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學中醫到底有多難?為什麼?

新醬兒呀


中醫到底有多難?

祖國的中醫,根植在民族文化的基礎上。學好中醫,必須從幼年開始。舊社會講“讀書不通,地理閬中”。孩童時期,就要打好堅實的古文基礎,成年了學習中醫理論就方便多了。否則不知所云。你要是跟今天的中學生談陰陽五行,生剋制化,他們會如墜五里雲中。

建國後,普及了白話文教學,古文作為一種附加,不作主科,這就形成了文化斷層。因為從初中開始附加的古文,實際偏重於散文和詩歌,其它的諸子百家沒有涉獵。尤其陰陽五行這塊,官方爭議很大,文革時期把它列為破四舊之一,歸納為迷信。

要知道,古人講究“天人合一”,陰陽五行在中醫理論上,不可或缺。其它還有古代的天文曆法,地理分佈,二十四氣節,七十二候等等,與人的健康息息相關,掌握了這些大自然信息,你才能開始望聞問切,給患者診斷。如果功夫不到,半路出家,師出無門,容易差之毫釐,謬之千里。中藥雖好,吃不對症,會死人的。

這也是為什麼,古往今來,中醫都是年邁的老者的原因所在。他們學得多,見得多,經歷得多,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到了出神入化地步。實踐知識到了一定年齡,加上個人的悟性智慧,就會爐火純青,手到病除。

中醫臨床這塊,講究師承。必須要傳幫帶。“望聞問切”中的“切”,就是切脈,根據脈象判斷確定五臟六腑的疾病有無輕重緩急。這個單靠書本是學不到的。必須由師傅手把手教。而老一輩的老中醫,已經死得差不多了,年輕人很難找到師承!還有臨床取穴扎針,快要失傳了。

由於我國古文化博大精深,需要耗費相當的精力和時間。許多有志者想成就一番事業,但前期功夫不到,立足不穩。出道看病,出現差錯,敗壞了中醫名聲。不是中醫不行,是半路出家的中醫從業者不行。

所以,要想振興祖國的中醫,必須儲備中醫人才,對口培養,不要從業者學那些亂七八糟的無用的知識。針對性的學習,將來好給中醫發揚光大,為天下患者減輕痛苦。

現實很殘酷。江湖郎中不乏道德敗壞,只顧賺錢,草菅人命之徒,逼著政府重拳出擊打擊無證行醫。這個沒錯。

但是政府的行為,恰如給癌症患者化療。在殺死癌細胞同時,殺死了患體有生細胞。許多祖傳中醫世家弟子因為沒有行醫證而被禁止行醫!

有人說了,世家弟子何不去考個資格證?要知道,考試時要考驗綜合知識。手握祖傳偏方的弟子們,哪有那個本事回頭去通學一遍理論?基於他們的文化程度,他們懂得的不一定能通過文字準確地表述出來,這就是問題。

南方有些市立醫院,嘗試得很好,就是將沒有資格證的民間老中醫請到醫院,配給他年輕的有資格證的學徒,既傳承了寶貴醫學,又增加了醫院的收入減輕了患者痛苦,可謂是一舉三得。

儲備中醫有生力量,是當務之急。




化外萬民胡少峰


世上無難事只要有心人。生活來源於實踐,我是種藥材的沒有那麼多理論,實踐出真知,一般來了患者也給配點藥,他們好的也挺快,例如,有一個年輕婦女塗了化裝品後,過敏了,呼呼發燒我給拿了2元錢的藥,洗洗就好了,反回來她又來感謝我,從實踐出發根據藥理作用從實踐出發,就行了,沒那麼煩索。



用戶6910001424050


一句話,學真的,不難;把假的學成真的,很難很難。學中醫,難上加難,難於上青天!理由如下:

中醫博大精深,找到真正神醫當師傅就很難

信奉中醫的人,沒有一個不把中醫博大精深掛在嘴上的。信奉中醫的人,認為中醫是哲學、是文化,是生命科學,是宇宙間最偉大的學問。

天底下沒有一樣博大精深的學問能夠輕易學會的。想學會博大精深的中醫,一定得跟著真正的神醫(如果你有幸能找到的話)學上十幾年,甚至幾十年,才能出山。這肯定不容易。

中醫理論博大精深,能理解中醫理論的精髓,就更難

陰陽理論博大精深。陰陽是萬物之根本,涵蓋世間萬物,而且陰陽能夠相互轉換,支配著整個世界。客觀世界離開陰陽就會天塌地陷,水火不存;大千生命離開陰陽就會枯萎不再,生息不能繁衍。

“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剋,主宰世界輪迴。離開五行,季節不再輪迴;離開五行,藥性就會蕩然無存。四氣、五味、升降浮沉、歸經、有毒無毒等就不會存在。

春以“木“氣;夏以“火”氣;秋“金”氣;冬以“水”氣;為湊五行,再強把夏名以“土”氣。

中醫氣機,充滿玄機。世間一切皆為氣。六淫外傷,內生五邪,七情內鬱,飲食勞倦均可導致氣機失調。氣機運動以通調為順,通則氣機暢達無阻,調則升降出入有序。

中醫上經絡學說認為,經絡是運行氣血、聯繫臟腑和體表及全身各部的通道,是人體功能的調控系統。迄今為止,經絡是什麼,沒有人能以任何形式證明出來。

把缺乏邏輯、漏洞百出、不能自圓其說的偽科學學會學懂,你說難不難?

無論陰陽五行、還是氣機經絡,中醫理論的基本概念都存著邏輯悖論、漏洞百出,經不起任何推敲。建立在缺乏嚴格定義基礎上的中醫理論,隨時都有倒塌的可能性。學習這種殘缺不全、不成體系的理論,並用其指導醫學實踐,還要成為一個專家,你說難不難?

換句話說,針對實踐活動,再難的理論,只要符合邏輯,就能夠學的會;相反,不符合邏輯的理論,不符合邏輯的實踐,學起來就會問題多多,會非常難學。不是理論難學,是自圓其說難,而且這種難以自圓其說,始終會伴隨你一輩子!讀者朋友自己說,學習中醫難不難?

一句話,學真的,不難,把假的學成真的,很難很難。


三月森林


我十四歲給患者扎針灸,撥罐,抓藥,因為出身中醫世家,爺爺,父親,都是老中醫,95年參加無明中醫函授大學,四年,98年到中國中醫研究院,廣安門醫院進修學習,先後跟中國中醫研究院幾十名專家學習。尚天裕,朱漢章,田紀均,胡進江,王雪苔,樸丙奎,張代釗,林洪生,馮利,王西榮,周超凡,花寶金,等等,今行醫三十五,扎針灸三十五年,最長的一米八,針刀二十五年,刮痧二十五年,拔罐,艾灸三十五年,挑治二十佘年,點灸,膏藥二十多年,太難啦,今遭醫官禽獸,妓女,流氓,土匪老砸,漢奸侮辱,鎮壓迫害。別學中醫啦。國粹中醫遭犬欺


手機用戶61303925308


不是中醫學起來🈶多難,是教起來🈶多難。

第一條件,敏而好學者可為醫。

是可能。

按照統計學,5%可稱之為敏而好學者。

按照中醫體系師承,沒個三十年。出不了徒啊。

有多少能堅持下來10%不多吧。

第二條件,德行不失可為醫。

尼瑪這個有點欺負人了吧。

這個比列能高點。30%

第三個條件,明確方法論,救人為下,調體為中,解心為上。患者不理解啊。

這個再行醫過程中能堅持不變初心的,百裡挑一啊,1%

以上是能堅持學習的能以後堅持幹中醫的。

能成為大家的,須具備一下特點

1博通古今,

2,精通周易,

3熟用數術。

4,過目不忘

5,身體健康。

按照普通中醫簡單算5%10%*30%*1%

反正就是老TM難了。


囅然而至


算命和中醫一樣,都需要極高的天賦,不是人什麼都配學的,比如中醫,同樣是看書治病,有的人學了一輩子也是個庸醫,中醫需要天醫命格,這樣人對於中醫的悟性的遠超常人,山,醫,命,相,卜,五術同出一源,中醫和算命如同兄弟一般,算命不準,只能說明這個人悟性差,玄學則需要命帶華蓋的人,學了才能事半功倍,不是什麼人都配學的,尤其是現代的醫學院培養中醫,肩膀上扛個肉球的就往裡面招,以為是個人都能去學中醫,再加上教材內容錯誤,導致一大批庸醫問世,簡直就是在敗壞中醫名聲


石子悟道


年紀大了難免生病跑醫院,久病成良醫,是有一定道理的。要當一名合格的現代醫生,也稱為西醫吧,不是很難,化學物理手段全用上,進過醫院的人都知道,餓血是必需抽的,大小便是必需留的,然後透視、B超,C丅,磁共振,這樣折騰下來,基本上摸清了病情,該吃藥的吃藥,該打針的打針,該動手術的開刀。與西醫對比,中醫確實要難得多,首先要學習陰陽五行之說,還要會點八掛,最好是再學點易經。但要把陽五行理論如何與具體疾病桂鉤,其實是很難的,可能窮其一生,也還是不甚了了。摸脈也大有學問,脈搏的快慢強弱大致可瞭解心臟情況,但要準確判斷其他部位的疾病就很難了,判斷婦女懷孕的喜脈更是絕技,有人懸巨償挑戰喜脈一說,也沒聽說有什麼結果,可見摸脈判病有多難。可能也是窮其一生,落得個不甚了了。

小時候我家附近有家中藥店,常去串門閒耍,也學得一些中藥知識,也親自為家人熬過中藥,由於好奇,總是要弄清楚是些什麼藥物,比如腹脹,山楂、神粬,當然少不了甘草,還有一些配盤的草草。其實起作用的就是山楂神粬。又如腹瀉離不開黃連,甘草是必需的,其實起作用的就是黃連。大便不通離不開大黃,現在都知道大黃有輕瀉的作用。通過以上例子說明當一個好中醫必需掌握一些重要藥物的治療作用和劑量用法,也可以故弄玄虛,弄一些螅蟀做藥引子的噱頭,增加患者的神密感。還有一條,遠離疑難病症,能推就推,能躲就躲,再不然介紹給初出茅廬的毛頭小夥子。有人腹痛,滿床打滾,大家稱這病為絞腸痧,現代稱為闌尾炎。這種病千萬別接,否則,非栽跟頭不可。一般疾病,如頭疼腦熱,感冒發燒,腹痛腹脹,按上面給出方案用藥,一定是藥到病除,其實很多小病不經治療也可以自癒的,加之喝藥的心理按示作用,病人心情愉快,病也好得更快了。時間久了,人傳人,口傳口,你一定會聲名鵲起,一代名醫也!


辛福先


光是閱讀能力就是一大難關,現在普遍的大學生古文閱讀能力很差,讀書靠註釋,靠翻譯,不能直接讀原文,只讀二手三手的東西怎麼行?書都讀不通何談其它?如今中醫藥大學裡五年裡內經多少節課?傷寒論金匱要略幾節課?恐怕很多學生到畢業也沒有通讀過這些經典著作的也大有人在吧!這個教育體系學中醫怎麼能不難呢?


用戶8463660914524


學中醫最困難的就是不知道古代那個醫生是講良心的醫生,書太多繁瑣複雜多變,我看的是皇帝內經和劉河間,張子和,陳修園,其它的基本不看,陳修園的只看他的神農本草,近代看的倪海廈和胡希恕,他們兩個的用藥比較符合現代,倪海廈的西醫病理,那些所謂的陰虛陽虛之類的話,我不想學,我用經絡辨證,脈症不太準,望聞問切加經絡,治病也只用汗吐下三法,現在吐法也不能用了,這個社會複雜多變沒辦法,放血針灸也很少用,現代人怕疼,情願自己享福死,也不願意疼痛湯藥苦著活。中醫是自然治療,推陳致新,現在無不溫補,不會易經最好不要學中醫,沒有悟性不要學中醫,中醫就是自然法則放在人的身上,中醫在悟不在學,死方子不治病,必須學會內經本草經絡自然規律才能信手拈來探囊取物。還有生活環境,西藥的副作用,等等,現代人的生活習慣越來越不靠譜,等著吧,病越來越多,醫生越來越掙錢,沒法說這個被慾望和虛榮的高品質生活的社會問題。


岐黃素衣


中醫難主要是方劑辯證難。針灸有老師帶並不難。

辯證是個很新的概念,只有不到百年的歷史。之前中醫並沒有這個提法。中醫只有隨證治之。

這個事實是,傷寒雜病論裡面的方證,真的只是極端典型的情況。與其說傷寒雜病論,是講治病的書,不如說它是講方劑的書。以症論方,以方論藥。臨床實際,有相當大的比例是不按照書上來的。這個病是這個症,但卻不是這個證型。

或者說,任何一個類似的症狀,或者任何一個西醫看是一類的病,中醫看都有可能用上傷寒書上提到的所有方劑。

就方劑來說,中醫的方劑其實是非常簡單的,但是中醫的診斷或者證型的確立,確實非常難的。

中醫所說的辯證,其實非常有欺騙性,讓人以為這個證是分析思考出來的,其實不是的,這個證是 看 出來的,遇到這個證型的病,或者這個病的這個證型,你能看出來,僅僅是因為你曾經遇到過這種情況,並且曾經治癒過或者看別人治癒過。只有這樣你才能 看 出來,或者 辯 出來。老師傅自以為把一個例子解釋的清清楚楚,學生卻依然一頭霧水不明所以。這種情況相當普遍。其實不需要解釋,多經歷自然明瞭。從這個角度看,中基就是一部廢書。中基不是初學者背誦的書,而應該是閱盡千山萬水後學生自己總結體會出來的。

所以為什麼中醫那麼難,因為絕大多數人都沒有這個經歷。沒有高明的老師示範,也沒有毅力去搜集資料對照比較。

真正有毅力去搜集資料對比,會發現辯證分型真的不是一句空話,別有玄機另有真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