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进击的造车新势力

进击的造车新势力

  在刚过去的2019年,全球新能源汽车行业并不平静,特斯拉的上海工厂拔地而起,一辆Model3犹如一条鲶鱼搅动着十万亿级规模的车市。面对这条鲶鱼,部分传统车企开始采取应对措施,纷纷加入电动化、智能化和互联网化的浪潮,比如丰田将从汽车公司转型为移动出行公司,而大众宣布将成为一家软件驱动公司。

  近几年,涌现的造车新势力受到大量资本的追捧,新造车运动也已从PPT走向了“实操”,纷纷开始交“卷子”。据中汽协统计,2019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售120.6万辆,其中纯电动汽车销售102万辆。新势力头部车企蔚来、威马和小鹏分别以2.06、1.69和1.59万辆的销售量位列第13、14和15位;虽然相较于位列第一的比亚迪21.7万辆的销量,造车新势力的三家领头羊只不过是一个零头,但是他们的同比增长率分别为60.63%、227.9%和4184.37%,彰显其迅猛的发展势头。

  在竞争日益剧烈的市场中,这些造车新势力是凭借怎样的优势才能够与传统车企抗衡呢?下面,本文将以头部新势力车企蔚来、威马和小鹏为例进行详细说明。

  1.蔚来:造车新势力的先行者

  蔚来汽车成立于2014年,在2018年9月登陆纽交所,是继特斯拉之后在美国上市的第二家纯电动汽车制造商,也是目前国内高端纯电动汽车领先品牌。蔚来之所以能在新势力中脱颖而出,离不开蔚来的创新业务模式。

  全球四处研发基地,自主研发生产三电系统。蔚来分别在上海、硅谷、慕尼黑、英国建立研发基地,并在南京建立了AMTEC,用于试生产电机和EDS,一期产能30万/年,二期将生产永磁同步电机、ESS、EDS和逆变器。

  江淮代工造车,与整车厂合作。区别于传统车企的制造模式,蔚来与江淮达成协议,由江淮负责生产线的搭建与整车代工,蔚来则负责原材料供应以及质量管理;与此同时,蔚来还与广汽集团、长安汽车在技术研发、网络销售和供应链等方面展开合作。这一系列的举措短期能压缩费用支出,加快新车型毛利率上升,缓解融资压力。

  “线上+线下”直销模式,提高客户参与度及忠诚度。线下NIOHouse,可以提供车型的展览、试驾以及交流服务等活动;线上NIOAPP,可以下达购车订单,为车主提供服务,并进行用户间的社交及经验分享。线上与线下结合有利于增强用户参与度和品牌认同感,同时以较低成本挖掘潜在客户。

  围绕用户需求建设充电体系。在后续服务中,蔚来提供四种充电解决方案:家用充电桩(指引其安装率为70%-80%)、换电站换电、移动充电车和公共充电,并且针对不同需求提供上门维修和交车服务等。充电便利性是消费者衡量是否购买新能源汽车的标准之一,因此蔚来较其他车企更为注重充电层面的客户需求。

  2.威马:智慧出行新生态的服务者

  威马汽车成立于2015年,至今累计融资近230亿元人民币,产品定位主要为中端市场。

  “三步走”战略路径清晰。在创立之初,威马已经明确发展“三步走”战略:第一步,做智能电动汽车的普及者;第二步,成为数据驱动的智能硬件公司;第三步,成长为智慧出行新生态的服务商。目前威马在继续深化前两步的基础上,进一步向智慧出行新生态的服务商方面制定前瞻化布局,已推出“GETnGO即客行”作为布局出行领域的先行品牌,其核心业务涵盖公共充电、旅游租车、城市共享用车等领域,并已经取得一定的进展;在2023年将禁售燃油车的海南省,威马也成立了椰行租车公司,提供新能源汽车的景区租赁服务。

  与此同时,威马与美团打车展开合作,将EX5作为后者的运营车辆,既有助于提升EX5的曝光量,也能帮助威马深入互联网出行领域,了解网约车用户的需求,以期在未来开发出针对出行服务场景的专用车型,进而为其构建的新零售、新制造和智能网联技术寻求更大想象力的落地场景,也为“智慧出行服务提供商”的目标寻求更多运营经验和机会。

  除此之外,梅松林博士和金融权威刘宪志于2019年加盟威马并组建团队,使得威马在数据层面实现软硬件以及体验迭代,从企业、技术、产品、新零售、新服务等领域全面升级,并在智能化、移动出行、新零售和用户服务等领域加快布局。

  威马直购:“硬件+服务”新零售模式。以“出行月费套餐,合约购车”的创新模式,让用户半价购车、充电无忧、电池无忧、使用无忧。买车不用买电池,用户可以用9.99万元的价格,半价拥有威马EX6Plus400轻享版车型;根据用户每月行驶里程的不同,设置多档套餐和灵活的退出机制。此举大幅降低了用户购车门槛,在使用、置换、保值等方面,为用户提供全方位的价值保障。

  自建工厂,保证品质。大部分的造车新势力为了压缩费用而采用代工生产方式,但威马却选择自建工厂。其在温州建造的新能源汽车智慧产业园,集智能制造、智慧物流、零部件柔性化配套、自动驾驶试验四大功能于一身,意在成为中国未来新能源智能化汽车工业4.0园区的标杆。

  3.小鹏:智能化的诠释者

  小鹏汽车在2014年成立,专门针对一线城市年轻人的需求进行互联网电动汽车研发。但是和其他汽车企业产品定位有点不同的是,小鹏汽车更希望与时下热门的共享用车平台合作,推出长租服务,出售使用权而非所有权。

  注重智能研发。相比之下,小鹏更注重于产品本身,也是申请专利最多的一家新势力企业。小鹏的整个研发团队规模占比高达60%,尤其是在自动驾驶领域均以高校科研人员出身、硅谷及海外的行业一线人员为主,硕士、博士占到83%。

  小鹏的智能系统以中控大屏为核心,用户可以通过中控大屏控制方向盘位置、座椅位置、车灯开关、车窗升降和空调设定等,还可以进行驾驶风格的选择、底盘刚度的调节、制动能量回收强度的调节等;它还可以结合外围的传感器资源,如智能相机、雷达、GPS等,搭建起智能驾驶平台,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配置、裁剪或者扩展。

  在这里,不妨可以回顾一下小鹏的智能化历程:

进击的造车新势力

  小鹏专门针对中国道路环境研发了适合本土路况的解决方案,主要解决道路、交通环境以及驾驶人习惯这三大问题,目前小鹏G3带有ASL自动限速调节,能通过道路标识调节车速,减少违规罚单产生。

  领先的纯电驱动系统。小鹏汽车的纯电驱动系统以电机、电池、电控为核心。小鹏的初版电机功率密度达到10kW/L,目标达到14.5kW/L,超过当期国内平均水平1倍以上;小鹏目前的电池包已经经过了多次迭代开发,能量密度较高,并设计了液冷电池包,能有效地解决了电池温升问题。

  用心的造型设计。小鹏造型设计的理念是简洁、实用,追求优雅的车身比例、简洁有力的线条和精致多样的材质细节。并强调造型基于功能,让每一个造型特征都变得有意义。在内饰的人机交互设计中,更加深入了解用户行为;在深度极致的用户体验中,打造情感化智能化的汽车,以期符合都市年轻人的审美要求。

  结语

  造车新势力发展的路上,离不开资本的青睐,要想得到资本的支持,其自身需具备令人“垂涎”的能力,比如蔚来拥有较为成熟和创新的业务模式、小鹏拥有领先的智能系统、威马拥有清晰的战略路径等。要想在多元化和复杂的市场环境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发展线路,必须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通过强大的产品力带来号召力,而不是仅靠宣传。

  随着政府对新能源汽车扶持力度降低,如何走好未来的路线,成为每一个新能源车企应该考虑的问题,让自己活下来的理由不是靠着补贴,而是靠自身的“造血”的能力。新能源汽车行业将面临大洗牌变局,众多传统自主品牌、合资品牌和进口品牌为此蜂拥而至,谁能通过创新的技术、优越的性能与出彩的商业模式打造坚固的护城河,谁就能在未来庞大的市场蛋糕中分一杯体量可观的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