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5 北洋水師:一個李鴻章“偷”來的艦隊

提起甲午海戰,很多國人無不惋惜,從此奠定了清朝和日本的戰略格局。當時北洋水師參與的艦船12艘,日本也是12艘,經過5個小時的鏖戰,中方被擊沉了4艘,重傷了4艘,而日本重傷了4艘,但是沒有一艘沉沒。其實戰爭過程並沒有像結果那樣一邊倒,反而北洋水師很有機會打贏這場戰爭,或者說不至於輸的這麼慘,就像足球比賽,勝敗往往就在一瞬間。

北洋水師:一個李鴻章“偷”來的艦隊

戰鬥過程中中方一度有機會擊沉日本的主力戰艦,近在咫尺的魚雷卻從敵艦下方穿過,而我方主力戰艦炮臺在剛開始就被擊中。而且當時北洋水師戰鬥意志頑強,並不是後來史書上記載的士氣低落。北洋水師的失敗確實讓人惋惜,但是如果回顧北洋水師的建立,更是經歷非常多的曲折,最後李鴻章都承認:

“我辦了一輩子的事,練兵也,海軍也,都是紙糊的老虎,何嘗能實在放手辦理?不過勉強塗飾,虛有其表,不揭破猶可敷衍一時。如一間破屋,由裱糊匠東補西貼,居然成一淨室,雖明知為紙片糊裱,然究竟絕不定裡面是何等材料。即有小風小雨,打成幾個窟窿,隨時補葺,亦可支吾對付。乃必欲爽手扯破,又未預備何種修葺材料,何種改造方式,自然真相破露,不可收拾,但裱糊匠又何術能負其責?”

北洋水師:一個李鴻章“偷”來的艦隊

北洋水師建立背景

讓我們把時間倒回到甲午戰爭前的1874年,清王朝當時面臨內憂外患,首先是英國與南疆簽訂了《英阿條約》,並在喀什設立了領事館;西北這邊,沙俄拒絕歸還伊犁;陝甘總督左宗棠剛剛鎮壓回族叛亂,還在為伊犁事情籌集糧餉;英國又在中緬邊境,釀成了馬嘉理案,導致清廷簽訂《煙臺條約》;同時中法矛盾加劇,越南問題劍拔弩張;日本藉口琉球朝貢日本的船隻飄到臺灣,導致遭到土著殺害54人,日本藉此準備侵佔臺灣。

此時同治大婚已花費了2000多萬兩白銀,清廷財政出現嚴重虧空。而新皇帝想盡早擺脫慈禧的控制,於是著力修建頤和園讓太后搬過去,同時也為慈禧四十壽辰助興。恭親王奕訢等十幾位朝廷重臣,卻極力反對,列出了朝廷要支出的重要事項。但是同治皇帝一怒之下,革去恭親王一切差事。

北洋水師:一個李鴻章“偷”來的艦隊

福建方面奏報臺灣軍務,皇帝只好恢復了恭親王軍機大臣的職務,而此時同治帝也知道恭親王的重要性,於是革去了他的世襲罔替,降級為郡王。得知消息的慈禧,趕忙出面,要求停建圓明園,並恢復恭親王一切職務。

表面上看修建圓明園是為了給太后祝壽,實際上是皇上、太后與親王大臣互相之間博弈的砝碼,這也為日後借調北洋軍費埋下伏筆。從1861年政變到現在,慈禧羽翼還未豐滿,還需要仰仗恭親王,特別是在外交上,恭親王經驗老道,老成持重。在與日本談判中,最後簽訂了《北京專條》,賠償日本白銀50萬兩,趕在太后大壽之前處理臺灣危機。

北洋水師:一個李鴻章“偷”來的艦隊

1874年年底,不到20歲的同治皇帝卻突然駕崩了,此時慈禧重新出山,她立了醇親王奕譞4歲的兒子載湉做皇帝,年號光緒。就在同治駕崩前,朝廷宣佈任命直隸總督李鴻章榮膺文華殿大學士。

日本的突然崛起,特別是《北京專條》的簽訂,讓當時朝廷上下大為震驚,恭親王以總理衙門的名義,列出了練兵,造艦等六條,要求各督撫大臣商議,由此掀起了晚清第一次關於海防的大討論。

北洋水師:一個李鴻章“偷”來的艦隊

左宗棠

各地督府討論了近半年,有的主張直接購買國外的戰艦;有的主張以海防為主,在沿岸多建一些炮臺;有些主張加強江河防衛,以長江水師為主。其實當時爭吵最激烈的不是建立什麼樣的水師,而是邊塞和海防哪個優先發展,當然主張邊塞優先的是左宗棠,海防優先的是李鴻章。

李鴻章在他的《籌議海防折》中,對當今海防形式進行了詳細的分析,他認為此時我們的東南沿海,海域廣闊,但是我們的基礎建設非常薄弱,我們遇到的問題是中華2000多年來沒有遇到的問題。李鴻章認為失去西北,整個帝國不會傷到元氣,而西北每年的軍餉可以用來加固海防。最後經過一個多月的激烈辯論,海防塞防並舉,兩邊同時辦,這種什麼都想要的結果就是,水師的軍費實際上是無著落的。

北洋水師:一個李鴻章“偷”來的艦隊

李鴻章

北洋水師的建立

光緒元年任命李鴻章辦理北洋海防,沈葆楨辦理南洋的海防,可是李鴻章只有一個空名頭。李鴻章要人沒有人,要錢沒有錢,完全需要自己白手起家,就像淮軍起步階段一樣,有的只有政策。

按照最初的設想,海防的財稅來源是每年從海關稅收中劃撥200萬兩,從江蘇、浙江、福建、廣東等沿海省份中抽調200萬兩,分別劃撥給沈葆楨南洋水師,以及李鴻章的北洋水師。當時李鴻章寫信給沈葆楨,力陳北洋保護京畿重地的重要性,沈葆楨也非常爽快就答應了,把本是南洋水師的配額劃撥給了李鴻章。但是實際到賬的銀兩寥寥無幾,不是沈葆楨耍心機,而是為了西北防務,海關稅收進行抵押貸款,各地省份稅收更是難以徵收上來。

北洋水師:一個李鴻章“偷”來的艦隊

沈葆楨

沈葆楨和李鴻章是同一年進士,他已經負責辦理福州船政局多年,是當時清朝對現代海軍比較瞭解的官員。清朝現代海軍第一批人才悉數出自福州船政局,其實最早的福州船政局也是左宗棠提出,並上奏朝廷建立的,但是他在準備的過程中,調任為陝甘總督,於是邀請丁憂在家的沈葆楨出來幫忙。

1867年的清朝,科舉是所有青年人的正途,所以福州船政局在當時只要身體健康的,能簡單識字的都招了進來了,包括後來的北洋水師的劉步蟾、林泰曾、方伯謙等人。這也為日後北洋水師的閩系與非閔系的矛盾埋下隱患,早期福州船政局邀請法國人日意格輔佐,來做總教官,完全按照現代海軍的方式教育船員。而後的北洋水師讓福州船政局的嚴復來做總教練,訓練方式,以及建制等方面,都有大幅度退步。

北洋水師:一個李鴻章“偷”來的艦隊

福州船政局第一批學員

李鴻章知道建立北洋水師,沒有錢可以想辦法籌集,但是沒有人才,一切都是空談,而人才又急不得,需要慢慢培養。1875年北洋水師建立初始,李鴻章讓第一批學員進行4年的系統學習,還有4年的海上訓練,是當時清朝最接近近現代海軍的人才。1877年,在沈葆楨和李鴻章保薦之下,當時有12名學員被派往歐洲留學,3年後這批學生回國,其中有9人被李鴻章拉攏到北洋水師。

“偷”來的艦隊

李鴻章不但從沈葆楨那裡“借”來了無數人才,同時在買艦艇上也花費了不少心思。李鴻章一開始就主張購買外國艦船,對福州船政局自己製造的輪船是看不上的,但是買什麼樣的船隻,以及用什麼錢買,卻是李鴻章需要仔細考量的。

北洋水師:一個李鴻章“偷”來的艦隊

當時福州船政局已經有很多小型艦船,需要幾艘大的鐵甲船來組成一支完整的艦隊。而李鴻章的北洋水師剛剛成立,需要的是錢,哪怕是小的艦船也可以。但是如果一旦購買了大型的鐵甲船,肯定要劃撥給了福州船政局,所以李鴻章對於購買船隻這事上,一直不太積極。

1879年,李鴻章籌集了上百萬兩的白銀,準備購買鐵甲船,恭親王得知以後,有意發展南洋水師,於是奏請朝廷讓南洋水師購買。結果李鴻章改變了策略,取消鐵甲船,購買了2艘中型的巡洋艦。於是讓南洋水師的鐵甲船計劃再一次擱置,為此沈葆楨在病逝之際,還對李鴻章耿耿於懷。

北洋水師:一個李鴻章“偷”來的艦隊

沈葆楨死後,南洋水師再也沒有能夠和李鴻章一爭高下之人了,由於日本侵佔琉球,讓大清朝廷重視海防,而李鴻章更是利用南洋水師的衰落,上演了一場購買艦艇的調包計。

因為李鴻章多年操辦洋務,因此購買艦船等事宜都交託給他辦理,福建籌措了130萬兩白銀,本計劃購買4艘近海炮船,李鴻章得知以後,奏請朝廷補貼40萬,於是南洋考慮購買2艘巡洋艦。而此時李鴻章經過多方考察,得知當時最先進的鐵甲船是的“定遠號”和“鎮遠號”。

北洋水師:一個李鴻章“偷”來的艦隊

但是這兩艘船的造價要近140萬兩白銀,如果算上回國的路費,共計需要300多萬兩白銀,挪用南洋水師的購船費用也只能購買1艘。李鴻章建議從淮南北鹽商中籌捐報效銀100萬兩,又從各省劃借輪船招商局的官款中撥出100萬兩,湊齊船款。購買“定遠號”和“鎮遠號”之後,他還用餘款再湊一點錢,買了“致遠號”巡洋艦。至此,幾乎是不費自己海防經費一分錢,李鴻章就完成了購置鐵甲艦的夢想。

自從鎮壓太平天國之後,地方勢力崛起,在籌建水師上,名義上有清廷主辦,但是必須仰仗地方的大吏,所以沒有一個統一規劃,有多少錢買多少錢的,中間更是牽扯各方利益,採購艦船的國家以及艦船型號五花八門。

北洋水師:一個李鴻章“偷”來的艦隊

中法戰爭

1884年,在慈禧五十大壽之際,中法戰爭打響,福建水師全軍覆沒。1885年,左宗棠突然病逝,朝廷當中懂洋務,能制衡李鴻章的又少了一位,於是清廷海防全依靠李鴻章一人。這也為李鴻章興建北洋水師提供便利,於是李鴻章又為北洋水師購買了“致遠號”、“靖遠號”、“經遠號”、“來遠號”,從此北洋水師初步成形。

1888年,慈禧為自己的頤養天年的“三海”花費了600萬兩白銀,但是她還不滿足,打算重修圓明園,但是國事艱難,修圓明園需要花費近幾千萬兩白銀,非常不現實,於是醇親王等趁機提出以恢復昆明湖水操的名義,復修清漪園,改名頤和園。因為其工程量巨大,因此挪用北洋經費。直到1895年甲午戰爭,北洋水師沒有再購買任何一隻艦艇。

北洋水師:一個李鴻章“偷”來的艦隊

慈禧在頤和園內賞雪

1886年北洋水師到訪日本,本意是展示實力,震懾日本,也確實達到了目的。《東京朝日新聞》發表“清國水兵現象”為題的報道:

以前來的時候,甲板上放著關羽的像,亂七八糟的供香,其味難聞至極。甲板上散亂著吃剩的食物,水兵語言不整,不絕於耳。而今,不整齊的現象已蕩然無存,關羽的像已經撤去,燒香的味道也無影無蹤,軍紀大為改觀。水兵的體格也一望而知其強壯武勇,唯有服裝仍保留著支那的風格,稍稍有點異樣之感。

沒想到這次炫耀之旅,刺激到了日本,第二年日本軍費猛增30%,在隨後的時間裡購買了4艘鐵甲艦,6艘巡洋艦。

北洋水師:一個李鴻章“偷”來的艦隊

1894年,甲午戰爭爆發,李鴻章經營25年(1870~189)的水師,全軍覆沒。在政治上,李鴻章也形同廢人。

《龍旗飄揚的艦隊》,姜鳴著;《北洋海軍與晚清海防建設》,戚海瑩著;《近代中國史綱》,郭廷以著;《清日戰爭》,宗澤亞著;《龍的航程》,吉辰譯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