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4 偉大的企業都將自己活成了一種“宗教”,你看蘋果、阿里、騰訊都是這樣

偉大的企業都將自己活成了一種“宗教”,你看蘋果、阿里、騰訊都是這樣

偉大的企業都有著非常鮮明的價值主張,他們靠著這套鮮明的價值主張統領著旗下數以萬計的員工,並讓他們看起來像一個模子刻出來的。這就像一個“宗教”,是企業迸發出驚人力量的源泉。

1

佛教距今已經有2600多年曆史,基督教有2000多年曆史,伊斯蘭教有1400多年曆史。主流的宗教可以延續上千年,希望能活102年的阿里巴巴已經被看作是很有理想了,因為“百年老店”在我們眼裡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

宗教歷經歷史長河,飽經風霜而愈發有活力,一套駐紮在人內心的信仰體系是關鍵。偉大的企業也都在慢慢將自己活成一種“宗教”,有著明確的價值主張(教規教義),甚至是儀式。

馬雲曾經對媒體表示:如果公司人數突然增加2萬人,阿里巴巴還可以不錯,但百度和騰訊都會關門了。讓馬雲對阿里巴巴管理控制能力如此自信的就是其在內部建立的強大的文化和價值觀體系。阿里巴巴的員工一入職首先要給自己起一個花名,例如馬雲花名“風清揚”,CEO張勇花名“逍遙子”等。花名文化是價值觀灌輸的一部分,有一種進入公司斬斷過往,重新做人的感覺。“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這是馬雲給阿里巴巴定下的使命,這個使命決定著阿里巴巴很多的戰略佈局,也是內部做事的行為準則。依據這個使命,內部員工可以判斷什麼事情該做,那些事情是不能觸碰的紅線。“客戶第一、團隊合作、擁抱變化、誠信、激情、敬業”是在阿里內部被稱作“六脈神劍”的價值觀。在對員工的考評中,價值觀是否過硬佔有50%的權重,不僅員工的升職加薪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此,任何觸犯該價值觀的行為都被視為不可容忍。去年,幾名資深工程師因為採用作弊的手段在公司內網多搶了幾盒月餅被無情地開除,原因就是損害了公司的價值觀。從很多方面來看,阿里巴巴都很像一個“企業宗教”,馬雲就是那個至高無上的教主,通過企業使命、文化和價值觀(也就是教規教義)掌控和引領著數萬員工心靈中的思想觀念,並據此指引著他們的行為。

其次,深層次的企業文化就是宗教。像“企業宗教”的不止阿里巴巴,互聯網企業中的谷歌、騰訊,傳統企業中的海底撈、老乾媽等也都有某種宗教色彩,只不過是他們彼此宣揚的教義,遵從的禮儀並不一樣。寧高寧先生曾講,海底撈在員工中建立了一種讓人人痴迷的宗教,它看不見,但處處能感受到。我們可以叫它理念、文化或信仰,也有人叫它“企業宗教”。

《基業長青》中有一句話:堅持以一種宗教般的熱情和信仰來經營企業、完成工作,那麼,試看天下誰能敵?偉大的企業都把自己活成了一種“宗教”,讓員工成為了堅定的信徒。更有像蘋果這樣的企業不僅讓員工成為了信徒,用戶都是“蘋果教”的堅定擁護者,成為了一個名副其實的“品牌宗教”。

2

偉大的公司都是有信仰的公司。他們都有一套明確的理想、信念、價值觀、行為準則和道德規範,並且這些內容是內化於員工心中,上升到信仰高度的。一旦缺乏主流、健康的信仰,組織的精神就會“生病”,這遠遠比其他方面的問題更為可怕。

明確的信仰猶如一套自動運行的機制,為員工帶來明確的努力方向,阿里巴巴的“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使得所有員工的努力都要以幫助被人更好地做生意為依歸。當所有人的努力都能導向一個方向,往往會形成一種可怕的、無堅不摧的精神力量。

存在於員工頭腦和心靈之中的信仰,也猶如一隻無形的手規範著員工的行為,趨善避惡。根據這個信仰,是與非、對與錯、黑與白一目瞭然。這不僅可以時時激勵員工,也降低了組織的監督成本。日本較早將宗教理念引入了企業管理,這使得很多日企在二戰後快速崛起。曾經看到過這樣一個案例,有一位豐田員工看到一輛停靠在大街上的豐田車,發現車身上有一些塵埃,馬上掏出潔白的手帕仔細地將車擦拭乾淨。豐田員工已經把成為最卓越的汽車製造商和服務商的理念內化於心,對於他們來說,豐田車上的汙點就好像自己身上的汙點一樣,如果不擦拭乾淨,心裡就很難受。這點與騰訊十分類似,騰訊的經營理念是“一切以用戶價值為依歸”。這個用戶價值可以理解為用戶體驗,而用戶體驗是公司內部任何人都會堅守的一條底線。任何事情應不應當做,該怎麼做,用戶體驗就是判斷的重要標準。誰破壞了這條底線,大刀就會在誰的頭上落下。由此,我們便能理解為何微信在其商業化的道路上如此謹慎。

明確的信仰會形成一個強大的向心力體系,認同者會向中間聚攏,聯繫得越來越緊密,而不認同者會感覺非常難以適應,很快被排斥出組織。這樣就減少了組織中的雜音,組織成員可以在同一個頻道上溝通,也向著同一個目標努力。

信仰還可以為員工帶來精神的豐滿。因為信仰一般都具有一定的超越性,超越現實的生活。這會填補員工精神世界的需求,讓他們具有一種強大的精神力量,同時激勵他們不斷追求。

內在明確的信仰也會使公司逐漸對外散發迷人的魅力,吸引越來越多忠實粉絲多關注。當公司有了更多鐵桿粉絲時,用戶也成為了公司的信徒,就像“果粉”對蘋果的追捧一樣,這會形成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3

你可能不太認同很多企業在這條“企業宗教”道路上的種種做法,那是因為你並非同類,所謂“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但如果你經營著一家企業,我想這一定是你羨慕的事情。一個企業若想成為超一流的企業,沒有信仰和精神支撐是註定不能獲得持續成功的。但是“企業宗教信仰體系”的打造需要經歷一個很長的階段。

對於企業來說,使命、願景和價值觀是“信仰體系”中的根基,這如同宗教的教義和教規一樣重要。使命指出了企業為什麼存在,是企業存在的根本意義;願景明確了企業的理想和目標,讓我們可以想象企業以後的樣子;價值觀則是在前進道路上的做事方法。明確且統一的使命、願景和價值觀是“企業宗教信仰體系”建設的第一步。這種始終如一的公司理念,形成一種內部宗教並據之行動,將能夠激發出公司員工身上蘊藏的巨大能量。

每個宗教都有自身獨特的儀式。例如基督教徒每逢週日都要去教堂做禮拜,聽佈道傳教。宗教還有自己獨有的外在形式,例如寺廟、教堂等獨有的場所,以及袈裟喔、道袍等服飾。企業信仰的建立也要注重儀式感,建立獨特的儀式。借用《小王子》中的一句話:儀式感就是使某一天與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時刻與其他時刻不同。儀式感能夠喚醒人們內心的尊重,用莊重認真的態度去對待信仰這件事情,認認真真地把事情做好。儀式感也可以讓不認同企業信仰的人感到非常不適應,從而加速其離去的過程。這本身與人的好壞無關,只不過是“道不同,不相為謀”。企業信仰的傳播需要儀式感,但是這不能只搞成一種形式,否則只會適得其反。

宗教信仰的傳播不僅靠儀式,更是靠其背後的英雄和故事,甚至是每一個儀式的背後都有一個震撼人心的英雄和他的故事。宗教信仰的傳播很大程度上是靠著自身的英雄和故事,公司也應該建立起這樣立體的信仰傳播體系,賦予信仰和儀式以重要的意義。

很多宗教的教徒每天都要禱告,企業的信仰也要反覆強調,反覆講,形成一種潛移默化改變人內心的能量。當然,這之中更重要的是企業創始人、核心管理層的言傳身教、傳幫帶。

————————

作者貞元,關注最佳實踐,約會最美思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