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一些培訓學校的老師很厲害,為什麼他們自己不去考公或考研?

小小三蹦子


老師、公務員、考研是三種完全不同的職業發展方向,這個問題給到每個人都會是不同的選擇,換作培訓學校的老師,選擇做老師而不是公務員或是考研也無可厚非。

作為一名老師,除了專業知識外,還需要有講課的技巧,他的職責是培養出優秀的學生。並不存在選擇培訓作為職業的方向不如考公或考研。考公考上了就有工作了,考研考上了未來也需要進行職業發展的選擇。

除了專業能力,個人軟實力在我看才是作好一份工作最重要的。公務員對於一個人的軟實力的要求和老師是完全不同的,一個好老師不見得能作一個好的公務員。而考研,也不是每個人都會選擇考研的。

另外,這2年培訓行業發展迅速,培訓老師處於供不應求的狀態,整體薪酬也呈上漲狀態,在培訓機構做老師收入還是很不錯的。

培訓學校的老師多數也是培訓一門課程,他所精通的這門課程,很可能並不是考公務員或考研的內容,或是隻是其中一門,去考的話也是很容易就能考上,說不定也是一首涼涼送給自己。

據我所知,不少培訓機構的老師多數不是專業實力最強的人。我之前對一家計算機培訓機構比較瞭解,他們的老師都是行業中等水平的。一來技術頂尖的人收入很高,不會願意做老師,二來能力強的人,很多並不擅長授課。

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


無憂精英網


三個原因:一是他們摸清了考試的套路並不意味著自己就能考高分;二是培訓機構工資很高,這些人並不想辭職;三是這些老師通常學歷並不是很高,年齡和學歷達不到考研的要求。

1.摸清了套路並不意味著就能考高分,而且培訓機構的老師大多隻擅長某個領域

講個具體的例子,我姐夫本身學歷很高,本科是普通二本,然後考研的時候以高分考入某985學校,據說還是當年的專業第一名。但是我姐夫的優缺點都很明顯,缺點是英語極差,優點是特別會講課,英語語法雖然他自己不會,但是講得頭頭是道。

輔導機構也有很多人如此,他們研究了很多年這個考試考什麼、怎麼考、怎麼拿高分,但是你要是真讓他們自己去考,還真的未必能拿到高分。

而且輔導機構的老師多精通某一門,如果去考試,至少要考兩門,他們未必就能在其他科目拿到高分。

而且為什麼輔導機構的人看考試會看的那麼透徹?因為他們一來有多年研究考試的經驗,二來他們是局外人和過來人。局外人和過來人看得清?當然了,比如你現在看小學的考試題,覺得倍兒簡單,雖然你當時學得不好,但是事後你再看的時候已經跳出了考試本身,自然覺得題目簡單多了。

2.考研機構的老師多為在校的兼職大學生,他們本身不需要考研

我讀研期間也有師姐推薦我去考研機構代課,去了之後我才發現,考研機構不變的只是那些工作人員,他們的日常工作主要是招生、收費、安排課程、尋找老師等,而真正的老師都是兼職的,比如高校老師、考研考公成功的在校大學生等等。

找這樣的人有什麼好處?一來付出的報酬低,有些考研機構有16萬元的保過班,大概60個課時,代課老師從中只得到了6000元,其他的都給了培訓機構;二是這些人的能力和接受度比較高。為什麼呢?你想,如果你是考研的,而你的老師恰好就是你目標院校上一年的考研第一名,那你是不是很願意聽她講課。而且這些老師教課的成功幾率比較高,他們的複習思路都還在腦子裡,大學生也比較認真、有責任心,教學效果通常不錯。

3.培訓機構工資很高,公務員的待遇一般,讀研出來還未必能找到這個薪水的工作

培訓機構的工資比較高,比如老師來說,底薪很低,但是課時費很高,一節課至少是100元,也就是說一個小時100元,如果你比較能吃苦,一個月賺個兩三萬是沒有問題的,但是如果你不能吃苦,也只能拿到三四千的基本工資。

相比較而言,公務員的工資比較低,剛入職一個月工資在5000左右的已經算是很好了。

而且培訓機構的人通常已經適應了體制外的工作環境,不太想當公務員經歷勾心鬥角和朝九晚五的生活了。

對於很多人來說,放棄高薪工作去讀研,畢業後還未必能找到如此薪水的工作,那何苦折騰呢。

4.考研機構的人硬性條件通常達不到考研、考公的要求

考研機構的工作人員通常沒什麼學歷,大多是高中或者大專,沒法考公務員或者考研,而且不少人年齡也大了,不想再折騰。


考研東住佛小仙女


關於這個問題我曾經在補習班的時候就問過培訓班老師,今天剛好給大家分享一下我得到的答案。


首先一點,大家容易進入一個誤區,培訓學校老師很厲害一般指的是他所教學的某科,換句話說一個很厲害的數學老師,他很有可能英語不好,但是考公或者考研,並不是一科成績優秀就可以的,需要平衡發展,也就是說不能偏科。這可以說培訓學校老師很厲害,不去考公或考研原因之一。


至於原因之二呢?我說個真人真事吧。我有個遠房親戚畢業後找專業工作,可是總感覺沒有合適的,最後回到自己省會城市開辦了一個小規模培訓班,現在才三年多,培訓班規模擴大了,自己也買房買車了,像這種情況就不會想去考公或考研了吧。


另外培訓機構的工資比較高,對於老師來說,也許底薪不是很高,但是很多培訓機構課時費比較高,一節課有可能100元到200元甚至有更高的,也就是說一個小時能賺100元到200元,如果培訓機構課程多,加上自己又能吃苦那麼每個月綜合收入兩三萬問題不大,這個比公務員和研究生工資還要高。對於很多人來說,放棄高薪去考公或考研,通過後工資還不如培訓機構薪資,那麼又何苦去折騰呢?


培訓機構的老師不去考公或考研有很多原因,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原因,重點是看你自己怎麼選擇。


決勝網


關於這個問題我曾經和幾位培訓考研、考公的老師交流過,因為我也曾報過補習班,身邊也有幾位同學現在在從事這個行業!來給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結論!



專業受限

這個專業受限並不是說想要考研或者考公的那個限制專業,而是說他們的精力、知識儲備很多都是偏科的。

這樣說大家應該明白,以考研輔導老師為例:

一位學生認為很厲害的數學老師,他很可能是英語短板,考研或者是考公,並不是一科成績優秀就可以了,均衡發展才能成功!



目的相左

這個或許叫做沒有這個必要更為準確。

我認識一個人,畢業後找本專業工作,北京、上海都去過,可能綜合下來沒有很合適的,最後回到了我們這個城市開辦了課後輔導班,現在才四年吧,車、房已經全有了!

你說這種情況他還會想去考研、考公嗎?



並不是只有考研或者考公才是最正確的道路,最後都是迴歸於生活,賺錢、養家才是最終的目的!

希望大家能夠關注我,我會繼續為大家帶來更多精彩內容!


誰不曾彷徨


首先,這是個人的選擇問題。畢竟在培訓學校裡面當老師,他們的收入比公務員或者研究生是要高的。有一定影響力的培訓老師,他們在培訓機構裡面所賺取的收入可以達到每個月上萬,甚至有一些非常有名的培訓老師,一個月的收入達到10萬也不在話下。相對比來說,如果他們考公務員,即使他們考上了,現在的公務員收入跟他們原來當培訓老師的收入相比,屬於九牛一毛。而且這還是公務員,如果他們考研。那麼在研究生學習階段,他們的收入是少的可憐的,即使他們順利研究生畢業了,能夠留在大學裡面當老師,雖然大學裡面的老師輕鬆,但是收入也是跟他們原有的收入不匹配的。所以從薪酬方面來說,很多非常厲害的培訓老師,他們雖然有能力可以考上公務員和考上研究生,但是他們還是情願當一名培訓老師。

其次,當公務員並不是所有人都願意去的。雖然公務員屬於鐵飯碗,收入穩定,但是也是屬於溫水煮青蛙的職業。很多人進入到公務員隊伍之後,時間久了,慢慢就會消磨原有的幹事創業的激情。有很多人為了讓自己的事業更上一步,他們也是情願去當培訓老師的,畢竟當一名培訓老師,他可以慢慢的晉升到培訓機構的管理層,也就是說他們的事業發展比去當公務員更加寬廣。

最後,很多培訓機構的老師,他們如果去考研,雖然可以考上,但是很多人他們的性格並不適合做研究,尤其是做學術研究。做學術研究的人需要耐得住寂寞,而且每天還需要忍受導師的折磨。很多人雖然他們的水平強,而且能力也很強,但是他們的性格決定了他們不能夠忍受研究生的生活。所以這也是為什麼很多培訓機構的老師情願在培訓機構裡面繼續當一名老師,而不去考研,畢竟當一名老師可以給他們一種成就感。而進行學術研究則需要非常長的一段時間才能夠出成果。

這就是我對你問題的回答,希望能夠對你有所幫助,你也可以關注一下我的自媒體號,如果你想考公務員的話,裡面有一些備考資料是能夠幫助到你的!


考公上岸之路


這個問題有點意思!我來談談我知道的一些情況吧。

收入問題

題主說的“很厲害”的老師在機構裡的收入都不低,而且大都還是青壯年。

對於這個階段的年輕人來說,收入的高低無論是對生活質量還是幸福指數都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

除此之外當然還有工作的環境、氛圍、上升空間等等。

而這一切往往在那些正規的比較有規模的機構裡都不是問題——這個市場真的是太大了!

面對房子、車子、高物價以及即將面對的婚姻和子女養育等等,多數年輕人更願意用更強度的勞動來換取更多的回報。


不是不想,而是很難

公務員、教師這兩個職業很有意思,你會發現你技師證件齊全,拿著名牌大學的證書去都未必過的料第一關!但是有些“蘿蔔坑”或者低學歷的人應屆一樣能夠進的去……還說什麼呢?這個點到為止就行了。


責任小、回報高

別的不用看,只看看頭條以及問答裡的一些問題我們就很容易發現現在在職老師們的生存環境有多惡劣了,可謂“前有狼後有虎”,各種以偏概全的栽贓、汙衊、陷害從來就沒停過。再加上待遇的問題,我想對於一些沒有做好這個心理準備的人來說,更希望選擇一份能讓自己更加輕鬆、可以更純粹做喜歡做的事情的工作吧。

老師是一個非常容易建立成就感、滿足感的職業,而機構的老師更是非常容易建立。


這是因為在學校你沒的選擇,給你分到什麼學生、什麼家族你都得忍著。但是在機構則不同。正規機構都會對學生進行針對性的測試,然後根據能力劃分到不同的班型,而且最重要的是但凡能夠主動來補課的大都是對學習有追求的,也就是說師生以及家長們的目標是一致的。

這裡不得不說一個很有意思的心理變化:在學校學不好往往有人會說是老師教的不好,但是在機構學得不好多情況人們會認為是孩子不好好學。


時間自由

除了上課時間、備課時間等必要的工作時間,機構老師相對而言比在職老師的各種事兒少太多了!這點我想也是很多更喜歡“自由”的人所非常看重的吧。

人一旦“懶散”起來就很難習慣於“規規矩矩”的生活。

比如我,常年上下班沒規律,不受限制,現在讓我去一個朝九晚五必須坐班的單位工作,我可能會憋死。


朝陽產業

誰都不能否認教育這塊蛋糕之巨大!說不好聽的,那些厲害的老師在機構裡上班掙得錢肯定不如自己“接私活”掙得多,但是少操很多心啊,省了很多事兒啊。而且一個不小心再晉升一下,裡子面子全有了!

我孩子的課內老師每個月拿到手3000出頭,還經常拿出錢來給孩子們買禮物,能省幾個錢?而我孩子的機構補習老師(挺厲害的老師但不是最厲害的老師)一個月將近20000.各種禮物也有,但是都是機構出錢準備的。一個月頂人家將近7個月的……


隨便看看微笑不語



老師的最高境界就是桃李天下,培養出比自己更厲害、有成就的學生。

我的導師一直對每個畢業生講的是:“希望你們在未來的10年後能夠超越我,這樣比我自己的成功更開懷!”。培訓學校的老師一樣如此,在他們指導別人考研考公的時候,一般側重提升學生的某課程或者方面的能力。

培訓名師,比如數學老師李永樂,他是是高中數學老師,北京大學雙學士,清華大學碩士研究生。有著穩定的職業和自己清晰的職業規劃,根本不需要再考公考研啊。在他的成就中,就有一條是“精通物理和數學的天才教師”。還有不少培訓名師年齡都在40歲+,也許在考公考研指導方面的水平高,但是年齡已經超限,不適合考公考研。

培訓名師一般精通的某方面。在考研考公的考核中,筆試和麵試的類別比較多。培訓名師也不是都能夠精通的。這就和我們學習一樣,會側重於某個專業或者學科,一是興趣,二是學得進。還有不少培訓名師,在自己講解或者培訓的時候,可以做到心態隨和。當時當他們真的走進考場的時候,揹負著名師不能考砸的壓力,他們的心態也許就蹦啦。正所謂紙上談兵,不如躬行實踐呢。

再者說,誰知道這些培訓老師是不是嘗試過考研考公,但是失敗啦,然後才選擇從事培訓行業,希望他的學生幫他彌補遺憾呢?...

圖為我最喜歡的考研名師李永樂老師。

作者名片

官方認證教育問答達人,550+原創問答(超10萬字)、1000萬+閱讀的分享達人,期待您的關注。


帥小西De


站在一個高校教育工作者角度看這個問題,其實答案很簡單,就是因為他們不想。有些答主提偏科的原因,我認為有一定因素,但絕對不是決定因素。像考研考公這種考試,重點在備考方法,一門通了其他也不困難,而且科目本來就不多,如果真想去考,難度並不大。比如說一位考研英語培訓教師,其他人英語5、60分,他正常發揮能到90分吧,光這門課就差30多分,這個優勢不明顯嗎?

這些培訓師自己不考研考公實際上是出於職業發展考慮的。大家可以想一想,研究生畢業找工作,有多少工資高於培訓師的?這些知名的培訓師,比如說張雪峰老師,那都是在這個領域摸爬滾打多年,趕上一兩次千載難逢的機會才得以成名的,現在正是修成正果掙大錢的時候,為毛要為了一個研究生學歷或者公務員身份放棄這些呢?

當然,有人會說考公務員和考研還不一樣,考研之後前途依然未卜,考公務員則能拿到鐵飯碗。但在職場裡混過的人都能體會到,一個人拿過幾年高薪,自己合法掙的錢可以隨心所欲地花,如果再讓他回到一個穩定但有些清貧的生活,他一定不願意。一個習慣自由、習慣為自己工作的人其實是非常不願意進體制內工作的。

另外,一個人工作時間最多也就40多年,說實話,誰也無法保證自己的行業能興盛40年,即便公務員也難保40年後還是鐵飯碗。而教育行業相對來說還是一個朝陽產業,未來一段時間發展前景依然光明,而且,培訓的工作不光光是知識,還有一些技能在裡面,培訓師們有一技傍身,身處行業風口,請問,如果是你,你會輕易放棄嗎?


高校人才真經


對於公務員培訓學校,筆者從自己的公考經歷來談談培訓學校老師的認識:

第一,他們是否真的厲害有待商榷?培訓學校有很多老師看上去非常的厲害,但事實並非如此。尤其是在一些比較大的培訓機構中,濫竽充數者不乏少數。很多培訓機構也會按照企業那樣招聘,不是請的有經驗、學識高的老師,而是一些剛剛畢業的研究生等。筆者有兩個同學在一家大型公考培訓機構中,他們在本科、研究生畢業時都曾考公,但是都名落孫山,身邊這種例子比比皆是。其實,教育培訓,特們只是名師的一個傳授知識的工具而已,只要把名師們的思想傳達給考生就可以了,你看到的只是培訓機構名師(鳳毛麟角)印留在他們身上的“海市蜃樓”而已!

第二,他們為什麼不考公或考研呢?在培訓學校中的老師,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有真才實學、經驗豐富的;另一類則是“掛羊頭賣狗肉”的了。第一類不選擇考公、考研是因為他們沒有興趣,他們對於職業理想的追求不在於此,考公、考研他們沒有列入他們的職業發展的規劃亦或是他們因為其他因素錯過了機會。第二類不選擇考公、考研,其原因就可想而知了,他們確實沒有那個能力,也就只能當別人的“傳聲筒”,到培訓學校乞求一個職位,真正的“狐假虎威”起來。

第三,考生應該如何正確認識培訓?對於培訓學校,無論是考公還是考研,廣大考生一定要理性客觀地去看待,不要盲目跟風,人云亦云,最後花些冤枉錢。建議考生充分考慮自身情況,比如考試知識的掌握度、家庭條件、考試的慾望等,綜合各方面因素決定培訓與否;如果考公的話,建議考生在筆試階段無需報培訓班,面試之時必須把握機會,正確選擇培訓班;如果考研的話,建議考生可以報班,畢竟考研專業性比較強,需要系統的掌握知識,容易形成比較具有針對性、可行性的考試知識體系。

以上是筆者對培訓學校及老師的認識,不當之處敬請雅正。

歡迎關注“東愛雨公考”,專注公職考試,專業答疑解惑,歡迎私信、留言。

東愛雨小公


職場潘多拉觀點:師者,傳道受業解惑。聞到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如此而已。

培訓學校的老師們,如果都去考公或考研,誰還會給你講課?你又如何能獲得好的輔導?不排除有些老師確實有些問題,但你這樣較真的去追究這個問題,完全可以直接去就業了,因為你關注重點,出發點就是錯的。


不論是考研還是考公務員,其實說白了,還是擺脫不了應試教育的影子,是考試,就會對學生的學習能力、歸納總結能力、實踐應用能力等能力的考察。

每一個考試,都有其學科特定的規律和對人才相關的要求,那總得需要一些人,去幫這些學生去總結、彙總這些規律,以提高備考效率。

李嘉圖提出過一個比較優勢理論,用在這裡可以這樣理解:培訓機構有平臺,負責宣傳和招生;培訓老師有知識和研究,負責幫你節約時間、劃重點的學習備考;你為了達到你自己的目標,花錢去買服務,準備最後的考試。

三方中,沒有一方可以做完所有的事情,也沒有一方能夠跨界去做更多的事情,對於你來說,你的時間、效率和精力才是最寶貴的資源,花錢買來特定的服務,助你打成目標。平臺提高了培養率、老師提高了知名度,同時老師和平臺的收入也提高了,這就是三贏的結果啊。

當然了,這是理論上的模型。在實際當中,確實有些機構和老師的水平值得商榷,那你就提高自己的信息篩選能力,進而提升對機構和老師的選擇準確度。

學長學姐的口碑、老師的推薦,以及相關論壇的信息,都是很有參考價值的渠道。

歡迎關注職場潘多拉,更多精彩職場乾貨期待與你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