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关于腾讯爱奇艺会员再付费,我是会员可以起诉吗,为什么?

俺家我说的算吧


    腾讯爱奇艺的会员,不仅广告免不了,而且也不能“大片随意看”,好片子还得另付钱,相信很多VIP会员遇到过这样的问题,可以通过投诉维护自己的VIP权益吗?下文说一说。

    二次收费

    近日,正在热播《庆余年》,对于VIP会员,增加了6集的超前点播,需要支付50元的费用。很多VIP会员非常不爽,有一种被二次宰割的感觉。


    其实,这不是腾讯第一次这么做了,早在今年6月的《陈情令》,腾讯视频有独播的权限,就利用“二次收费”的方式大赚一笔,这一次可以说是故伎重演。


    因此,很多网友提出质疑“如果观众纵容这种无底线的收费方式,以后会不会有VVIP,视频网站会不会变本加厉?”,我认为这种可能性是有的。


    服务协议“留一手”

    为了维护自己VIP(Very Import Person)贵宾、会员的权益,是否可以选择投诉呢?认真阅读视频网站会员服务协议,你可以发现不少条款很霸道。

  • 腾讯说“腾讯有权随时对服务条款修改,您继续使用腾讯提供的视频服务,则视为您已经接受协议的全部修改”;

  • 爱奇艺说“爱奇艺有权基于自身运营策略单方面决定和调整VIP会员服务内容”。


    总之,对于腾讯、爱奇艺等视频网站的“二次收费”问题,我觉得不是很合适,没有相关的依据。如果VIP用户投诉,几乎也没有胜算的可能,只能怪我们没有仔细阅读“服务协议”。

如果觉得对你有帮助,可以多多点赞哦,也可以随手点个关注哦,谢谢。

Geek视界


我帮爱奇艺和你说一声:你不要BB,因为你再怎么BB都没有,我就这么屌!不服看图!





野钓疯子


俗话说,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的法务很强大。

在正式立案之前,我们先来数数,腾讯、爱奇艺钻了哪些法律空子。

我和吴声威分别起诉了腾讯和爱奇艺之后,吃瓜群众纷纷表示喜闻乐见,但我们自己非常清楚,这场诉讼并不轻松,因为很多法律规则被腾讯、爱奇艺滥用了。

1、默示

会员权益无故缩水,是用户抱怨最多的一点, “会员提前看”变成了“会员付费提前看”。

你找爱奇艺、腾讯理论,他们把合同往桌子上一拍:你看,当初合同约定好的,你继续用,就表示你接受协议。

《合同法》第二十二条规定:“承诺应当以通知的方式作出,但根据交易习惯或者要约表明可以通过行为作出承诺的除外。”

根据该条规定,接受合同条款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明示,用语言文字明确表示接受合同,一种是默示,即不说话,但通过行为表示接受。

腾讯、爱奇艺的合同条款,把用户正常享受合同权利的行为规定成默示。

这就直接排除了原合同继续履行的可能:用户继续使用,等于接受修改,用户放弃使用,原合同也失去无意义。

阿奎那曾经说过:无论何人,如为他人制定法律,应将同一法律应用于自己身上。

有人说,腾讯、爱奇艺的合同简直是《南京条约》,但我说,这简直是在侮辱《南京条约》。

《南京条约》虽然不平等,至少《南京条约》对双方都有约束力。

腾讯、爱奇艺的这个条款,让合同只对用户有约束力,这样的“合同”并不是真正的合同,而只是一份给用户的行为守则。

2、举证责任

网民似乎集体失忆了:明明记得会员是“提前看”“免广告”的,结果发现是“付费提前看”“免片头广告”。

你想找当初签约时看到的广告,在网络上已经搜索不到了,倒是有一些“百度快照”和第三方的广告,但法庭也很难认可。

《民事诉讼法》第64条规定:“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

简单来说,谁主张、谁举证。

在互联网服务合同中,邀约、承诺、签合同,都在平台上进行,平台可以随时删除、篡改。

在起诉之后,吴声威律师发现爱奇艺最新的合同条款,与他前几天的截图不一致,由于没有经过公证,他在法庭上已经难以证明爱奇艺修改过合同。

假如平台在宣传中夸大了会员的权益,平台只需要在用户纷纷充值后删除数据,就能给他来个死无对证。

如果有一天腾讯封禁了你的QQ账号,并重置了这个QQ账号的数据,用户想要起诉腾讯,还得先证明自己曾经注册过这个QQ。

我不仅感叹:举证之所在,败诉之所在。

3、格式条款

通过腾讯、爱奇艺的协议,大家学到了一个专业术语:格式条款。

格式条款需要管管,这是法学界的共识,《合同法》关于格式条款的规定过于简陋,给了互联网企业肆意侵害消费者的勇气。

《合同法》第39条规定,提供格式条款的一方,应当“采取合理的方式提请对方注意免除或者限制其责任的条款,按照对方的要求,对该条款予以说明。”

《合同法》第40条规定,格式条款具有本法第五十二条和第五十三条规定情形的,或者提供格式条款一方免除其责任、加重对方责任、排除对方主要权利的,该条款无效。

前一条规定,你要提请对方的注意“免除其责任的条款”,并且按照对方的要求进行说明。

后一条规定,“免除其责任的,该条款无效”。

大家看到之后只能表示:

“排除对方主要权利”的条款无效,什么叫排除?什么叫主要?

法律均无明确的标准。

几乎100%的互联网公司,都会在用户协议里约定,本合同由平台所在地法院管辖,或者干脆约定由仲裁委仲裁。

互联网无边界,公司在北京,用户在海南,用户要到北京打官司,诉讼成本可想而知。

但根据法律规定,只要平台做了加粗、下划线,约定管辖的格式条款是有效的。

最让人迷惑的还是套娃条款:用一条格式条款,去规定另一条格式条款并非格式条款。

对此我只能表示:禁止套娃!

有网友认为,套娃条款因为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而无效。

但根据合同法司法解释(二),只有违反效力性强制性规定的合同条款才无效。

什么是“效力性强制性规定”?

法律同样没有明确规定,实务争议也时有发生,这可以说是中国法律界的一个“哥德巴赫猜想”。

为什么明知打不赢,也要告一告?

法院判决我赢,我会马上发微博庆祝胜利。

法院判决我输,我会立刻写进客户的合同。

担心打不赢,是因为法律不明确,法律不明确,是因为相关的诉讼太少,也没有引起大家的重视。

法律的规定不公,我们仍然可以防范,甚至加以利用。

法律的规定不明,就存在解释的空间,那么解释权呢?

我们希望法院能够正面回应涉案格式条款的效力,而不是拒绝立案,或者模糊化处理。

我们希望法律界能有更多有益的探讨,而不仅仅像祥林嫂一般提示:打不赢,打不赢。

我们期待正式的《民法典》能够完善格式条款制度,让平等、自由的原则,不仅仅停留在法律条文智商,更能贯彻到每一位消费者订立的合同之中。

到了那个时候,中国的法律人,可以毫无愧色地诵读孟德斯鸠的名言:“在民法慈母般的目光中,每一位公民都是整个国家。”


90微视频


会员中还有会员、会员还要看各种植入广告…这些也都忍了。而超前点播的出现,第一次让我觉得花钱支持正版是在放纵和助长视频网站胡乱收费。

我都是视频VIP用户了,在会员的基础上再付费50元,即可提前解锁6集内容?或者选择单集解锁,每集3元。对于日前腾讯爱奇艺推出的这种收费模式,显然的这是极为不合理的行为!

视频付费模式再度升级,盈利是其根本。

对于超前点播其实当下并非是先例,早在独播剧「陈情令」大火大热之时,腾讯就曾推出“6元解锁单集”以及“30元解锁至大结局”这般操作。当时一天内就有超过130万人购买,这是何种概念?

显而易见的是,当时在陈情令中尝到了甜头,这回有必要把规模扩展一下。难得一见的是这次腾讯爱奇艺共同开启了付费点播,甚有默契啊。似乎又是有意想要推广这一模式一样。摸准了这一模式能带来巨大盈利,还不赶紧铺展开来?

会员用户权益如同虚设,但更多的也只有无奈。

虽然视频网站大都打着“免广告”、“会员跳广告”之类旗号来吸引用户开办会员,不过VIP会员下还有各种隐藏广告等着你,热片还要另外付费。如今超前点播这一模式若是成功开展,未来会员用户的权益就或更是如同虚设吧。

有想过投诉,但这并没有实际用途。根本原因在于它们在会员服务协议中“留了后手”,譬如视频网站会有这类的附加内容“有权基于自身运营策略单方面决定和调整VIP会员服务内容”、或者“有权随时对服务条款进行修改”等等…最终解释权归它们所有不是么?用户们又能如何?

面对这一情况,或许多朋友跟我一般,都持有坚决反对的态度。其实回头看来,这或也是众多的付费用户给“纵”出来的吧。如果一开始没有巨大成效,也并非会像如今一样“越演越烈”。


IT小众


嗯,我的回答是不能!这事还得从腾讯视频上最近热播的《庆余年》说起!事实上,在此之前,腾讯就已经在《陈情令》大火的时候尝到了甜头。为什么说用户起诉也不顶用呢?因为腾讯早有预谋!

腾讯视频与会员协议

从腾讯VIP会员服务协议中看出,即VIP用户可在腾讯视频应用内专享的会员权益及特色服务,包括但不限于热剧提前看、赠送影片、极速缓存等,具体内容以腾讯视频“VIP特权”页面中描述为准。不同会员等级可享受的权益及服务内容会有差异。您理解并同意,腾讯有权根据市场情况进行VIP会员权益及特色会员服务的全部或部分变更、调整、取消、增加。

在我们用户过往的认识里,似乎只要办理了一个会员就能享受各种非会员权益!但对不起,在腾讯这里,还有各种会员,据说现在还推出了什么大会员,要30元一个月!

所以,作为用户的我们只能选择等待,或者说升级自己的会员,如果说就此起诉腾讯,我觉得是吃力不讨好!

腾讯为何这么做?

直白话是为了赚钱,因为腾讯视频是独立运营的,他的所有开支都要自己去赚来!但近些年随着短视频对长视频的冲击,会员数量似乎遇到了瓶颈!

当然了,这里面起诉也有版权方的问题存在,因为版权方在和腾讯视频签订协议的时候肯定也是知道这事的!最后也终究是让我们用户买单!

诚如不少网友们所言,我们支持正版,是出于对创作者的尊重!但没曾想,最后却是在养资本家!


春公子


理论上而言,你当然有起诉的权利,但是你起诉的结局只会有一个——败诉!除了白白送律师费给律师以及支付庭审的诉讼费之外,你最多就是有可能成为一时间的网红,除此之外,基本是一无所获。

在以往,三大视频平台(腾讯、爱奇艺以及优酷)仅仅是对新下映的电影会额外收取点播费(单集点播费一般为5元),但自从腾讯视频看到《陈情令》火爆之后,首开在电视剧开创提前点播收费之后,就一发不可收拾了(仅陈情令就给腾讯视频创收超过7500万元),之后的《明月照我心》、《没有秘密的你》、《从前有做灵剑山》,只要腾讯视频后台数据分析,稍微有较多人看的电视剧,那么每部都要在额外收费,会员瞬间变成了一种鸡肋。

在最早的时候,各个视频网站的VIP的特权就是可以享受全部的权限,所以很多人都购买了VIP(这也算是为了支持正版),但是随着VIP用户增多之后,视频网站开始第二波收割,推出了所谓的VIP分级:即白金VIP和白银VIP,白银的VIP只能去广告的,白金的客户才可以看VIP视频。随着白金VIP的客户继续增加,第三轮的收割就来了,超前点播费,而且这个点播费甚至已经超过了每月的会员费,比如这次的《庆余年》,收费高达50元,《陈情令》的火爆程度尚不足《庆余年》的一半,收费只有庆余年的60%,为腾讯视频带来了7500万元的收益,此次《庆余年》的超前点播赚个3个亿都不成问题,而且可以预见的是这将会是一个常态化现象,再往后100元,甚至200元的都有可能出现,可以肯定的说看一个电视剧超过一部电影的时代即将来临(因为视频网站已经被寡头垄断了)。

霸王条约

对VIP二次收费违规吗?肯定违规,但是这些人,不要脸之程度完全是我们难以想象的,无论腾讯还是爱奇艺,在我们开通会员时,都会默认我们选择同意会员协议,在这个协议里规定了,他们有权更改VIP的会员权益,包括全部或者部分变更、调整、取消、增加等等,看到没,要是现在腾讯视频要直接把你的VIP权限全部取消,让你天天看广告,你在不爽都只能忍着,因为这个是你自己同意的。

不要以为我说会员看广告是杞人忧天,威人耸听,看看爱奇艺的会员协议里,现在已经写了,仍将(可能)接触到各种形式头发的商业广告或者其他类型的商业信息,而且写了这是您理解并同意的。

无论是爱奇艺还是腾讯,这些霸王条款都是违反合同法的,但是这些人是不会给自己留下把柄的,在最后都已经直接约定了双发同意前述免责、限制责任条款不属于《合同法》第40条规定的“免除其责任、加重对方责任、排除对方主要权力”的条款。本身而言,腾讯和爱奇艺现在这些行为就是在免除自己的责任及排除VIP用户的主要权力,但这些都限定为你自己同意了,你主动同意让他排除的,所以这也就不算违规了,可谓是人至贱则无敌。

总结

起诉的话,没办法,赢不了,用户协议里已经限定的死死的了。当市场形成寡头垄断之时,就是用户被收割之日,或者只有盗版是我们对他们最好的回击!!!


鲤行者


感谢您的阅读!

《庆余年》连VIP会员还得花50元才能提前看六集。五十块钱的猪肉可能会更香一些吧!现在视频网站是穷的揭不开锅?

起诉?它早已经在合同中写写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而,VIP会员已经形同虚设,甚至多此一举。好不容易充值了VIP,想看个电影,结果显示——付费!硬生生的将VIP会员有分成了三六九等。

所以,你还期盼能够起诉让它们改变“汲取利润”的初衷?那是不可能的事情。

早期,VIP会员确实让很多免费视频用户所不能够理解,但随着广告的日渐增多,消费者开始考虑要不要将会员开通,这样可以免广告,毕竟之前的广告是10s,现在都到了90s,甚至给有120S。


从普通会员,到VIP,到超前点播、付费

腾讯,爱奇艺等等App,现在比较的已经不仅仅是他们的广告长度有多少,综艺节目有多好,视频含量有多多?它们比较的是vIp会员应该充值多少?到底应该放多少秒广告?要不要进行付费收费?将原本就纷繁复杂的视频APP网站变得更为臃肿且将用户拒之视频网站之外!

我们确实非常的赞同打击盗版,也重视版权问题。但是如果通过这种方式来获取利润,而并非是为了支持正版,到底支持正版,打击盗版,又有何意义?

我们从最开始的优酷土豆,有普通的网友上传分享的视频,让大家共同分享到目前的各种综艺节目以及视频网站自制节目,似乎能够发现他们在制作节目中的精良。我们也能够切实的感觉到这种精良所花费的努力,所以我们愿意去充值VIP会员。

可是,这并不是能够成为他们胡作非为的一种方式!到底,VIP会员还有没有存在的必要,这种形同虚设的VIP会员到底是一种进步,还是一种退步?


LeoGo科技


民可载舟,亦可覆舟,腾讯在圈钱的路上玩的这个套路走的越来越远了,从打着盗版的噱头开始收费起,以前的QQ会员可以看视频,开始可以收费起,一个视屏里面还要分专区会员,各种套娃模式的会员叠加会员的套路一直在用,很难理解一家已经到了这样地位的公司却频频被用户指责,厌恶,游戏各种盗版,却说坚决抵制盗版,为了增加QQ会员,原先不知名的腾讯视屏也出来了,可以免费使用,游戏盗版,各种诱惑性消费,对这家公司,每每都是,腾讯又来骗钱了,那么这么久这么高的负面言论,从来都不管?抵制NBA,他先播,网友骂声连连,他依旧我行我素。所以可以看到,凭借着QQ和微信用户多,圈起钱来肆无忌惮。我反正很早前就卸载了能替代的软件,如果QQ微信有更好的代替,我是会全卸载了


修缘52994490


对于会员之后的vvip的设置确实不合理,但是敢这么做,人家就是抓住了你追剧追成狗不看就会死的心理。你要是也能忍住延后看不也一样?先看几集也成不了仙。你要是没这定力花了这钱也只能怪自己吧,花50块钱买几个鸡腿它不香?这并没有强买强卖,都是你情我愿。

饥饿的人只知道狼吞虎咽填饱肚子,不在乎吃相是否难看。视频公司这几年一直在亏损,他们花大价钱买视频版权,自然要收回成本。羊毛出在羊身上,最后还是从消费者身上赚回来,如超前点播,提高会员费等。

说到底,这钱去了哪里?还是大部分去了明星片酬里,一部电视剧演员们按流量拿片酬,有流量,投资方不愁卖不出去,视频公司又花大价钱买下来然后去卖,这些最后都是消费者买单。

也有真正的勇士敢于为这件事抛头颅撒热血,吿两个大厂。我很欣赏他们的勇气,他们也许是用自己的前途去赌注。但是我并不看好他们,看看两个大厂的律师团打官司的胜率就知道,这无疑是蚍蜉撼大树。

人说到底,都是世俗的动物,有着对低级娱乐的追求,摆脱低级趣味,能韬光养晦的人少之又少。近些年,热播的《陈情令》《亲爱的,热爱的》《庆余年》等,我一部都没有追过。当然,我不是在贬低些剧或者说我有多么高雅,剧的好坏留由观众评说,我只是简单的对这些剧提不起兴趣来。

粉丝经济年代,热度和流量都是粉丝心中认可的名字带动,他们在舞台上发光发亮也自有他们的优秀过人之处。

花了50元买超前点播的人,也有很多了后悔,花了钱又去看盗版的,当了真香代表。

此事热度过去后,过不了多久,人们还是该追剧的追,在荧幕前盯着男神犯花痴,盯着女神流口水。

时代在发展,偶像出不完。旧人颜值不再无声淡去,新人喜笑颜开闪亮登场。

也许,不久后又有什么剧热播,视频公司又变相地收费,人们不知不觉花了钱追完后又一顿抱怨,凭什么又设置vvvvvip?


千堂


说实话,现在的视频网站真的是越来越过分了。最近热播的《庆余年》非常的火爆,收受到大家的追捧,以至于视频网站为了赚钱,真的是各种套路,无所不用其极,不仅开通会员无法提前多看,开了会员还得另外缴费才行。


以至于,昨天人民日报,人民网都对此行为,进行的批评和抨击。

看到了要多交 50 元,简直无语了。


现在视频网站真的是越来越没有底线了。对这样的行为可以起诉吗?就目前情况来看,估计起诉是没用的,因为开通会员的时候,对这样的协议估计没有规定,这种情况下会员权益的解释权归视频网站所有,而且视频网站都是大公司,都有自己的法务部门,所以,对这样的情况也应该进行了评估。


但是,虽然可能起诉赢不了,但是批评的声音必须有,否则视频网站真的是会得寸进尺的。


但是,有一种情况下,是用户起诉视频网站硬了,也是关于开通会员的情况。

开通会员后,还得看广告

视频网站在你开通会员的时候,说开通广告之后,免广告!或许刚开始是这样执行的,但是视频网站的广告商不干了,为什么?因为付费用户,购买产品的能力比不付费用户强。你让付费用户看不到我们的广告,不付费的用户看广告,那我们的广告做的意义没有那么大,最起码感觉不值。你想啊,付费用户,说明有付费意识,购买力强,不付费的用户,没有付费意识,享受免费的惯了,看了广告可能也不买,转化率低。



然后现在即使开通会员,竟然出了十几秒的会员广告,对,会员专享广告是不是很搞笑呢?太无耻了。


但是,这种情况下,之前有杭州的小姑娘起诉爱奇艺成功了。案例如下:

借助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以爱奇艺、腾讯视频、优酷等为主的视频网站逐渐取代传统的广播电视,观看网络视频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主要娱乐方式之一,也推动了内容付费时代的来临,VIP 会员就是视频网站内容付费的产物。在为内容付费的同时,也有不少消费者反映,即使开通了 VIP,视频网站仍然会推送广告。就此,苏州大学一学生为维权将爱奇艺告上法庭,获赔 30 元。


据了解,2018 年下半年大学生小孙在爱奇艺上观看视频节目,片头有广告,右上角有 “会员跳广告” 的提示。为了不受广告影响,她便按照爱奇艺上 “会员跳广告” 的指示,花了 58 元开通会员。但没想到的是,在视频播放的过程中依然有广告出现,且未提供 “一键跳过” 等服务。随后她将爱奇艺公司诉至法庭,要求停止插播广告的侵权行为,在其官方网站上公开赔礼道歉,赔偿她充值会员费 58 元。

6 月 19 日下午,苏州市姑苏区人民法院对此案作出一审宣判,判决被告爱奇艺公司赔偿原告小孙 30 元,驳回了小孙其他诉讼请求。同时,要求爱奇艺公司宜作出必要合理的改进,采用更为显著、明确的方式对格式条款约定的消费者权利义务进行提示、提醒。


针对网络弹窗广告,早在 2015 年 9 月修订的《广告法》就对对网络弹窗广告和推送广告作出了具体规范条款,要求网络广告必须注明 “广告”,且能够实现 “一键关闭”,爱奇艺在用户开通会员后不仅仍推送广告,且并未做到广告一键关闭,因此败诉。


这种情况下,我们是可以告视频网站的,但是就目前新推出的形式,其实用户协议,视频网站都可以修改,视频会员权益的解释权一般都是归视频网站所有,可以起诉,但是真的不一定赢啊!


关注「非著名程序员」,每天分享有价值的科技内容,也欢迎大家在回答底下留言,一起交流分享,另外回答不易,请点赞支持。感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