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1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補課不如補閱讀|5個方式,培養孩子閱讀力

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建議》中說:“

閱讀是對‘學習困難的’學生進行智育的重要手段。學生學習越感到困難、在腦力勞動中遇到的困難越多,他就越需要多閱讀。”

可見閱讀對於提高成績的重要性。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補課不如補閱讀|5個方式,培養孩子閱讀力

人民日報也曾刊文,提醒父母要鼓勵孩子根據興趣進行大量閱讀。

作為父母,加大對孩子閱讀能力的培養,在長遠來看,更有利於孩子取得好成績,可以說是“一筆穩賺不賠的買賣”。

那麼,閱讀,具體是如何幫孩子們提高成績的?

01 閱讀能力強的孩子,成績往往更好

經常有家長和我說:“我家孩子小學成績特別好,成績排名也不錯,可為什麼一到初中(高中)成績就掉下來了?”

這種現象其實並不罕見。

網上一則調查指出:

在小升初的過渡期,僅有18%的學生能順利過渡,適應初中學習狀態。30%的學生會出現成績直線下降、甚至厭學的現象。剩下52%的學生則往往因為不會學習,導致上初二時成績暴跌。

出現這種情況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

小學時期閱讀不夠。

小學成績具有很大的欺騙性。因為小學時期需要學習的知識內容簡單、結構單一,僅靠大量寫作業或者是頭腦聰明,就可以取得好成績。

而這樣培養出來的孩子,閱讀能力薄弱、知識結構單一,到了初中,需要面對大量的、複雜的學習任務時,就會感到力不從心,出現上面的“成績突然暴跌”的現象。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補課不如補閱讀|5個方式,培養孩子閱讀力

與之對應的是那些從小就大量閱讀的孩子。他們上小學時可能成績平平,但博覽群書時培養的閱讀能力、快速接受複雜知識的能力等,往往能讓他們在上初中時,成績一鳴驚人、後發制人,潛力無窮。

正如著名教育家、作家尹建莉老師,在《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中說的:

酷愛閱讀的孩子,學習更有爆發力。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補課不如補閱讀|5個方式,培養孩子閱讀力

所以家長切記:

小學時期,千萬不要過分看重孩子成績,用作業和習題大量擠佔孩子的時間。這恰恰才是孩子在初中學習時後繼乏力的主因,無異於是捨本逐末,丟了西瓜撿芝麻。

02 補課不如補閱讀

孩子數理化成績不好,大多數家長的第一反應就是:去給孩子補課。

這其實是“頭疼治頭,腳疼治腳”的辦法,效果極其有限。

一位從教20年的老班主任,在回答家長“如何幫孩子提高數學成績”這個問題時,說了一段很經典的話:

“孩子想要學好數理化,必須得多讀書,特別是歷史、地理、自然科學等方面的書。讀書多的孩子思維活躍、知識面廣,到了初二更能顯露出明顯的優勢。您如果想讓孩子學好數學,必須從現在起就讓她養成讀書的習慣。否則,我再怎麼輔導,孩子數學成績也不會有太大的提高。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補課不如補閱讀|5個方式,培養孩子閱讀力

大量閱讀,可以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孩子的總結、歸納能力,閱讀理解能力,提高思考的深度和廣度,而這恰恰是學好理科,甚至是每一門學科所必備的基本學習能力。

同時,從小就培養孩子大量閱讀的習慣,還可以提高孩子的智力。

現代心理學研究已經證明: 智力上後天的發展和塑造最重要的技術手段就是閱讀。

  • 人通過語言來進行思考,而獲得大量優質語言的最佳途徑便是閱讀。
  • 新知識,是舊知識的遷移。在已有舊知識的前提下,理解、學習新知識效果更好。而閱讀可以拓寬見識、讓人獲得大量知識,提高知識獲取和轉化效率,吸收新知識更加容易。

想提高成績,補課不如給孩子補閱讀。

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一個不閱讀的孩子就是學習上潛在的差生。再怎麼補課都是補不回來的。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補課不如補閱讀|5個方式,培養孩子閱讀力

03 5個培養孩子閱讀能力的技巧

既然大量閱讀有這麼多的好處,那麼,家長可以用哪些技巧來培養孩子的閱讀能力力呢?

筆者認為,不妨從下面5個方面著手,去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

1、營造閱讀環境

法國哲學家愛爾維修有句名言:“人是環境的產物”。

這句話得到了很多人的贊同。

比如,《少年派》中閆妮削尖了腦袋,也要將女兒林妙妙送進重點高中。談到為啥要這樣做時,她說了一句非常經典的話:跟著好人學好人,跟著巫婆學下神。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補課不如補閱讀|5個方式,培養孩子閱讀力

俗話說:“久居蘭室不聞其香,久居鮑市不聞其臭”,也是這個道理。

培養孩子閱讀習慣時,這個道理同樣適用。具體可以這樣做:

  • 有條件的話,給孩子單獨佈置一間書房;或者,退而求其次,在孩子的臥室中佈置一個讀書角。
  • 收起家中的平板、手機等電子產品,放在孩子看不到的地方。
  • 將電視機從客廳轉移到父母的臥室。
  • 將圖書放在孩子隨手可及的地方。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補課不如補閱讀|5個方式,培養孩子閱讀力

2、家長以身作則

小孩子是沒有分辨能力的。

通常是,家長看電視,他就跟著看電視;家長玩手機,他就跟著玩手機。

所以,作為與孩子接觸最多的人,家長的行為,對孩子的習慣、行為養成,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想要培養出一個熱愛閱讀的孩子,家長自己首先就要熱愛閱讀。

想讓孩子熱愛閱讀,自己卻抱著手機不放,是行不通的。

當然,這不是要家長完全放棄娛樂時間。

筆者更建議的是,家長每天規劃出一小塊時間來,陪著孩子閱讀,做好表率作用。這個時間可以不長,但卻一定要有。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補課不如補閱讀|5個方式,培養孩子閱讀力

另外,在玩手機、看電視等時,儘量避開孩子。否則孩子心裡也會不平衡:憑什麼要我看書,你自己卻能玩手機呀?進而催發出孩子對閱讀的牴觸情緒,得不償失。

3、固定每天讀書的時間

我們習慣了一日三餐,到點吃飯。做這個就像是印在腦子裡一樣,不會覺得費力氣。這就是養成習慣的好處。

培養孩子閱讀能力也是一樣,貴在有恆,每天讀一點,養成習慣,而不是某一天突然讀很多,剩下的日子就不讀了。

正如毛澤東主席所說的:苟有恆,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無益,莫過一日曝十日寒。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補課不如補閱讀|5個方式,培養孩子閱讀力

培養孩子閱讀能力時,筆者也建議各位家長:

找一個固定的時間點讀書,一開始不必追求讀書的時長,而是追求每天堅持讀下去。

這樣,隨著時間的累積,到點讀書,對孩子來說就像吃飯喝水一樣正常了。

4、巧用懸念引導孩子自主讀書

一開始讀書時,很多孩子會覺得沒興趣,不想讀,堅持不下去。

這是很正常的現象。父母這時候著急上火、逼著孩子讀書是沒用的,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

這時候,就可以學學著名教育家、作家尹建莉老師的做法:

尹建莉老師的女兒,一開始也不愛讀書。尹建莉老師是怎麼做的呢?

她先去挑選出有趣的、孩子能聽懂的長篇故事童書,每天給孩子講一點兒書中的故事,故事是連載的,可尹建莉老師每天只講一點,講完就不講了。像追劇一樣, 孩子被故事吸引,特別想知道接下來的發展情節,最後挨不住,就自己主動捧過書去看了。

這是一個非常好的興趣引導案例。

我們不是要逼著孩子讀書,而是要讓孩子愛上讀書,這樣孩子才能更長久的看書、汲取書中的知識。

5、給孩子表現自己讀書內容的機會

人都有表現自己的天性。

如果自己的勞動成果得到別人誇獎,會做的更起勁。比如我們工作中,如果被領導表揚了,在接下來的工作中會更加細心、努力。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補課不如補閱讀|5個方式,培養孩子閱讀力

在培養孩子讀書時,這個道理同樣適用。

讓孩子的讀書成果,獲得表揚等正向反饋,有利於激勵孩子繼續讀下去,從而形成正向循環。

具體,父母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去做:

  • 讓孩子講故事給父母聽,表現出興趣,並且向孩子“催更”
  • 讓孩子在親戚面前講述自己在書中看到的故事
  • 鼓勵孩子講讀到的故事,講給小夥伴聽
  • 錄製孩子講故事的視頻,發到朋友圈
  • 在親戚、朋友面前,不吝於誇獎孩子的讀書成果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補課不如補閱讀|5個方式,培養孩子閱讀力

最後,總結一下:

1.酷愛閱讀的孩子,學習更有爆發力。初中時,成績更加有可能一鳴驚人、快速提高。

2.補課不如補閱讀,更能幫孩子提高成績。閱讀可以培養孩子總結、歸納能力,閱讀理解能力等,提高思考的深度和廣度,這是學習所有學科必備的基礎學習能力。

3.想要幫孩子提高閱讀能力,父母可以從營造閱讀環境、家長以身作則、固定每天讀書的時間、巧用懸念引導孩子自主讀書、給孩子表現自己讀書內容的機會等5個方面入手。


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內容,你對於培養孩子閱讀能力,有什麼心得?歡迎在評論區和我討論。

更多學習方法、家庭教育類文章,請點擊我的主頁查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