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在治療精神分裂症的過程中,僅僅針對多巴胺通路(例如使用神經阻滯劑或抗精神病藥)難以緩解慢性精神分裂症的所有症狀,例如陰性症狀和認知症狀。因此,需要開闢新的治療途徑。基於近年來精神分裂症病理生理學研究的最新資料,提出以下新型輔助抗精神病藥物的治療方法,供精神科同行們參考。
01
加用穀氨酸調節劑
對氯氮平治療無效的患者加用拉莫三嗪有益,許多證據顯示精神分裂症穀氨酸系統受損,因此這種聯合治療是有希望的[1]。
02
加用GABA激動劑
例如丙戊酸或苯二氮卓類藥物。
近期研究發現精神分裂症前額葉枝狀吊燈細胞(chandelier cell)中GABA缺陷,支持這一聯合的合理性[2]。
03
加用抗炎藥
例如cox-2抑制劑-塞來昔布(西樂葆)。
有些研究報告精神分裂症患者炎性細胞因子增加;另有一些研究發現抗精神病藥+抗炎藥比單用抗精神病藥更有效[3]。
04
加用認知增強劑
抗精神病藥單藥治療不能逆轉精神分裂症的嚴重認知缺陷(低於正常人群2個標準差)。美國國立精神衛生研究院(NIMH)資助的改善精神分裂症認知的評估與治療研究(MATRICS)正在測試神經保護和髓鞘修復劑改善記憶、注意及執行功能。可能的機制涉及α7菸鹼受體激動、D1受體激動、AMPA或甘氨酸能受體激動。這些製劑將在未來幾年後應用於臨床[4]。
05
加用神經保護劑
作為一種神經退行性疾病,精神分裂症可能受益於神經營養因子(神經生長因子[NGF],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BDNF],或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和神經生成刺激劑。非典型抗精神病藥(但不是典型抗精神病藥)具有神經營養活性,與其他神經營養劑(例如鋰鹽或SSRIs)聯用可能加速腦組織再生和改善患者的認知功能[5]。
06
加用髓鞘修復劑
許多研究提示精神分裂症存在髓鞘(腦白質)結構受損,這可以解釋腦區“失連接”(disconnection)從而導致思維障礙。最近有一項研究報告顯示西酞普蘭使用幾周後修復OCD患者白質完整。如果這些結果能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得到重複,那麼抗精神病藥+髓鞘修復劑可能就是合理的聯用[6]。
未來精神分裂症的治療肯定會包括藥物聯合治療:一是解決目前抗精神病藥物單一療法未能治療到的臨床領域(例如認知和陰性症狀);二是幫助覆蓋治療抵抗性或難治性症狀(例如幻覺和妄想)。三個或更多的藥物組合,經常被用來治療嚴重的醫學疾病,例如癌症、艾滋病或惡性高血壓。對於嚴重、致殘性精神疾病例如精神分裂症的管理應該同樣積極應對。
參考文獻
1.Zoccali R, Muscatello MR, Bruno A, et al. The effect of lamotrigine augmentation of clozapinein a sample of treatment-resistant schizophrenic patients: a double blind, placebo-controlled study. Schiz Res 2007;93:109-16.
2.Konopaske GT, Sweet RA, Wu Q, et al. Regional specificity of chandelier neuronaxon terminal alterations in schizophrenia.Neuroscience 2006;90:189-95.
3.Akhondzadeh S, Tabatabaee M, Amini H, et al. Celecoxib as adjunctive therapy in schizophrenia: a double-blind, randomized and placebo-controlled trial. Schiz Res 2007;90(1-3):179-85.
4.Marder SR. The NIMH-MATRICS project for developing cognition-enhancing agents for schizophrenia. Dialogues Clin Neurosci 2006;8:109-13.
5.Pillai A, Terry AV Jr, Mahadik SP. Differential effects of long-term treatment with typical and atypical antipsychotics on NGF and BDNF levels in rat striatum and hippocampus. SchizRes 2006;82:95-106.
6.Yoo SY, Jang JH, Shin YW, et al. White matter abnormalities in drug-naïve patients with 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 a diffusion tensor study before and after citalopram treatment. Acta Psychiatr Scand 2007;116:211-9.
閱讀更多 大話精神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