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关羽被东吴大军困在麦城时,为什么不派关平去求救兵?谁能说说?

元哥说三国


名垂三分册,将门关坦之。

英风冠寰宇,俊才任骋驰。

烈烈忠臣血,离离原上石。

犹有雄魂在,江流永不息。

做为蜀汉的将二代,关平可以算得上是年轻一辈中最优秀的将才了。从关羽千里走单骑时,关平拜在其膝下为义子,就一直追随于身畔,征战于沙场,历尽风雨坎坷,战火硝烟。

关平这个孩子性情忠厚诚实,非常孝顺,由于他大部分时间都在关羽身边,受到关羽的指点比较多,无论领兵打仗的才能,还是单挑厮杀的武艺,关平都是一流的。咱们看一下关平历次的战斗履历:

1.涪城宴关平和刘封生擒欲行刺的杨怀、高沛;

2.襄阳之战,关平追杀曹仁副将翟元,曹军,一刀斩于马下;

3.樊城之点,三十回合战平曹魏猛将庞德;

4.偃城阻击战,三合击败曹将徐商;

5.五六个回合打退吕建;

6.徐晃偷袭,关平与徐晃交锋,“战不三四合”,后寨火起,关平拔马退走;

7.四冢之战,关平夜袭敌营遭到徐晃伏击,关平与廖化杀出重围;

8.关羽追击吴军,被围南山岗,关平与廖化来援,击退徐盛、丁奉,救出关羽;

9.关羽兵困麦城,廖化出城求救,关平“奋力冲杀”打退丁奉,助廖化突围;

10.关羽从临沮小路突围,遭暗算绊倒被擒,关平来救,“孤身独战,力尽亦被执”。

大家可以看出,关平的武艺是相当不错的,樊城一战,力敌曹军猛将庞德三十合不分胜负。关平回营对关羽说“与庞德交战,不分胜负”,以关平忠厚诚实的性格,肯定是不会吹牛的。关平自认为能与庞德打平,说明他完全这个实力。后来关羽与庞德交锋,是关平首先发现了庞德欲施暗箭,说明他具有敏锐的观察力,防御水平比他爹强。

由此可知,关平的武力值虽不如蜀汉五虎将,但也能与魏延、李严相当。这样优秀的一个年轻人,如果能够活下来,假以时日,完全可以成长为与魏延、姜维一样智勇双全,独当一面的将才。

那为什么关羽被困麦城时不派关平突围去到上庸向刘封求救呢?按正常情况,如果关平去求救兵,刘封是不会不发兵的:首先,刘封与关平相处多年,在刘备征蜀时他们还经常一起作战,是老战友了;其次,关平去向刘封求救,以两人之间的关系,孟达是插不上话的,也不敢反对;再次,刘封再不乐意也不敢不发兵,因为他如果不发兵,关平跑到刘备那里告状,刘封吃不了兜着走。

实际上,当我们细读原文,里面透露出来的一些情景还是非常令人辛酸的。

关羽其实想让关平突围,但没有直接说出来。咱们看《三国演义》的76回,关羽兵退麦城,东吴军马团团围住。关羽的部下赵累出主意,劝说关羽派人向刘封求救兵。而关羽则问众人:“谁敢突围而出,往上庸求救?”

当时关羽麾下众将,要说武艺最高强,最有可能杀出重围的,就是关平了。关羽这样问,他心里很希望关平能自告奋勇杀出重围,前去上庸求救。但廖化冒出来了,不知道廖化心里是怎么想的。

虽然廖化请命,但关平仍然有机会跑出去,因为他表示要掩护廖化突围(以廖化的武艺独自突围没有什么希望),关羽立即同意了,这样的结果也还是不错的。

关平和廖化出城,东吴大将丁奉率兵来拦截,关平“奋力冲杀,奉败走”,廖化趁机就冲出去了。其实这个时候,关平干脆跟着廖化一齐杀出去就对了,历史就改变了,他也可以留活下来,蜀汉的未来就能多一枝擎天之柱。

但关平这孩子实在是太过实诚,他应该是不忍心将已经须发苍白的老父亲独自留在麦城内孤守。这一瞬间,关平也许想过些什么,但他仍然放弃了大好的生存机会,而是选择了又冒险杀回城中。

看到儿子关平去而复回,不知道关羽心中是怎样的一种情感波动,是深深的遗憾?是无言的责备?是难过?还是欣慰?也许更是一种完全的释怀吧。

关平留下了,人生就是这样,只在心念一瞬之间,你的命运就彻底改变了,而随之改变的可能还有许许多多人的命运。如刘封,如孟达,如张飞,如刘备,甚至诸葛亮。

假如人生可以重新来过,我们多么希望,这位年轻人能够深深地望一眼那座重围中的孤城,然后向着西下的斜阳策马而去,再也不要回头。

惜哉,关平!


馋嘴肥猫铲史官


有人说,如果关羽败走麦城时,派出“义子”关平(正史上是长子)突围,向上庸的刘封求援,就可能说服刘封、孟达,让其出兵,救援关羽,逃得一命。他们的依据是,关平和刘封都是“义子”身份,有共同语言,能聊到一起,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或许能够使刘封改变主意,出兵救援“二叔”关羽。这不是瞎猜测的,是有一定根据的。

他们的根据就是,关平和刘封两人曾跟随刘备入川作战,并肩作战,在多年的作战生涯中,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他们两人曾各自抓住杨怀、高沛,粉碎了杨、高两人的阴谋,顺利夺取涪城,为最后占领益州打下了基础。又如攻打雒城,刘封、孟达两人联手夺取邓贤营寨,并打跑了冷苞。他们两人还联手击退过张任。总之,刘封、关平两人是一对好搭档,多次联手对敌,并取得了不菲的战绩,立下了不朽的功劳。

因此,关平是关羽军中唯一一个和刘封关系密切的人,也是极大有可能说服刘封出兵的人,可惜的是,关羽并没有派出关平向刘封求援,而是派出了另一位大将廖化。那么,关羽为什么没有派出自己的“义子”关平呢?

个人认为有三个原因,分析如下。(本文纯属三国演义,与正史无关)

第一,廖化抢先请求突围,关羽不好意思拒绝。

关羽在和徐晃作战失利后,准备重整旗鼓,再次和徐晃交战。可是后方却被盟友东吴奇袭,孙权派出吕蒙,白衣渡江,奇袭荆州,抄了关羽大军的后路,使其无家可归。而关羽虽然“爱兵如子”,也深得士兵之心,可是这些士兵大多是荆州人士,在妻儿被东吴控制后,不得不离开关羽军队,改投东吴旗下。

士兵逃亡如同瘟疫一样,一个看一个都逃走了,关羽手下仅仅剩下了几百人,已经没有实力再战了。再加上遭到徐晃、吕蒙的两路夹击,关羽只能败走麦城。他在到达麦城后,收拢残兵败将,紧闭四门,聚集将士商议。赵累提建议道:“这儿距离刘封、孟达驻扎的上庸非常近,可以派遣心腹之人求援。

如果得到上庸的援兵,可以解燃眉之急,等待益州刘备大军,最后再将荆州夺回来。”这个计策无疑是最佳的,下一步就是看派谁去最合适。关羽于是问道:“哪位武将敢突围而出,前去上庸求援?”还没等关羽说完,廖化就毛遂自荐,说他愿意。关羽于是将这项艰巨的任务交给了廖化。

第二,关平担忧“义父”关羽的安危,不忍独自离开。

关平虽然不是关羽的“亲儿子”(演义中),可是两人的关系却胜过亲父子。凭借廖化的武功,不一定能够闯出东吴的包围圈。关平自告奋勇道:“我护送汝出重围。”在关平的奋力拼杀下,廖化才顺利杀出重围,向上庸而去。如果此时关平没有回到麦城,而是跟着廖化一同向上庸而去,他也就不会战死了,不会和关羽一同就义了。

然而,关平不忍将“义父”关羽独自一人丢弃在麦城,明知道回到麦城,九死一生,他还是义无反顾地返回了麦城。像这种情况,即使关羽派关平去上庸求援,关平也不会答应的,也不会舍弃“义父”,独自一人走的。

《三国演义》中:关平曰:“我护送汝出重围。”关公即修书付廖化,藏于身畔。饱食上马,开门出城。正遇吴将丁奉截往。被关平奋力冲杀,奉败走。廖化乘势杀出重围,投上庸去了。关平入城,坚守不出。

第三,关平是关羽的左膀右臂,不能轻易离开。

关平在关羽过五关后,收冀州关家庄庄主关定之子为“义子”,从此两人成了“父子”。此后,关平作为关羽的副将,随义父南征北战,立下诸多汗马功劳,逐渐成长为一员大将。在关羽北伐之战中,关平曾和庞德大战三十合,不分胜负。而庞德和关羽大战一百多回合,不落下风,第二天使用诈败之计,才用箭射伤关羽,是和关羽同级别的武将。可知关平武功高强,已经不弱于乃父关羽了。

因此,关平是关羽军中当之无愧的二号人物,是关羽的最得力助手,轻易不会离开关羽。像突围求援这样的小事情,不值得关平出马,交给廖化、周仓等人即可。关平还有更重要的事情,那就是协助父亲关羽,守住麦城,稳住军心。关平走不开啊。

结语

正是由于以上三个原因,关羽才没有派“义子”关平突围,向上庸的刘封、孟达求援,最后关平也和关羽一同就义。如果关羽派出关平,有很大概率说服刘封,出兵驰援麦城,救下关羽。可惜没有如果啊。


魁哥说历史


这个问题明显说的是《三国演义》当中的内容,当时关羽没有直接指定谁去,廖化第一个请缨,自然就是他去了。

关羽北伐襄樊时,吕蒙白衣渡江,偷袭了荆州。关羽因此兵败。在正史上,关羽兵败以后并没有提到他派人去求救兵。而在演义中,在败退到麦城以后,赵累建议这里距离上庸近,可以派人去向刘封、孟达求救,以安定军心,等待刘备大军来救。

关羽听了觉得可行,由于此时吴军已经把麦城围住,于是问谁敢去求救兵。廖化主动请缨,而关平则表示愿意护送廖化出城。随即两人饱餐一顿以后出城,关平击败前来拦截的武将丁奉,廖化随即突围而去。

所以按照书中所说,关羽当时并没有指定谁去,在廖化先站出来说愿意前去以后,关平等人都没有意见,关羽自然也不会反对。

而关羽开始没有指定关平原因有二:

一是因为此时关羽经历大败以后,方寸已乱,无心思考派谁去。

关羽在局势一片大好的情况下得知荆州被吕蒙偷袭占领,在回军途中大军又溃散,对他的打击很大。此后退守麦城是关平提出,而求救兵是赵累建议,都不是关羽自己想出来的。显然在一连串打击之下,关羽心境大乱,没有办法冷静思考,虽然同意了赵累的建议派人去求救,但是自己却没考虑合适人选。这个时候谁第一个站出来表示愿意去,关羽都会同意。

二是因为关羽还希望事情有转机,并没有想到这会是最后的突围机会,自然也不会想着让关平走。

关羽虽然连遭失败,但是他心高气傲,这个时候并没有想到败局已定,应该马上全军撤退,带着关平等人一起 突围去上庸,还想着收复荆州,而且也没想到刘封、孟达会不派援兵。所以对他来说,谁去求救谁留守其实区别不大,反正等救兵一到反正大家都有救。

所以关羽并不会特意命关平去求救兵,而关平心挂父亲,也没有急着站出来请命,此时最合适的人选,自然就是廖化。而廖化也因此得以躲过一劫,关平则最终和关羽一起遇难,只能说造化弄人。


不沉的经远


关平并不是《三国演义》所说的是关羽的义子,而是关羽的长子,亲生的,关平被后世还尊崇过,在明朝被追封为竭忠王,在清朝乾隆年间还被加封为关圣太子,地位是相当的高。

按照《三国志》记载,关平为关羽长子,而且现代的很多关羽后裔基本都是关平的后代,关羽有两个儿子,一个是关平,一个是关兴,关平在荆州随父关羽遇难后,其后人并没有受到曹魏攻蜀的报复,但是关兴由于继承了关羽的爵位,反而被魏将庞德的儿子杀了全家。

关平成年后,一直跟随关羽南征北战,算是少年将军,关羽镇守荆州的时候,关羽为正帅,关平为副,此时的关平已经成长成为一个经验丰富独当一面的大将,败走麦城,被东吴杀害的时候已经41岁了。

关羽大意失荆州,这是小说、戏剧的桥段,荆州被东吴偷袭吞并,完全是当时三国局势的必然,关羽在荆州防御不足的情况下,为了配合刘备北出汉中的战略,贸然出击曹魏襄樊地区,造成了后方荆州四郡防御空虚,给了东吴可趁之机。

关羽在襄樊与曹军的对峙,后方被东吴给端了,关羽此时的选择很简单,极援荆州,希望凭借自己几万精兵能够夺回荆州。

关羽的战略没有问题,但是最大的短板在谁来抵抗襄樊追击的曹军,关羽希望刘备北出上庸的刘封军队分兵一部分出来帮助关羽抵御襄樊的曹军。关羽想象很美好,实际上上庸的孟达、刘封根本就没有实力和多余的兵力来援助关羽。

关羽要派人出去向刘封求援,求援不是送信,不但要说明事情来龙去脉,更要讨论战略部署,不是一般小兵就能完成的,而此时关羽手下并没有多少大将可以派得上用场,真正能够用的人是刘备的大舅子糜芳,可惜他并没有在关羽军中,并且此时已经投降了东吴。

关平完全可以去求援,他不但是荆州副帅,而且还是关羽亲子,关羽并没有派他去,而是让廖化前往,就是“蜀中无大将,廖化充先锋”的那位。

廖化去求援刘封,被拒绝了,廖化并没有留在上庸,而是回来给关羽报信,最后被迫投降了孙吴,直到夷陵之战后,才复归蜀汉,并一直成为蜀汉后期的重要将领。

回到问题,关羽为什么没有派关平前往,我认为有两个原因:

1、关平自己拒绝,谁都知道,留在关羽军中凶多吉少,关平希望与关羽共同面对,父子情深。

2、关羽素讲忠义,此时派长子关平求援,给军中将士有维护儿子,给儿子留条生路的印象,动摇军心,如果父子同在军中,必能大大的鼓励士气。

其实,我们去任何一个关帝庙,里面的关羽像两旁都塑有两尊雕像,一个是关平,一个是周仓,这是有深意的。关羽代表着义,关平代表着孝,而周仓代表着忠。


沉墨I方之城


其实关羽被困在麦城的时候,发兵去救援已经是来不及了,而不是不去救。其实从当时的情况来说,事情变化的太快,刘备、关羽没有想到也没来得及。曹魏方面也没有想到事情变化的如此之快,也没有想到会成为这样的结局,对局势认识清醒的,应该是东吴,东吴方面的行动即隐蔽又突然,整个关羽的悲剧,基本是由东吴一手策划导演,目的在于一是夺取荆州壮大自己,二是遏制刘备的发展势头,从战略层面来说,东吴是实现了。

要说明这个问题,我们就要先说一下樊城之战的形势。

樊城之战的形势

公元219年,刘备攻占汉中,自封为汉中王,此时的刘备势力达到了鼎盛,坐拥益州和荆州,气势正盛。此时据守荆州多年的关羽也按捺不住,在刘备没有出动益州集团北伐的情况下率先北伐,兵锋直指樊城。

见关羽来势凶猛,驻守在宛城的曹仁率军在樊城据守,关羽久攻不下,曹操派出了于禁、庞德率精锐的七军三万人前去援救樊城。关羽与于禁援军激战数日,不分胜负,于禁军中大将庞德作战勇猛,关羽也甚为忌惮。到了8月,大雨连绵,关羽利用汉水涨水之际用大水,水淹七军,全歼了来援的于禁部。

关羽在消灭了樊城援军后多次猛攻樊城,无奈守将曹仁拼死防守,关羽始终不得攻入。到了10月,许都周边许多地区都发生了拥护关羽北伐,反对曹操的民变,许都附近人心惶惶,曹操一度想要放弃许都撤往北方,但被司马懿等人劝阻。司马懿认为樊城仍可守,原因在于此时的孙刘联盟已经出现裂隙,他相信不久之后孙权会对荆州发动进攻。

▲关羽水淹七军后,曹操的统治中心许都已摇摇欲坠

果然不久之后孙权上书曹操,表示愿意出兵进攻荆州,但请曹操不要将消息泄露出去。董昭认为此时应当要将消息泄露给关羽,如此一来关羽就会发兵回援荆州,那么樊城的守军见敌军退去就有有信心继续坚守。同时刘备得知孙权的计划后也会和孙权翻脸甚至兵戎相向,这样的话曹魏就可以坐山观虎斗了。曹操深以为然,便令人将消息透露给了关羽,但关羽犹豫不决。

东吴偷袭荆州

不久之后,东吴就派出吕蒙前来偷袭荆州。吕蒙到了荆州后,把精锐士卒藏在船中,让百姓驾船,自己穿着商人的衣服用于迷惑关羽沿江的守军。吕蒙沿江一路而上,一路拔掉了关于设在沿岸的哨所,荆州军队吕蒙的动向一无所知。

留守在后方的傅士仁和糜芳向来不受关羽的待见,他们的粮草因为不能按时送到,关羽便扬言“等回来了收拾你们”,傅士仁对此惊恐不已。吕蒙派出虞翻游说傅士仁反水,傅士仁出于对关羽的恐惧投降了东吴,之后又说服了糜芳率南郡投降。

关羽得知南郡失守,忙撤围回援荆州,并多次派使者前去与吕蒙交涉。吕蒙则带着关羽的使者在城中到处参观,并告诉使者,士兵们的家属在吴国的英明领导下都过得非常好,请将士们无需担心。使者回到关羽军营后,许多军士都向使者打探家中的消息,在得知东吴家中平安,所得到的待遇超过了以前,便无心作战了。此时孙权到达了江陵,荆州投降。

▲一代名将关羽大意失荆州,最终身首异处

到了十一月,东吴已经完全占据荆州,并封锁了长江沿岸,使关羽不能沿江而上退回西蜀。关羽此时大势已去,只得退守麦城,最终在逃出麦城后的路上被东吴擒获并斩杀。就此樊城战役结束,刘备集团的荆州军全军覆没,大将关羽被杀。

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其实无论是西蜀的刘备,还是上庸的刘封,都可以援救关羽,或是由关羽发出求救信号,刘备也会想方设法地援救关羽,为什么整个过程中西蜀的刘备似乎一直都无动于衷呢?

其实最大的原因就在于,形势变化太快。

形势的变化使关羽来不及做出反应

我们可以看到,8月份关羽水淹七军,威震华夏,一时间许都都危在旦夕。到了10月份,关羽还在猛攻樊城,似乎樊城就要落入关羽之手了。

但是仅仅在11月份,整个荆州就迅速落入了东吴的手上。到了12月份,关羽便兵败被杀。我们可以想象,在8月份的时候关羽水淹七军,此时远在益州的刘备认为关羽势头正盛,没必要援救。到了10月份的时候一切都非常顺利,樊城快拿下了,曹操也快保不住许都了。

到了11月份,东吴拿下荆州,我们从关羽的撤退路线就知道,关羽一开始认为荆州的局势还是可以挽回的。

当时当关羽到达荆州后,才发现局势已经不可挽回。此时关羽撤退有两条路线,一条是沿着长江而上进入到西蜀地区,一条是去上庸。

而吴军此时封锁了长江沿岸,所以走长江回西蜀是不可能了,关羽最终便选择了去上庸的路线,我们从他败走麦城之后逃亡的路线也能看出。但是出了麦城不久就中了东吴的埋伏。

今天我们可以根据地图来判断当时关羽的情况。

按照事后诸葛亮来说,关羽在丢失荆州后直接往上庸走是最佳选择,直线距离190公里。当时关羽认为荆州有救,便走到了麦城,从樊城到麦城的直线距离是160公里,当时他走了这么多。可以说到了麦城之后才发现荆州局势已经不可挽回。

此时的麦城也被东吴团团围住,就算派关平出去求救兵,其实也已经来不及了,救兵太远了。

也许有人会说,上庸可以援救,其实上庸当时人口很少,也就在3万多人左右,能征集的兵力非常有限,而关羽展开的是一场数万人的大型会战,刘封那点兵马根本起步了什么作用,即便去了也只是杯水车薪而已。

所以以当时的情况来说,已经不是关平去求救就能解决的问题,而是事情变化过快造成了刘备集团和关羽都没有准确地判断出形势,导致最终关羽及荆州军团全军覆没。


老威观史


关羽被围困在麦城的时候,其实已经派出马良和伊籍前往成都求救,廖化前去上庸求援。

说到败走麦城,许多人都为关羽感到惋惜,甚至有多种猜测及说法。那么,为什么上庸距离麦城那么近刘封领兵前去救援,是不知道关羽败走麦城被困的消息,还是关羽没有向上庸求救?为什么一直到关羽父子被东吴捉杀刘备都没有任何举动,既没有亲自率兵前往麦城救援,也没有下令距离麦城最近的上庸出兵救援,是不是刘备有意要借此机会除掉关羽?

想要搞清楚当时的情况,我们就得走进过去,重温那段历史。

当时关羽因右臂箭伤没有痊愈在沔水受到徐晃和曹仁围攻夹击欲退往公安,得知傅士仁以及南郡糜芳均已投降东吴时,就已经派马良和和伊籍前往成都求援,但由于关羽军心已乱,不得已屯兵麦城以待援兵,其时又派遣廖化突围前去上庸向刘封、孟达求援,只不过关羽父子一直到最后兵败被东吴捉杀都没有等到任何一支他们想要等的救援军队。

从《三国演义》中的情节来看,被困麦城的时候,关羽心里当时最想派去上庸搬救兵的应该是关平,不知道关平不愿意在那样的时刻离开关羽,还是内心矛盾,在他迟疑的那一会儿,廖化自告奋勇地抢了先。

不过,当时如果真是关平去上庸找刘封、孟达搬救兵,凭借关平和刘封的关系,孟达至少不敢当着关平的面说那些挑拨刘封和关羽关系的话阻止刘封出兵救援,说不定还真可以搬来救兵解了关羽麦城之围,这样的话关羽父子就不会被东吴捉杀,历史就要改写。

但是,历史没有如果,或许那就是关羽父子的宿命吧!


油茶丝语


三国演义中关羽奉命北伐攻打曹操的襄阳和樊城,由于远离荆州,他沿江建了许多烽火台,以便荆州有事的时候能够及时回救。

关羽水淹七军,生擒于禁,斩杀庞德,非常顺利,但后来被徐晃所败,那时得知荆州已失,就急着回军想重新夺回荆州,但途中被孙权的伏兵袭击,由于军心涣散,最后只剩三百多刀斧手退守麦城。

孙权大军此时围而不攻,想困死关羽,麦城地方小,又没有粮食,必须派人冲出重围,去最近的上庸搬救兵。要冲出重围,手下就关平和廖化最厉害了,只能二选其一。

关平是关羽义子,跟关羽征战多年,他比廖化还要厉害。打掩护的一方要吸引敌军,要能打能退才行,以便另一方趁机冲出重围,关羽箭伤未好,自然这打掩护的非关平莫属了,小说也确实是如此安排。

如果廖化掩护关平去找救兵,廖化得冲前头,要吸引敌军,可他不如关平,关平可能还得照顾他,这样就难以冲出重围,可能两人都得被逼退回城,要么双双被擒,这个风险太大。

另一个原因,关平是关羽的义子,关羽箭伤未好,在那个关键时期,他自然是要跟随关羽的。


五楼老杨


关羽兵败身死无人救援的原因,并不是因为谁去求援搬救兵。而是因为关羽自身做人失败得罪了所有人。他们根本不愿意救援关羽,所以除了关羽任何人都改变不了他们拒不出兵的态度。关平?他还没有那个能力可以影响其他人态度

我在之前的文章就说过,关羽这个人被很多人给无限神话了许多。在东汉末年三国时期那个乱世之中,关羽作为武将确实可圈可点。而且在三国时期的武将当中关羽也算是其中的翘楚。但关羽的缺点同样更加明显,甚至于在我看来,关羽这个人的缺点比他的优点更加的突出。关羽为人性格极度自负,而且轻视所有人。不论蜀汉还是曹魏亦或者是东吴,很少有人能入他的法眼。而且他看不起人甚至待人苛刻这个行事作风也十分惹人讨厌。关羽的身死和他的性格弱点不无关系。而且关羽身死不足为惜。关键是关羽拖累了蜀汉。关羽一个大意失荆州,导致刘备大半生的努力付之一炬。

我们从当初刘备把荆州托付给关羽就可以看出,刘备是十分认可关羽能力的。因为当时的刘备是要进益州帮刘璋抵抗张鲁。他把唯一的一块地盘交给了关羽,这足见刘备对关羽的信任程度。而且刘备还为关羽配备了文臣武将二十人左右辅佐关羽镇守荆州。但从历史上看,刘备的心思算是白费了。这些文臣武将根本没排上用场。相反这其中还有人恨关羽入骨。

在关羽镇守荆州初期,关羽确实干的漂亮,一方面镇压东吴,另一方面打的曹魏战战兢兢。甚至曹操一度有了迁都的打算。表面上看关羽南征北战好不英雄。但他忽略了一点,那就是蜀汉从根本上是弱于曹魏和东吴的。而蜀汉一直以来的主要策略就是联合东吴对抗曹魏。但关羽在荆州的一顿猛如虎的操作,不仅把曹魏给彻底激怒了,同时他的“盟友”东吴也恨关羽不死。其结果就是曹魏和东吴准备联手除掉关羽。关羽虽然很厉害,但面对曹魏和东吴的联手,关羽的下场也只有悲剧结尾。

本身关羽失败一场战役并没有什么。只要重整旗鼓依旧可以和曹魏以及东吴相抗衡。但就是因为关羽为人刻薄的性格导致在他失败的时候众叛亲离。荆州城守将糜芳和公安守将傅士仁都在关羽兵败后背叛了关羽,结果就导致关羽兵败后无处可逃。至于为什么糜芳和傅士仁背叛关羽,也是因为平时关羽的刻薄所造成的。历史记载,关羽善待士卒,但对士大夫却十分的骄横。糜芳和傅士仁一直以来都受到关羽的压迫。常常毫无缘由的关羽就把两人一顿训斥。在本次关羽出征前曾要求糜芳和傅士仁供应粮草。但因为时间仓促两人并没有完全完成任务。所以关羽曾威胁两人打完仗要他们好看。结果两人吓坏了。因为按照平时关羽对他们刻薄的态度来看,他们真的难逃一劫。所以两人才会在关羽兵败后背叛了关羽并不愿意去救援关羽。

而离他不远的刘封和孟达就更不用说了。刘封本来身为刘备的义子,在刘备亲生儿子出身后,地位本就十分的尴尬了。但关羽还数次的建议刘备杀掉刘封。这让刘封岂能不恨他。而孟达认为关羽最初胜局已定,孟达需要镇守上庸这些刚刚依附地区。谁能想到关羽败的那么快,孟达一方面猝不及防,另一方面孟达也确实因为被关羽所轻视有点不愿意去救他。所以关羽最后就落的一个孤单身死的悲惨结局。

感谢阅读。喜欢的朋友请关注转发评论支持一下。


方圆论坛


这个问题是针对演义小说提出的,说的是关羽得知荆州大本营失守的消息,连忙从襄樊前线退兵,一路与吕蒙交涉,又中了东吴的攻心计,送来荆州士兵妻小的书信,并立旗招降士兵,军士疲累乏食,军心溃散,纷纷投敌,关羽止喝不住,又与东吴军一阵对杀,身边只剩三百多名士兵,幸得廖化关平二路军来救,退守麦城,吴军团团围住,关羽便与手下计议,最后决定让廖化杀出重围向上庸的刘封孟达求救兵。

其时跟在关羽身边的,论武勇,关平连徐晃都能过招,功夫应该在廖化之上,加上又是关羽义子,以这重身份前去救援,份量足,成功率大,但作者却没有这么安排,到底是为什么呢?首先,演义推崇忠绝义绝,义绝推关羽为首,忠绝有诸葛亮。对别人讲义字的一个表现,就是身先士卒,替人家分忧,比如,重的活自己扛,轻的好赚的让别人做。如果让关平前往,不论成功与否,都有点让亲人先逃的嫌疑,军心会更加不安。(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

其二,就算让关平前去求救,从演义人物性格论,关平也不会离开,他一定会坚持下来与义父同生共死。这么一理解,让廖化求救就成了唯一选项:廖化算有智有勇之士,久跟关羽也算亲信,由他前去见关羽的侄子很合适。更重要的是,演义三分虚七分实,关平与关羽是一同死在荆州之战的,如果安排他前去求救,后文会难以展开,至少要用很长的篇幅来自圆其说。(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

但这一段求救故事,史实所无,是演义发挥出来,廖化之所以没有战死在此役,原因就是他可能没有跟关羽出征襄樊,而是留守大本营,被东吴抓住后,设计逃回益州的,他再碰到刘备时,已是蜀汉出兵攻打东吴之时了。而关平,是关羽的长子,并非过五关时收的义子,与关羽同死时,还没有子嗣留下。


南方鹏


父亲都已经快要死了,儿子怎么能够逃跑呢?其实关平早就已经知道了,这个不可能再有机会了,他就已经选择放弃,更何况是有机会他也要留在关羽的身边,像关羽这么伟大的人物,就算最后是战死的关平也是非常放心的。



当时关羽对于这自己这个儿子是非常好的,在三国演义里这描写的是一个干儿子,但是在中国历史上,他是真正的亲生儿子。关羽对于这个长子是很高兴的,希望他认为他能够继承关羽的刀法,并且是逐渐的发扬光大,所以关羽就把他一直带在身边,细心的教导他,希望有一天在自己老了之后,他能够带领蜀国的统一天下,成为真正的蜀国武将的下一代。


当时的情况已经是十分的悲哀了,再也不是关羽全胜的时候,现在已经完全被别人包围,很难是有希望的,就算有援兵的话,也可能赶不到了,最后可能是死路一条,关平明明是有机会的,但是到最后一刻他已经是完全放弃了。

当时的关羽正在攻打曹操,却没想到自己的后路被人偷袭了,这一切都是东吴,当时关羽没办法停止了,向曹操进攻,他必须要赶回去,不然的话手底下所有人都要叛变,而所有人都听到东吴没有对他们的家人下手,完全都是没有了战斗力,关羽是没有办法,他最后只能够逃在一个的小麦城里面。


当时粮食都快没有了,关羽就算是拥有强大的战斗力,可是手底下那些人又不能够带领着自己一起奔袭,不然的话关羽也可以打赢,更重要的是关羽当时已经受了伤,战斗力已经是没有钱,巅峰时期那么厉害,就连一个普通的将领都能够和他打平手,要是换做以前的话一刀就斩杀了,现在关羽真的是已经变得很脆弱了。

当时关羽知道可能没有希望了,就让自己的儿子和廖化一起去逃跑,怕儿子不愿意走,于是让他们做了一个任务,是传送了信息,当时是花费了心思。但是关平在帮助廖化逃了出来之后自己又反了回来,他想要待在自己的父亲身边,而关羽见到如此场合,也就只能够哀痛也只能够接受了。



而那样的话,最后是逃了出来,并且是活的非常的久,最后到了蜀国的灭亡,要是关平能够逃出来的话,不仅是能够活得这么久,并且是让诸葛亮在北伐的时候拥有了人才,这一切的历史走向会发生改变,可是最后也没有改变这个结局,还是失败了。

你们认为他们几个要是能够都逃出来的话,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呢?欢迎在下面评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