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6 古代的官员退休后为什么要还乡?不能留在就任的地方养老吗?

中国古代官员致仕后都要还乡而不是留在就任地养老是普遍现象,这和中国古代长期实行的官邸制以及小农经济等等有着很大的关系。

首先是官邸制。中国古代实行官邸制,无论是京官还是地方官员,并不需要自己在任所买房或租房居住。在任官员都是由国家按照级别统一提供官邸,以巡抚为例,巡抚衙门通常采取和紫禁城类似的“前朝后寝”格局,前面是巡抚办公的巡抚衙门,后面是巡抚及家眷居住的官邸,办公、生活两不耽误。但是,官员对官邸只有有限使用权,没有长期使用权,更加没有所有权。如果官员调任或者致仕,官邸则必须全部清空、上交,由下任官员居住。调任的官员由国家在调任地重新安排官邸居住,致仕的官员则要自行解决住房问题。说白了就和现在美国的白宫差不多,美国总统卸任之后就必须搬出,由下任总统居住,卸任总统住房自理。因此,中国古代官员退休前没有刚性住房需求,加之职务调动等原因,许多官员并没有选择在任所购房。既然没有买房子,退休后就只能回老家了。


古代的官员退休后为什么要还乡?不能留在就任的地方养老吗?


当然,这里面还有一个原因。中国古代除了像宋朝等少数朝代之外,大多数朝代官员的法定收入并不高。而古代房屋属于永久产权,价格与收入比并不比现在低,官员如果购入较差的房产还不如居住在官邸。如果购入大宅、别墅,等于是昭告天下,自己屁股不干净、捞黑钱了,没有谁愿意这么干!

其次是小农经济的原因。中国古代并不像现在,财富主要还是以土地为衡量标准。官员的任职地不定,今天在这里当知府,明天说不定又要调到那里当道员……但是,土地却不能随时买卖,跟着自己走。因此,大多数人选择了在老家购置土地。土地就是财富、是安身立命之本。古代官员退休之后并没有太多退休金,即便有也比较少,他们想要维持体面的生活就必须靠名下土地的地租。而土地都在老家,由于金融、交通不便,只能居住在老家,就近收取地租。如果居住在任职地,却在老家收租,非常不便。因此,中国古代大多数官员退休后选择了回乡,这是一个重要原因。


古代的官员退休后为什么要还乡?不能留在就任的地方养老吗?


再就是城乡差别的问题。在中国古代,除了北京这样的天子脚下之地,大多数城镇的差别并不大,住在任职地与老家的区别自然也不大。加之中国人落叶归根的传统,退休后选择回乡也就没有什么可奇怪的了。现在人选择在大城市养老无非是因为城市生活遍利、医疗水平较高等等原因。可是,中国古代这种差别并不大,自然也就没人削尖脑袋往城市里挤了。

虽然如此,可京城毕竟还是大城市啊,为什么古代退休官员不到京城买房居住呢?首先是前面提到的一些不便。其次,京城地处天子脚下,是非太多,小官住不起,大官不敢住,怕招惹是非。皇帝一句话,满门皆命丧,这恐怕也是古代官退休后不敢进京养老的原因之一。其三,古代京城并不是谁想住就能住的。以清朝为例,紫禁城只能皇帝住,皇城只能宗室王公和少量皇帝特许的重臣住,内城只能八旗子弟居住,汉人没份儿。虽然后来有所松动,但大致一直如此,直到清亡。换言之,清朝汉族官员就算有钱,除非皇帝特许,也只能住外城,那还不如回老家算了。


古代的官员退休后为什么要还乡?不能留在就任的地方养老吗?


当然,清朝有一类人除外,那就是旗人。这些人祖籍都在关外,清初入关后按照旗籍分居内城各处。北京城就是他们的老家,这些人致仕后自然回归旗下,居住在北京也就理所当然了。不过,也不是绝对,愿意住到京郊或者其他地方也不是不可以。

以上所说的只是大多数情况,这并不是绝对的,如果退休官员愿意,也还是可以在任职地居住养老的,但是这样的情况并不多见。除此之外,便是一些皇帝赏给府邸或花园子的大臣了,既然是皇帝赏赐的,空着恐怕说不过去,就算生活不便,也只能住着了。不过,这类情况并不多,中国古代皇帝赏赐大臣大多还是真金白银或者土地,赏宅子、花园子的只是少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