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有人说成都有一线城市的“病”,却没一线城市的“命”,这是怎么回事?你怎么看?

弈客财经


成都虽然素来被称为天府之国,但那已经是中古时代的事情了,事实上到了清朝中叶,蜀中道路之上已经流民遍地,这是因为人口滋生之后,凭借农耕社会是提供不了足够的就业岗位来养活人口的。

而成都从晚清开埠一直到新中国开国以来,这漫漫一百年的时间里,工业几乎为零的原因就是因为地处四川腹心的成都,在古代的可以安稳种田环境,放在近现代视角看来,其交通区位、金属矿藏甚至就连人口都无一优势。

伦敦、纽约、东京以及我国的广州、上海这些近现代名城,无一不是港口城市,次一级的如芝加哥、底特律、法兰克福等城市,要么拥有海量金属矿藏成为工业制造业基地,要么就是靠近江水合流,或者如巴黎、柏林以及北京一般凭借超级政治区位再加上靠近交通枢纽而成为名城。

而成都,除了一个省会名头一概皆无。

自新中国开国以后,随着国际局势的变化,得天独厚的四川在西南三省之中椎囊而出,由此成都及其附近的城市在三线建设之中获得了大量的资源投入,使得航天制造业、军工产业都有重要机关置于此处。

近年来成都热切于“中国第五城”之争,其跻身于一线城市之心,可谓炽烈昭昭。

然而一线城市并非政策加持或者卯足人心就能一跃而就。

如今天下公认的一线城市不过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城而已,甚至在很多语境里只提北上广,而无深圳。

除了顺口之外,其实内涵原因也并非没有道理,北京依靠着政治区位再加上天津的交通区位,不仅是整个环渤海地区的经济中心,同时山西、黑龙江、吉林、内蒙也是依之如命,这是因为整个华北地区,拥有天然良港,且能形成虹吸效应的只有北京。

而上海则坐拥苏浙徽赣四省为经济腹地,其不仅提供贸易产品,同时也是其消费市场所在。杭州虽然也欲争锋第五城跟上海平起平坐,但其迟迟不得上位的原因,除了港口吞吐量被上海分薄以外,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因为钱塘江只能勾连交通浙赣二省,而且运力有限,其经济纵深跟上海拥有整个长江流域的体量相比,根本不能匹敌。

如果货在杭州上岸,然后乘火车去上海再走长江水路,又何必多此一举?所以就算有政策补贴,也难以长久。

广深二城同是广东城市,湘桂闽是其共同的经济腹地,但广州能自汉朝时期就成为通都大邑,五洋名城,不是没有道理,西江、东江、北江三江相会带来的除了滚滚江水还有整个广东以及湘桂闽的货物人力。

而这是深圳仅仅靠着香港而无法匹敌的绝对区位优势——不过随着铁路网跟航空枢纽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交通区位的不利因素,但从成本上来讲,港口城市在现代制造业之中还是拥有很大的先发优势。

而从以上四大一线城市之中,其实就可以发现为何成都无法跻身其中了,因为成都既没有足够大的经济腹地也没有可供航运的水网线路。

成都地处四川腹内,在整个西南板块之中,其实是处于西北线,靠近青藏陕甘而不靠近同处西南的滇贵二省,前者青藏自然环境恶劣,人口稀少市场狭小,而后者又没有水路可供交通,虽然成都还手握着一个铁路局,但距离上的限制,而又无其他优势之下,让成本天然就高出一截。

陕西虽然距离成都足够近,但本身西北各省份都相当贫瘠,而且西北诸省却只有西安一城独秀,该城又恰好堵在出川的口子上,想跟坐拥地利人和的西安抢饭,同为省会的成都实在毫无优势可言。

至于南下滇贵,重庆又不容忽视,甚至包括稍远的武汉在高峡出平湖之后,借着长江水系在对西南的话语权上,都不弱于成都甚至还有所超过,不过因为这三城向来网争纷纭,球主就毋庸多言了。

虽然如今成都发展高新产业,又推人才优势,但姑且不说西南诸大学虽然顶着958、211大学,可其内在科研实力跟师资力量根本竞争不过东南跟京津,再者互联网高新企业又需要紧贴资本跟全国政策,或许在短期内成都以及其他地方城市能够招徕一些互联网企业,但一旦遇冷,首先被割弃掉的也会是这些企业。

诸如锤子科技这等二流烧钱企业在吃干抹尽之后,就挥了挥小手,告别了成都...

再者,房价腾贵的如成都、南京这些城市,也很难吸引到高新密集型产业的进入,华为之所以离开深圳,前往东莞,房价就是一个核心原因。

而令人悲伤的是,成都这些年里为了卯足劲全力发展经济,实行集约化发展,这虽然能带来一定的成本下降,可也牺牲了自己的环境,在经过数年治理之后,成都2018年全年空气达标天数不过251天,而同为西南旅游名城的昆明空气达标天数却为362天,也在全力发展经的贵阳则为347天,而仍为制造业工业重镇的重庆也有303天。

所谓天命所许,人力难改,尤其是经济之势,如水导流,五百年前成都就是华夏名都,而当时纽约还是一片荒芜。不过事在人为,经济发展之途,贵在利民兴业,谁为第五城不过虚名而已,所以成都有没有一线城市的命其实并不重要。

话又转来,成都作为旅游名城,深谙有曝光才有流量之道,所谓第五城的虚名之争,或许只是一种宣传口径而已,实际并不用为此当真。


真实星球


成都人看待这种问题哈,就跟地震来了一样,哦,有人又在扯成都勒皮啊?来!二条!!……哎呀扯啥子嘛天道黑找不到批事干,五筒!…嘿!站到!!碰!哎呀说球他们勒~今天晚上整红苕稀饭还有灯盏窝回锅肉哈!……等哈我看哈堂子多,那个话题转发给我看看评论都在说成都的啥子吃的嘛,你碰五筒退三筒嗦,我杠一哈看能不能自摸哈……………………我给你说……这个才是成都……真的………绝对是真的………


ARPHA141


首先弄清什么是一线城市的“病”:

人口膨胀,交通拥堵,环境变差,竞争激烈,生活节奏加快,房价虚高,收入配不上房价还不想离开,成都现在确实有这些病,但这是城市扩张中必须经历的,没有这个过程,没有这个病,就不可能成为一线城市。

其次什么是一线城市的“命”:

政治地位突出,辐射力和影响力强大,经济实力雄厚(GDP总量和人均靠前,居民可支配收入及地方财政收入较高),科教实力、创新能力突出,产业结构完整,有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企业和产业,有较高的国内国际知名度,有发达完善的市内交通和域外交通,市民人文素养较高等等,这些方面,目前的成都还不够,但经过若干年的努力,成都还是可以成为一线城市的。一线城市的“命”,是靠努力争取的,是靠奋斗实现的,不能浮躁,不能膨胀,要脚踏实地。首先要解决大多数人的收入问题,还要能带动一片,我们看北上广深周边都没有“贫困户”,如果成都能带动一方致富,那它就有一线城市的“命”了。


无语石1


首先说这个命题就非常理扯,明显带有强烈的个人倾向性,应该是一个和成都存在竞争关系的城市的市侩提出来的。一线有世界一线和国别一线之分,在国内是一线在国际上不一定是一线,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一线城市,如印度的孟买在它自己的国家肯定当之无愧的一线,但如果放在中国,恐怕二线都勉强。

成都在世界城市排名上位列二线强,等级为BeTa+,仅次于北上广深。而成都在国内已经连续几年被列入新一线首位,其在国内的影响力可见一斑,其实大多去过成都的人,都会不由自主喜欢上成都,每年成都的人才吸引力也名列前茅,时尚指数甚至超过深圳。就中国960多平方公里的面积,14亿人口规模,13.6万亿美元GDP,只有四个一线城市显然不能满足城市化需求,所以未来会有新的一线城市出现。

成都拥有成为一线城市的诸多优势和基础:其一,城市规模无论是人口数量、建成区面积,还是GDP、金融业及奢侈品店面,还是对外交往及国际化,很多指标都达到了一线的标准。其二,成都的所谓区位劣势反而会成为它的优势,随着川藏、成兰、成宁、成格库伊等西向战略铁路的陆续建成,成都将成为中国东西交汇的中心点,并依托蓉欧铁路港成为开放前沿。其三,成都一直以来都是西部首位城市,政治地位很高,很多大区机构和领事馆都设在成都,成都也是西藏实际上的第二首府,也是吸引西部诸多省区的移民热点城市。其四,成都是国际旅游热点城市,其美食和大熊猫享誉天下,其航空旅客人数已经超过深圳,说明成都较高国的际化程度。

成都要成为和北上广深一样真正意义上的一线城市,主要短板在经济方面,GDP仅仅排在全国第八,前面还有天津重庆和苏州,所以成都需要提升经济赶超力。目前成都在经济发展方面也开始了大的战略布局,天府新区科学城一旦建成将具有很大引领力,蓉欧铁路港及欧洲产业城规划相当庞大,东进更是将成都建设为世界城市的宏伟战略。预计2019年成都的人均GDP将达到11万左右,2021年成都的GDP将突破2万亿元。

所以成都迈入一线城市是大概率的事,这个时间节点应该差不多在2020-2022年期间。


艺人美家装饰简美整家


如果在网上问谁最接近于成为“一线城市”,全国绝大多数网友都会异口同声说:“成都”!因为它每年各项打分综合评分都是100分,而且多年都排在“新一线城市”首位。

然而,我看到真正在讨论这一问题时,不少成都网友却说:“不关心几线”,“不稀罕、不在乎”,“只有那些'新成都人'才非常关心成为一线”。咋个以前只要对成都打分排名稍有异议就坚决激烈果断地怼回去的成都人现在变得谦虚低调起来呢?原来是已经进行了一些时候的讨论,有“砖家”、外地网友说“成都有一线城市的'病',却没有一线城市的'命'”,还说“成都永远不可能成为一线城市!”这就使成都人很气愤、很伤心。

其实让我看,一线城市也没啥了不起,成都也完全可以成为一线城市!

“上北深广”四个所谓“旧一线”城市就只有两个“硬”货:一个“GDP”,一个“中超”。它们每个城市GDP都超过2万亿,“上北”去年还“过3”;它们每个城市都有中超球队,好象“上北广”分别还有两支。

看下成都:GDP去年达1万5千亿,足球队也升入了乙级。虽然有差距,但不大。

只要成都人努力,今年底GDP争取1万7、8,球队争取升入甲级;明年底GDP就可望达到2万亿,球队也有希望冲入中超。到那时,还有谁敢说成都没有一线的“命”?“第一财经”将会抬着成都进一线!

成都,加油!加油!!


晓康929


成都没有一线城市的“命”,但也没有一线城市的“病”

这个问题有失偏颇了,成都虽然没有北上广深那样发达的经济,但这座城市的底蕴和包容性还是非常值得钦佩的。

通过看一些人,就能体会到这座城市。

首先,成都人给我的感觉是人品不错。

认识一些成都的朋友,各行各业都有,感觉他们人品不错。

包容,有涵养,敢做敢说,有立场,宁可伤人也要说真话。

男人,女人都是如此。

第二,生活有质量。

他们的生活,档次不同,但都非常有质量。

比如,有的人定期出去旅游,国内或者国外;有的人喜欢自己做美食,独具地方特色;有的人会做衣服,给亲朋好友做。

第三,开放性强。

举一个例子吧。有位朋友的孩子,高中毕业后没去上大学,竟然去学做厨师。朋友还大力支持。

第四,生活悠闲。这个就不用多说了吧!

这些人如此,那这座城市,怎么会有一线城市的“病”呢?

所以,成都没有一线城市的“命”,但也没有一线城市的“病”,这是一座很好很适合生活的城市。就是,最近房价太贵了。


静观财经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一个城市异军突起,飞速发展,也会招来热嘲冷讽,这不奇怪!很符合逻辑。

以成都的地理位置,深处内地,既没有天然良港,也不是直辖市,特区,却有着傲人的业绩,跻身于新一线城市之首。引来其它条件优越城市的吐槽,忌妒,做为成都,除了心中暗自高兴,还是窃喜。成都有一线城市的病,这是发展中的阵痛,待地铁全面开花,十二大中心城区建设完成,病会自然痊愈。

有没有一线城市的命,对于成都市民来说,真的不是很重要!


宋思考


要评价这句话,得从“成都有没有一线城市的命”和“成都有没有得一线城市的病”这两个方面来分析。

首先,看成都有没有一线城市的“命”。现在公认的一线城市有四个,但从中美城市发展对比来看,中国一线城市数量还是比较少的,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深,国内继续出现一线城市的概率很大。目前一般是按照城市的发展水平、生活水平、辐射带动能力、人才吸引能力等方面划分一线城市。而从这些方面来看,成都是完全有希望成为下一个一线城市的。在地缘上,成都是当之无愧的西部门户,天生就有成为一线城市的使命,一方面成都铁路连接欧洲等国际地区,航空畅达全球的各个角度,另一方面成都又靠近西部各人口重心,远离北上广深,能最大限度的集聚人口和企业资源而不流失。在交通上,成都铁路集装箱中心站是亚洲规模最大的铁路集装箱站,同时航空旅客吞吐量位于全国第四。在产业上,成都产业布局合理,电子等新兴产业走在全国前列。其他优势在这就不展开说了,另外说一点,目前北上广深一线城市都有着较为知名城市形象,如上海是经济中心、深圳是科创中心……,而成都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商业环境良好,在发展服务业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加之成都目前正在打造世界文化名城、世界旅游名城等“三城三都”,未来成都发展为中国的“国际之都”也是非常有可能的。

接下来说第二个问题,成都是否得了一线城市的“病”。大城市病简单来说就是由于人口、产业等迅速发展,而导致的资源供给不足、环境污染突出、公共服务资源供给不足等问题。任何城市在发展过程中都难免会面临问题,但成都所面临的问题却不能属于“一线城市病”。从资源供给来看,成都的房价仅是一线城市的四分之一,并且房价逐渐企稳,不存在北上广深房价过高的病症。从公共服务来看,近年来成都的医疗、教育等资源数量不断增加,且资源配备已逐渐向北上广深靠拢。从生活环境来看,成都正在打造美丽宜居公园城市,预计到2020年,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70%以上,生态环境近年来也是不断向上向好。从各种方面来看,成都已通过良好的规划发展,很好的避免了部分一线城市在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

以上例子完全可以驳斥“成都没有一线城市的命,却得了一线城市的病”这句话,甚至可以说说事实与其正好相反。当然成都目前还不属于一线城市,城市发展也面临着辐射带动性有待提高等问题,但一线城市是可以努力争取的,关键是不能浮躁、不能膨胀,要脚踏实地,相信成都在未来必将达到一线城市的标准,同时成都健康稳定的发展又能避免患上各类“城市病”。


爱吃西红柿


成都,位于四川平原核心位置,自古就是富庶之地,是南方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是不折不扣的天府之国。成都,几千年孕育的金沙文明,滋润着巴蜀儿女,至今璀璨夺目,熠熠生辉。

迈进新时代的今天,成都经济和社会水平不断发展,成都已经跻身于新一线城市,然而,一线城市普遍呈现的“病”态也随之显现。怎样才能去粗取精,去“病”保“命”?答案是明确的,人定胜天,要撸起袖子加油干,成都才能在现代化进程中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

只有加油干,才能除去一线城市的“病”,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一线城市涌现出来的“病”,其实是完全可以解决的,只要按照新的发展理念,直面问题,苦干实干加巧干,就没有医不好的病。

只有加油干,才能保住一线城市的“命”,宜业宜居、公园城市、青山绿水,只要坚持新的发展理念,敢于抛洒汗水,就能够把勾画的美丽蓝图变成现实。成都才是一座名副其实、可持续发展的一线大都市。


威斯康辛15


一般问这类问题的人,估计没有在成都生活过。

肯定不是指成都的房价,从房价来讲,成都的均价,一般是北上深一线城市的四分之一。人口总量,这个上涨确实比较快,已经1600多万了,也说明城市的吸引力很强。

交通,没有北上深那么挤,拥堵程度在全国排名10左右吧。

而且成都是多中心发展,跟北京形成了区别。

医院的拥挤?虽然有华西坐镇,但也不像北京上海那么挤。

所以,一线城市的病,成都很多都没有。


再说一线城市的命,这正是成都在努力的,根本不是没有这个命,而是正在努力靠近。经济总量、人均GDP与人均收入、高铁网络、上市公司这几点,离一线城市有不小的差别。

但在航空、旅游收入、会展、公园、书店、酒吧、茶馆、奢侈品、快时尚等总量方面,紧跟北京上海之后,比广州深圳还要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