權比例,歸屬中國移動的利潤均超過100億元,要知道,中國移動每年淨利潤也不過在千億元左右,其中來自浦發銀行的貢獻竟然佔到10%。

我們去翻查中國移動的財報,也能看到這筆淨利潤貢獻的“身影”,比如在中國移動2018年的財報的盈利表中有這麼一欄——“按權益法核算的投資的收益”,其錄得的收益為138.61億元,其中大部分正是來自浦發銀行。

從這個角度上看,中國移動在十年前這筆投資簡直是“賺翻了”!

歪打正著!中國移動十年前一次“失敗”投資,現在每年躺賺過百億

但是,不得不說,“賺翻了”只是從“財務投資”的角度的解讀,而如果從“戰略投資”的角度來解讀的話,這筆投資是徹頭徹尾的失敗之作!因為它完全沒起到當時計劃通過這筆投資達成的戰略目標。

時間回到2010年前後,當時國內互聯網正處於從起步到快速發展的階段,電子商務正處於最狂熱的風口,當時市場都在呼喚一個產品——移動支付!很多人都看到了這個爆點,所以各大巨頭都在試圖搶奪這塊高地,猶記得當時發生了一場非常激烈的移動近場支付技術標準之爭,彼時今天的霸主支付寶、微信支付等還沒出現,市場上有三種移動近場支付主流技術方案:NFC、SIMPASS、RF-SIM,這三種方式都是通過無線射頻信號實現信息傳輸,區別在於:NFC的射頻單元集成在手機上,需要手機本身支持NFC功能,或改造已有手機方可投入使用;而SIMPASS、RF-SIM則集成在SIM卡上,只需要更換SIM卡,無須改造手機。RF-SIM載波頻率為2.4 GHz,SIMPASS和NFC為13.56 MHz。

中國移動為了搶奪近場支付的控制權,採用的移動支付技術的信號頻率是2.4GHz,而中國銀聯由於其技術路線早已被捆綁,其採用的技術信號頻率是13.56MHz,而終端廠商則是傾向於支持NFC。這幾種技術各有利弊,13.56MHz輻射範圍比較近,使用時要靠近POS機等終端設備,但缺點是需要換手機;而2.4GHz輻射距離比較遠,七八米甚至到20米左右都可以感應,最大的優點是不需要另換手機,只需要換張帶刷卡功能的SIM卡。

當時幾大產業巨頭為了爭奪近場支付的入口,各自劃地而治,拉攏產業鏈各方,試圖打造事實標準,割據稱王。

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移動毅然斥巨資入股浦發銀行,其最大目的就是為了從銀聯陣營中“反挖”出一股力量加入自己陣營,打通端到端的移動支付全流程,從而掌控移動支付的事實標準,繼而以手機作為載體,實現B2B、B2C等移動電子商務。

可以說當時中國移動對移動電子商務的野心是非常巨大的,甚至不惜拿出當年超過三分之一的利潤來投資浦發銀行,這可以說是中國移動的一次豪賭,它下了巨大的賭注,但它當時想要贏得的不是財務彙報,而是想要贏得移動支付的控制權,進而贏得移動電子商務的巨大市場。

但賭注下了,賭局的局勢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正當中國移動、銀聯、終端廠商打得不可開交的時候,以支付寶為代表的二維碼掃碼支付橫空出世,一下子橫掃了移動近場支付的江湖,後面的時候大家都知道了,後面的移動近場支付之爭,變成了支付寶和微信的入口之爭,基本沒有中國移動、銀聯或者終端廠商啥事了。

所以,就這個賭局而言,中國移動輸得一敗塗地,今天中國數以十萬億計的電子商務市場基本被阿里、京東、美團、拼多多等幾大巨頭瓜分,中國移動始終進入不了這個市場。

所以,從戰略投資的角度來評價這個投資,中國移動這是一場徹頭徹尾的失敗,但給中國移動開了個有趣的玩笑,當年苦心造詣要達成的目標雖然沒達成,但到傳統業務走入困局的今天,每年躺賺上百億,也是天大的一樁美事啊,這可能就是所謂的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