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6 “洗腦術”精神科大殺器——“無抽搐電休克”您瞭解一下

門診工作中經常遇見這樣的場景:一個衣衫襤褸,面露愁容的老漢背後跟著一個不修邊幅,或大喊大叫、罵人打人或自語自笑的病人,老漢急切的對大夫說:大夫,你看看我的這個孩子吧,可把我愁死了,打針也不見效,他這個犟種還不吃藥,給他買的藥都讓他給燒了,不知道花了多少錢,也不見好,聽說你們這裡能洗腦,我想給他洗洗。說的多形象:洗腦,可是如此說卻不夠準確。面對這樣的場景,一番解釋在所難免。

“洗腦術”精神科大殺器——“無抽搐電休克”您瞭解一下

老人家所說的洗腦,叫做電休克治療,它是用小量電流刺激大腦誘發全面性抽搐發作的一種治療方法。1934年匈牙利神經精神病學家Ladislas Joseph von Meduna 在工作中發現,精神分裂症患者在癲癇發作後,精神症狀有短暫的改善,從而提出假說:引發驚厥可以緩解精神症狀,儘管這一假說在之後的臨床實踐中被證實不正確,因為實際上癲癇患者比正常人更容易出現精神病性症狀,但在當時啟發了臨床醫學家開始嘗試使用人工誘發癲癇來控制精神症狀。1938年意大利神經精神病學家UgoCerletti和LucioBini成功嘗試使用電刺激誘發癲癇發作,因此很快取代藥物誘發癲癇並在幾年內在歐洲和美國成為精神分裂症的主要物理治療方法。20世紀50年代全身麻醉和肌肉鬆弛技術用於ETC過程,並增加了全程吸氧和心電圖、腦電圖監測,稱為改良電休克治療縮寫為MECT。

可是,在全身麻醉和肌肉鬆弛這些技術沒有應用之前的電休克卻是另外一番情況:病人平臥於硬板床上(請大家腦補一下這個混亂的場面:精神病人大喊大叫,衝動罵人,拳打腳踢,極不配合),一名醫生把壓舌板放在病人嘴裡,電極放於病人的顳側太陽穴位置,為防止病人因抽搐發作引起骨折或關節脫臼,4個醫護人員站立病人兩側,分別按住病人的胳膊和腿,電極通電後病人會有一段時間的抽搐發作,這是有抽搐電休克治療的一個過程。可是,如果刺激電量過低,病人不但不會出現抽搐發作,病人反而會有一種猶如後腦勺被大鐵錘錘擊一樣的感覺,非常痛苦。這樣會大大增加病人的預期性焦慮,對治療也非常的牴觸。

“洗腦術”精神科大殺器——“無抽搐電休克”您瞭解一下

MECT的治療的程序是這樣的:療前排除一些禁忌症,並對患者的軀體狀況進行評估,然後籤知情同意書。病人療前8小時禁食禁水,著寬鬆衣服平躺於治療床上。治療師確定治療參數,護士開放靜脈通道,先後從靜脈推入麻醉藥、肌松藥等治療藥物,麻醉師全程給予吸氧,監測心電圖、腦電圖,然後給予電刺激,出現典型的抽搐發作。發作後要繼續面罩吸氧,直至患者呼吸恢復。

目前臨床上治療精神疾病多數情形會優先選擇藥物治療,MECT是作為後續的選擇。MECT公認的優勢在於對難治性、不能耐受藥物不良反應的精神分裂症、抑鬱症和躁狂發作、有高自殺風險的患者等能夠快速緩解症狀。因此對很多患者來說,MECT是可以挽救生命的治療,也是目前精神病學物理治療中唯一療效確切、得到廣泛應用的治療,稱它為精神科大殺器一點不為過。

可是大眾對無抽搐電休克卻存在一些偏見,將它與“電刑”聯想在一起,認為是用來懲罰病人的等等,這些偏見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它的應用,這裡我要給它正名。

#關注精神健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