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現在的建築業逐漸正規化,現有的包工頭是否還有存在的必要?包工頭在以後該如何自處?

工地木木


談談我對建築市場的認識。

20年前,我在建行工作,建行履行財政職能,加強基建投資管理,從自等資金、預算內、預算外資金管理到預決算審核、施工企業財務管理。

建築企業管理局邀請我們、建委共同研究如何杜絕掛靠、非法承包問題。討論了半天,我問建管局領導,你們的公司有沒有工人?有多少機械設備?從建設部部屬企業到地方,有幾個公司給農民工繳養老保險、按月發工資?

現在許多領導宣講建設行業管理規範化了,包工頭退出歷史舞臺了。

我認為包工頭強大了,都有了合法的外衣:勞務公司、民營建築公司……

農民工仍在掙扎,農民工討薪仍在繼續。

走進基層、走近農民工,才能瞭解包工頭仍活躍在建築市場。

關心農民工,讓農民工老有所養,才能推進農民工命運的改變。


顧小兵1


不用包工頭?哼哼,等著.建築公司倒閉吧!現在的建築工程我敢說在中國哪一個也離不開包工頭!要問為什麼那原因多了!.第一,人力資源,大凡建築公司接手一個工程大到國家千億的工程,小到一個幾千平方家屬樓都只是配備幾個管理人員,技術人員,而其它工種根本就得現招,如木工,鋼筋工,混泥土工,架子工,等很多工種,而這些人員數量根據工程量而定,平時建築公司根本養不起只能臨時現招,試問誰能臨時招那麼多技術性的工人?第二,質量管理,不要以為建築工沒有文化就沒有什麼技術了,相反那些普通大學的學生反爾做不了。一個工程對質量要求很嚴格的,這需要專業對口的人去管理而包工頭長年累月幹這一單項,早己積累了豐富的人脈和經驗,對工程操作過程中流程有豐富的施工經驗。缺人了能立馬招上專業技術工人,人多了立馬調到別處,不造成窩工,費工,質量也能保證,如果讓建築公司管理人員找人,他們上哪找?也就只能上勞務市場找打零工的!大家在視頻上看到一個架工單手立起一個六米長的架管插入接口中,試問普通人有個能做到?這就是專業技術工人,打零工的扛根六米的管都累!

第三是墊資,大凡工程接手前期都沒有資金的,有的還需要交保證金的,這樣建築公司根本沒有錢找工人,只有讓包工頭扛著,等工程完成後曱方撥款後再付,而包工頭呢墊付一部分給農民工,一旦甲方不

撥款,建築公司不付給包工頭,那就導致了拖欠農民工工資!


已到中年3


存在即合理。就好像一些演唱會也好,醫院也好,各種現代化的售票系統在技術上應該說比較完備了,但仍然無法避免黃牛神一般的存在。

對於建築業,即便裝配式施工也好、智能機器人代替人工也好,在如此一個高度資金密集和資源整合的行業,各顯神通的包工頭會存在於相當長一段時間。

1、建築行業的盛行很奇妙,走的是農村包圍城市道路,大量的農村勞動力成為支持建築勞務的主要源動力。十里八鄉,一個領頭大哥接到活後,回村一招呼,一撥人馬立馬湊齊,相比正規企業具有更多的靈活性,極大滿足了這批勞動力的靈活就業需要。目前的建築施工趨勢雖然大量推行工廠裝配式但現場溼作業仍少不了人工操作,同時綜合造價和每個建築施工過程的天時地利人和各種可變影響因素眾多加之特有的單一性、地域性,若如同咱們身邊的產品一樣批量標準化生產,目前還很難權衡實現。加之我們國家大量的存量勞動力一旦大面積被工業化取代,積壓大量勞動力,就不是技術能解決的層面了,工業化的進程在勞動密集型的建築業需要一個緩衝期。

2、資金密集,資源也密集,建築業特有的生態環節,讓一些大公司水土不服。現在但凡一點能賺錢的項目,投標的隊伍估計能排個幾條街,最後能愉快的中標並且愉快的完成下去的也算是當地的佼佼者了。先不談有沒有機會力壓群雄,接到項目,就單看項目實施過程,沒有一個左右逢源,能說會道的包工頭,估計各種審批、報建不是一個外來大公司的工程師就能很輕鬆愉快的應付來的。

3、關於正規與否對包工頭。這個問題基本現在的建築市場已經給出了答案。接項目需要資質,而包工頭有隊伍有人脈,但沒資質,可最終你看到的都是某某建築集團,某某工程局之類,名號沒哪一個不是高大上的,包工頭做為項目經理的方式如今也見怪不怪了。到底是先有的項目經理而後成為包工頭,還是先是包工頭而後成為一名項目經理只有包工頭自己知道。

4、關於今後的包工頭。基本建設和房地產市場有多廣闊空間,建築業就能欣欣向榮走多遠,游擊隊出門肯定難以長遠,沒有品牌口碑賦能壓根接不到活。即便只留下正規大建築公司走南闖北大小項目通吃,也會相當吃力,資金墊付週轉、勞動力調配、地方關係周旋等等這些行內難言之隱,也會難倒英雄漢啊。今後要實現這些矛盾個人認為除了包工頭自己鳥槍換炮升級外,與大公司踏實工作合作共贏是生存的主要大方向,畢竟一個成熟的包工頭相比學校科班出來的學生更能應對複雜的行業圈中之事。


鏈上甲乙


建築行業和其它行業有本質的區別。工地上班時間根據工作需要而定,不實行八小時制。一個工地慢的幾年,快則幾個月,無固定場所。工地的農民工今天來明天走,人員也無法固定。因為這些原因建築業再怎麼正規也不可能給民工買幾險一金。

現在建築行業除了欠薪問題其它各方面都挺正規的,比如中建.中鐵等一些國營建築公司就做的比較好,進度款每月按時轉給分包勞務,但勞務就是沒錢給民工發工資。包工頭作為工地農民工的召集人,找來的大多是親戚朋友,包工頭拿到錢了肯定會給工人發工資。沒有包工頭勞務公司一個一個去找工人也不現實,更別說建築總包去找人幹活。我認為建築行業最應該減少的是勞務分包而不是包工頭,總包把活直接給民工召集人包工頭,安全.質量.工資都由建築總包負責。建築業才能真正的走向正規。





普通農民工


建築市場包工頭通過掛靠單位承包工程情況由來已久,帶來的後果數不勝數,比如:工程質量問題、工人傷亡問題、不付工人工資問題,包工頭持款逃跑問題,持續不斷的發生。國家2019年1月3日,住建部公佈《建築工程施工發包與承包違法行為認定查處管理辦法的通知》,對於違規承包、轉包、違法分包以及掛靠等違法行為管理進一步規範化。對於建築業無資質掛靠公司存活的大量清包工的包工頭來說,暫時確實不利於業務發展,但長遠來看,是有極積良好的影響。

政策意見要求建築工人實名制,進行上崗前技術培訓,五年後實現持證上崗,簡化建築資質辦理等,包括普惠性小微企業減負優惠政策出臺,對有實力的包工頭們來說應該是好事,等於換了個身份,開個建築公司還是有好處的。

1、辦理建築資質後,不用繳納掛靠費了。

2、經過培訓上崗後的工人,事故風險會大大降低。

3、自己可以開發票,不用求人了。

4、交勞動保險,建築工人老有所養,無後顧之憂了。

5、可以自己對外承包工程,不用再因無資質接不上活發愁了。

以上個人所見,供參考。


二月梅竹


這個問題首先了解中國20年建築業包工頭髮展歷史,20年前國企都是自己施工,自己工人,20年間,中國基建大發展,建築業技術突飛猛進,有目共識,建築企業本來1000職工,只有一個工地,變成20個工地,全國流動,企業大擴張,職工施工滿足不了社會發展,包工頭,私企開始產生,發展,壯大,國企開始分包,轉型,走向管理型企業,老工人退休了,大學生不想幹活了。國企沒有施工工人了,發展到現在分包現狀,20年包工頭髮展了,掙了很多錢,成立了建築公司,但資本家永遠不會承擔穩定就業的社會職責,墊資的他不幹,近2年經濟環境建築業不好乾,國企都減人,倒閉,資金不好,欠薪難免,何況資本家!!!!!


過客168430876


目前所謂的正規化並不能改變建築業的根本,大大小小的各類總承包建築公司,並沒有什麼本質的不同,都是拿到工程後進行勞務分包和專業分包,所謂的分包都是各種大小包頭,現在的社會分工是如此細緻,哪一個項目不是眾多的包工頭組合來撐起場面,那些看起來高大上的總承包企業無意願也無能力承擔起種類層次繁多的建築工人或者說農民工的招聘、培訓、組織生產、各種管理,真的沒了包工頭,恐怕第一個哭的就是眾多的看起來很牛逼的總承包企業。


南京CC


建築行業不是說走正規就正規了,即使看起來正規了也是表面正規,其實都是假的,走向正規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首先必須滿足一個條件,工資金提前到位,,試想大多開發商本身就是套的別人及銀行的錢,房建好了賣了房才有錢支付工程款,你想他會提前給你準備一大筆預付款嗎,沒有錢,說正規一切都是空談。再者即使錢到位了,工人們包括各個工種都離不開一個組織者,工地工人流動性大,有工期限制,不像工廠那麼長期穩定,如果全靠施工方組織人員是不太好組織的。這時候原來的包工頭就會以組織者的身份出現。總之還是離不開的,每項事物的出現就有他存在的必然性,建築業走向正規是個趨勢,但過程也很漫長,慢慢等吧


代號125417690


這個標題是一句空話!沒有包工頭就沒有建築市場的活躍!何為包工頭必須有專業施工技術還要有能力有人脈,既要處理好總包單位還有監理單位的關係還要在家鄉有口碑,親戚朋友才能願意跟你走南闖北,負責把這些人安安全全帶回來,還要墊資,負責這些老鄉的路費吃喝拉撒睡。工作中不折不扣去完成總包交給的任務什麼質量進度安全,自己根據工程量隨時調節人員,多了窩工,少了進度跟不上。更重要是合理搭配每一個員工之間的配合,讓有能力的員工跳大梁。農民工一般包工頭惹不起,有的人上班拖拖拉拉,幹活吊不浪蕩,得罪了就不幹了。有的工人技術不行因為質量返工罰款包工頭只有自己扛著,還敢扣這個員工錢嗎!扣的不好這個員工能帶跑好幾個人。平時還要請這些人喝酒,下雨天還要陪他們打牌為的是籠絡人心。當然一個有能力的包工頭一年掙個幾百萬還是輕鬆的,否則誰願意做這個沒有保障的包工頭,在政策保障農民工工資的提前下,包工頭還是比較好當的,本人認為能帶100人的包工頭能力不低於一個縣長的能力。目前建築市場總包單位只需要有能力有技術有口碑的隊伍,不可能一一去招單散的農民工,因為現在項目都是要招投標,誰知道誰中標呢!沒有項目誰敢養隊伍呢!即使市場有龐大的單散農民工,怎麼了解每一個人的技術還有素質高低呢!,因為在農民工隊伍裡臥虎藏龍甚至還有隱藏的殺人犯,如果總包單位用人不慎重,一旦發生一些矛盾發生罷工事件一定影響總包單位在業主單位的口碑和信譽,所以只有包工頭自己管理才能適應市場。特別改革開放以來目前這樣的市場存活了幾十年,建築市場的遊戲規則是不能打破的也打不破。包工頭也是總包單位同農民工的紐帶,一個緊密的利益鏈,相信包工頭一定以領軍人物出現在建築市場!歡迎評論


農民評論員


包工頭是社會發展出來的,沒有他們連接還真就不行,農民須要國家也須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