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7 蒋介石的崛起:浑水摸鱼的经典范例

蒋介石的崛起:浑水摸鱼的经典范例

1924-1926年间中国南北新老军阀都在进行重组更迭,新陈代谢,最后南方在顺应统一的趋势中占得先机,两广、湘南三个新兴军事力量的结合昭示着以武力实现全国统一的可能性。在这期间,恰似巧合中夹杂着别有用心,蒋介石从军事将领和事件的深度卷入者,一跃而成为集党政军权力于一身的独裁者。

北洋崩解与南方兴起

蒋介石的崛起:浑水摸鱼的经典范例

北伐前的中华民国割据形势

北伐前的1924-1926年间中国,南北武装力量权势更迭剧烈而频繁。北洋系统的张宗昌和孙传芳大约在这两年才逐渐成为全国性的人物,冯玉祥也基本是在这段时间才成为中国军政不可或缺的要角。在南方的蒋介石、唐生智、李宗仁、黄绍竑、白崇禧、张发奎等这些在民国扮演重要角色的人物,也正是在这个时期暴得大名。

在这个时期,南北新老军阀都在进行着新陈代谢。在北方,出现边缘挑战中心,边缘崛起,正统衰落的趋势。第二次直奉战争后。直系祸起萧墙的北京政变促成直系垮台,但未产生一个真正的赢家。郭松龄部随后的倒戈反奉 ,使奉系战胜的意义大打折扣。吴佩孚虽然复出,却因支持曹锟“贿选”,丧失政治号召力,挽救不了直系的崩解。段祺瑞此时巅峰不在,缺乏实力,也未能使皖系东山再起。

北洋中较边缘的冯玉祥部因驻兵南苑,获得了意想不到的回报。但反复无常,难以自立。阎锡山的晋军成为北方唯一的不倒翁,“可据京师”,一度颇能影响国事。 北方军政格局的主角西北军、东北军以及晋军都非北洋嫡系,北洋军阀崩殂的政治结局。

其结果就是北洋系统由于内争而元气大伤,逐渐走上末路,内部对于产生一个强有力军人武力统一中国的信心基本丧失。

蒋介石的崛起:浑水摸鱼的经典范例

直奉战争中的奉系军军

随着北洋集团的式微,作为北洋集团支柱的保定军校也日趋落寞。其培养的军官在北方很难得到重用,有时甚至找不到工作,即或找到也多非实际带兵的工作。这样的用人格局,为南方新兴军事力量的整合提供了一个契机。这些没有工作机会的军官纷纷南下,寻找合适的就业岗位。

北方的“弃才”在南方被大量启用,黄埔军校许多教官即来自保定军校。而湖南的唐生智。广西的黄绍竑和白崇禧也都是保定军校毕业生。李、黄、白在广东的主要支持者是李济深部粤军,尤其是其中的保定等四校同学。据后来的苏联顾问鲍罗廷观察,国民革命军中第四、第七和第八军更是国民革命军中的“保定派”。

蒋介石的崛起:浑水摸鱼的经典范例

成立于清末的保定军校是民国军事人才的主要培养者

在湖南和广西的军事力量更迭中,以保定军校毕业生为主的军事领导人作用相当明显。1920年,湘军在直系吴佩孚的默许下驱逐皖系张敬尧,实现所谓"湘事还之湘人"的湖南自治。谭延闿短暂掌权,在1920年11月被赵恒惕驱逐而赴上海,赵接任湘军总司令。他实际控制湖南,直到1926年初因反对北伐军入湘作战,被唐生智逼迫下台。

在广西,李宗仁等新桂系以武力取代沈鸿英和陆荣廷两大旧桂系控制广西后。三个新兴军事力量进而联合在三民主义旗帜之下。尽管一开始就存在带有复杂分裂性的因素,但也意味着在南方形成了一个相对统一的数省势力范围。三者脆弱的结合体,也昭示着以武力实现全国统一的可能性,更影响着此后数十年中国政治局势的演变。

蒋介石的崛起:浑水摸鱼的经典范例

找不到工作的保定毕业生们 撑起了整场北伐战争

南方广东革命军的渊源与编组

蒋介石的崛起:浑水摸鱼的经典范例

1920年代的广州地图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逝世,3月18日,远在云南的滇军将领唐继尧宣布就任陆海军副大元帅,出兵广西,准备染指广东。

此时对革命政府早怀异志的滇、桂军首领杨希阂和刘震寰,趁革命军远驻东江,广州十分空虚之际。在段祺瑞、唐继尧等军阀的支持下,在广州发动武装叛乱。支持国民党的各部军队,击败了杨希闵部和刘震寰部,平息了这场叛乱。

但这时的孙中山的大元帅府,只能管辖广(州)、肇 (庆)、韶(关)三属,仅占全省的一小部分地区。当时,广东境内既有国民党直接控制的党军,也有广东、云南、广西、河南、湖南、湖北、江西、福建等省的军队。

粤军肇始于1917年的护国战争。1917年底,在政治上倾向孙中山的广东省长朱庆澜,受桂系排挤而卸职。他在离职前提议将20营省长亲军(警卫军)交海军,改称陆战队,由陈炯明指挥,是为援闽粤军,成为近代粤军的雏形。但这支“黄埔建军”前由孙中山一手组建起来的国民党的“党军”,仍然脱不了军阀的本性。在1922年北伐中叛变,他们炮轰总统府。之后粤军就迅速分化瓦解,分为陈炯明、许崇智、邓铿(梁鸿楷)、李福林等部。后来粤军实力虽大,但其内部又分为许崇智、李福林、李济深三派。此时的粤军已经很难完成巩固广东革命根据地和进行北伐的任务。

蒋介石的崛起:浑水摸鱼的经典范例

辛亥革命时期的陈炯明

由于军事力量的薄弱,成败利钝难以逆料。鉴于陈炯明叛乱的教训和商团的敌对态度,使国民党时常有萧墙之虞,后顾之忧。因此中国国民党自1924年改组后,就试图培养一支该党可以控制的军队,为此在苏联支持下创办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黄埔军校),培养初级军官。

湘军和桂军在本文第一节已做概要。总之在各省军队中,人数最多的是粤军,约3万人。滇军、湘军力量次之,合计不足1万人。 鄂赣豫闽等省部队,更是不足3000人。1924年10月,孙中山曾将依附于自己的各部军队统一改称建国军, 然而这只是名称的改变,并未实现军政、军令的统一。

1925年6月1日,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会议通过《整饬军队决议案》,并于6月15日决议将建国军及党军统一改称国民革命军。为了实施改编事宜,苏联在华军事总顾问加伦负责同各支军队谈判,最后确立了三三制的编制原则,即每个军3个师,每个师3个团,每个团3个营,每个营3个连,每个师 5500人。

蒋介石的崛起:浑水摸鱼的经典范例

黄埔军校成立仪式

国民革命军在1925年8月28日宣布成军时共有六个军:

党军各部改编为第一军,军长蒋介石、副军长何应钦。

建国湘军改编为第二军,军长谭延闿、副军长鲁涤平。

建国滇军改编为第三军,军长朱培德。

建国粤军改编为第四军,军长许崇智(9月20日许被强令去沪,撤销第六军后,改以李济深为第四军军长)、副军长陈可钰。

福军改编为第五军,军长李福林。第六军,军长李济深(该军于10月1日撤销)。

随后增加了程潜的第六军,李宗仁的第七军及唐生智的第八军。

蒋介石的崛起:浑水摸鱼的经典范例

成立之初的国民革命军

上述军队中,编制整齐,番号统一。但官兵数量相差很大,军事素质相差更大,战斗力参差不一。较能打仗是只是1、4、7、8军,后来在第二次东征和北伐中,主要靠这四个军作战,担负主要的作战任务,在战场上牺牲最大战绩也不小。

另外四个军只能充当配角。由于这次编组由于涉及到复杂的利益与矛盾,编组并不顺利。值得注意的是,蒋介石正是在协助国民政府整编广东各支军队的过程中,逐步走向权力的高峰。

蒋介石的崛起:浑水摸鱼的经典范例

国民革命军一直都是一个派系复杂的联合体

政治明星蒋介石的崛起

蒋介石的崛起:浑水摸鱼的经典范例

在广州誓师北伐的蒋介石

第一次东征之前,蒋的职位仅为黄埔军校校长、粤军参谋长 和军事委员会成员。

他当时还不可能参与国民党政治和军事的最高决策。两次东征胜利后蒋介石的个人地位有了根本的提高。他自己说东江打下之后:从前许多学生敢来规劝我、责备我的,现在都没有了,当作我是一个特殊阶级看待。

二次东征,革命势力统一了广东全省。作为此次广东统一过程中的最高军事指挥者,蒋介石以胜利者自居,政治野心也日益膨胀。

蒋介石的崛起:浑水摸鱼的经典范例

第二次东征示意图

革命军的编组的同时,在政治、财政等方面都提出“统一” 的要求,遭到李福林、梁鸿楷等人的反对和抵制。1925年8月20日,国民党左派领导人廖仲恺遇刺罹难,为蒋介石的上台创造了决定性的步骤。

苏联顾问鲍罗廷1923年9月被共产国际和苏联派到广州来担任苏联驻广州政府全权代表,帮助孙中山按苏联共产党的模式改组国民,深得孙中山信任。在孙中山逝世后,实际上已成为国民党的核心人物。在以往,蒋介石与在粤各军的资源争夺中,鲍罗廷始终支持黄埔军,后者是俄援的主要接收者。在廖仲恺被刺的当天,苏联顾问鲍罗廷就提议成立特别委员会处理廖案,由鲍罗廷提出汪兆铭、许崇智、蒋中正三人为特别委员。将当时党部、政治会议、国民政府各机关职权一律交特别委员会统制。这个委员会有党政军一切大权。蒋介石由此进入权力的中心。

蒋介石的崛起:浑水摸鱼的经典范例

蒋介石与他的苏联顾问在一起

不久,许崇智又因部下涉嫌廖案和有谋叛嫌疑,被鲍罗廷解除了职务,离开了广东。与此同时,鲍罗廷又借胡汉民在廖案中大有牵涉一事,将胡汉民派到苏联考察、访问。这样,随着几大国民党元老的相继离去,后起的蒋介石一跃而成为仅次于汪精卫的第二号人物。

陈独秀曾有这样一段名言:凡是一个集团,对外走向统一,同时对内即走向分裂。倒是对外竞争,往往加紧内部的团结,这是一个公例。

然而此时的国民党,似乎似乎是个例外。出生时就是一个畸形的怪胎,改组前的国民党内部涣散,改组后的国民党依然分裂。1926 年 1 月,汪精卫、谭延 、蒋介石当选为常务委员,军委会发布的一切 命令,由三人连署负责。

蒋介石的崛起:浑水摸鱼的经典范例

中山舰事件让蒋介石浑水摸鱼一番

国民党二大后,蒋介石不再担任第一军军长,成为国民革命军总监,掌握监督各“军”大权。作为平衡,同时由李济深任参谋部长、朱培德任军需部长。但各军军长对蒋不发表支持意见,李济深、谭延二人表示反对其出任国民革命军总监。

蒋介石与李济深在防地、财政方面也存在矛盾。蒋介石要李济深让出佛山防地, 宋子文试图“统一财政”,意味着李部交出驻区财权。但是李济深不愿交出西江财权,并且认为出任参谋部长是明升暗降。北伐前夕北京的《晨报》就指出:蒋介石“自成立党军以来,即积极实行其大浙江主义,对于粤系将领所统治军队,久思彻底将其解决。3月20日,蒋介石发动中山舰事件,汪精卫被逼出国。4月16日,蒋介石出任军事委员会主席。

1926年5月,国民党二届二中全会在广州召开。由于胡汉民、许崇智早已被逐,汪精卫也已被逼出国,国民党中央实际在蒋介石的一手控制之中。

蒋介石在全会上正式提出整理党务案。鲍罗廷要求中共中央作出让步,参加会议的中共党员在秉承鲍罗廷意旨的张国熹指导下,使整理党务案得到通过。

蒋介石的崛起:浑水摸鱼的经典范例

北伐战争期间 意气风发的蒋介石

1926年3至8月,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蒋从军事将领和事件的深度卷入者,一跃而成为北伐军的总司令。

在宗法派系的积习和枪杆子的共同作用下,武力主导下的政治兴衰的逻辑一旦形成,政治本身也日渐成为军事权力的附属物。国民党二中全会后,他担任了组织部长,又兼任新设的军人部部长。同时,被推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蒋介石实现了大权独揽,开始了个人独裁的局面。

1925年7月, 蒋介石在军事委员会分析当时的局势说:全国整体上有南北之分, 在南方有革命军与反革命军阀之分, 在广东内部还有真革命军和假革命军之分。

这一分析相当清晰,在北伐誓师之初,蒋并未让他的黄埔第一军出击,而是派出李济深的第四军和广西第七军先行。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他鼓吹甚力的北伐貌似也是一种解决内部矛盾的权宜之计。

蒋介石的崛起:浑水摸鱼的经典范例

北伐战争示意图

共产国际的维经斯基分析说, 对蒋介石而言, 北伐有利于其大权独揽。在广州,不同的人围绕着北伐都有着自己的打算。右派希望蒋介石率领军队北上,部分左派和部分共产党人鉴于有必要对群众进行革命的动员,幻想把恢复原来局面的希望同战争联系起来。蒋介石则指望利用这场战争把反对派将领派到华北去和筹集资金。

蒋介石的崛起:浑水摸鱼的经典范例

北伐战争 最终成就了蒋介石

不管怎样,国民革命军于1926年7月1日开始北伐了。到1928年12月29日,张学良在沈阳宣布东北易帜。至此,国民党在形式上在 全国范围内(除外蒙古)完成了统一大业。(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