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9 晉文公稱霸中原的重要戰爭——城濮會戰

今天說一說晉文公坐上霸主的重要一戰,城濮之戰。

此戰的起因在宋國,宋國本是殷商微子啟之後,在周代為賓國而不為臣,爵為上公,在諸侯中最為尊貴。自宋襄公泓水之戰失敗後,宋成公迫於形勢不得已臣服於楚國,雖然楚成王對待宋國禮遇優厚,但宋成公始終以屈服於楚國蠻夷為恥辱。宋成公聽聞重耳借秦國之兵入主晉國,為晉文公,又有周襄王為後盾,想起當年晉文公在宋國流亡時,其父襄公也是禮待有加,於是在周襄王十八年背叛楚國與晉國通好。

楚成王聞聽此事,十分震怒,於次年冬,率陳,蔡,鄭,許聯軍伐宋,圍攻宋國國都,討伐其叛楚通晉之罪。 晉國這邊也立即出兵救宋,先後進攻了衛國和曹國,因為這兩個國家是楚國的盟友。楚成王深感晉軍用兵迅速,導致衛降曹破,中原形勢突變,已經失去救援兩國的意義了,又聽聞秦國將出兵幫助晉國,害怕申邑商密被打,後方堪虞,於是決定撤解宋國的包圍退兵回楚,避免與晉軍衝突。楚成王的這一決定,實際上是十分明智果斷的,只不過他的手下子玉不聽他的命令,導致城濮之敗。

楚成王先已退回楚國,楚帥子玉離開宋國國都向曹國邊境北進,希望與晉軍決戰,楚成王也是同意的。晉文公先是下令晉軍向後撤退三舍,以報答當年流亡楚國時,楚成王的厚遇及兩軍交戰撤退三舍的諾言,這就是退避三舍的故事。晉軍退至城濮而止,楚軍也緊追不捨,進逼晉軍。四月四日,楚軍進至城濮之南,依託丘陵為營,形成居高臨下的陣勢。

晉國除其自有的上中下三軍外,還有秦穆公派遣的援軍,齊昭公派遣的援軍,以及宋國解圍後也率兵來會。所以,城濮會戰,晉國方面總兵力,合晉秦齊宋之軍約為八九萬人。晉軍的部署,以其上中下三軍作為橫陣排列,秦齊宋三國之軍,分別列於晉三軍之中。全軍的兵車甲士及馬匹裝配齊全。晉文公見到軍容壯盛,頓感戰勝之心倍增。晉軍的作戰方略是以右軍偽作後退,引誘楚軍深入,而以中軍左軍夾擊。

楚軍的部署也是列成橫陣,子玉和若敖居中軍,鬥宜申率息邑軍及陳蔡之師居右,鬥勃率申邑軍及鄭許之軍居左。將東廣西广部隊分配於左右兩軍。總兵力約十一萬人。楚軍的作戰方略,是以三軍並列,齊頭向晉軍作正面進攻。

周襄王二十年,晉文公四年,楚成王四十年(公元前632年),四月六日,晉楚兩軍皆已完成作戰部署。當兩軍接觸之時,晉軍左翼下軍胥臣部,用虎皮蒙在馬上,首先衝擊楚軍右翼的陳蔡軍,陳蔡軍驚駭而潰。同時左軍欒之部, 以車輛拽樹枝而馳,導致塵土大起,時值冬末春初東北風,猛烈地吹向楚軍,楚軍因而目視不清,因此楚國右軍也潰敗了。晉軍右翼的上軍狐毛部,設兩面大將旗,當與楚軍接觸時,佯向後退以誘敵。楚帥子玉以為晉大將所在的晉右軍敗退,立即命其左翼軍追擊,以為將晉大將軍隊擊敗就可以取勝。所以對陳蔡軍及右翼軍的潰敗,起先並不在意。但當左翼軍追擊晉右軍前進時,右側翼已然暴露在晉中軍之下。於是晉中軍主帥先軫率軍橫擊,同時狐毛的上軍也回軍反擊。楚左軍在晉中上軍夾擊之下,也不敵而潰敗。楚帥子玉見此形勢,急令中軍停止前進,得以不敗,於是收集殘兵敗將,向西南撤退。晉軍隨即展開追擊,直追至楚軍後方屯糧之地,休整了三日,然後毀其營舍,於四月十日班師。當楚軍將要抵達楚境連谷時,楚成王得悉楚軍潰敗,因怒斥責子玉喪師辱國,子玉於是自殺於連谷。

晉文公城濮之戰,擊破了瀰漫在中原的荊楚入侵勢力,壓迫其退回原有的桐柏山大別山以南地區,使中原重新呈現了安定之象。於是中原諸侯先前迫於威勢依附楚國的,魯、曹、衛、陳、鄭等國都脫離楚國回覆至中原集團,聽從晉國的領導。晉文公一戰稱霸,績業輝煌,開齊桓公以來未有之盛世。自此以後,晉國領導中原諸侯。與荊楚抗衡達百餘年之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