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孔子和孟子的家谱怎么排的?

舞羽流雲


在中国传统的礼法中,姓是宗族的标志,在名字中也体现宗族观念。首先表现在名字排行字辈上,一个大的宗族不同辈分的宗亲的名字,用不同的汉字来区别,这个汉字便称为字辈。一些大的家族都有一个家谱,家谱就是宗族按字辈排列的谱系。

自古以来,排行字辈的家谱最有代表性的是孔氏和孟氏家谱了。历代的孔氏家谱详细记述了曲阜孔氏家族名字排行字辈情况,孔子之后,各代都有排行字辈。如元代时孔子的54代孙都用“思”字,55代孙用“克”字。

明初洪武帝赐孔氏八个辈分用字:公、彦、承、弘、闻、贞、尚、胤,供起名用。洪武元年(1368年)孔子的第55代孙孔希学及洪武十七年(1384年)孔子的第56代孙孔讷先后袭封衍圣公。这样就把“希”和“言”旁加上去为十个字,即:希、言、公、彦、承,弘、闻、贞、尚、胤。清代为避雍正、乾隆帝讳,将弘改为宏,胤改为衍。

明天启(1621年—1627年)年间,这十个字已不够用,由第64代衍圣公孔胤植(孔衍植)奏准。后续十个字即:“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

清乾隆九年(1744年),由礼部调查整理,报皇帝钦定,再添十字:“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

民国八年(1919年)由75代衍圣公孔令贻又立二十个字咨请当时的北洋政府核准公布。亦即第86代至105代。即“建道敦安定,懋修肈彝常,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

孔氏家族人名的辈分用字,表现了汉民族宗族连续的尊卑有序,维护宗族的团结。不论同一宗族的人居住在什么地方,只要通过名字便可知是同宗族的人,分清长幼。例如:孔克昌为孔子55代孙,孔希范为56代孙,孔祥熙是孔子75代孙,孔令辉为76代孙,孔德成为孔子77代孙等。

上图孔垂长先生

孔德成在民国初年袭封衍圣公爵位,1935年改为“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孔德成之子孔维益先于其去世,因此由孔德成长孙孔垂长接任。孔垂长之子孔佑仁于2006年出生,为第80代。

孔子的学生颜回、曾子以及后世的孟子后代也一律按孔氏家族排行字辈命名。


陵西散人


这个问题我知道,因为我们荣姓也是这样排的。

75世孙孟祥协,1990年接任“亚圣奉祀官”,2015年在台湾去世,孟祥协去世以后就没有了“亚圣奉祀官”。 由于时代变迁下一代不在承袭.

76世孙孟令继,现居台湾,没有了“奉祀官”的称号。2009年孔垂长正式承袭“大成至聖先師奉祀官”。

孔子后裔从第58代起,实行受帝皇赐下的命名制度,全族各代子孙也依照制度命名。第58代至第65代的行輩用字是由明朝第二位皇帝惠帝所定,这八个字分别是:公,彦,承,弘/宏,闻,贞,尚,胤/衍;第66代至第75代的行輩用字是由明朝第十六位皇帝崇祯所定: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第76代至第85代的行輩用字是由清朝第七位皇帝同治所定: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第86代至第105代的行輩用字是由民国政府所批准:建,道,敦,安,定,懋,修,肇,彝,常,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由名字上,便可以准确地知道谁是属于那一代的子孙。孔家在曲阜有一冊完善的族谱。因为族谱的原故,可以准确地提及外迁何地子孙的姓名及代数。孟氏一开始就按照孔家字辈,曾氏武城圣裔支系自63代从“宏”字辈始按孔氏行辈用字。

所以孔家和孟家、曾家、荣氏都是用的一套辈字。附图荣氏字辈


社会大维


题主说的应该是字辈。

孔氏字辈元代即有“希”、“言”二字,分别对应孔子第五十六代、五十七代孙;明朝建立之后,朱元璋又御赐八字“公、彦、承、弘、闻、贞、尚、胤”,其中“弘”、“胤”二字清代为避雍正、乾隆名讳分别改为“宏”、“衍”二字;清代先后御赐二十字,“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民国九年(1920),北洋政府又批准20字,“建道敦安定,懋修肇彝常,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

孟氏最初亦有自己的字辈,据《明史·儒林传》记载,“孟氏之思字辈之下皆从孔氏”,也就是说,孟子第五十四代孙为思字,其下皆从孔氏字辈,如第五十五代孙为“克”字辈(孟克仁,翰林院五经博士),五十六世孙为“希”字辈(孟希文,翰林院五经博士,此后授世职)。

除了孟氏之外,颜氏、曾氏亦先后从孔氏字辈。


楚邾


孔孟颜曾四家范字一样,互不通婚视为一家。

孔、颜、曾是老师、弟子关糸,范字相同可看做弟子纪念老师的行为,孟子晚生于孔子一百八十年,孟孑继承孔子学说有理有据,行派、字派一样谁能解释、?


用户驭手


我为孟氏第69代。继字!现河北承德


潘龙钓叟


谢谢题主的提问。根据个人的理解,试着尽量使用比较简洁的语言来回答这个问题。

正如题主所说,孔子和孟子的后代具有相同的家谱。孔子被誉为“首圣”,而孟子也被誉为“亚圣”。孔、孟作为两大望族,其家谱所排列的字辈,也就是辈分命名所使用的字也完全相同。

去过山东曲阜孔府的朋友可能会知道,在孔府的诗礼堂,张贴着当年乾隆皇帝赐予孔府的三十个字作为行辈。凡孔氏家族都要遵守此三十字行辈取名。

民国九年(公元1920年),孔子第七十六代孙“衍圣公”孔令贻,请示当时的民国政府批准继三十个字后,又续了二十个字。至此,孔孟两个家族家谱字辈“升级扩容”为五十个字。具体内容为:

希言公彦承,宏闻贞尚衍;

兴毓传纪广,昭宪庆繁祥;

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

建道敦安定,懋修肇彝常;

裕文焕锦瑞,永锡世绪昌。

以上个人观点难免肤浅偏颇,欢迎各位留言发表您的观点。原创和码字不易,若有所启发敬请点赞或转发。我是漫步世界遗产,喜欢独立思考,远离人云亦云,专注文化领域,探究传统文化,每日分享美文美图。斧正更多拙作,欢迎点击右上角添加关注。谢谢。





漫步世界遗产


孔子和孟子,本身就是儒家帮的祖师,和其它一切行帮一样,祖师只不过是个图腾,并不一定是真正存在的人。

孔孟家谱,是后人伪造的。不过儒家捣鬼内行,干这活确实外行。它们造的这玩艺,反而成了孔孟根本不存在的铁证之一。从现代科学的角度,一窥即穿,大家不妨试一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