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美國B-1B發射兩枚LRASM並命中了兩個海上目標,到底有多厲害?

兵戎要至


洛克希德馬丁公司所設計的遠程反艦導彈(LRASM),最近剛完成空射型的試射。

它由B-1B槍騎兵轟炸機(lancer)擔任發射平臺。這次測試發射了2枚導彈,順利擊中目標。

報導稱,這場試射是B-1B轟炸機從德州出發,飛往加州點穆古(Point Mugu)海軍導彈試驗場。導彈依據規劃的航點進行,然後經過中途導航,最後導彈本身開啟感應器尋找海上目標,成功擊中目標靶。

遠程反艦導彈項目主管大衛.海爾賽(David Helsel)說,LRASM系統進度順利,正在朝向早期作戰部署的目標邁進,未來這將是美國空軍與海軍的共用武器。

美國現役的反艦導彈是服役已達40年的RGM-84魚叉導彈(Harpoon),射程可達100公里,雖然相當準確,但是也有威力不足與容易被攔截等問題。所以美國國防高等研究計劃署(DARPA)提出了LRASM的計劃,比魚叉具備更長的射程,更先進的攻擊能力,以及不易被發現的整體隱身設計。

關於LRASM的研發進度資料並不多,這一次美國軍方主動發佈試射的消息,可能與俄羅斯在不久前公佈Kh-47M2匕首式導彈有關。該型導彈號稱有1000公里的射程,10馬赫的飛行極速。所以美國軍方也希望證明自己在反艦武器方面,同樣也有新的精銳武器推出。


轉管炮


我以前發過文章說美國海軍有一個破綻:船牛、機好,彈不行。不過隨著LRASM的服役,很不幸,這個破綻他們已經補上了。

美國海軍依靠航母編隊作戰,航母則依靠艦載機作戰,而艦載機最後則需要發射導彈進行最後的絕殺。在航母和其他艦船方面,美國是絕對的老大,無人能撼動其地位。其他國家如果能達到美國十分之一的程度,那都可以當世界老二了。艦載機方面,有超級大黃蜂,加上預警機的支援和彈射起飛的優勢,這塊美國也是無可動搖的空中霸主。

不過在最後的一步,美軍有瑕疵。船再牛,機再多,但打擊敵人,還得靠飛機射出去的導彈。而打擊敵方艦船,美軍幾十年來靠的是魚叉反艦導彈。問題就出在這,魚叉導彈性能過於中庸。

這些年為了對抗美軍的優勢,中俄都極其重視反艦導彈的發展,開發出不少先進的型號。跟中俄反艦導彈比,魚叉只能算箇中游水平。魚叉是亞音速導彈,很慢,中俄反艦導彈有的可以打到3倍音速。魚叉的射程,最新版也只有280公里,而中俄的打到300公里、500公里很普遍。

魚叉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7幾年,太老了,不管怎麼升級改造,最初的原始設計是不能變的。這款導彈早就落後於時代了,只不過是美軍依仗軍艦和飛機的絕對優勢,並不著急尋找替代品。

不過再怎麼不著急,熬到2018年也是到頭了。隨著LRASM的服役,在反艦導彈這塊,美軍實現了反超中俄。

LRASM最大的優勢是它的巨大航程:1000公里。是其他反艦導彈射程的3倍、兩倍。這麼巨大的航程幾乎可以保證美軍立於不敗之地。我能打到你,而你打不到我。你先別管我打的準不準這些。

戰爭的最基本原則是保存自己消滅敵人。LRASM是絕對符合這樣的理念。它的戰機在1000公里之外向敵人軍艦發射LRASM,戰機自身是可以絕對保證安全的。

這樣一來,被美軍攻擊的人會非常麻煩,他只能被動的去攔截導彈,對拿發射導彈的飛機一點辦法都沒有。如果發射導彈還是個隱身機,那就更不可能被發現了。遭到LRASM打擊的艦船,如果雷達先進,在一定的距離上可以探測到導彈,但導彈是哪來的?發射導彈的飛機在哪?那是完全不知道。

這次的實驗是B-1B上發射了兩枚LRASM,如果是實戰,B-1B和B-2可以搭載16枚,如果5架B-1B,甚至是5架B-2搭載LRASM發起偷襲,一次可以射出80枚LRASM,足足可以摧毀一支艦隊。而且還可以保證自己飛機的安全,發射完畢,扭頭回家。摧毀一支艦隊,甚至不用航母、艦載機出手。

所以,以後不但要盯著美國海軍的航母,也得防備美國空軍的偷襲。

LRASM光憑這個射程就足夠噁心的了。在伊拉克,戰斧導彈故障率也挺高,速度也不快,它就是打的遠。以遠打近,你看不見我,我天天發射戰斧炸你。你攔下來兩枚還是我出故障,半路跑丟兩枚這都不影響什麼。最後一直把你炸殘,我再派陸軍上去。LRASM也是這麼回事,反正我能打到你,你還看不見我,那就慢慢消耗唄。

而想剋制LRASM,055大驅上是必須要安米波反隱身雷達的。LRASM作為亞音速導彈,如果被探測到,攔截並不困難。但不管怎樣,這也是被動防禦,久守必失,要爭取主動,那還得開發比LRASM射程還遠的反艦導彈,爭取儘早的鎖定他們的艦隊。


銳度何老師


厲害!非常厲害!命中精度高,沒有人懷疑,這是美軍防區外打擊裝備的傳統優勢。另外具有相當不錯的隱身性能,對手警戒系統性能稍弱者遠距離很難發現,提高了突防能力,這也是美國傳統技術優勢。並且有意發展成空海通用型,使其未來海上行動備彈品種簡化許多,有利於戰力發揮,而且其謝程丈大增加也相應增加了艦載戰機的作戰半徑。

這對於伊朗、敘利亞海軍來說,無疑是致命的。但它的弱點也十分明顯,太慢了。0.8馬赫下以的速度,250米/秒,20公里距離它得飛七八十秒,即使對手在100公里外發現它,其中近程攔截系統還得等上五六分鐘才能開火,準備時間夠充份了,只要不睡覺都能來得及。所以它雖然有很好的隱身性能性,但其突防能力對沒有探測能力的海軍來說是綽綽有餘,而對航母編隊,及較強實力的盾艦編隊來說不是嚴重不足。只是相比其此前的魚叉還是有不小的長近,畢竟在200公外之外是廖勝於無。伊朗海軍的快艇狼群沒的玩了。



另外,美軍裝備造價昂貴也是其獨特傳統之一,一枚打擊陸上固定目標的戰斧要一百多萬美金,朱姆沃爾特主炮一發炮彈也得30多萬美元,這傢伙是否是一個多月前美軍槍騎對敘利亞打擊時,發射的賈斯姆(射程900公里,對陸對兩用型)的簡配版不清楚,但其造價也不會低於60萬美金。大概不比俄羅斯的匕首便宜多少,這種作戰費效比真讓人不敢恭維了。


也許是出於對世界上出現的航母殺手太多感到焦燥,稱霸世界的美軍怎能甘於落後呢,所以也熱熱鬧鬧地推出了這款“最先進反航母利器”跟它對手比試比試,安慰一下受傷的心。


鐵嶺鋒


這已經是第二次連射2枚AGM-158C了,第一次是在去年12月8日進行的。多厲害不敢說,打靶嘛,又不是打真實的軍艦。靶船沒有任何還擊能力,現代絕大多數反艦導彈都能做到和AGM-158C一樣。

美國發展AGM-158C,主要是解決防區外反艦能力。所謂防區外,是個動態概念,以前艦空導彈射程比較近,那麼美軍戰機攜帶130公里射程的“魚叉”反艦導彈輕鬆就能夠達到防區外打擊。但是隨著美國的潛在對手擁有航母、區域艦空導彈的射程達到150公里以上,攜帶“魚叉”的戰機就做不到防區外打擊了。所以美國著急忙慌的研製遠程反艦導彈,為了省事,都沒有全新研製,而是在原來的AGM-158B,也就是JASSM-ER對地巡航導彈基礎上研製,換裝了一大堆反艦所需的子系統,如導引頭、導航裝置、半穿甲戰鬥部等等。射程嘛,美軍一直保密,少的說有370公里,多的說在800公里。折箇中,500-600公里是有的。這個射程,基本就能在對方航母艦載戰鬥機攔截範圍的邊緣發射,勉強具備防區外打擊能力。

雖然AGM-158C有隱身能力,但沒有F-22和F-35戰鬥機那麼好,其他的能力,如航路規劃能力、雙向數據鏈變更打擊目標能力等與“魚叉”Block2差不多。

美軍也知道,少量AGM-158C打擊對方作用不大,要“飽和攻擊”才行。反正B-1B戰略轟炸機閒著事情不多,就給這傢伙找個事幹,打軍艦去吧。於是,B-1B就成了AGM-158C的首選載機,每架B-1B可攜帶24枚,計劃在今年晚些時候形成早期作戰能力(EOC)。明年,美軍航母的F/A-18E/F也將掛載AGM-158C形成早期作戰能力。

客觀地說,AGM-158C反艦能力並沒有質的提升,速度還是高亞音速,突防還是低空掠海,就是射程遠了,有更好的隱身性,發現難度相對大些。該導彈最大的厲害之處在於大把大把的發射,這個威脅還是很大的。(S)


聯合防務


LRASM導彈最大的特點是可以脫離衛星體系和中繼制導自己作戰,這是美國研製LRASM導彈的初衷,第二個特點就是射程遠,目前有500-900公里等多個說法。

美國發布的LRASM導彈的演示視頻。


LRASM項目由DARPA和美國海軍合作開發,旨在研發新一代高性能反艦導彈,為美國海軍提供可進行遠程打擊的先進反水面作戰能力,可在網絡信息切斷條件下進行大面積目標搜索和識別,突防進入敵方先進防禦系統。LRASM項目的承包商為洛馬公司,由其導彈與火控分公司下屬的兩個獨立團隊分別負責研發和驗證LRASM-A和LRASM-B樣彈的武器系統;BAE系統公司信息與電子系統集成分部則負責提供兩種LRASM方案所需的傳感器系統。目前,LRASM項目已經成功完成了第一階段的初始設計和評估,開始進入演示驗證階段。

圖為LRASM導彈的展示導彈。


LRASM-A導彈外形類似聯合防區外空面導彈(JASSM),制導系統採用多模導引頭(EO/IR/雷達),動力裝置採用渦扇發動機一臺,戰鬥部重為454千克,是一種爆破傾徹戰鬥部,其射程遠大於敵直接火力範圍,預計可達900公里左右,飛行速度為亞音速,具有先進的輻射抑制和紅外特徵降低能力。

作為新一代高性能反艦武器,LRASM尤其強調遠射程,兼具有高度的自主作戰能力,能夠在沒有中繼平臺制導的情況下飛向目標,並進行大範圍搜索和目標辨別,可集成到軍艦上的垂直髮射單元或者由機載平臺發射。LRASM項目的兩個方案分別為LRASM-A亞音速導彈和LRASM-B超聲速導彈。其中A方案採用了JASSM-ER的彈體結構,並繼承了傳感器和航電設備,是一種隱身和生存兼具的導彈,其彈載設備包含GPS接收機、數據鏈等,具備信息化和網絡化作戰能力。

圖為美國FA-18EF戰鬥機掛載LRASM導彈進行作戰的假想圖,美國預計一架艦載機可以掛載兩枚該導彈。


但是其最大的特點是將具備在傳感器及信息網絡完全切斷的情況下工作的能力,作為關鍵能力,使LRASM導彈能夠依靠先進的彈載傳感器技術和數據處理能力來進行目標的探測和識別,減少對精確ISR信息源、數據鏈以及GPS信息的依賴,即能夠在無任何中繼制導信息支持的情況下進行完全自主導航和精確末制導。由此LRASM導彈具備無中繼制導和信息化參與能力,具備900公里的大射程能力,並且導彈要完成精確的打擊,必須要依靠導彈傳感器和計算機進行目標的探測和識別,自主的飛向目標完成攻擊。

按照美軍的項目計劃,LRASM-A導彈將能夠支持空中發射和水面艦艇垂直髮射,未來將會成為美國海軍的標準化制式反艦導彈武器,如果其由B-2或者B-1B轟炸機攜帶,則將會對對方水面艦艇構成沉重的威脅。


回答者簡介:張浩,亞太智庫研究員,《艦載武器》雜誌評論員,在《兵器》、《艦載武器》等多家軍事期刊發表《現代山地戰怎麼打》、《共和國炮艇小傳》、《奪灘奇兵》等文章30餘篇,在海軍作戰理論和海上作戰武器裝備等領域有獨特見解,著有《預警機、電子戰機》一書,獲得軍迷群體一致好評。


海事先鋒


沒有多厲害,次音速巡航導彈而已,隱身設計不錯,比較難防禦,但是速度太慢。

另外一個缺點是太貴,差不多東風21D的10倍造價,彈頭雖然比東風21D大,但是速度差太多,動能不能相比。射程只有560公里,東風21D的射程3000公里,高下立判。

此外,中國的長劍系列隱身化很容易,不值得吹噓。


mimidusti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