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2 賈府敗落,王夫人為何不接受管家林之孝和王熙鳳裁撤人員的建議?

賈府敗落,王夫人為何不接受管家林之孝和王熙鳳裁撤人員的建議?

在眾多解讀《紅樓夢》的著作中,我獨愛白先勇先生對它的一番評價:

“我想,讀了《紅樓夢》跟沒讀《紅樓夢》的人有所區別,讀了《紅樓夢》,對於中國文化的底蘊一定多一層瞭解。年輕人無法一下子抓住它的精髓,若是每過十年看一次,真的越來越感覺這一本小說是天數,要完全瞭解它實在不容易,可能要自己經歷一些人生的滄桑,才能真正瞭解它告訴我們什麼。”

如今的我正處在第一個十年中。在世事中沉浮過才能深刻理解書中人物的喜怒哀樂。

就如十年前,我看第五十回至第八十回的時候,完全不能理解王夫人的想法,明明賈府一點一點的在敗落,家中下人不服管教,中飽私囊,作為當家人為何要拒絕鳳姐裁撤下人以節約開支的建議呢?

我一度認為王夫人自私、平庸、毫無管家才能,在即將傾倒的大廈面前一味地裝聾作啞、自欺欺人,以為這樣就能延緩賈府敗落的腳步。

不過是螳臂當車罷了。

賈府敗落,王夫人為何不接受管家林之孝和王熙鳳裁撤人員的建議?

十年後的今天,我翻開《紅樓夢》,重新看這八十回的故事,才發現原來在自欺欺人行為的背後有著賈府主子們最真實、最迫切的訴求。

一切的一切都源於賈府不甘於自身的向下滑落卻又無能為力,只能依靠維持昔日的消費做著白日夢而已。

今天我不想講某一個人物的悲歡離合,只想從王夫人拒絕王熙鳳和管家林之孝關於裁撤人員的建議來談談賈府這個“富不過三代”的悲劇。

賈家以軍功起家,兄弟二人均被封公爵(古代社會的等級順序是:公侯伯子男),長兄被封寧國公,下傳長子賈代化,賈代化傳於賈敬,賈敬傳於兒子賈珍,就是現任的賈家族長。兄弟被封榮國公,下傳長子賈代善(書中賈母的丈夫),賈代善將爵位傳於長子賈赦。《紅樓夢》的故事就從賈珍和賈赦這一代開始。

故事剛開始的時候,從王夫人的陪房周瑞女婿冷子興的口中得知,賈家雖然是鐘鳴鼎食之家,卻一代不如一代,剛剛傳了三代,已經露出了敗落之像。

這“像”就是“生齒日繁,事務日盛,主僕上下,安富尊榮者盡多,運籌謀畫者無一;其日用排場費用,又不能將就省儉,如今外面的架子雖未甚倒,內囊卻也盡上來了。”

賈府敗落,王夫人為何不接受管家林之孝和王熙鳳裁撤人員的建議?

也就是說,賈家現在的人口繁衍的很多,隨之事情也多,賈家上下都心安理得的享受榮華富貴,卻沒有一個可以頂大梁的人,日常花費又講究,節省不下來,如今也只是剩個空架子而已。

後來賈家的發展也正好印證了冷子興的這句話。

賈家除了賈政喜愛讀書之外(最終也沒有讀出名堂,作為外放官吏不能處理好政務,只能當個前途有限的散官),其他人沒有一個想著賈家前途的。賈珍、賈赦、賈璉皆是好色之流;秦可卿的一場葬禮,賈元妃的一場省親幾乎掏空了榮寧二府。

可笑的是賈府的統治者採取的不是縮小規模,勵精圖治,而是通過當東西應急的模式來面對這場財政危機。

記得書中第一次明寫賈家的窘迫,是在第五十三回寧國府在除夕夜祭宗祠的時候。

賈珍和賈蓉收到自己土地產業上的收入是遠遠低於預期的,從賈蓉的嘴裡得知王熙鳳和鴛鴦偷出賈母的東西換了銀子。這是衰敗的初顯徵兆,只可惜作為賈家族長的賈珍並沒有重視,選擇了自己受點委屈節省一些花費以維持昔日的顏面。

賈府敗落,王夫人為何不接受管家林之孝和王熙鳳裁撤人員的建議?

其實我們都知道,這樣的選擇只能是治標不治本,賈府的根本問題是進賬少,花費多,其根治方法應當是開源節流並進,而賈家的高層均沒有一個採取這樣的辦法。

當王熙鳳把節流的建議呈報王夫人的時候,王夫人的選擇竟然和賈珍一模一樣,連二人說的話都相差無幾,認為如今的家中雖然艱難,卻不至於讓全府的主子裁撤下人節省那幾個錢。“如今我寧可省些,別委屈了她們。以後要省儉,先從我來倒使得。”

以前看這段的時候,我就很納悶,王夫人一個人節省能省下多少?而且她也認為每個小姐們身邊至少有四五個小丫頭子,竟是廟裡的小鬼,根本不頂用,既然下人不頂用還用她們做什麼?這不是人員冗餘、鋪張浪費嗎?既費錢又不好管,何必呢。

現在靜下心來仔細想想,實際上不是賈府的高層不願意裁撤人員,而是不能裁撤。

從經濟學的角度上看,消費尤其是炫耀性消費不只能滿足個體需求,還代表著一種社會階層和情感意義。

就像一個月薪4000元的姑娘,卻揹著一個3萬多塊的奢侈品包包,這個包包不僅僅能滿足姑娘的虛榮心理,最重要的是她需要通過名牌包包向別人展示她所處的社會階層,以名牌包包為紐帶,讓她能鏈接到名牌階層的人員和資源。

賈府敗落,王夫人為何不接受管家林之孝和王熙鳳裁撤人員的建議?

消費不僅是一種“區隔人群”的重要形式,同時也是建立人際紐帶的途徑。

同理,賈府的高層也是這種心理。

一方面賈府需要通過下人和丫鬟來彰顯自己的權貴地位,避免向較低的社會階層流動;另一方面通過下人和丫鬟裝點起來的門面能讓賈府繼續鏈接到四王八公集團的資源,藉助這些人的力量延遲末世的來臨。

因為這個時候的賈府已經沒有一個拿得出手的人,子孫們不願意讀書,那些旁支庶族只想著依靠賈府的力量維持生計。不管是從面子上,還是從利益上,賈家的高層都不會裁撤掉下人解決這場財政危機。

至此,整個賈家陷入了一個死局:需要維護自己的地位和既得利益就必須多多的養一些丫鬟和下人,但這些下人們又給賈家帶來新的財政赤字,財政赤字需要縮減開支填平,縮減開支就需要裁撤下人.......

賈府敗落,王夫人為何不接受管家林之孝和王熙鳳裁撤人員的建議?

像不像陷入中年危機的人呢?躺在過去功勞簿上不思進取,這個功勞簿越來越薄,想改變又不甘心放棄一部分現有的利益,整天糾結著,拖延著,幻想著也許有一天情況變好了呢。

只可惜大部分的情況都是以悲劇收尾。

賈府的情況在於破局。不僅僅是破局的謀略還有勇氣——壯士斷腕的勇氣。賈府當權者能夠及時清除一些有異心的奴僕(按照管家林之孝的話說就是把為祖上出過力,現在是閒職,又有產業的人),對秦可卿臨終託夢的內容提前安排一番,也許賈府後來也不至於落得個“樹倒猢猻散”、“白茫茫大地真乾淨”的下場。

沒有改變現狀的勇氣,也不願意放棄既得利益,面對滅頂之災採取拖延政策,把希望寄託在外部而不是本身,不論是對賈府這個龐大的組織還是對個人來說,最終的結局都不會太好。

這也就是老話中的“富不過三代”的悲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