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3 国军长矛vs日军轻盾,希特勒的SMK穿甲弹实战淞沪战场

1937年8月,中国国民党军队投入德式装备的精锐部队,以中央教导总队及中央军87师、88师首的148个师和62个旅80余万兵力,对战日军主力20多万人,展开了的著名的淞沪会战。而会战胜负一环在于在于“弹甲之争”,也就是国军大规模装备的步枪SMK穿甲弹对决日军轻型坦克!

时间回到二十年前,一战时期,当英军坦克无情碾压德军防线的时候,德军曾一度陷入极度的恐慌。随即德国研制出K型穿甲弹,这种弹药由德国步兵普通步枪发射,却一定概率击穿英军坦克装甲。这种子弹的实战效果虽然不大,但是却治好了德军的坦克恐惧症。一战末期,K子弹的质量越来越差,直到最终不再使用钨,核心仅由合金钢组成,这就是最早期的SMK穿甲弹。

国军长矛vs日军轻盾,希特勒的SMK穿甲弹实战淞沪战场

一战时期的smk子弹

相对于原来的K子弹,SMK用含钨3%的合金钢芯替代了钨芯,大幅度降低了成本,其穿甲威力为10mm钢装甲,距离100米,入射角度90度。

国军长矛vs日军轻盾,希特勒的SMK穿甲弹实战淞沪战场

SMK弹头

三十年代,国际形势风云变幻,世界大战风雨欲来。而随着坦克和装甲车辆厚度不断增加,德军广泛装备的SMK穿甲弹的已经过时。为了增强普通步兵的反装甲能力,德国在SMK的基础上研制出了高性能钨芯穿甲弹,这种弹药由于弹头由碳化钨组成,初速高,穿透力极强。这就是大名鼎鼎的SMK-H 穿甲弹 。SMK-H 穿甲弹芯的化学成分:钨 - 93.9% 碳 - 1.65% 钛 - 1.55% 镍 - 1.55% 铁 - 0.43%。

国军长矛vs日军轻盾,希特勒的SMK穿甲弹实战淞沪战场

SMK-H 弹头

SMK-H是德国继K子弹之后第二种采用钨弹芯的7.92mm穿甲弹,也是德国威力最大的一款步枪用穿甲弹,其穿甲威力达到了20mm钢装甲/100米/90度 入射角。别说在上世纪30年代,哪怕是放到今天,这种威力能力也是顶尖的,威力堪比现代的12.7mm 普通子弹。

国军长矛vs日军轻盾,希特勒的SMK穿甲弹实战淞沪战场

SMK 家族

现在,有军迷测试自己购买的SMK-H穿甲弹和装甲板,发现其威力远超预期,

他在70米的距离上射击垂直的22mm厚度钢装甲板,发现SMK子弹全部无法击穿,而SMK-H则全部穿透!

国军长矛vs日军轻盾,希特勒的SMK穿甲弹实战淞沪战场

装甲板正面,右侧是smk-h 穿孔

国军长矛vs日军轻盾,希特勒的SMK穿甲弹实战淞沪战场

装甲板背面,只有smk-h 全部穿透

另有军迷用普通钢板测试SMK-H。他在180米的距离上,用SMK-H射击垂直钢板,子弹在击穿25mm厚普通钢板后,射弹威力未减,继续击穿30mm厚钢轨!

国军长矛vs日军轻盾,希特勒的SMK穿甲弹实战淞沪战场

国军长矛vs日军轻盾,希特勒的SMK穿甲弹实战淞沪战场

国军长矛vs日军轻盾,希特勒的SMK穿甲弹实战淞沪战场

SMK系列穿甲弹必需用标准长度枪管步枪例如G98或者98B发射,威力才能完全发挥,用98K射,发射药还没烧光子弹就出膛了,完全达不到标准的穿透力。SMK-H 穿甲弹在西班牙内战(1936-1939)中使用过,有正面击穿T-26轻型坦克的战斗记录。

1935年国军以德国短身管98K步枪为基础,仿制了中正式步枪,中正式步枪是国民政府部队装备的第一种制式步枪,并成为淞沪会战时期国军精锐部队装备的主力步枪,这种步枪也完全兼容德军的SMK穿甲弹。

早在抗战全面爆发之前,国民党当局就意识到,由于严重缺乏反坦克武器,日军轻型坦克会对中国军队造成严重威胁。针对这种情况,中国想办法从德国进口了大批SMK穿甲弹。根据《1935年12月23日何应钦为购德军火价格事致翁文灏函》 ,由德运华之军火中,就有“79步枪钢心弹”的记录,也就是说截止1935年,国民党军队已经有SMK穿甲弹2300万颗。

国军长矛vs日军轻盾,希特勒的SMK穿甲弹实战淞沪战场

在淞沪会战中,国军部队除了少量反坦克炮外,最重要的反坦克武器就是广泛配发中央军的SMK钢芯穿甲弹。遗憾的是,国军根本就没有配备SMK-H钨芯穿甲弹。除了合同里面已经写明了是79钢芯弹外,事实上SMK-H穿甲弹1937才研制成功,1938年才开始装备德军部队,中国根本还来不及购买,全面抗战就已经全面爆发。

在淞沪战役中,日军广泛使用了轻型坦克为主要突击作战力量。其主力是94式超轻型坦克又称为豆战车,以迷你而著称,原来设计是用来当装甲牵引车,却被改装为超轻型坦克。全长3.36m,宽1.62m,高1.63m,重3.45吨,全车装甲由铆接接成。

国军长矛vs日军轻盾,希特勒的SMK穿甲弹实战淞沪战场

豆坦克

豆战车装甲厚度只有8-12mm,在太平洋战场上,美军用12.7mm重机枪发射普通子弹可在任意角度击穿。

理论上SMK能在100米内有效击穿10mm装甲,完全可以击穿豆战车的侧后。但是国军用短身管的中正式步枪发射,导致其威力进一步削弱,结果就是SMK在战场的使用完全就是一场悲剧。

国军长矛vs日军轻盾,希特勒的SMK穿甲弹实战淞沪战场

实战中,SMK只能在50米内垂直命中情况下勉强穿透日军的豆战车装甲车某些部位,而且击穿后也几乎无伤害力。所以战斗中豆战车完全不惧怕SMK穿甲弹近距离射击。即使SMK在肉搏距离能打穿豆坦克,由于后效太小,即使是击穿也根本伤不了里面的人和设备。日军豆战车在整个战役中,竟没因SMK的攻击而重伤或者死亡一人。

整个淞沪会战中,日军只有少量坦克被击伤击毁,其中12辆坦克被彻底摧毁,除了2辆被迫击炮命中邮箱外,其他都是反坦克炮的功劳。被击伤的坦克,SMK子弹也只有部分贡献。

而国军前线的反馈是: SMK穿甲弹对日军坦克和装甲车彻底无效!

由于于SMK穿甲弹在淞沪战场上的拙劣表现,国军再也不尝试从德国或者其他国家进口步枪穿甲弹!

淞沪会战后日军对一辆豆坦克的弹孔伤害调查图

国军长矛vs日军轻盾,希特勒的SMK穿甲弹实战淞沪战场

根据中弹部位看,主要集中在观察口,射口,发动机通风口,以及各个舱盖处和焊接连接部,显示投入战场的国军军反坦克训练还是很充分的。

国军长矛vs日军轻盾,希特勒的SMK穿甲弹实战淞沪战场

国军长矛vs日军轻盾,希特勒的SMK穿甲弹实战淞沪战场

淞沪会战中,中弹最多的一辆豆战车就中就挨了250多发子弹,但是其中只有6发穿透,其他的要么跳飞要么未穿透,该车的机枪都被近距离的密集火力打断,外露观察镜全部被击毁,观察口遭到密集射击变形,大量碎片飞入车内,居然没有乘员重伤或者死亡。

国军长矛vs日军轻盾,希特勒的SMK穿甲弹实战淞沪战场

淞沪会战中SMK穿甲弹完全无法对抗豆坦克,装甲更厚的89式坦克就更不用说了。虽然89式坦克没有被击毁过,只有几例被PAK36反坦克炮击穿,甚至有1辆被打瘫,但都没有完全摧毁。有乘员被步枪重伤,89式坦克的观察口是在观察窗的盖子上,而观察窗面积比较大,激战时会关闭窗盖,但关闭窗盖后,视野就不好,所以89式战车只在遭到密集射击时才关闭观察窗盖,淞沪会战一辆89式战车被1发子弹从观察窗无阻拦的射入,并直接命中一名乘员,被击成重伤。 而豆坦克虽有被PAK36击中后起火彻底毁灭的例子,但被SMK穿甲弹射入车内造成车内乘员重伤的情况,一例也没有。

笔者认为,国军穿甲弹对日军装甲车辆完全无效的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国军装备是廉价而性能低劣的SMK钢芯弹,而不是高性能的SMK-H钨芯弹!

另外一个原因是国军主要装备的中正式步枪由于身管较短问题,子弹速度降低,子弹性不足,无法真正发挥其真正威力,导致SMK进一步被削弱,对日军坦克侧后装甲也完全无效。

可见,中国完全是被希特勒坑了,希特勒把德国无用过时库存子弹大量倾销给中国,大赚一笔,而中国人花了大把外汇换回来几千万发毫无用武之地SMK子弹!

总而言之,SMK穿甲弹铩羽淞沪战役有各方面的原因,生不逢时也是其中之一。如果淞沪会晚爆发一年,那么中国就完全有可能获得大量最新型的SMK-H钨芯穿甲弹,其威力完全可以轻易击毁日军装备的各型坦克。

我们可以在此假设的基础上架空一下:在1938年,广泛装备SMK-H的国军精锐部队,与日军展开了淞沪会战,巷战中双方短兵相接,而日军坦克一旦暴露,就会被密集的SMK-H穿甲弹打成筛子,日军大叫:“撤退,他们击穿了我们的装甲!”。或许淞沪会战会是另外一个不同结局。

参考文献:

日本侵华时期国民政府陆军武器装备建设之考察

http://www.doc88.com/p-0704698092589.html

wiki百科 7.92mm子弹

https://en.wikipedia.org/wiki/7.92%C3%9757mm_Mauser

http://www.waffen-welt.de/bilder/DiePatrone7.92x57.pdf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