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3 “國家監察”聚焦賴小民案:數額、危害程度等觸目驚心

電視專題片《國家監察》第二集 《全面監督》

【解說詞】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三大攻堅戰的重要任務,防範化解金融風險是其中的重點。但近年來查處的國有金融行業的腐敗案件反映出,腐敗問題是導致金融風險的重要原因之一,對這個領域黨員幹部的監督亟需加強。2018年查處的中國華融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原黨委書記、董事長賴小民案,就是其中一個典型案例。

陳清浦(中央紀委國家監委幹部監督室副主任):我們也曾經辦過多件金融領域的案件,但是都不像賴小民事後查清的違紀違法的這種數額、危害程度、犯罪情節、犯罪手段,都是觸目驚心,讓人瞠目結舌。

【解說詞】在本案調查過程中,專案組在北京某小區發現了賴小民藏匿贓款的一處房屋,裡面有多個保險櫃,存放的現金達兩個多億。賴小民為了逃避調查,都是要求行賄人用現金交付,收錢後他自己開車來這處房子,親手放到保險櫃裡,路上還會特意多繞幾圈,以防有人跟蹤。他和一些關係密切的知情人之間,說到這處房子都是用暗語,管它叫做“超市”。

賴小民(華融公司原黨委書記、董事長):拿了就往那兒一放,就像經常會去超市嘛,把這個名字叫超市。就在裡面鐵櫃裡,鐵皮櫃,一分錢都沒有花,都放在那裡了,最後組織上都收了。所以我說要這麼多錢有什麼用呢,最後又不敢花又不敢用,還提心吊膽的。

【解說詞】“超市”裡藏的鉅額現金,只是賴小民違法所得的一部分。除了現金,他還收受大量房產、名車、名錶、黃金、字畫。他的違法所得最終數額還需經司法機關最終認定,但無疑將是一個令人震驚的數字。

陳清浦:他就是對物質的這種佔有是非常貪婪的這種貪慾,他用也用不了這麼多,手錶幾十塊,誰用得了?他就是想要。車也是這樣,賓利車、奔馳車、阿爾法車,一個地下車庫那幾個車都是他的,都是百萬的豪車。

【解說詞】賴小民違法所得金額巨大,除了本人的貪婪慾望,也反映出金融行業腐敗不同於其它行業的一些特點。

陳清浦:金融領域是資金密集、資源密集這樣一個領域,那其他的實業領域就是一個項目,也就是兩三個億,而在金融領域,一個融資達到幾十億,賴小民也知道自己的“價格”,他知道他能給人帶來多大的好處。

【解說詞】作為國有金融企業負責人,賴小民的權力都是國家和人民賦予的,但他卻把這份權力背後的責任拋在腦後,在和私企“大老闆”們接觸的過程中,將國家權力置換成個人私利。

賴小民:金融行業天天跟錢打交道,而且接觸的老闆都是動不動幾個億、幾十個億、上百億的,給你點錢對他來說小菜一碟,自己來說覺得我支持他這麼大,都是幫他發展起來了,我自己也是覺得很正常的了。有的時候老闆他買了跟你說,我最近買了好多房子,在哪個地方,地段很好,就張口就說了,他一說都無所謂,反正這麼多房子給你一套。你跟他要一套,或者車子這個不錯,我喜歡開這種車,留在我這吧,當時就非常麻木了。

【解說詞】賴小民為追求個人利益,嚴重損害了國家利益。華融公司是一家經國務院批准,由財政部控股的國有非銀行金融機構,主業是經營處置國有銀行的不良資產。但賴小民激進經營,急速擴張,開設幾十家子公司、分公司,迅速發展成擁有銀行、證券、信託、投資、期貨、金融服務等全牌照的金融集團,嚴重偏離主業,甚至違背國家政策,參與一些明令禁止國有金融機構涉足的項目。

白天輝(華融國際原總經理):他往上升的話肯定需要業績,他不會考慮長期的風險會怎麼樣,只要你第一時間把規模給我做出來,把短期利潤給我實現出來,至於這個項目三年、五年之後出現風險,他不管的。他要去追求短期業績的話,那我們只能去投一些相對高風險的項目,比如說房地產,比如說股票。

【解說詞】賴小民在追求政績的同時,也從中瘋狂謀取個人利益,在他的直接干預下,華融公司向與他存在利益輸送關係的私營企業提供了大量資金。這些項目是賴小民自上而下指定合作的,審批程序倒置,下屬知道這是董事長的意思,對這些項目的評估把關、風險防控也就流於形式。

白天輝:有很多項目都是賴小民直接交代的,都是他的朋友的,有些時候為了完成領導交代的任務,把一些從市場角度考察的很多因素和點,要麼是忽略了,要麼是給美化了。

【解說詞】中央有關金融工作的方針政策明確要求,堅持穩中求進,把強化風險防控、確保金融安全放在首要位置。2015年以來,銀監會多次通過監管通報、監管會談等方式對華融公司的經營風險等問題予以警示,要求華融公司控制債務規模、迴歸主業,但賴小民卻依然我行我素,與黨中央的要求背道而馳。

曹春霞(中央紀委國家監委機關工作人員):面對監管機構的提醒,賴小民都是不以為然,甚至斥責我們的監管人員不專業,影響了企業的發展。金融領域這個違法犯罪問題,本身專業性比較強,隱蔽性比較強,所以他看似都合規。但是層層剝離開來,都有一些巨大的風險在裡面。

【解說詞】賴小民激進經營積累的風險,其實已經逐漸顯現,一些鉅額投資、放債業務出現問題,資金難以收回。華融本是不良資產的處置者,卻漸漸異化成金融風險製造者。但出現問題之後,賴小民並沒有及時迴歸正途,反而利用所謂的專業經驗,用飲鴆止渴的方式加以掩蓋。

白天輝:他也說了,如果出了風險,我華融就是幹不良資產的,我也能給它解決掉。但是他這種解決不良資產不是靠著技術和運營去解決,而是靠著拿更多的錢再去填更大的窟窿來解決。而且他也說了,如果出了風險,我們再來融資,再把這個風險給它適當的延長。就這樣日積月累,又出了風險,再拿更多的錢去往裡砸,就這樣的惡性循環。

【解說詞】華融公司按成立之初的業務範圍,是由銀監會監管,但後來它發展成金融全牌照公司之後,不同方面的業務分別歸銀監會、保監會、證監會等多家機構監管。賴小民於是利用其中的空檔,哪個板塊業務要接受檢查了,他就把其他板塊的資金先挪過來,拆東牆補西牆,不斷閃轉騰挪,絞盡腦汁掩蓋窟窿。

白天輝:我舉個例子,就像一個城市只有一條道一樣,這個貓抓老鼠,這老鼠只能在這條道上跑。十條道,那老鼠就多了九條道出來。在這種有漏洞可鑽,治理結構又不完全的情況下,直到中紀委發現了,這個事情才露出來。

【解說詞】金融行業的專業性、分業監管帶來的空檔,加上賴小民有意逃避監管,使得外部監管難以抵達,而華融公司的內部監督也形同虛設,並沒有發揮作用。

賴小民:黨委書記、董事長、法人都是我一個人挑,紀委書記都還是自己黨委下面管,他哪有多少權威啊?紀委書記是我的黨委委員,我的部下,他很難監督我,說句實話。

【解說詞】黨委書記是黨風廉政建設的第一責任人,如果不領導紀檢監察工作,反而帶頭違紀違法,必然導致作風和腐敗問題多發。

陳清浦:對紀委的要求也是藏事兒、掖事兒、抹事兒,對紀委收到的問題線索也是不認真查處,甚至干預案件的查處。他還把不發一案、不倒一人作為一個口號,在大會上公然宣講。這種忽視黨建,把紀委的作用淡化、弱化,那麼就在公司內部造成了大量的廉政風險。

【解說詞】按規定,國有企業的“三重一大”事項必須上黨委會集體決策,但賴小民卻經常自己直接拍板,即使上會也是獨斷專行,聽不進任何反對意見。

汪平華(華融國際原董事長):基本上都是老賴說啥就是做啥,我們個人的官帽子,你每年拿多少績效,你自己想在自己內部集團發展,你想獲取多大資金支持,實際上都是老賴一支筆說了算。你要是說在這個事情一次能頂他,如果頂兩次、頂三次,我估計你工作崗位就調整了,因為我們也有活生生的例子。

【解說詞】賴小民用手中的人事權,排擠異己、任人唯親,將國有企業當作自己的私人領地。賴小民是江西瑞金人,從管理層到食堂大廚,很多崗位他都安排了自己的老鄉圈的人。

白天輝:基本都是他的老鄉。所以個人色彩很濃,並且他也不掩飾自己這種獨斷專橫,很享受這種被人捧著,被人推崇的這種感覺。

【解說詞】賴小民的用人導向,也使得反對的聲音大多沉默,投其所好的人大行其道。華融公司的政治生態嚴重惡化,久而久之,賴小民聽不到任何批評提醒,在一片吹捧聲中,更加忘乎所以。

李中華(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第三監督檢查室副主任):賴小民他本人從內心是排斥黨的領導,就把這個華融公司就是成了他的一個家天下,一手遮天,就是內部、外部的監督全部都失效,多因一果,導致了賴小民這個(案件),成為近年來金融領域裡面影響極其惡劣、教訓極其慘痛的這麼一個案件。

【解說詞】這一案件,揭示了華融公司黨的領導、黨的建設弱化、淡化、虛化、邊緣化,紀檢部門難以履職、監督嚴重缺失的狀況。這種現象在其他金融企業也不同程度地存在。新一輪派駐機構改革向15家中管金融企業直接派駐紀檢監察組,正是針對發現的監督薄弱環節對症施策。過去幾年裡,15家金融企業移送司法的案件總共只有10起,而派駐改革不到一年,已經移送近20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