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4 曾是身份象徵的信用卡,為什麼真正使用的人越來越少

大家也許會經常接到這樣的騷擾電話,“需要辦信用卡嗎”?對這種不厭其煩的電話,也許你會立即掛斷。以前曾是達貴官人或社會名流身份象徵的信用卡,為什麼現在給普通百姓主動上門辦卡,還會遭到人們的拒絕呢?

有限的免息期只是“誘餌”。現在各家銀行推出的信用卡雖然有56-60天的免息期,但有人做過分析,制卡有成本費,髮卡人有獎勵,銀行憑什麼賺錢,這樣優惠條件有人認為是個“誘餌”。如果持卡人一旦忘記到期還款,就會被收取高額利息,還有其它費用,如違約金、罰息、複利等等,這些費用加起來年化率可能達到24%左右,給持卡人造成沉重的壓力。

曾是身份象徵的信用卡,為什麼真正使用的人越來越少

信用卡好像就是高利貸。信用卡逾期後不僅有超高的各項費用,而且還會受到銀行委託的第三方催討債公司暴力催收,信用卡逾期後經銀行多次催收後還沒及時還,髮卡銀行很可能以信用卡詐騙行為向公安機關報案,從而持卡人被以惡意透支追究刑事責任。很多人認為信用卡是個燙手的山芋,越來越多的人對此深惡痛絕,有的持卡人有效到了,也不願去更換,乾脆不用了。

曾是身份象徵的信用卡,為什麼真正使用的人越來越少

有的轉嫁刷卡手續費於消費者。曾經有一國有大型商場的老總在人代會上呼籲,建議銀行降低刷卡手續費,因為手續費商場要每年要增加上百萬元的成本,作為國有商場又不能拒絕使用信用卡。但在一些非國有經營場所,有的商家本身利潤就薄,收款人不願意承擔高額的刷卡使用費,轉而向持卡人收取刷卡金額1%的手續費,從而讓持卡人多繳納一筆費用,這無形中損傷了持卡人的利益,自然會受到人們的抵制。

曾是身份象徵的信用卡,為什麼真正使用的人越來越少

高額年費有人覺得不划算。有的銀行發行的信用卡,品種很多,根據透支額度分什麼銀卡、金卡、鉑金卡、鑽石卡等等,要求持卡人每年要刷卡幾次,如果沒刷夠次數要收取年費。有的人為了刷夠次數,甚至買瓶醬油也要刷卡。有個朋友曾經手裡有兩張卡,因為忘記刷了,被收了1000多元的年費,氣得注消不用了。

曾是身份象徵的信用卡,為什麼真正使用的人越來越少

新的支付方式替代信用卡。隨著互聯網巨頭推出的快消金融產品,如支付寶花唄、螞蟻借唄、京東白條、騰訊微粒貸、蘇寧任你付等等,其實質就是虛擬信用卡,使用場景更方便更實惠,有的買東西支付還有紅包獎勵,也不要隨身攜帶硬質媒介卡片,下載個APP,手機帶在身上就行,而且還不會惹上刑事之責,所以大多數人傾向於去使用這些互聯網公司推出的“互聯網信用卡”。

曾是身份象徵的信用卡,為什麼真正使用的人越來越少

現在還有哪些人在使用信用卡呢?大部分是年輕人中的月光族,有的人因為收入不高消費高,手中有多張信用卡,拆東牆補西牆,還有的就是以卡養卡的人,利用信用卡套現的人。但是,借的總是要還的。

馬雲曾經說過:銀行不改變自己,我們就來改變銀行。如果銀行不正視信用卡使用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相信會有更多的人將放棄使用信用卡改用“互聯網信用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