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8 揚州瘦西湖,隋煬帝,乾隆皇帝都來過,世界文化遺產

這裡是行者老張的旅行和歷史研究所。

揚州瘦西湖,隋煬帝,乾隆皇帝都來過,世界文化遺產

杭州西湖,地球人都知道,距離不遠的江蘇揚州有一個瘦西湖,知名度也很高,和西湖一樣,瘦西湖也是一個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的人文景點,自古就是文人墨客的遊覽勝地。瘦西湖位於揚州西北郊,景區總面積兩千畝,水域面積七百畝,清代康乾時期已形成基本格局,有“園林之盛,甲於天下”的美譽。

揚州瘦西湖,隋煬帝,乾隆皇帝都來過,世界文化遺產

瘦西湖原名保障湖,“瘦西湖”這個名字最早見於文獻記載是清初吳綺的《揚州鼓吹詞序》:“城北一水通平山堂,名瘦西湖,本名保障湖。”乾隆元年(公元1736年),錢塘詩人汪沆慕名而來,在飽覽了揚州的美景後,與家鄉的西湖作比較,賦詩一首:“垂楊不斷接殘蕪,雁齒虹橋儼畫圖。也是銷金一鍋子,故應喚作瘦西湖。”

揚州瘦西湖,隋煬帝,乾隆皇帝都來過,世界文化遺產

瘦西湖共有十四大景點,以五亭橋、二十四橋、荷花池、釣魚臺等為代表,早在1988年,瘦西湖就被國務院列為“具有重要歷史文化遺產和揚州園林特色的國家重點名勝區”。2010年被授予國家5A級旅遊景區,2014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揚州瘦西湖,隋煬帝,乾隆皇帝都來過,世界文化遺產

瘦西湖是由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等不同時代的城濠連綴而成的帶狀景觀,並始終與大運河保持著水源相通的互動關係。清代乾隆年間,揚州鹽業興盛,瘦西湖湖心淤塞,揚州的鹽商出資疏浚,並在東西岸興建了許多亭臺樓閣。清嘉慶二十年(1815年)後,揚州鹽業逐漸衰退,瘦西湖的園林也開始蕭條荒廢。

揚州瘦西湖,隋煬帝,乾隆皇帝都來過,世界文化遺產

瘦西湖北段,九曲池至熙春臺為唐羅城西城濠,清乾隆二十二年治理開浚為蓮花埂新河。南段小金山至大虹橋通二道河一線為宋大城西城濠。中段蓮花橋至小金山為清雍正十年揚州知府尹會一,乾隆二十二年巡鹽御史高恆先後主持開浚,蓮花橋西稱蓮花埂新河,並建造了蓮花橋。瘦西湖的古建築在太平天國時期因戰亂損毀嚴重,清末及民國時期陸續重建了五亭橋、熙春臺等建築。

揚州瘦西湖,隋煬帝,乾隆皇帝都來過,世界文化遺產

五亭橋建於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造型是仿北京北海的五龍亭和十七孔橋。“上建五亭、下列四翼,橋洞正側凡十有五。”建築風格既有南方之秀,也有北方之雄,中國著名橋樑專家茅以升教授曾評價道:“中國最古老的橋是趙州橋,最壯美的橋是盧溝橋,最秀美的、最富藝術代表性的橋就是揚州的五亭橋”。尤其在中秋之夜,可感受“面面清波涵月影,頭頭空洞過雲橈,夜聽玉人簫”的絕妙佳境。

揚州瘦西湖,隋煬帝,乾隆皇帝都來過,世界文化遺產

熙春臺是二十四橋景區的主體建築,這裡也是揚州“二十四景”之一的“春臺明月”。郁達夫曾評論說:二十四橋的明月是中國南方的四大秋色之一。熙春臺一帶的建築風格處處體現出皇家園林的宏大氣派,所有的建築都選用了綠色的琉璃瓦朱棟、白玉的玉體金頂。

揚州瘦西湖,隋煬帝,乾隆皇帝都來過,世界文化遺產

白塔,也稱觀音寺白塔,塔身純白,塔平面呈八角形,由高大的束腰須彌座、八角重簷亭式塔身、碩大的率堵波和頂部的十三天相輪組成,磚石結構,塔高27.5米,塔基上部的仿木磚雕須彌座,下部砌花崗岩石條,束腰須彌塔座,八面四角,每面三龕,龕內雕刻著十二生肖像。和北海白塔的厚重穩健不同,瘦西湖白塔比例勻稱。

揚州瘦西湖,隋煬帝,乾隆皇帝都來過,世界文化遺產

長堤青柳,堤長六百餘米,三步一桃,五步一柳,桃柳相間。陽春三月是最美的時候,春花繽紛爛漫,柳絲婀娜起舞,飛揚如煙。相傳當年隋煬帝楊廣為了到揚州,開鑿大運河,河道開挖好之後,翰林學士虞世基建議在河兩岸種植柳樹,一來可以遮蔭,同時也可以保護堤壩。隋煬帝當年還親手栽了一株柳樹,並賜姓為“楊”,後來人們便稱柳樹為“楊柳”。

揚州瘦西湖,隋煬帝,乾隆皇帝都來過,世界文化遺產

小金山是俯瞰瘦西湖的最佳位置,登上山頂可以看到主湖區。小金山是瘦西湖中最大的島嶼,也是湖上建築最密集的地方,風亭、吹臺、琴室、木樨書屋、棋室、月觀,全都集中在這裡。揚州是中國的月亮城,揚州賞月的地方很多,月觀就是其中之一,坐西朝東,前臨開闊的湖面,每當皓月東昇,憑欄而立,天上水中的兩個月亮交相輝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