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2 深化合作,攜手共建粵港澳大灣區——首屆粵港澳大灣區地理信息發展高峰論壇隆重開幕

2018年8月10日,由珠海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指導,GIO俱樂部、珠海高新技術創新創業服務中心聯合主辦的

“菁牛匯”首屆粵港澳大灣區地理信息發展高峰論壇順利召開。峰會就珠海市如何在大灣區發展中抓住現代產業體系機遇、地理信息在其中的賦能作用展開討論。

深化合作,攜手共建粵港澳大灣區——首屆粵港澳大灣區地理信息發展高峰論壇隆重開幕

作為世界四大灣區之一的粵港澳大灣區,是我國經濟最活躍的地區。其2017年GDP生產總值突破10萬億元,已與韓國GDP持平。隨後其發展建設也被寫入十九大報告和政府工作報告中,成為國家發展戰略。

而珠海市既是大灣區“一核一軸一帶五圈”的“主軸”,也是澳珠中江城市圈的中心。港珠澳建成以來,更是彰顯了交通和地緣優勢。珠海市高新區憑藉地理優勢、自貿區和自創區的政策疊加優勢,抓住機遇,加快發展以新一代信息技術為代表的戰略性新興產業。

深化合作,攜手共建粵港澳大灣區——首屆粵港澳大灣區地理信息發展高峰論壇隆重開幕

張靜華

珠海高新區黨委委員、區管委會副主任張靜華表示,地理信息作為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典型代表,在珠海高新區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基礎。2017年9月珠海高新區揭牌“智慧產業園”,由歐比特牽頭建設的地理信息(衛星大數據)產業基地和珠海大數據研究院等創新平臺就曾先後入駐。預計 2022年底高新區智慧產業體系將成型、投資規模也將超過600億元。

這種積累已經在高新區有所顯現。自地理信息產業基地揭牌以來,受到了地理信息系統、衛星遙感、無人機、位置導航等領域地理信息企業的格外關注,本次參加峰會的相關產業企業也多達60餘家。參會企業大都來自上游衛星製造和數據提供商,以及下游智慧城市、智慧交通、多規合一、北斗應用企業。

深化合作,攜手共建粵港澳大灣區——首屆粵港澳大灣區地理信息發展高峰論壇隆重開幕

張新民

廣東省測繪地理信息學會理事長、原廣東省國土資源廳巡視員張新民表示,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人民群眾對地理信息需求日益旺盛。地理信息技術作為基礎技術,不斷跨界創新,擁抱大數據、人工智能時代,為經濟轉型升級提供了新的動力。

深化合作,攜手共建粵港澳大灣區——首屆粵港澳大灣區地理信息發展高峰論壇隆重開幕

郁李毅

來自珠海高新區的郁李毅在峰會上介紹,為了使地理信息技術、人工智能、大數據等多種產業形成聚集效果,高新區在大數據、智慧城市等產業都有所投入。例如高新區2017年成立了由區管委會、中移動珠海分公司和珠海和信大數據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建設的大數據研究院。

而且,高新區還為初創型企業、成長期、成熟期企業提供有針對性的、切實的政策支持;在人才方面,郁李毅介紹,針對企業中高端人才,高新區推出了共有產權房。即以七折的價格可購買房屋100%使用權以及70%產權。在高新區工作十年後,即可獲得產權。另外,2017年設立的智慧產業發展基金,以政府為主導吸引社會資本參與,也力爭2019年內達到 100 億元。

地理信息技術之所以常被稱為信息化的“基礎設施”,是因為80%的數據都與位置相關。它可以有效提升數據組織、流動、處理的效率,對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和人工智能等技術起到支撐作用。因此,峰會上來自遙感、無人機、智慧城市、城市交通、大數據等領域的專家也對地理信息賦能其他行業這一話題展開了探討。

深化合作,攜手共建粵港澳大灣區——首屆粵港澳大灣區地理信息發展高峰論壇隆重開幕

王家耀

深化合作,攜手共建粵港澳大灣區——首屆粵港澳大灣區地理信息發展高峰論壇隆重開幕

葉嘉安

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家耀認為,“所有的大數據都是時空大數據”,因此如果想搭建智慧城市的大腦、管理錯綜複雜的大數據,則必須“把時空大數據平臺作為新型智慧城市的‘大腦’”。王家耀提出的以時空大數據為基準的智慧城市哲學,為《珠海市智慧城市行動計劃》與地理信息產業的結合提供了可參考的建議。中國科學院院士葉嘉安也認為,城市的智慧交通同樣離不開GIS、BIM、高精地圖等地理信息技術的強有力支撐。

“菁牛匯”首屆粵港澳大灣區地理信息發展高峰論壇打造了華南地區地理信息產業園區標杆的品牌形象,影響力將從華南區域輻射全國。其品牌形象也將吸引更多資本力量的加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