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9 大明王朝最大的掘墓人是此人,努爾哈赤和皇太極及李自成都不如他

在中國歷史上,大明王朝的滅亡是一個令人噓唏的歷史事件,開國皇帝朱元璋是中國歷史上除了西漢開國皇帝劉邦以外的第二個出身於底層的帝王,大明王朝立國二百七十六年,如果算上清軍入關後三十多年的南明抗清戰爭,可以說大明王朝是自秦統一中國以後,到辛亥革命兩千多年間,惟一一個國運超過三百年的大一統王朝,漢朝雖然時間比明朝多一點,但是漢朝中間被王莽取代過,說起來國運確實不如明朝。

在中國歷史上,強大的中原王朝被少數民族滅亡歷史有過三次,一個是三國一統後的西晉被五胡滅亡,一個是兩宋時期,北宋被金國滅亡,南宋被蒙古滅亡,再一次就是明朝被後金所滅。

大明王朝最大的掘墓人是此人,努爾哈赤和皇太極及李自成都不如他

努爾哈赤圖像

對比上述三次中原王朝的滅亡歷史,就可以看出如下不同,三國一統後的西晉,因八大皇族爭奪權力,引發軍閥內戰,導致西晉國力軍力被內戰消耗殆盡,內附西晉的五個少數民族藉機叛亂,從而致使西晉政府滅亡。

兩宋中的北宋亡於金國,是因為宋徽宗宋欽宗父子的軟弱無能,放棄抵抗,拱手投降造成了北宋的滅亡,南宋的滅亡,基本屬於南宋國力軍力太弱,無力抵禦蒙古而滅亡。

對比上述兩朝的滅亡,明朝的滅亡,就是個錯誤,首先,明朝在國土面積,人口,軍力經濟、文化都遠超對手――後金。

第二,明朝沒有軍閥混戰,僅僅只有因災民而引發的李自成張獻忠的流民暴亂,和遼東的後金的叛亂割據,從綜合實力來看,二者都無力單獨對抗明朝政府。

第三,明朝君臣崇禎很有血性,沒有宋徽宗宋欽宗父子的軟弱和懼戰。

有此三點,如果不是皇帝太無能,大明基本能夠穩住,不至於滅亡。

大明王朝最大的掘墓人是此人,努爾哈赤和皇太極及李自成都不如他

皇太極圖像

但是大明最終還是滅亡了,對於大明的滅亡,努爾哈赤和皇太極及李自成都在其中做了大量的工作,沒有努爾哈赤建立後金,大量明軍也不會被拖在遼東,沒有皇太極的雄才大略後金無法整合內部滿蒙漢三個民族的矛盾,後金也難以強大,沒有李自成的流民軍隊對明軍的牽制,後金也無力多次入關掠奪,後金多次入關掠奪,對後金國力的壯大起了巨大的作用綜上所述,說此三人是亡明三大推手,毫不為過。

但是就此說這三人的一系列行動,就能推翻大明王朝,也確實高看了他們。

大明王朝最大的掘墓人是此人,努爾哈赤和皇太極及李自成都不如他

李自成劇照

我們說堡壘最容易從內部攻破,明朝自公元1368年朱元璋開國起,到公元1627年崇禎繼位,歷經二百五十年,曾經強大的王朝因政治腐敗已經變得千瘡百孔,猶如一個重病之人在艱難行走。

崇禎皇帝朱由檢從堂兄天啟皇帝朱由校手中接過的雖是一個千瘡百孔的王朝,但是天啟留下的那幾十萬的大明精銳邊軍,數以千計聽命於朝廷的官府衙門和幾十萬的各級官員,這豐厚的政治遺產,讓朱由檢比起乃祖朱元璋來,自身條件好的太多了,而且崇禎皇帝也並非宋徽宗宋欽宗父子那樣的軟弱和無能,但是在國力和軍力遠超對手的情況下,大明王朝卻令人痛惜的滅亡了。

一盤不該輸的棋卻輸了,對手的精明和能幹固然是重要原因,但是崇禎的愚蠢和昏庸更是關鍵的原因。

想繼位當初,崇禎皇帝也曾使出手段,一舉清除了魏忠賢等閹黨勢力,平反冤獄,提拔幹才,袁崇煥被崇禎任命為遼東督師,盧象升、孫傳庭、洪承疇,被崇禎提拔為重臣,此時的崇禎表現得像一個有為之君,上述人等無不為大明的安定和重新強大而

殫精竭力。

大明王朝最大的掘墓人是此人,努爾哈赤和皇太極及李自成都不如他

崇禎圖像

但是很快,崇禎急躁,刻薄的缺點就暴露出來了,先是因清軍第一次入關,把袁崇煥下監獄,在清軍退走後,借通敵罪名,把袁崇煥千刀萬剮,此舉導致了遼東軍團對大明朝廷的離心離德,走上了擁兵自重的軍閥之路,關寧防線自此成為大明軍費的黑洞。

後來因信任太監高起潛,讓盧象升被迫戰死鉅鹿,松錦之戰,逼迫洪承疇出戰,導致明軍在遼東大敗,對孫傳庭猜忌下獄,導致李自成勢力坐大,當孫傳庭再被起用後,因無力對陣李自成,最後戰死潼關。

孫傳庭死後,崇禎再無大將可用,一年後,李自成打進北京,崇禎只能吊死殉國。

崇禎當政之初,大明雖百病叢生,矛盾尖銳,內憂外患,一副亂世景象,但也並非無救藥,此時需要的是治國方略是穩定和謹慎,不能急躁冒進,可是崇禎急於求成,十七年間竟然更換了十九任內閣首輔,內閣大學士換了50人,弄死了7個兵部尚書,他直接下令殺死了總督7人,巡撫11人,被迫自殺1人。

如此的作為,簡直就是在作死,沒有崇禎的胡亂作為,大明再堅持個五六十年,問題也不是太大。

大明的亡國,崇禎堪為大明最大的掘墓人,崇禎亡國吊死,純粹就是咎由自取。

崇禎,一個最像明君的昏君,一個不值得憐憫的悲劇人物。

崇禎繼位,一個歷史的錯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