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4 “僑校”+“僑鄉”聯合培養創新人才

<table> “僑校”+“僑鄉”聯合培養創新人才

2019年12月中旬,兩校聯合舉辦“區域視野與想象空間——粵港澳文學研討會”,增設僑鄉文學議題。 受訪者供圖

/<table>

日前,由暨南大學與五邑大學聯合共建的“非人靈長類大動物疾病模型研究聯合實驗室”已經完成招投標工作,預計將於春節後進入動工建設階段。據瞭解,此實驗室投資3億元。

2018年10月,廣東省委組織部和省委教育工委部署開展高校教育人才“組團式”幫扶工作,暨南大學與五邑大學組成結對幫扶關係,由暨南大學選派5名教師代表組成幫扶團隊,到該校開展教育幫扶工作。

一年來,幫扶團隊紮實穩步推進幫扶工作行動方案,取得了許多工作成效。在“共建平臺—共育人才—共研項目—共享成果—協同創新”的幫扶工作路徑上,“非人靈長類動物疾病模型研究聯合實驗室”“暨南大學—五邑大學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和“智能物聯網聯合實驗室”等平臺先後謀劃、籌建,譜寫著“僑校”+“僑鄉”的幫扶新篇章。

●南方日報記者 黃燁倩

共建學科

匯聚國內一流創新人才

11月4日,五邑大學與暨南大學簽署協議,共建“非人靈長類大動物疾病模型研究聯合實驗室”。依託聯合實驗室,兩校謀劃在江門建設國際一流大型模式動物研發中心,合作加強以轉基因技術為基礎的大動物實驗模型的開發和應用,建立數種重大腦疾病的非人靈長類動物模型。

以“項目共研”為路徑,形成學科合力,匯聚創新人才,是暨南大學幫扶團隊的工作思路。在過去的一年裡,對標五邑大學2022年衝擊博士學位點的重點建設學科,如生物醫藥與大健康、應用物理與材料、化學工程與技術、智能製造等學科,暨南大學幫扶團隊發揮本校學科優勢,先後謀劃推進了多個高水平聯合實驗室的規劃、建設,包括智能物聯網聯合實驗室、力學與結構聯合實驗室和認知科學與管理決策實驗室。

其中,“力學與結構聯合實驗室”將以暨南大學的工程力學學科為基礎,結合大灣區特有的近海環境及建設發展的需求,在近沿海工程結構耐久性、結構安全監測與控制、裝配式建築、綠色建築、高性能建築材料的開發等領域展開研究。

“暨南大學力學與建築工程學院擁有‘重大工程災害與控制’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五邑大學土木建築學院在研究僑鄉本土特色建築方面有優勢,共建實驗室可實現優勢互補、強強聯合,打造成為兩校力學與土木學科科技合作與交流的學術中心。”掛任五邑大學土木建築學院副院長的聶振華說。

另外,智能物聯網聯合實驗室將依託暨南大學的智能物聯網雲、管、端產學研一體化技術平臺開發相關科研項目,服務五邑地區先進製造業的發展。據介紹,該平臺為華南地區高校最具有競爭力的物聯網平臺。

掛任校長助理的李愛梅教授介紹,三個聯合實驗室將形成學科合力,以支撐形成一流學科、匯聚國內一流創新人才為目標,重點承擔國家級和省部級科研任務,計劃產出具有科學價值的原始創新成果。

以僑為橋

培育僑鄉文化研究特色學科品牌

“隨著粵港澳大灣區文學時代的到來,如何以融合的視野看待區域文學的共同源頭?如何思考灣區對文學想象空間提供的可能性意義?”12月14日—15日,“區域視野與想象空間——粵港澳文學研討會”在江門舉行。值得一提的是,本次研討會特別增設了僑鄉文學議題。

暨南大學文學院黨委書記邱向歡表示,兩校頗具“僑”特色,共同舉辦研討會,可以發揮暨南大學文學院學科平臺優勢,與五邑大學共同發掘學術增長點、策劃特色學科建設,在包括臺港澳文學、海外華文文學在內的學科建設與科學研究方面開展深度合作。

立足僑鄉特色文化實踐,暨南大學幫扶團隊計劃在兩校之間打造一個華僑華人研究特色學科。“五邑大學文學院在人文學科,尤其是地方僑鄉文化研究上頗具特色,我們計劃以此為基礎,申報廣東省文藝評論基地,培養面向粵港澳文藝和海外華文文學教學與研究的人才隊伍,為後續相關課程開設與學科建設奠定基礎。”掛任五邑大學文學院副院長的龍楊志表示,該基地將會成為兩校立足僑鄉、服務灣區、連接海外的高水平學術平臺。

以僑為橋,兩所高校正共同培育僑鄉文化研究特色品牌。五邑大學僑鄉文化研究中心側重僑鄉研究、強調地方服務,暨南大學華僑華人研究院側重理論研究、國際視野更廣,基於兩校在“僑”文化研究領域的不同特色,僑鄉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張國雄建議,兩校可以從高水平學科建設深入雙邊合作,如合作開展科研項目、聯合建設研究生培養平臺、聯合建立國際學術會議合作平臺。

掛任僑鄉文化中心副主任的唐翀透露,下一步,兩校計劃以兩年一屆的“國際移民與僑鄉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為契機,整合雙邊學術及相關資源,聯合為僑鄉及華人華僑研究打造更具國際影響力的會議交流平臺。同時推進暨南大學、五邑大學和泰國瑪希隆大學三方建立“一帶一路”研究院。

共育人才

建設研究生—本科生多類人才聯合培養基地

2019年12月1日,暨南大學·五邑大學結構模型大賽聯合賽在五邑大學舉行,來自省內高校35支隊伍參賽交流。

“以賽事為契機,加強兩校的深度交流與合作,培養本科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聶振華介紹,組織本次比賽,是落實幫扶政策中的人才培養路徑。

聚焦本科生和研究生的人才培養工作,幫扶團隊通過對接“創新交流會——粵港澳孵化器——創新實踐基地”多種模式,提升他們的創新創業能力。

去年4月,聶振華先後組織五邑大學土木建築學院與粵港澳青年創業孵化器有限公司簽約共建大學生創新創業基地、與江門市建設工程檢測中心有限公司和廣東永和建設集團簽約共建大學生校外實踐基地。掛任五邑大學智能製造學部副部長的楊仁恆則推動智能製造學部與雲科聚匠公司籤議共建產學研人才合作培養基地;龍楊志與唐翀籌備推進兩校文學院與五邑華僑博物館、世界文化遺產開平碉樓與古村落簽約共建實踐實習基地。

值得一提的是,兩校還將著力於共建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根據共建協議書,兩校將圍繞學科建設和博士學位點申報合作、實驗室共建和實驗平臺共享、科研協同合作、重點學科對接等事宜進行深入商討,充分細化人才培養和成果轉化等方面的工作方案,利用粵港澳大灣區兩校的佈局優勢,主動對接國家戰略。

針對青年教師隊伍的建設工作,幫扶團隊正協助五邑大學培養一支高素質的研究生導師隊伍,共遴選出12名博士生導師、6名學術型碩士生導師和3名專業型碩士生導師作為暨南大學校外兼職博導。下一步,該團隊計劃啟動五邑大學中層管理者和學科骨幹的“三力管理素養”培訓,促進兩校中層管理者和學科骨幹之間更好地成長。

“2019年,我們已經在經濟管理學院、土木建築學院和智能製造學部啟動跨校研究生學術沙龍制度,相信不久會共同發表研究成果。”李愛梅表示,跨校研究生學術沙龍將是助力學科建設的有力抓手。

暨南大學黨委副書記夏泉說,暨南大學和五邑大學兩校簽署共建協議,是莊嚴的承諾。希望暨南大學幫扶隊將不辱使命,發揮“僑校”+“僑鄉”的優勢,出色完成任務。

■聲音

站在教育大省向教育強省轉換的高度理解幫扶工作的意義,暨南大學十分榮幸,能夠參與省委的這一項事業中,並且與同樣具有深厚華僑教育底蘊的五邑大學開展深入合作。幫扶團隊將會利用兩校鮮明的學科優勢,開展校際交流、科研合作、人才培養合作,建設一批國家級、省級重點實驗室,合作共進,互利共贏。

——暨南大學黨委書記林如鵬

短短一年多時間,幫扶隊迅速進入工作狀態,找準工作切入點,開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幫扶工作。未來,兩校幫扶將充分利用粵港澳大灣區各校區的佈局優勢,大力發展特色學科,主動對接國家戰略。

——暨南大學校長宋獻中

五邑大學秉承“根植僑鄉,服務社會,內外合力,特色發展”的辦學理念,著力培養實踐能力和創新創業能力突出、適應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的應用型人才,省委部署推動的幫扶工程有助於學校在“衝一流、補短板、強特色”方面實現根本性提升。

——五邑大學黨委書記張焜

感謝暨南大學以及李曉江教授團隊對學校的真情實意的幫助,非人靈長類大動物疾病模型研究聯合實驗室是大健康產業的重要研究領域,希望能產出對人類健康發展有重大影響的成果,助力大灣區建設。

——五邑大學校長張運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