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癌症化疗或放疗有没有效果,在临床中是如何评价的?

Stylishqueen


癌症放疗、化疗到底有没有效果,这是病人最关心的问题,毕竟放化疗的毒副反应比较大,如果没疗效还白白承受了毒性,不仅浪费了钱还损害了身体,是一件得不偿失的事。在癌症病人治疗过程中,医生对每一次的放疗或者化疗都会进行综合评估,判断效果如何。判断的依据主要通过三方面。

1.症状 这个是病人自身感觉最显著的地方,如果治疗有效,原有的症状会有所缓解,比如食管癌进食梗阻,放化疗有效的话,梗阻症状会减轻。伴有疼痛的病人治疗有效的话,疼痛会有所改善。无法手术的肺癌病人如果放化疗有效,咳嗽、痰中带血及气喘症状会减轻。此外,患者的体重、胃口和精神状态也是评判效果之一,体重增加、胃口好转、精神状态好转,说明治疗起到了作用。所以,每天医生查房都会仔细询问病人的情况,包括吃喝拉撒,都要记录在病历中。

2.肿瘤标志物检查 虽然肿瘤标志物特异性不高,但对于肿瘤标志物异常的病人来说,这个检查在评估病情及治疗效果中能够发挥很重要的作用,具有重大意义。所以,每次住院化疗或者放疗前后都要复查肿瘤标志物,前后对比,看数值是上升、下降还是基本稳定,直观的观察变化幅度,可以大致判断治疗效果。但肿瘤标志物不能作为评判疗效的依据,在疗效评价中仅起着辅助作用。

3.影像学检查 影像学检查是肿瘤放化疗评估疗效的依据。包括CT、磁共振以及PET-CT,淋巴瘤病人使用PET-CT评估疗效最合适,而其他实体瘤患者使用普通CT复查就足够了。目前临床使用的都是RECIST实体瘤评价标准,分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稳定(SD)、进展(PD)。一旦评估为PD说明治疗无效,需要更改治疗方案。

完全缓解(CR)指所有目标病灶消失,任何病理性淋巴结(无论是否为目标病灶)的短轴值必须<10mm。

部分缓解(PR)指以基线病灶长径总和为参照,所有目标病灶长径的总和至少缩小30%。

疾病进展(PD)指所有目标病灶长径的总和至少增加20%或者出现新的病灶。

疾病稳定(SD)是指基线病灶长径总和有缩小但未达PR或有增加但未达PD。

对于化疗病人来说,每2周期(6~8周)的重新评价是比较合理的,在特殊的情况下应调整为更短或更长的时间。比如乳腺癌相对来说癌细胞生长缓慢,可以治疗3周期后复查,而像胰腺癌、小细胞肺癌病人可能需要更短的时间复查来评估疗效。放疗的评估同样如此,一般在放疗疗程结束后一个月进行复查。


胡洋


肿瘤放化疗之后,怎么知道有没有效果,医生将实话说了出来!


一般在化疗实施2-3个周期之后,须做一次评估,以确定其疗效,多半是可以做一次影像学扫描检查,以观察原先的转移灶增大或缩小,有无新的转移灶出现,则您的肿瘤医师常会终止原先实施的方案,或考虑更换另一方案。

当然,如果复查发现转移灶缩小或数目减少,甚至转移赞稳定未见进展2个月,则均说明是有效的。不管是好转或稳定,长须历时2个月左右或2个治疗周期,这就是为什么在开始要耐心等待,以作评估的原因。

您必须了解,医师有时并不需作影像学扫描,即可作出评估,如发现颈部有肿大淋巴结,则只须用尺测量其大小,进行动态观察即可。又如您肝肿大且有肿块,不但可以测量也可查血,根据其血中标记物的升降,就可客观地评价其疗效。当然,结合影像学检查所见,就可更为全面地进行评估。当然,症状的改善与否,也是一项重要的评估指标。如疼痛减轻,食欲改善,疲乏感好转,体重增加等均是化疗有效的迹象。提示:所谓化疗有效,是指病情未恶化,一般每2~3周期作一次评估,只要化疗有效,而您又能耐受化疗的副作用,则化疗就持续的进行,而不必受限于几个周期。

如何抑制癌细胞生长扩散,延长病人生存期?

近些年来,天然产物治疗癌症因其整体治疗、毒副作用小、无药物依赖等优势引起了人们的不断关注和研究,因此成为主要的抗癌新药来源。自2007年以来,己经有12种天然产物及其衍生物被用于癌症治疗,有许多报道表明天然产物可以克服肿瘤耐药性。

对于肿瘤病人,临床医生建议结合今抗刺果番,今抗刺果番被俗称为“癌症杀手”。今抗是天然刺果番荔枝有效提取物,刺果番具有发展为天然抗癌药的潜力,在南美和非洲等地,刺果番己经被用作抗癌药物来治疗癌症和肿瘤。有许多研究表明刺果番荔枝具有抗癌效应:托雷斯和他的同事研究表明该植物的提取物可以抑制肿瘤的生长及转移,体外实验发现该提取物能使得癌细胞发生凋亡,在小鼠模型研究中可以抑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这可能是由于刺果番提取物能降低肿瘤细胞的新陈代谢,最后使细胞死亡。


林医生说见闻


我是小影大夫。癌症化疗或放疗后有没有效果?很多朋友反对放疗和化疗,他们觉得放化疗太伤身体,做了化疗的人身体会越来越差,得不偿失。他们只是看到个别的病例,不知道大数据的统计,放化疗对癌症的真正治疗效果。目前对癌症的治疗,早期可以手术治疗,但是中晚期的患者,放疗和化疗成为了其最常规的治疗方式。

做了放化疗,临床上用什么方式去评1估疗效?

1.影像学评估

影像学评估是最直接的能看到治疗有有没有效果的一种方式。看到肿瘤缩小,说明治疗有效。

这是一位鼻咽癌患者的片子,对于鼻咽癌主要的手段就是化疗和放疗,能起着立杠见影的效果,经过了3个疗程后的化疗,肿瘤明显缩小,再经过放疗后,肿瘤完全消失了。


另外这个是一个乙状结肠癌的患者,发现的时候肿瘤有10cm大,这么大的肿瘤,跟周围组织黏连,无法手术,经过化疗后。肿瘤缩小到了3cm,可以说效果非常好,这时候可以考虑手术切除。用化疗和放疗的方式把肿瘤缩小了再手术,这也是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手段。

2.肿瘤标志物

肿瘤标志物也是常用来评估疗效的一种方式。比如肝癌的病人,刚发现的时候AFP达上千,做了肿瘤灌注化疗后,AFP明显下降,说明治疗有效。

肿瘤标志物并不适用于所有的肿瘤,有些肿瘤其肿瘤标志物不高,那么放化疗后,也看不出来变化。

3.临床症状

临床症状也很重要。比如肺癌多发骨转移的患者,出现了呼吸困难和全身骨痛,经过放疗和化疗后,做了影像学检查,肿瘤看起来没有变化,但是临床上疼痛减轻了,呼吸困难也减轻了,也是说明治疗有效。因为影像学检查的变化一般落后于临床症状。所以在治疗后,虽然影像上没有变化,但是症状减轻了,也是治疗有效。

尽管放疗和化疗有一定的副作用,但是这两种治疗方式依然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也确实为很多中晚期癌肿患者延长了生命,实现了带癌生存。


小影大夫


这得看化疗或放疗是在治疗的什么阶段来说,进一步讲就是化疗后放疗是在术前还是在术后。

首先看术前的放化疗疗效如何评价。有些肿瘤因为局部进展明显或可以侵犯周围的组织或脏器,直接手术切除困难并且有可能导致癌残留,一般先行2-4周期的新辅助化疗(进展期胃癌)或新辅助放化疗(局部晚期的食管胃交界癌也叫贲门癌);还有一种情况不一定是肿瘤切除困难,只要是中期就需要术前的放疗或放化疗,典型代表就是进展期的中低位直肠癌,这个部位的直肠癌术前放疗或放化疗可以显著降低术后的复发风险。

对于实体肿瘤的疗效评价标准学术界有几种方式,最常用的就是RECIST标准,以解剖学为基础的肿瘤负荷评价标准。通过测量靶病灶和非靶病灶的长短径,及是否有新发病灶,与治疗前相应的病灶进行比较,得出治疗效果如何。治疗疗效的评价指标有:

完全缓解(CR):所有目标病灶消失,任何病理性淋巴结短轴必须小于10mm。

部分缓解(PR):以临界半径的总和为参照,所有目标病灶半径的总和至少减小30%。

疾病进展(PD);以所研究(目标病灶半径)的总和最小值为参照(包括最小值等于临界值的情况),所有目标病灶半径的总和至少增加20%,另外,半径总和增加的绝对值还必须大于5mm(注:出现新的病灶也可认为是恶化) 。

稳定(SD):以所研究(目标病灶半径)的总和最小值为参照,既达不到部分缓解标准、也达不到疾病进展标准者。

除了测量病灶的长短径以外,目前部分临床研究还建议根据PET/CT的病变SUV值的变化来判断治疗效果,这属于功能性的评价指标,可以作为解剖评价标准的补充。

对于根治术后辅助性的放化疗效果评价,目前没有可测量的指标,很难去评价。只能看患者经过治疗后是否会出现复发或转移,以及术后到出现复发的时间长短(无复发生存时间,PFS)来评价化疗或放疗的意义。当然,这属于马后炮,但是在治疗之前目前的确没有好的预测方法,学术界在一直研究寻找可靠度疗效预测指标,到目前还是比较遗憾,没有发现可靠的预测指标。只能寄希望于不久的将来,如果能够寻找到好的预测疗效指标,可以做到更好的个体化治疗,有的放矢。


北大肿瘤张成海医生


您好,我是李继臣主任,一位中医肿瘤科的老中医,能有幸回答您这个问题,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癌症治疗中,放疗和化疗都是治疗癌症非常重要的治疗手段。很多患者都会存在这样的疑虑,化疗或者放疗后应该如何评价治疗效果?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手术已把肿瘤切除,术后的辅助放化疗是无法评价疗效的,因为肉眼可见的肿瘤已经切除了,放化疗只是杀灭肉眼看不见的,散在的肿瘤细胞,目前的医学技术还无法检测和跟踪这些肿瘤细胞。

能够明确效果的是主要是针对术前先辅助放化疗,或者复发转移以后行辅助治疗的患者。一般来说,评估放化疗方案的治疗效果,往往需要在治疗实行了2个周期后进行相对应复查,以判断该放化疗方案的治疗效果。

首先看检查情况,来判断效果好不好。医生通过了解肿瘤的缩小情况,通过目测、触摸肿块或淋巴结是否缩小,可以大致判断放化疗方案是否有效。比如乳腺癌,某些癌症导致的体表淋巴结转移,直肠癌等等。如果有明确的可测量的病灶,那么通过影像学检查观察病灶在化疗后是否缩小,也可以判断放化疗是否有效。这是评价放化疗效果最主要的手段,可以了解肿瘤的大小有没有变化,有没有新发的肿瘤。

另外,观察肿瘤标志物的变化也是判断化疗有无疗效的一个方法。如果放化疗过程中肿瘤标志物持续下降,则说明放化疗的治疗方案是有效的。而且肿瘤标志物是一种比较简单和方便的检查手段,只需要抽血化验即可,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还有病理诊断,这是目前最可靠的标准,将癌变组织切除,送去病理科,观察肿瘤的退缩情况,有多少肿瘤细胞死掉了。这是最准确,最靠谱的,有一个肿瘤消退分级标准,专门用来评价肿瘤细胞消退情况。如果肿瘤细胞没有退缩,术后可能就需要更换新的放化疗方案了。

发化疗对于治疗癌症的作用我们不言而喻,但是我们也要清晰的人知道其副作用也是很可怕的,对于有些癌症患者,身体素质差,就承受不住这样的副作用,此时就要选择新的治疗方式,比如中医治疗。

中医治疗对于癌症的治疗作用,近年来越来越重要。中医无毒副作用、可提高患者免疫力、延长患者生命的特点,让很多晚期癌症患者看到了生存的希望,三位一体疗法和中医穴位埋植术,大家可以了解下。

我是李继臣主任,和癌症打了一辈子交道,大家有什么关于癌症的问题可以在评论区进行留言或者直接私信,我会尽力为大家一一回复。


李继臣主任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放疗和化疗是非常重要的治疗手段,化疗或者放疗和如何评价治疗效果,有很多方法来评价,我来大致的给大家科普一下。

首先,我要声明的是,这些评价标准主要是针对术前新辅助放化疗,或者复发转移以后行辅助治疗的患者。如果手术已经把肿瘤切除,术后的辅助放化疗是无法评价疗效的,因为肉眼可见的肿瘤已经切除了,放化疗只是杀灭肉眼看不见的,散在的肿瘤细胞,目前的医学技术还无法检测和跟踪这些肿瘤细胞。

对于新辅助治疗的肿瘤,评价指标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临床检查

医生通过查体,来了解肿瘤的缩小情况。适用于体表的肿瘤,例如乳腺癌,体表淋巴结转移,直肠癌等等。医生通过体格检查,可以大致了解肿瘤的退缩情况,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是比较主观。

(2)影像学检查

这是主要的评价指标,根据B超,CT,MRI等检查,了解肿瘤的大小有没有变化,有没有新发的肿瘤。根据病灶的大小变化,国际上最常用的是RECIST标准,可以分为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疾病稳定,疾病进展四种情况。RECIST标准使用于实体肿瘤,也就是病灶是可以测量的。目前,还有人推荐使用PET/CT来评价治疗效果,了解病灶在治疗前后造影剂的摄取情况,适用于淋巴瘤等血液系统肿瘤。

(3)肿瘤标志物

肿瘤标志是一种比较简单和方便的检查手段,只需要抽血化验即可,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以大肠癌为例,了解治疗前后CEA的变化情况,如果CEA下降的越多,说明治疗效果越好。但是,有很大一部分患者,治疗前后,肿瘤标志物的水平始终位于正常范围内,这样就不能利用肿瘤标志物来评价疗效了。

(4)循环肿瘤细胞

检测外周血中,循环肿瘤细胞的变化情况,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检测手段。大部分还处于临床研究阶段,没有大范围在临床范围使用。目前在乳腺癌和结直肠癌中应用最广泛。


(5)病理诊断

病理诊断是最可靠的,术前做了一段时间的新辅助治疗后,最后将癌变组织切除,然后送去病理科,病理科医生在显微镜下观察肿瘤的退缩情况,有多少肿瘤细胞死掉了。病理评价新辅助治疗效果是最准确,最靠谱的,有一个肿瘤消退分级(TRG)标准,专门用来评价肿瘤细胞消退情况。如果肿瘤细胞没有退缩,术后可能就需要更换新的化疗方案了。

这是常用的几种评价方法,如果大家有任何问题,欢迎留言咨询。更多医学科普,请关注我。


普外科曾医生


您好,我是李继臣主任,一位中医肿瘤科的老中医,能有幸回答您这个问题,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现在医疗技术很是发达,每一年都会有新的科研成果问世,治疗癌症的方法也是如此,医学家也是不断的努力,不断的去发现治疗癌症的新方法,虽说如此,我们一直延用的放化疗疗法仍然是一直沿用,作为手术后的辅助疗法屡用不鲜,因为手术只是切除了我们肉眼可见的癌细胞,要想把躲起来的癌细胞杀死,结合放化疗化学药物去清除似乎成为了一个必经之旅,但是,如何才能去评估放化疗有没有效果,简单点说,如何评估癌症放疗或化疗是否杀死了那些残存的肿瘤细胞呢?

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值得好好的去思考,毕竟我们只是盲目的从于这个过程,没有去评判结果,也是不好的,我们只有知道了效果如何,才可以根据这次结果去判断到底如何进行下一个疗程,也是为了下一步更好的治疗病人去考虑,那下面我们就来具体看一下如何评价。常用的评价方法有:

第一, 最常用的方法是影像学检查,这个评估是比较直观的,采取前后对比的方法,也就是用化疗之前和用化疗之后的几周的CT影像进行对比,看其指标指数的变化。

第二, 肿瘤标志物检查,肿瘤标志物下降的维持时间,以及下降的程度都可以间接的反映效果。

第三, 病理诊断,就是医生在显微镜下观察肿瘤的情况,看有多少肿瘤细胞被杀死了。

通过以上三种简单方法评估之后,如果发现放化疗没有什么效果,那么一定要及时更换辅助疗法,以防耽误后期的治疗,延误病情。可以换用中医的保守疗法,中医疗法作为辅助治疗癌症,也是有很好的效果的,一般来说,常用的有中医经穴埋植术和中医三位一体疗法,它们是中医方面研究出来的治疗癌症的最新型微创疗法,不仅可以很好的缓解癌症,抑制癌细胞扩散转移,还可以调理身体,提高抵抗力,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

我是李继臣主任,和癌症打了一辈子交道,大家有什么关于癌症的问题可以在评论区进行留言或者直接私信,我会尽力为大家一一回复。


中医肿瘤齐冬梅医生


在肿瘤的治疗过程中,都会予以复查,评价,目的就是为了评估治疗效果。

一、影像学评估

以化疗为例,因为化疗方案的不同,一般都会在治疗2-3个周期后进行影像学检查,复查方法主要以CT为主,有些也考虑核磁甚至是PET-CT进行复查评价,在有可测量的病灶中,目前一般根据的是RECIST 标准,对这些病灶的变化进行测量,综合评价疗效。影像评估是最主要的疗效评估标准。

二、肿瘤标记物评估

在某些癌症患者的化验检查里,可以出现某项或某几项肿瘤标记物升高,这种情况下,化验检查也可以作为疗效评价的辅助参考依据。比如:卵巢癌里的CA-125,前列腺癌里的PSA,胃肠道肿瘤里的CEA、CA-199等,通过这些数字的变化,也可以部分反应出治疗的效果。

三、症症评估

这种情况对于某些不可测量的病灶更为明显,患者的症症减轻或缓解,也是辅助评价疗效的一个依据。比如:骨转移,患者可以因为骨质破坏出现严重的疼痛 ,在放化疗等积极治疗后,患者的疼痛症状明显缓解,也可以认为治疗是有效的。

在肿瘤的治疗中,影像学评估是最主要的参考依据,通过测量肿瘤的大小和是否有新发病灶等,可以直观反应出治疗的效果,而不可测量的病灶,就需要参照其它的指标综合判定了。


深蓝医生


肿瘤患者放化疗在现在医院用是非常多的,特别是新辅助治疗(即术前采用放、化疗),如直肠腺癌、乳腺癌,符合指征的,我们医生都会给他上,副作用小、疗效好,那这个疗效到底是怎么确定的呢?

下面我就来聊一聊:

一、症状和体征的改变

  1. 体征。就是大家一来住院我们都会来看一下你们,有时候还会带着实习生,让他们给你们查个体,像甲状腺肿大、乳房肿块和肿大的淋巴结、直肠癌(直肠指诊),反正就是一些可以目测、量化的肿块,放化疗之后看这些有没有缩小或者数量减少,这是我们医生主观上的判断;
  2. 症状。就是大家自己感觉怎么样,像食管癌这种内部的癌症,外表几乎是看不出来的,但是患者往往会有咽物困难,吃不进东西,放化疗之后可以根据患者的自我感觉,即吞咽困难是否减轻来判断放化疗是否有疗效。
二、影像学的改变

影像学检查是相对比较可靠的方法,也是最主要的手段。对于很多实质性的、可测量的癌症病灶,比如直肠癌、胃癌、肝癌等,可以通过CT/核磁、以及B超和PET—CT,来观察病灶是否有缩小。

根据病灶的大小变化,国际上最常用的是RECIST标准,可以分为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疾病稳定,疾病进展四种情况。其中PET-CT可以反应病灶的血供情况(如下图)

三、肿瘤标志物的改变

肿瘤标志物检查是是比较方便的,只要抽一两管血送去化验就可以啦。很多癌症都有相对应的肿瘤标志物,如AFP(甲胎蛋白)是原发性肝癌的特异性标志物;CA-125(癌抗原125)是卵巢癌标志物;CA15-3(癌抗原153)常见与乳腺癌等等,这些肿瘤标志物的持续下降预示着放化疗是有效果的!

四、血液里的癌细胞改变

这是近几年刚新起的一种检测手段,我们科直肠癌患者也会去做,但是做的不多,个人感觉意义不是很大,敏感性50%左右,就是说癌症患者的一些癌细胞会脱落到血液里,通过检测血液里的癌细胞,间接反应原发肿瘤的活性。



五、病理检查

对于大多数疾病,病理检查都是金标准。放化疗的效果也可以通过病理检查来评判,而且这是最可靠的。像我们直肠癌的患者采用了新辅助治疗之后,再通过手术切除肿物,然后再送去做病理,病理科可以通过显微镜观察有多少癌细胞被杀死,确定我们术前的放化疗是否有效,如果没效果或者效果很弱,我们就会更换放化疗方案。


而且对于病理检查还有肿瘤消退分级标准(TRG),要求必须在显微镜下观察,而不是通过肉眼看到的肿瘤变化,简化版的只分为三个等级:TRG1:完全消退,无肿瘤细胞;TRG2:不完全消退,肿瘤细胞上纤维化为主;TRG3 :极少或无消退,残留肿瘤细胞成长超过纤维化。


医学小侦探


目前为止,癌症的治疗除了外科手术之外,还有化疗和放疗两种主要方式,那么,如何评价化疗和放疗对癌症到底有没有效果呢?化疗是用特殊的药物来治疗疾病,放疗是用高能电子束照射而组织,使得癌细胞大量死亡。

通常而言,对于诊断癌症的效果,优先采取的是通过造影技术来诊断。造影术是通过造影剂的应用,在特殊光线的照射下,使得肿瘤病灶和正常组织产生不同的阴影类别。进而诊断肿瘤病灶的扩大或者缩小,这对于放化疗的治疗效果判断具有十分大的作用。

第二种,体检常见的肿瘤标志物。肿瘤标志物是指特异性存在于恶性肿瘤细胞,由恶性肿瘤细胞产生的物质,或者是机体对于癌症细胞的刺激而反应产生的特殊物质。例如甲胎蛋白是诊断原发性肝癌最常用的检查项目,目前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也可以用于诊断女性卵巢癌。通过对肿瘤标志物的检查判断,肿瘤标志物的上升下降,从而判断癌症的进程,进而就可以用于放化疗疗效的监测

第三种就是近年来出现的新技术循环肿瘤细胞检测。循环肿瘤细胞就是突破基底膜,进入到人体外周血当中的特殊肿瘤细胞。通过对循环肿瘤细胞的监测,可以实时监测肿瘤的动态,评估放化疗的治疗效果,实现实时的个体治疗。

以上三种是较为常见的放化疗治疗效果监测指标。

从事肿瘤科工作14年,擅长呼吸系统,消化系统,血液系统等恶性肿瘤的早、中、晚期化疗、生物治疗及分子靶向治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