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4 走,泼(割)妹(麦)咧

走,泼(割)妹(麦)咧

周末去市郊转了一圈,大片的金色麦浪,忙碌的收割机,热火朝天的收割场面,不禁让我想起小时候在家收麦的点点滴滴。

生在农村,长在农家,从记事开始,收麦是每年最重要的事情。队上会成立三夏指挥部,在墙上贴上“大战三夏、颗粒归仓、严禁烟火”等标语,在场边放几个大水缸,灌满水,以防发生火灾。当时没有大型收割机,收麦主要靠人力。在搭镰之前,先要整理麦场。麦场一年没用,有的已经长满了杂草。先把杂草铲净,然后套上牛,拉着耙,把瓷地耙松,在洒上水,半干的时候用牛拉着碌碡,在场上反复碾,直到碾得平平整整、瓷瓷实实。大家在集市上补齐铁叉、木锨、簸箕、扫帚等农具,把镰刀磨得亮光,到芒种前后,基本就可以搭镰了。

我屋既有平地又有沟地,一般沟地的麦子熟得比较早。早上天刚麻麻亮,一家人就带着草帽,提着水,牵着牛,拿着镰刀,拉着架子车,赶到麦地。这块地已快到沟底,路非常窄,架子车下不去,于是父母割麦,我们姊妹三个向上背。当时我们还小,父母就扎成小捆,我们轮流向上背,等父母割完了,我们也就都背上去了。印象最深的就是汗水滴在被麦芒刺过的皮肤上,生疼生疼。父母割完后,把麦捆整整齐齐地码在架子车上,套上牛拉到场上,这时候天气已经很热了,顾不得劳累,赶紧把麦子摊开,摊的时候尽量麦穗朝里,麦秆朝外,摊呈圆形,在烈日下暴晒,让其水分尽快蒸发。

这时候一家人就可以回去吃饭了,期间还得再翻一次,尽可能都晒干。下午三点多的时候,就可以碾场了。套上牛,拉上碌碡,在摊好的麦子上一圈一圈的转着,麦穗里金灿灿的饱满的麦粒就把挤压出来了,碾上若干遍以后,再翻一次场,把下面没碾上的翻到上面,顺便让牛也休息一会,然后套上继续碾。等碾的差不多了,就可以起场了。几个人用铁叉把麦秆边抖边向一块集中,在地势稍高的场角堆成麦垛。把底层的麦粒和麦糠拢成堆,用扫帚扫一块干净的场面,等六点多稍微有些风的时候,就可以扬场了。扬场是个手艺活,父亲拿着木锨顺着风向,一掀一掀地扬,母亲拿着扫帚扫没被吹走的糠皮,两个人配合,只要风向好,很快就可以扬出来。

等地里的麦子都收回来碾完了,再全部拉到场里,一袋一袋倒在场里,用木耙摊薄,一垄一垄的,晒上几个小时,再用耙耙搂一遍,让麦粒的湿气充分蒸发,这样一般太阳好,两天就可以晒干入仓了。我经常给父母撑口袋,随着麦子倒进去,一股浮土升腾而上,呛地人只打喷嚏。但大家心情都非常愉悦,那一袋袋饱满的麦粒,仿佛就是白圆的蒸馍和碗里的燃面。那时候,麦场是小伙伴们玩耍的天堂,大人们辛苦地劳作,小孩们在麦垛上捉迷藏,玩得不亦乐乎。

夏季的天气说变就变,所以收麦也叫抢收,要和时间赛跑,收的晚了,熟透的麦子就会落到地里;要和天气赛跑,动作慢了,一场连阴雨就会使麦子发芽。所以,大家都以最快的速度拼命干活。最痛苦的事情莫过于劳累了一天,到晚上十一二点刚刚入睡,轰隆轰隆的雷声突然而至,被大人拍醒晕头晕脑跑到场上把堆满了一场的麦捆摞起来。常常是麦捆摞完了,雨停了,天也亮了,一天的劳作又开始了。

说到收麦,东府还有这样一个典故:说是有家人,女儿嫁的很近。有年收麦时,外孙提着瓦罐路过地头,又热又渴的外爷外婆招手喊外孙要喝水,外孙护着瓦罐说,是磨镰水,不能喝。然后提到自己家地里,给爷爷奶奶说,绿豆水,快喝吧!所以在我们老家,把外孙就叫“磨镰水”。

走,泼(割)妹(麦)咧

那时候,收麦全靠人力和畜力,从开始到结束,差不多需要半个月时间。慢慢出现了收割机,一片一片的,很快就割完了,再用拖拉机拉到场里,比起牛拉架子车,既快又拉得多。但一些小片地、沟地拖拉机到不了的地方,还有要用镰刀割,用牛车拉。随后出现了脱粒机,把麦子割好拉到场里直接脱粒,但缺点是脱不干净,最后还得碾麦秸。随后又出现了拖拉机带着碌碡,比起套着牛碾麦子快多了。近年来有了联合收割机,麦粒直接在地头就装到蛇皮袋里了,节省了很多工序,最多也就四五天时间收麦就结束了。麦场也慢慢消失了,现在几乎都成了庄基地。

如今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加之国家农具补贴政策的实施,收割设备一直更新,传统的收割场面一去不返。加之离开家乡求学、工作,再没参加过收麦。那些热火的场面成为美好的回忆,永远地珍藏在了心底。但每年收割季节,我都不由自主关注老家的天气。特别是碰到连阴雨麦子成片倒伏的时候,栖居城市的我丝毫没有城里人满心的清爽和悠闲,我担心成熟的麦子发芽霉变,担心辛苦耕耘大半年的乡亲们失去收成。因为,父母正是靠着那片土地用辛劳和坚韧供养我走出农村。我深深知道,我的根在农村,我永远是农民的儿子。我也深深知道,乡村的六月,乡亲们盼望的是炎阳高照,哪怕热浪如炙、挥汗如雨。

杨冲 陕西省委统战部 机关工作者


陕北故事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感谢阅读,收藏、转发。欢迎大家踊跃投稿,评论区说出对文章的看法,小编会认真看大家的意见,及时做出调整。让“陕北头条”更加完善、积极健康、正能量满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