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河南省的原省会开封,在近代为何会逐步没落?

忠肝义胆岳老三


作为土生土长的开封人,见证了开封一步一步走向没落的后半程,自从1954年,河南省会从开封迁到郑州以后,开封就逐渐走向没落,在我看来,开封的没落主要分为两个原因,一个是客观原因,一个是主观原因。

客观原因:

1、交通因素:由于黄河经常泛滥和袁世凯的认知(认为开封-周口这条线对自家祖坟有影响),导致了1897年开工,到1906年建成的京汉线(京广线中北京到汉口段)在设计和修建时舍近求远,绕道郑州,没有经过开封,这为后来开封的没落埋下隐患;解放后,在国家大力发展经济的过程中,铁路发挥的作用也越发突出,而作为当时河南省会开封,相较有陇海和京广铁路枢纽的郑州,渐渐失去了优势;

2、黄河水患:开封从古到今,开封被黄河水淹没了5次,在现在的城市下面,有6座地下城;建国后,一直到五六十年代,每年汛期,黄河防汛都是重中之重,为了运输物资方便,还修建一条小铁路,直通黄河;时至今日,黄河在开封境内,依然是地上悬河,黄河底比开封地面还要高7米左右;一个经常闹水患的城市,局限性很大,建国初期国家发展经济时,肯定会有所考虑,不会将一些重要生产线放在开封;

3、八朝古都:作为七大古都之一,又有地下的古城,在改革开放后,发展受到了很大的制约,流传最广的故事就是当年从大陆撤到台湾的同胞,几十年后回开封依然不会有太多陌生感,这绝不是笑话;现在来看,由于未经历大拆大建,原貌得到了很好保存,有点儿因祸得福,但也让开封错过了发展的黄金期;

主观原因:

1、开封人由于文化传统原因,自身有很强得优越感(这点儿和北京很像),一直沉浸在历史的荣耀中,缺乏开拓精神,小富即安的思想严重;

2、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开封在七十年代后期,一直被省里压制,没有政策,没有资金;

3、开封的发展定位飘忽不定,一直在变,从发展工业→大力发展旅游→工业强市→旅游和工业共同发展;发展方向也在变,从最初的发展东区到现在的一路向西;

4、缺乏一个有战略眼光和魄力的领导,带领开封走出藩篱;


清风侠剑客


在1954年之前,河南的省会一直在开封。在建国的初期,才从开封迁移到西边的开封。那么,作为河南省的老省会,开封在中国近代历史上为何会逐步衰落呢。其实,这与黄河、铁路都有很大的关系。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长安和洛阳是两个地位非常高的城市。在宋朝之前,历朝历代的首都只有两个选择,要么是洛阳,要么是长安。这两个城市一个首都,另一个则是陪都。在唐朝统治的末期,洛阳和长安均遭受了战争的摧残,想恢复旧日的气象非常困难。此时,开封却依靠自己的便利条件迅速崛起。当时,河南、关中地区的粮食已经无法满足京城的消耗,朝廷需要通过大运河从江南运输粮食。江南的粮食能够运到开封,然后在逆流而上前往洛阳。

在洛阳的地位下降之后,开封成为了北方地区唯一的大城市。因此成为了好几个王朝的首都,在北宋统治时期,开封达到了鼎盛时期。当时的开封城方圆80多里,人口有120多万,是全世界最大的城市。

但开封的辉煌严重依靠水运,而水运依靠黄河。但是在历史上,黄河曾经多次决口,直接影响了几条支流,这对开封的水路运输网破坏很大。在元朝建立之后,由于首都在大都,大运河不再经过开封周转,而是直接北上前往大都。开封的水运地区开始下降,此时的开封成为了河南的省会。

在元明清三朝,开封市一直是河南省的省会。虽然水路运输不再那么便利,但并没有完全断绝。但是在清朝咸丰皇帝在位时期,黄河发生了一次大规模的改道,直接淹没了大量的村庄和耕地。与此同时,随着黄河的改道,开封所依靠的水路运输彻底丧失。

不过在这一阶段,省内其他城市还无法挑战开封的地位。到了清朝统治的末期,清朝开始修建著名的京汉铁路。起初,京汉铁路准备从开封经过,但经过探测,发现开封地段的黄河比较宽,而且土地很松软。按照当时的计算,还无法铺设铁路。

就这样,京汉铁路的规划向西移动,迁移到了开封西边的郑县。在京汉铁路开通以后,郑县的地位明显提高,清朝把郑县提升为郑州。在陇海铁路与京汉铁路交汇之后,郑州成为了中原地区的铁路交通枢纽。在抗战爆发之前,郑州市区内已经拥有2000多家商铺,开始超越省会开封。在抗战期间,郑州、开封等地被日本军队占领。日本曾经计划把省会迁往郑州,但还没有开始计划,日本战败投降。但是这已经成为了一个信号,开封的地位开始出现动摇。

到了建国之后,河南的省会短暂留在开封。当时,郑州已经成为国家的棉纺织业基地。郑州市的中原区有好几个棉纺厂,例如国棉三厂、国棉六厂等等。经过各方面的考虑,1954年,国家把河南的省会从开封迁往了郑州。在近代科技之下,郑州逐步取代了开封。在近代历史上,命运类似于郑州的城市并不少,例如河北省的省会石家庄、安徽省的省会合肥等等。


繁华万里


第一,河南省会迁出开封。本来开封靠近黄河悬河,在历史上就是命运多舛,在成为省会没几年就被取消,这无疑是在宣告不再将开封作为政治经济中心发展,也仿佛是掏空了开封一样,这就是开封没落的最大原因。

第二,受现任省会郑州虹吸效应大。郑州与开封相距很近,郑州拥有政策、交通的优势,那么无论是商业、投资、人流去向自然就会向省会靠拢,政策也会向省会倾斜。这样一来,开封虽然离得近,但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地方,最明显的就是很多开封人都在郑州工作定居生活。

第三,开封交通优势能力有限。开封在近些年的发展没有与省会形成一主一副的态势,反倒是差距越来越大,除了受省会的影响外,还是自身交通优势不明显,吸引力不强。像现在的许昌虽然距离郑州也比较近,但是依靠其交通地位,也取得了不小的成果。

总之,开封的没落是当代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但是开封的历史也是无法褪色,将一直辉煌下去。

我是海域蓝豚

,河南自媒体,与你分享更多本地问答,喜欢请点右上角加关注,欢迎评论点赞,谢谢!


河南这些事儿


开封从古至今,在54年以前,开封都是一个很重要的城市,尤其是北宋时期,开封成为了世界上最繁荣的城市,没有之一。开封经济占世界经济的一半。在54年以前,开封还是一个省会城市。54年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开封是一个古城,已不能满足现代化城市的建设,而旁边的郑州,当时还叫郑县,是一个交通枢纽,利于发展,就在54年把河南省会搬到了郑州。

当时集全省经济之力发展郑州。

而开封的发展重心没有把握好,最初洛阳的一拖,本来想在开封建厂,因为一些原因,开封不同意,后来选择了洛阳。在看开封的这些大厂,化肥厂,阀门厂,空分厂,当时都是鼎鼎有名的全国知名大厂,现在因为某些人为原因都不行了。经济没搞上去,环境还污染了。

虽然后来搞了个郑开一体化,开封的经济略有提升,但想回到之前的繁荣,估计不太可能。目前开封还只是一个四线小城

个人观点,欢迎评论




汴梁冬哥


喜欢赞叹.世界文明的东京汴梁八朝古都.应该在多投资建成更美好城市.[心][心][心]



念阿弥陀佛吉祥


在河南境内,开封的经济总量远不如省会郑州。但是在历史上的地位,远在郑州之上。

在古代历史上,中国历代王朝的首都都在北部地区。在宋朝之前,很多王朝都会选择洛阳或者长安作为首都。在唐朝统治时期,洛阳是唐帝国的东都,当时依靠北方地区的粮食根本无法养活这么多人,因此唐朝选择了从江南运输粮食。然后沿着大运河运往开封,最终再从开封运往洛阳。但是在唐朝末期的战乱中,长安和洛阳都受到了战火的洗礼,经济遭受了严重的破坏。


因为,北方地区的城市中,最合适的首都地点就只剩下了开封。从后梁政权开始,先后几个政权都选择了在开封建都。在北宋时期,开封是世界上最繁华的大都市,人口超过百万,城市面积超过80里。但是开封的繁华严重依赖水路运输,四条河流从开封周围经过。这些河流都属于黄河的支流,黄河在历史上孕育了中原儿女,同时也给中原地区造成了灾难。在元朝统治时期,元朝统治者改变了大运河的规划。南方的粮食开始经过江苏、山东等地进入京师,不在需要经过河南开封转运。



开封开始成为河南的省会,从元朝一直持续到了建国的初期。起初,开封依靠自身周围的几条河流,还能够满足自己的需要。但是在清朝统治的后期,黄河出现了大面积改道。黄河改道以后,开封依靠的几条河流逐步水源枯竭。在这样的情况下,开封的地位开始发生动摇。在清朝统治的末期,清朝开始修建京汉铁路。起初,湖广总督张之洞建议,铁路从河南省会开封经过。但是经过探测,发现从开封经过的难度非常大。最终,经过选择确定在开封西边的郑县。


郑县原本是开封府下辖了一个县,京汉铁路开通之后,清朝把郑县提升为郑州。几年以后,陇海铁路开通,郑州成为了中部地区的铁路枢纽。在近代历史上,郑州的经济发展很快,在抗战爆发之前,郑州的经济已经超过了开封。在建国以后,经过各方面的考虑以后,国家决定把河南的省会从开封迁移到郑州。1954年,河南省会从开封迁到了郑州。在改革开放以后,郑州的经济发展非常迅猛。目前,郑州已经成为了国家中心城市,由此可见,郑州的未来定位很高。


日尧居


就是从省会搬走以后,北宋开封可是京都啊,世界最大的都市啊。不多说了,省会再往东搬到中牟,郑汴一体化,指日可待。腾出发展空间,把郑州建成国际商贸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