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1 「玉林鐘氏」忠義愛國聲名遠 明理致用世澤長

語言習俗

玉林鐘氏語言:一是客家話,二是地佬話,三是桂東南粵語方言。

鍾姓人口

據玉林市公安局統計,截至2016年底,玉林市轄區內鍾姓戶籍人口為122620人。

鍾氏族譜

家譜,又稱族譜、宗譜或家乘,被譽為“穿越時空的家族聚會”,是記載一個家族的世系繁衍及重要人物事蹟的書。玉林鐘氏素來注重修撰家譜。

清代咸豐六年(1856年),由興業縣賣酒鎮山長村六品頂戴鍾憲英修輯的《鍾氏源流世系族譜》,以及1933年由玉州區城北街道潘嶺村鍾清臣編輯的《鍾氏族譜》是現存最久的老譜,兩譜記載了玉林鐘氏的先系。其中,清咸豐版《鍾氏源流世系族譜》記載了從黃帝到鍾離昧、鍾接、鍾繇、鍾紹京、鍾穆、鍾玠、鍾克賢、鍾玉京、鍾宜萬共107世。持譜人是鍾宜萬第25代裔孫,他說,這是他祖上留下來的,傳了6代人才到他手上。每傳一代,父輩都叮囑譜中的一段話:“誠以族譜一失,則根本之世系既忘,而支派之尊卑亦紊”,因此每代都把族譜視為至寶,悉心保管。

除此之外,前人為了防止族譜佚失或被篡改,常把重大事件勒石銘記。因此,石碑是歷史最真實的見證。2011年,鍾氏後人在玉州區玉城街道州珮社區的鐘大夫祠裡找到了銘記玉林鐘氏先系的石碑。該石碑碑文有力地證明了玉林鐘氏出自鍾紹京一脈。

「玉林鐘氏」忠義愛國聲名遠 明理致用世澤長

鍾紹京(公元659~746 年),字可大,唐代興國清德鄉(今江西省興國縣)人,系三國魏國太傅、著名書法家鍾繇後裔,官至中書令,被封越國公,史稱“江南第一宰相”。玉林境內鍾姓大多是鍾紹京的後裔。玉林鐘氏開基始祖鍾宜萬系其第25代裔孫。

「玉林鐘氏」忠義愛國聲名遠 明理致用世澤長

玉林鐘姓開基始祖鍾宜萬像

+

「玉林鐘氏」忠義愛國聲名遠 明理致用世澤長

鍾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149位,在當代姓氏人口排名位列第56 位。鍾姓起源較早,其淵源亦眾說紛紜。綜合古文獻記載,如果細加梳理就會發現,有關鍾姓的源流可以歸結為以下四種:

1.出自子姓。為商湯的後代,以邑為氏。據《名賢氏族言行類稿》以及《新唐書宰相世系表》等所載,相傳上古帝的妃子中有一個叫簡狄的,因撿到一隻燕子蛋,簡狄吃了以後生下了契。後來契輔助大禹治水有功,被封於商。傳至商紂王時,有一庶兄名啟,被封於微,見商朝管理不好,上書商王,商王又不聽,於是出走。周武王滅商後,微子啟投奔周武王,後來他被封為宋。微子啟就是子姓鍾姓的始祖。然而,經過後人的考證最終得出子姓鍾姓的始祖應為微子啟之弟“微仲衍”。

2.出自嬴姓。為鍾離氏改鍾氏。周代伯益的後人封鍾離國,春秋時被楚國吞併,國人稱鍾離氏。是為安徽鍾氏。

3.以官為氏。按周禮規定,在春官大宗伯以下有一負責鍾呂等打擊樂器的屬官,稱鍾師。擔任鍾師的人,其職位具有極強的專業性,故世代相襲。樂器中以“鍾”為十二律之首,鄖公鍾儀的先祖以職業為姓姓鍾。他們的後代比較有名的還有楚大夫鍾建以及鍾子期。鍾子期,因《警世通言》中有“高山流水識知音”的故事而名聞遐邇。

4.不少少數民族有鍾姓。最多的是畲族,傳說是高辛氏的後裔,他們的始祖盤瓠生有三子一女,三子分別姓盤、藍、雷,一女名叫龍郎公主,當地一個叫鍾志深的人入贅,與龍郎公主結婚,民族成分由漢為畲,姓為鍾。畲族主要分佈在閩、浙、贛、粵數省。此外,羌族、滿族、蒙古族、白族、彝族、回族、裕固族等也有鍾姓。北魏高祖時,有羌族人鍾豈內附。清代滿洲人世居瀋陽、項託等地,滿洲八旗人鍾吉氏改姓鍾。

「玉林鐘氏」忠義愛國聲名遠 明理致用世澤長

遷徙路線及主要宗支在玉分佈情況

+

「玉林鐘氏」忠義愛國聲名遠 明理致用世澤長

據史料記載,無論是複姓的鐘離還是單姓的鐘,都發源於今安徽省境內。而後,大致於漢晉之際,則以河南為其繁衍中心,其中以遷入潁川的鐘氏從一開始就著稱於世,後來成為全國各地鍾氏的主要來源。

先秦時代的鐘姓人,主要居住在楚國境內(今湖北、湖南一帶),從漢代開始以後的一百年內,潁川長社(今河南長葛)一直是鍾氏的發展中心,晉代從中原遷入福建省共13人,其中有鍾姓,與此同時,鍾氏還有遷居今紹興的南朝末、隋初有鍾士雄,曾當過南朝陳伏波將軍,史書中稱他為“嶺南酋帥”。自東漢末年乃至明、清兩代,鍾氏祖先陸續從山東、河南中原潁川流域幾度南遷,歷經一千多年的輾轉遷徙,先期定居江西、福建,其後續遷至廣東、廣西。而玉林鐘氏遷徙路線大致為:河南省長葛市—江西省贛州市興國縣—浙江省湖州市吳興區—廣東南雄珠璣巷—廣東江門新會—廣東東莞—廣西玉林。

為了梳理玉林鐘氏的發展脈絡,鍾氏後人歷時七年時間,翻山越嶺、實地走訪,以各宗支舊譜和古碑文記載為原始材料,集體編撰了40餘萬字的《玉林鐘氏聯譜》。該族譜詳實地記載了玉林鐘姓支系的分佈情況。玉林境內鍾姓大多數都是鍾宜萬的裔孫,分佈在玉林各縣(市、區)。其中,玉州區鍾氏主要分佈在玉城街道州珮社區、南江街道竹美社區、城北街道鍾周村、仁厚鎮嶺底村等;福綿區鍾氏主要分佈在成均鎮和合村小村、沙田鎮沙田村等;北流鍾氏主要分佈在北流鎮、民樂鎮、鴨埌鎮、塘岸鎮、六麻鎮、大里鎮等鄉鎮;容縣鍾氏主要分佈在容州鎮;興業鍾氏主要分佈在賣酒鎮、小平山鎮、大平山鎮、蒲塘鎮、北市鎮、城隍鎮、龍安鎮、石南鎮、葵陽鎮、山心鎮等鄉鎮;博白鍾氏主要分佈在博白鎮、英橋鎮、松旺鎮、徑口鎮、亞山鎮等鄉鎮;陸川鍾氏主要分佈在馬坡鎮、珊羅鎮等鄉鎮;玉東新區鍾氏主要分佈在茂林鎮陂耀社區等。而鍾宜萬的後裔也有在貴港市桂平市、欽州市浦北縣、來賓市象州縣等地繁衍生息。

據記載,除了鍾宜萬支系外,元、明、清時期,又有不少鍾姓支系陸續從廣東、福建遷居玉林。各分支系大致分佈簡述如下:

鍾連登、鍾連達、鍾連開、鍾連陞、鍾連高支系主要聚居在玉東新區陂耀社區、新寨社區,系清順治年間從廣東興寧遷入,繁衍人口約2500人。

鍾民安支系主要聚居在福綿區沙田鎮、興業縣高峰鎮,公元1686年由廣東連平落籍福綿區沙田鎮,1687年鍾民安攜幼子移居興業縣高峰鎮,繁衍人口約1800人。

鍾粵秀支系,清乾隆乙未年(公元1775年)先遷藤縣桃源垌村,己亥年(公元1779年)遷入興業縣山心鎮,繁衍人口約1100人。鍾全支系原籍廣東羅定市,約在公元1700年至1710年間遷入興業縣龍安鎮,繁衍人口約1300人。

鍾儒先、鍾儒元兄弟二人原籍廣東嘉慶洲珠璣巷,清乾隆年間,鍾儒先定居福綿區新橋鎮,鍾儒元移居玉東新區茂林鎮金谷社區,該支系繁衍人口約500人。

鍾品良支系,清乾隆丁卯年(公元1747年)從廣東珠璣巷大園田村遷入玉東新區茂林鎮陂耀社區,同年遷居北流市塘岸鎮馬八村,繁衍人口約400多人。

鍾維仁支系清乾隆年間由廣東平定遷入興業縣城隍鎮塘肚村,後又分支官村、大里村。

鍾騏駰支系,約明末隨移民潮,從廣東東莞茶園村遷入陸川縣清湖鎮新官村,繁衍人口約5500人。

鍾雄萬支系約於明朝中期從廣東東莞茶園村遷入北流市六麻鎮,繁衍人口約5000人。

鍾育萬支系約於宋末元初廣東東莞茶園村遷入高州,其第13 代裔孫分遷至北流市隆盛鎮、陸川縣清湖鎮,繁衍人口約6000人。

鍾孟昂約於明朝中期(公元1540年)隨移民潮定居廣東廉江,其後世裔孫遷居博白縣,聚居在博白縣英橋鎮、新田鎮、松旺鎮、龍潭鎮、大垌鎮、寧潭鎮、大壩鎮等鄉鎮。

鍾宗達、鍾宗浩支系明朝中葉從福建省金豐縣新秀鄉(今平和縣秀峰鄉龍嶺村)遷入博白縣菱角鎮,繁衍人口約1200人。鍾維傳支系公元1679年間從廣東英德遷入博白縣博白鎮。

「玉林鐘氏」忠義愛國聲名遠 明理致用世澤長

「玉林鐘氏」忠義愛國聲名遠 明理致用世澤長

鍾氏家族有著濃烈厚重的宗族文化,縱極千年久遠,橫涉萬里之遙。漢晉時代,鍾姓就成為功勞卓越的著姓望族。自鍾繇開始,人才輩出,錄入史書的鐘氏名人數以百計:有春秋時期精於音律的“知音遺範”鍾子期;三國魏大臣、著名書法家“墨瀋流芳”鍾繇;唐朝江南第一宰相“越國流芳”鍾紹京;南朝文學評論家鍾嶸;清代著名翻譯家鍾天緯……

玉林鐘氏始祖宜萬公,是南宋廣南西路提刑正三品官,有著彪炳青史的抗金事蹟。遷徒玉林700多年,至今開枝散葉近300個村、人口10多萬人。

鍾氏後裔耕讀傳承,崇文尚武。《鬱林州志》記載:鍾姓清代進士有鍾章元、鍾鬱珖、鍾瑛、鍾承堂、鍾承祺等5人,舉人有鍾昌等29人,秀才不勝其數。到了現代,玉林鐘姓也是人才輩出,不僅走出了一位新中國國家郵電部部長鍾夫翔,他的兒子鍾嘉飛、媳婦江洪屬雙少將。鍾氏家族文明,從“守家訓、遵族規”,到“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道德理念,是鍾姓獨特的精神標識。後裔遵循著“繼先人之品善,啟子孫之遠志”,代代相傳。弘揚宜萬公愛國憂民、忠貞不屈、百折不撓、自強不息的崇高品質和愛國主義精神,成為鍾氏人家的一種正氣、一種美德、一種風尚、一種傳統、一種族規、一種家訓……

浩蕩千秋的鐘氏血脈相承相連,展示著鍾家人創造歷史的文明與風采,彪炳著鍾家後裔鑄就人格尊嚴與輝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