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为什么有的人看似成熟,而实际上是小孩子的心理呢?

草莓味屠夫


我感觉这个问题问得好,因为这是经过一些观察思考和自我结论而想要找到答案的一种需求。也是在各种社会现象中存在的一个问题。

我个人觉得,一个人的成熟可以分为两部分。即身体中的内在心理成熟和外在的生理成熟。外在的生理成熟众人是有目共睹的一种自发感觉。是对个人年龄自然的一种判断。

心理成熟的人一般来说是具备很多因素的。

比如说适应社会环境的能力,处理问题的能力、生存的能力、独立的能力、以及个人的道德,文化修养方面……,它是一个人多方面的一个外在内在的综合呈现。

而一个人在这个社会中能够很好的生活下去,他所具备的适应环境的能力和能够和谐处理各种关系的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每个人的一生中,都会经历和体验到很多事情。环境的变化也会从时间和空间逐步由学校慢慢转变到工作当中,各种人际关系也会从幼时的个体转变到多维的人际关系交往当中。从幼时对任何事物的发生依靠父母照顾,到自身能够独立担当,更好的处理问题都是一个人心理成熟的体现。反之,如果一个人生理年龄已满十八岁以上,而遇到问题没有学会适应这些变化,思维还停留在儿童和少年时期,自然就会被人看做像“小孩”。脱离不了“大人”的呵护。

心理成熟还可以从怎样面对困难和挫折方面谈起。如果一个人独立性强,遇到各种问题都能从容的克服困难并且尽最大努力来应对它,让自己获得了满意,更赢得自己以外其他亲朋好友的赞赏和认同。说明这样的人是有担当的人。是能解决问题,拿自己有办法的人。反之,如果一个人(特别是成年人)遇到困难挫折压力时,他不能很好的去面对去适应:要么不知所措听天由命,要么依靠父母亲友,要么等待他人来帮助自己。再不就是借故推托给他人,不敢面对,更严重者会自暴自弃,这些都是“小孩”心理的外在表现。

所以说,有些人看似成熟,实际是小孩。

作者:尹洪(韦志中心理学网络学校婚姻家庭与女性心理系主任)

王艳琳(韦志中心理学网络学校学员)


韦志中心理学网校


因为你自己也说了,只是外表看上去成熟而已,未必是心智真的成熟,所以所谓大人带有小孩子心理是很正常的。而且在我们心理学领域里有一个观点:我们每个人无论男女、无论成年还是老年,我们的内心都住着“小孩”……

那么这些“内在小孩”,是不是就是我们每个人的小时候?而且在什么情况下,成年人的这种小孩子心理就容易凸显出来呢?我就简单的举例说明一下,一般在应对压力的情境下,我们的“内在小孩”会自发地蹦出来。比如,男、女朋友吵架了,女朋友数落男朋友为何发给他的微信不能及时回复或者不能做到每条都回复,甚至指责其男友不忠诚抑或不够爱她!而男友感觉就很委屈,只是不回个微信,至于这样小题大做吗?男友向女友解释了原因,但是女友根本不肯听,还是一味的怀疑和指责,那男友一看对方就是不准备讲道理的,所以索性撂挑子走人了……在这段不愉快的经历中,我们仿佛就是看见两个小孩在斗气——女友的表现就似她还是女娃,一有不顺心就发作,就需要爸妈和长辈们过来哄着供着,“都是妈妈错了哦,小宝贝不哭哦,我们让爸爸给你买冰激凌吃……”所以,即使女娃早已成年,但她在两性亲密关系中遇见不顺心的,她的“娃娃范”就会展露无遗。再看看男友的表现,其小时候如果一定是爸妈说了算的,不容孩子有异议的,那男孩子从小就会选择回避、不予理睬、把自己关进房间、尽量晚回家甚至不回家。因此,无论这个男人多少岁了,甚至在职场上有多么的成功,若在恋爱交往中遇见和他孩提时代如出一辙的压力情境了,他大多也会退化到孩子的应对习惯上。

在心理学专业上有一种说法,我们孩提时代的期待若未得到满足,就会化作“一个个孩子”住在我们的内心,且久久不会离去……


鹈鹕心理


你觉得你是个成熟的人么?是在家比父母更有远见更懂得现代科技,还是比同学知道更多人际交往,还是大家都夸你成熟,无论是工作学习生活,无论是面对朋友爱人还是领导甚至是一些大咖?你发现问题在哪了么?成熟是相对的,面对不同的人,不同的场合,不同的需求,都对成熟有不同的定义。可能你看着这个人成熟,那是因为在工作场合,需要人有职业素养,但是私下就放开了,就抛开了“伪装”,就是个孩子。

抛开上面的条件,一个看起来成熟的人,他就一定是“表里如一”的么?其实谁都内心都和表现的不同,都有天真可爱的一面。事业成功的男人买跑车买游艇,和小时候玩四驱车玩具没有本质区别;女人买包买化妆品,和小时候过家家也没什么不同,人都是一样的,只不过换了喜欢的方向。前一阵被很多人拿出来讨论的季羡林先生的《清华园日记》,里面的一些语句因为太过生活化,甚至可以说是太过接地气,而产生了各种争议。但仔细阅读之后,其实才能让人更加明白,这才是人性,才是本真的生活。率真形容的褒奖的不就是这样的人么?人有千面,所以需要接受差异。

最后的可能就是,本身就是假装的成熟。这种成熟是别人的话,别人的做法,而他自己没有属于自己的见地,所以遇到实际的事就显得不那么成熟了。


你的心事与困惑,我们愿意倾听,欢迎关注我们“青音约”的头条号,阅读并收听更多情感心理困惑解答


青音约


这似乎是我们生活中很常见的一种现象。 有时候看似成熟是人类在社交中的一种社交面具,就是我们所表现得是这个社会或者这个场合中对于我们的要求。所以当我们在面对陌生人或者其他的场所的时候,人们很容易带上自己的“社交面具”。这里的社交面具并不是虚伪的或者做作的。

同时,每个人都是有社交距离的。当你和一个只是陌生人或者普通朋友的关系的时候,这就以为着你可以看到的他的表现都是表面而肤浅的,你离一个真实的他是很遥远的。 所以,这就会出现有些人你觉得他是成熟的,但是实际上是有点幼稚的。因为他本来就是比较不成熟的,他所表现得一些社交无法等同于他是成熟。

嗯,所以大概就是从这三个方面来看。

1)社交面具

2)社交距离

3)简单和绝对化的等同于

另外,一个人是无法保持所有的想法和行为都是成熟的。有时候一个人在思想上和感情上是很成熟理性的,但是他的生活中或者一些他不熟悉的领域也会是幼稚的。我认识的大部分都没有办法达到一个绝对化和事无巨细的成熟,但是那些不成熟的地方,有时候会觉得恰好是一种别样的可爱和有趣。并且也不认为成熟是一个多么好的或者正面的词汇,但是我更多觉得我们在长大后,需要遵守的准则遵守了,然后保持自我身上可爱有趣的部分就好了。这样就很好了。即便是我们的爸爸妈妈,我也不认为他们是完全成熟的。他们时常也会有一些小孩子的表现。 个人想法,供你参考。


希朴羊


首先我们分析一下成熟的定义,成熟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心理成熟,一部分是生理成熟,看上成熟,却是小孩子的心理,这属于典型的生理成熟,但是心理不成熟。

生理成熟指的是一个人的外观长相,经历了岁月的变迁,皱纹多了,头发白了,看上去不再年轻了,然而这样的人却不一定是真正的成熟,有可能他们的心里依然还处于幼稚阶段,古语有云,知人知面不知心,画虎画皮难画骨,所以仅仅从外观是无法看出来一个人是否真正心理成熟的。

成熟是一个人慢慢长大的过程,一般来说,当你的心理生理各方面都能独立了的话,你就已经属于真正的成熟了,有人认为,自己对世界越来越冷漠,看一切东西都开始不关心了,仿佛以及超脱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他们以为这样就属于成熟,但实际上不是的,都说人的成长有三重境界,第一重看山是山,第二重,看山不是山,第三重看山还是山,当你以为自己看透了一切,实际上你却只看到了表面,真正的成熟是让人比以前更加温柔,对所有人都更温柔。

成熟是因人而异的,每个人的成熟过程,与成熟状况都是不同的,至于为什么大家把每个人的成长都统称为成熟,是因为所有人的成熟都有着共性。

从哲学上来讲,成熟是让一个人变得更加睿智,同时也让你变得更为坚强,以前你遭遇到打击的时候,你在怨天尤人,而现在遇到同样的情况时,你在想事情的解决办法。

《赵小明心理团队 》与《心伙伴》被头条网评为2017年度最火的心理类专栏。

赵小明丨央视财经频道特约心理专家


心伙伴


您所指的看似成熟,应该是外表上的成熟,也就是生理成熟,指的是一个经过的岁月,甚至经历的风霜,都有可能让一个人生理成熟,但是会不会让这个人内心真的成熟起来也就是心理成熟,还在两可之间。

其实,成熟是一个发展的过程和结果,成熟的定义有很多,大概的意思就是物质、生理、心理都可以独立的人,基本上算作心理成熟的人了。

我为什么说这样的人最尴尬呢?

先说我最羡慕的就是哪儿哪儿都不成熟的人,这样的人要么打小有人宠,或是运气爆棚,实在不需要见识人世间的种种挫折,自然不会成熟,也不用成熟。当然最值得羡慕。

还有就是心理生理都成熟的人了,这种人值得钦佩。他们或许天赋异禀,或许历经千帆,可喜的是所有的经历都变成了财富,他们成熟了。

泰戈尔说:除了通过黑夜的道路,无以到达光明。

最尴尬的就是饱经风霜,脸上沧桑不已,但是没有内化,没有得到智慧,不能理性看待事物,他们还是“巨婴”,还不成熟,很遗憾。


玉璟七


一个人只有经历过磨难,看清世间的人情冷暖,遇到困难能从容面对,心智成熟了,才能叫成熟。成熟来自阅历,而不是年龄。

从心理学来讲,成熟是指人的思想从幼稚变的对事物的看法更加理智,而这个过程往往伴随着周围环境的改变,或者其他人的影响。

有些人看似年纪大了,也有了很多的阅历,甚至面容变的沧桑,但他并没有把这些阅历转变成对自己的内在,可能就是过眼云烟,让其变成了回忆。

还有一种就是,他想用这种小孩子的心理来掩饰内心的那种成熟,从而显得自己乐观、开朗,比如说像有些天才,他们的才能无法得以表现,只能让自己像个孩子似的。这种人要么能让自己淋漓精致的展示才华能让自己快乐,要么只能让自己像个小孩子一样才能开心!


请输入用户名9210


生活的坎坷和磨难才能令人成熟。成熟来自于阅历而不是年龄。



借用最近热播剧《猎场》主角郑秋冬剖析下:学生时期为了自己的所谓理想一度受挫跌至人生低谷,在职场中投机又受打击。职场颠沛、情海泛波,于困难中前行,最终蝶变。遭受磨难、不被打倒、不忘初心、迎风前行,才是成熟。而一些妈宝纵年纪再大,不经历风雨,只不过痴长几岁而已,心智如何成熟?


某条不是信条


中科院心理所临床心理硕士,深耕心理学十几年, “不说废话,不熬鸡汤”


成熟的人有小孩子心理,“儿童期自我”在作怪


每个人都有小孩子心理,因为每个人心里都藏着一个孩子。

心理学上,这叫"儿童期自我","儿童期自我"记录着我们的童年。但是,随着社会化的过程,"内在小孩"会逐渐退到内心深处,在心中的重要性也逐渐降低。

这个“内在小孩”退化的过程就是成熟。


但是真的成年人,内心永远藏着一个内在小孩。

我们不应该让"儿童期自我"彻底消失,因为内在小孩一旦消失,我们就会变成很无趣的"大人"。

成熟是一种情商,

“儿童期自我”彻底退化的表现就是两点:


1.被规则为奴役


有些人,唱个KTV也是字正腔圆

有些人,和人闲聊天也是四平八稳,从不得罪人

他们常挂在嘴边的就是“按规矩来”

这些人,我们会夸TA情商高,但是却感觉他很无趣,这就是因为失去了内心的那点童贞。

我身边有些很有教养的人,吃饭却是用手吃,就像个孩子,虽然打破了既有的规则,但是却很可爱,这就是没有被规则所奴役。

儿童期自我彻底的退化还是一种不成熟,因为他们内心还恪守着童年的规则。


2.被有用所奴役


有人问蔡康永,"你出国时喜欢做什么?"

他回答道,"喜欢在路边发呆,看着经过的每一个人,并且替每个人编人生故事"

这件事,虽然无用,但却很有趣。

但是,有些人非得把这件有趣的事压榨些有用的干货出来——发呆可以增强创造力!

一旦我们陷入了这种"有用"的陷阱,也就编不出人生故事了。

这就是被有用所奴役。

一个总在想人活着是为了什么的人,也是陷入了"有用"陷阱

要知道,生活的意义不是想出来的,是活出来的。

有人问我"人生的意义是什么?"我通常就反问"意义的意义又是什么呢?"

人生的意义就是说服自己把这毫无意义的一生平稳过完,仅此而已


什么是真的成熟?就是有趣,但是也不伤害别人。

酒后撒疯,真的有趣,但是却会伤害到别人,这就是不成熟。

被规范和有用所奴役,情商真的高,但却无聊,这还是不成熟。

始终记住,成熟的路上

1. 不要被规范所奴役

2. 不要被有用所奴役


心理理想地



之前武志红有一本书,在网上很火,叫做《巨婴国》,说的就是一群成人,但心智上还是孩子。

造成这样的原因有很多,家庭教育是一个避不开的话题。


在国外,一般子女成年后就离开父母单独居住;而在国内,啃老的家庭不计其数。

有些成家的子女,婚房也是由父母购置。看起来成家,但经济和话语权都没有脱离父母,特别依赖父母。


中国自古以来,对于家庭的意识都很强,孝顺是衡量子女的重要标准。

越是言听计从的子女,哪怕已经成人,已经三四十岁了,在心智上,其实还是个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