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7 武漢人天天都會品嚐的“過早”——“談炎記”水餃

武漢方言把餛飩稱為“水餃”,提起在武漢做“水餃”有名的,老武漢都知道“談炎記”。武漢“談炎記”水餃創史於1920年。皮薄、湯鮮、餡大,吃到嘴裡滑香鮮嫩,風味獨特享譽武漢三鎮,被人稱為“水餃大王”。

武漢人天天都會品嚐的“過早”——“談炎記”水餃

1920年,黃陂人談志祥到武漢城區謀生,手上有做水餃的手藝,他學著賣貨郎做了擔子,前面挑著爐子,後面筐裡放上鍋碗,帶著皮子、肉餡和調料,在三曙街的夜市做了流動小販。當年的夜市遠沒有今天的規模,幾戶人家擺幾張桌子,放幾張條凳,賣點米酒湯圓之類,就成了市場。談志祥晚上挑著擔子去夜市賣,白天下功夫研究水餃——他在豬肉餡裡頭兌了牛肉,提鮮而不膩。

武漢人天天都會品嚐的“過早”——“談炎記”水餃

三曙街是漢正街最為繁華的地區,聚集了來自五湖四海的客商,談志祥賣的水餃,北方人喚作混沌,廣州人稱雲吞,四川人稱抄手,走南闖北的客商們基本都吃過。談志祥的水餃湯美餡大,在夜市現包現煮,逐漸賣響了名號。

武漢人天天都會品嚐的“過早”——“談炎記”水餃

1940年,談志祥去世,第二代傳人其子談銀山繼承父業,並在原有基礎上進行創新,一抓“鮮”,狠抓配料精製,骨湯精煨。二抓“熱”,雙爐雙鍋配套使用,一口下水餃,一口煨骨湯,保持沸點,逐碗分下,餃不粘連,湯水不混,熱氣騰騰,香氣四溢。並創新了雞茸水餃、魚茸水餃、蝦仁水餃、冬菇水餃、廣米水餃、三鮮水餃多種品牌,聲名更著。已公佈為省級非遺保護名錄。

武漢人天天都會品嚐的“過早”——“談炎記”水餃

專門經營水餃近八十年,有獨到的製作水餃技藝,從選肉、配料、點味、制餡、制度到包制、熬湯、煮熟等各道工序,都有嚴格的標準,如以鮮豬腿、黃牛腿肉制餡,豬蹄熬湯,配上蝦米、香菇、香菜、蔥花等佐料,使水餃的餡嫩、湯鮮、形美、皮薄,吃起來爽口潤腹,餘香滿口,吃後留有餘味,使人吃了還想吃。

武漢人天天都會品嚐的“過早”——“談炎記”水餃

1989年,丁建華將已退休在家的“水餃大王”傳人談艮山重新聘請回企業,擔任技術顧問。在集成傳統的基礎上,研究出香菇水餃,蝦米水餃,雞茸水餃,蟹黃水餃等十餘種各具特色的水餃系列品種,滿足不同顧客口味的需要。1989年,蝦米香菇鮮肉水餃榮獲武漢市優質產品稱號。

武漢人天天都會品嚐的“過早”——“談炎記”水餃

上世紀90年代初,和多數餐飲老字號命運相似,談炎記在市場衝擊下難以為繼,不得不將位於礄口的館址整體租賃給臺商經營。整整八九年的時間,其主要業務——水餃經營基本處於停頓狀態。2000年“談炎記”原國有體制改為股份制企業,走上了加盟連鎖發展的路子,得以迅速發展。2002年“談炎記”發展到了22家加盟店,但一味的求速度,最終兵敗如山倒,一年內關掉了20家,如今的“談炎記”只剩下三家連鎖店。2012年談炎記成功申請武漢市非物質文化遺產。

更多中華老字號文化,敬請關注老號營;文章來源於老號營,如有轉載,註明出處。若任何團隊及個人私自轉載盜用,一律追究相關責任,敬請知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