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9 華北豹在子午嶺悄然壯大,它們為何“選擇”了延安

華北豹在子午嶺悄然壯大,它們為何“選擇”了延安

華北豹在子午嶺悄然壯大,它們為何“選擇”了延安

華北豹在子午嶺悄然壯大,它們為何“選擇”了延安

華北豹在子午嶺悄然壯大,它們為何“選擇”了延安

監測相機拍攝到的華北豹野生種群影像。馮利民供圖

■本報記者 胡珉琦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東北虎豹監測與研究中心、北京師範大學虎豹研究團隊近日對外發布了重要的科學發現:通過長期野外觀測,延安子午嶺林區發現了迄今最大的華北豹種群。僅過去的一年內,研究者就在以陝西延安子午嶺林區的800平方公里核心調查區域內,共計拍攝到華北豹個體數量至少28只。

和東北虎相比,中國的豹子並不能輕易撬動人們的視線。但它們在中西部地區猶如星星之火的出現態勢,指示的是我國西部脆弱生態系統正在發生的重要改變。它的意義值得被關注。

中國豹的監測空白

有虎的地方,豹子只能是配角。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它們雖然同屬貓科動物的頂層集團,但體型差異仍比較懸殊,成年豹子在和虎的戰鬥中,往往會落敗。在人類的心目中,真正的王者永遠屬於老虎。不過,和老虎相比,豹卻是進化輻射最成功的大型貓科動物,因為它有著強大的適應能力。

一隻成年老虎每年需要捕食大約50只大中型食草動物,這樣的需求背後意味著這一地區大中型食草動物種群至少達到500只。供一隻虎捕食又不導致整個食草動物種群衰退,需要一個非常完整且健康的森林生態系統作為支撐。

而豹子的食物選擇就沒這麼苛刻了。它可以更多捕食小型的獵物,食譜更豐富多樣,領地要求也沒那麼大。因此,它在全世界範圍內分佈更為廣泛,森林、灌叢、荒漠都有它們的存在。

可即使是這樣,根據2017年的一項最新研究表明,豹的全球種群和分佈區呈現急劇下降的趨勢,在很多歷史分佈區,豹棲息地和種群消失達到90%以上甚至全部消失。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東北虎豹監測與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師範大學副教授馮利民提到,非洲和亞洲的豹棲息地已經千瘡百孔,保護形勢非常嚴峻。

豹在中國有4個亞種,東北豹、華北豹、印支豹和印度豹。其中,華北豹有時又被稱作中國豹,因為它是全球9個豹亞種中唯一一種生活在中國的亞種。華北豹在中國的歷史分佈非常廣泛,根據《中國獸類野外手冊》的描述,華北豹分佈於河北、北京、山西、陝西北部及西北部、寧夏和甘肅等,可能還見於河南北部、內蒙古中部和四川北部等。

但一直以來,關於中國豹數量、分佈等信息始終是空白,物種的瀕危等級也只能基於少數專家的經驗推斷給出。直到2015年,北師大研究團隊在吉林監測到了至少42只東北豹。

馮利民一直堅持,“嚴謹的科學研究是一切野生動物保護的基礎”。他希望,華北豹也能複製東北虎豹研究保護的範式。

最大華北豹種群

馮利民對豹的關注始於2007年,他在雲南西雙版納第一次拍到野生印支虎的畫面曾經轟動一時。其實,一同被發現的還有野生印支豹。也是從那時起,他開始有意識地尋找有關豹的信息。

2008年,馮利民在百度貼吧看到了當時由民間動保人士王卜平創立的“三北大貓”組織,用紅外相機在山西拍到華北豹照片。這也印證了他的猜測,中國的豹子可能比預想的要多。

此時,北京師範大學教授葛劍平領導的虎豹研究團隊已經開始了中國境內的東北虎和東北豹種群調查。緊接著,他們再次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資助,開展華北豹的調查和科學研究。

馮利民介紹,自2011年起北師大的研究團隊從山西太行山到陝西子午嶺,選擇華北豹種群分佈的可能關鍵區和潛在區域,逐步建立了大尺度的生物多樣性長期定位監測平臺,利用標準的紅外相機網絡等調查方法,開始系統調查和監測華北豹種群。

同時,他也開始指導和培訓“三北大貓”的熱心志願者,引導他們用專業的手段參與到華北豹的保護工作中去。

調查的進展讓馮利民非常興奮。他們證實了陝西子午嶺林區和山西省太行林區有華北豹重要的繁殖種群。目前為止,最好的種群在陝西子午嶺。

子午嶺位於延安南部的富縣境內,2006年由國務院正式批准建立了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016年起,研究團隊在800平方公里的監測區域內,共拍攝到華北豹個體數量至少28只,其中雌性12只。馮利民表示,這是他們監測到的迄今為止最大的華北豹種群,密度也是最高的。

不過,他也坦言,最大種群並不一定完全等同最健康的種群,種群數量多,並不意味著種群健康和具有長期可持續性。判斷種群健康以及是否具備長期可持續性發展,需要對食物鏈及整個生態系統結構、功能進行綜合評估,尤其需要了解豹種群繁殖生態學的各項指標,比如雌性的繁殖力、領地範圍、幼崽的存活率、擴散情況等。

“這些深層次的信息,還有待於我們長期、持續地觀測。”馮利民說。

為何是延安

在一系列調查中,馮利民欣喜的不僅僅是華北豹的數量和出現頻率。在子午嶺林區,狍、野豬等有蹄類動物種群分佈和數量非常充足,除了食草動物,如獾、赤狐、果子狸、黃喉貂、豹貓等食肉動物也能時常進入觀測者的視線。

“只有組成生態金字塔基的物種生存良好,豹的食物來源才能充足,從而維持整個種群的健康發展。”這是子午嶺能夠庇護迄今最大的華北豹種群的重要原因。而在其背後,最根本的支撐則是延安南部天然林經歷近20年的修養生息。

1999年以前,經歷“大生產運動”“大鍊鋼鐵”以及採伐活動,延安曾經是黃河中游黃土高原地區水土流失非常嚴重的地區之一。進入21世紀,國家啟動了天然林保護工程,延安全面停止了天然林採伐,嚴格實行了退耕還林、封山禁牧、舍飼養畜政策,大大降低了人為干擾,近十幾年來森林植被覆蓋面積擴大十分顯著。如今的延安已經不是遍地黃土的舊模樣,森林覆蓋率達到46.35%,林草植被覆蓋度達到67.7%。

森林生態系統恢復的評價是一項極其複雜的工程,在生態學中,科學家時常會採用一些指示類群來監測系統的健康程度。在森林生態系統中,虎、豹位於食物鏈頂端,它們正是反映森林系統是否健康、完整的關鍵性指標。

因此,馮利民指出,目前豹的調查結果和分佈態勢,所折射出的重要信息,其實是我國西部脆弱生態系統正在發生巨大的改變。

“從我國的植被分佈地圖可以看到,有一條綠色的長龍,從東北的長白山系,經由華北山地、秦嶺山系,再向西南延伸,直至青藏高原東南緣橫斷山脈,構成了我國第二臺階的主體,同時也是我國目前天然林分佈極為重要的地帶。”馮利民談到,雖然飽經人類發展的嚴重侵蝕,但是森林生態系統整體仍然呈現出頑強的生命力,破碎和被分割的景觀帶之間還保留著修復和連通潛力。“當生態系統得到恢復時,豹的種群就能夠很快隨之反彈。”

他表示,近年來,華北豹的觀測記錄不斷在向西南擴展,雲南、四川、寧夏、青海、西藏也逐漸傳來發現野生豹的信息。這意味著,我國中西部地區的生態系統呈現了積極的恢復態勢。

因此,他希望,豹作為生態系統關鍵物種和生態恢復的指示物種,繼東北虎之後,能夠成為生態文明建設的又一旗艦物種。對它的保護,也必須以生態系統整體保護的視野展開工作,使得生態系統和生物多樣性得到整體性的修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