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1 理性看待PD-1/PD-L1免疫疗法副反应,把治疗最优化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任何疾病在用药过程中或多或少都会产生一些副反应,PD-1/PD-L1免疫疗法也不例外。

PD-1/PD-L1抗体在阻断T细胞与肿瘤细胞结合的同时也可能异常增强自身的免疫反应,从而导致免疫失衡,使正常器官表现为自身免疫炎症反应,称为免疫相关副反应(immune-related adverse events,irAEs),涉及皮肤、胃肠道、肝脏、内分泌、肺部等内在的多个器官。

理性看待PD-1/PD-L1免疫疗法副反应,把治疗最优化

患者要充分了解PD-1/PD-L1免疫相关副反应及其相应的处理方法,在出现相应情况时能保持镇静,在医生的指导下冷静处理,那么不良反应就会得到有效控制。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发热、头痛、咳嗽、过敏反应、下肢肿胀等症状时,需警惕是否是治疗引起的副反应。

免疫相关副反应及处理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疲劳

疲劳是最常见的不良反应,通常较轻微,不伴随其他系统症状。患者在用药后多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即可缓解。

皮肤不良反应

皮肤毒性是比较常见的免疫相关不良反应,中位发生时间为治疗后5周,皮疹和瘙痒症发生率为28%-37%,白癜风和苔藓样皮肤反应发生率为10%-20%,比较少见的不良反应有银屑病、多形性红斑、表皮剥脱性皮炎等。

轻度皮肤毒性可不进行治疗或局部用糖皮质激素、口服抗组胺药物,若1-2周仍未缓解,需暂时停掉PD-1/PD-L1免疫治疗,并口服或静脉注射糖皮质激素,再严重的情况需重新检查和评估,并进行系统的激素疗法,因皮肤不良反应而停止PD-1/PD-L1免疫治疗的非常罕见。

理性看待PD-1/PD-L1免疫疗法副反应,把治疗最优化

胃肠道不良反应

胃肠道不良反应常有恶心、呕吐、食欲下降、便秘、腹泻、肠炎等,其中腹泻较为常见,8%-19%接受PD-1/PD-L1抗体的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腹泻,中位发生时间为用药后6个月,PD-1/PD-L1抗体联合伊匹单抗治疗的患者,腹泻发生率为44%,中位发生时间为用药后7周。虽然PD-1/PD-L1免疫疗法腹泻发生率较高,但很少有患者会发展为严重的结肠炎。

轻微腹泻(每天<4次)可将饮食调整为清淡为主,并服用洛哌丁胺等止泻药,一般2-3天可缓解。中度腹泻(每天4-6次),需进行结肠镜检查,明确是结肠炎了进行糖皮质激素治疗,同时推迟PD-1/PD-L1抗体治疗,对于重度腹泻,则可能要永久停止PD-1/PD-L1抗体治疗。

肝脏不良反应

PD-1/PD-L1抗体治疗引起的肝脏不良反应远低于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5%,通常发生时间为用药后的6-14周,临床症状有黄疸、恶心、乏力、发热等,肝功检查异常,较严重的肝炎患者腹部CT检查会出现明显病变。

大多数患者经糖皮质激素治疗症状均可缓解,对较严重症状的患者需推迟PD-1/PD-L1抗体治疗,静脉注射甲泼尼龙,每隔3d进行肝功能检查,直至好转或恢复正常才可继续使用免疫疗法。

免疫相关性肺炎

免疫相关性肺炎发生率较低,通常<10%,肺癌患者中较常见,表现为呼吸困难、干咳、胸闷、发热、寒战等,肺癌患者肺炎发生时间早于黑色素瘤和淋巴瘤患者。当有以上症状怀疑是肺炎时,患者需进行肺部CT检查。

轻度肺炎口服强的松或者注射甲泼尼龙,一般1-2周即可缓解,较严重肺炎患者首先要停止PD-1/PD-L1抗体治疗,需到呼吸科检查,排除肺部感染和恶性肿瘤转移的可能,待恢复后才可继续免疫治疗。

内分泌系统不良反应

常见的内分泌系统不良反应主要有甲状腺功能减退(发病率11%)、甲状腺功能亢进(4%)、下垂体炎(1%),联合伊匹单抗用药发生率增高,症状比较模糊,有些患者可能出现疲劳、头疼、视野缺损,内分泌检查指标异常。

轻微甲减甲亢无需治疗,定期监测甲功,稍严重甲减者,进行左旋甲状腺素治疗,甲状腺功能障碍者,需进行泼尼松龙治疗,大多数情况可以通过激素替代治疗得到缓解,无需中断PD-1/PD-L1抗体治疗,下垂体炎通常需要激素长期替代。

其他罕见不良反应

肾功能障碍、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眼部炎症、血细胞减少、重症肌无力等,发生率均<5%。

理性看待PD-1/PD-L1免疫疗法副反应,把治疗最优化

尽管在PD-1/PD-L1抗体治疗过程中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大部分患者通过适当的辅助治疗均可缓解,因不良反应而停药的患者有仍66%可持续获益。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并不一定是坏事,这说明免疫系统对药物有反应,临床中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整体反应率高于用药期间未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所以出现不良反应也不必担心,或许你的治疗效果会更好。

咨询临床试验或报名参加可点击链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