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9 創投經典之戰!3年3倍,IRR90%,醫療界“華為”邁瑞醫療回A股一週年!基石資本張維:有信心,才敢下重注

創投經典之戰!3年3倍,IRR90%,醫療界“華為”邁瑞醫療回A股一週年!基石資本張維:有信心,才敢下重注

編者按:2016年,邁瑞醫療完成從美國私有化迴歸並進行增資擴股,當時30多倍(PE)的入股價格嚇退了很多的機構,但基石資本董事長張維堅持認為有安全邊際的投資是難得和珍貴的,資本市場的非理性繁榮可能會帶來意外驚喜。張維說,邁瑞醫療的安全邊際來源於三方面:一是邁瑞醫療在A股上市沒懸念;二是成長性有保證;三是邁瑞醫療作為龍頭企業,在經濟從增量市場轉向存量市場轉變的大背景下有更強的確定性,更易贏得市場的認可。3年後再來看基石資本這筆投資,獲得了3倍多的收益,遠超張維當時3年1倍的預期。這也再次印證了有安全邊際的投資是獲得高回報的基礎。

A股上市一年,作為醫療界“華為”的邁瑞醫療,市值已漲到私有化時的四倍。即便是上市前入股的投資機構,應該也沒想到漲幅會如此驚人。

當初,邁瑞醫療創始人徐航在私有化迴歸時,詢問基石資本董事長張維:這次投資邁瑞醫療的期望回報率是多少?張維說,3年1倍沒有問題。並且毫不猶豫地重倉了數億元。

如今,邁瑞醫療的表現遠超預期。在2016年邁瑞醫療私有化迴歸接受基石資本等投資機構投資時估值超過500億元,而在目前擁抱核心資產的大背景下,邁瑞醫療市值最高曾達到2400億元。3年時間,漲幅超過3倍,基石資本投資邁瑞醫療的內部收益率(IRR)近90%。

邁瑞起家:用高性價比殺出重圍

80年代、90年代,借改革開放的東風,深圳經濟特區成立了一批當今已成長為巨無霸的公司。

1991年,李西廷、徐航與成明和三個雄心勃勃的年輕人離開了中國醫械界的“黃埔軍校”安科公司,一起成立了邁瑞醫療。在邁瑞做的事,和他們在安科做的,也並沒有什麼大不同:面向臨床醫療設備的研發和製造。當時,華為也不過才成立了4年時間。

創始人之一的徐航講起曾經的創業艱難,仍然歷歷在目:第一次去北京參加展會,只租得起半個展臺,他一人身兼銷售業務員、技術工程師等數職,口水說幹,才有人願意瞭解這個全新的品牌。但有了第一個客戶,邁瑞的生命力開始體現出來:從鄉鎮農村醫院等中低端市場起步,以高性價比吸引客戶,同時加大自主研發,不斷擴大市場影響力。但當時國內的醫療器械市場,中高端都被西門子、飛利浦等外資企業把持。

到了2000年,邁瑞開始通過貿易出口的方式進軍海外市場。早期的模式是參加海外展會,尋找合適的代理商,進行粗放式的貿易。在全世界範圍內,由於歐美幾大醫療器械巨頭的壟斷地位,醫療器械價格一直居高不下,而邁瑞憑藉著高性價比,開始在海外市場攻城略地,並在2001年-2008年出現了爆發式的增長,年複合增長率超過80%。

併購是全球醫療器械公司成長的主要策略之一,邁瑞亦是如此。通過併購整合,邁瑞不僅獲得了新技術,還打開了海外市場。2008年至今,邁瑞先後收購了美國Datascope的監護業務、Zonare、武漢德骼拜爾、深邁瑞科技、北京普利生及上海長島等公司。尤其是2008年3月,邁瑞收購了全球最古老的監護品牌——美國Datascope(DSCP.NASDAQ)監護儀業務,同時獲得了Datascope在歐洲的分支業務,同年,其德國、法國和意大利子公司成立;與此同時,邁瑞醫療還整合了Datascope的管理及銷售團隊,由原來的分銷、代理商模式轉變為本地化營銷的直銷模式,依託本地化的營銷團隊,邁瑞醫療逐步打開歐洲市場。而2013年收購Zonare,則幫助邁瑞撬開了高端醫院,包括梅奧、約翰·霍普金斯等的大門。

如果回顧邁瑞前20年的發展,和以華為代表的中國製造業發展有著一樣的軌跡:用高性價比打敗高高在上的外資巨頭,然後重金投入研發,再走出一條適合自己的路。

邁瑞在資本市場上選擇了紐約證券交易所。考慮到國外資本市場對這個行業的瞭解,以及提高品牌的國際知名度,邁瑞當時的選擇無可厚非。

成功投資的關鍵:對估值體系和成長性的把握

邁瑞2006年在美國上市,當年營業收入和淨利潤僅為人民幣15.1億元和3.6億元。在美國上市8年後,邁瑞做到了人民幣80.9億元的收入和11.8億元的淨利潤。

給邁瑞醫療進行估值並不容易。一般情況下,投資者主要考慮上市的可行性和成長性,往往忽略了不同資本市場的估值差異。以邁瑞醫療所在的醫療器械行業為例,在當時的美國市場,美國同類上市公司的平均市盈率是30倍,邁瑞在退市前的市盈率是19倍;美國同類上市公司的平均利潤率是10%,邁瑞是16%。而國內A股同類上市公司的平均市盈率超過40倍,平均利潤率超過15%。

因此,中美兩地資本市場的差異,讓邁瑞的估值長期大幅低於A股上市的同行業公司。邁瑞醫療決定私有化公司並回歸A股。雖然過程一波三折,但最終在2015年11月,各方以28美元每股的價格達成了協議,並在2016年3月完成私有化交易。

私有化後的邁瑞,開始準備迴歸國內資本市場。2016年下半年,邁瑞進行了增資擴股,引進了基石資本、深創投、國壽等多家知名投資機構。

其時,國內股票市場剛剛經歷了三輪股災,市場的整體估值,尤其是創業板,出現了大幅度的下調。對於投資機構而言,2016年整個市場信心不足,邁瑞醫療私有化增資擴股的估值超過30倍,而私募股權機構在一級市場大多數的項目投資估值都在20倍以下。二者之差,一目瞭然。彼時,在邁瑞醫療增資擴股之際,很多私募股權機構頻頻接觸邁瑞醫療,但高估值嚇走了大多數投資機構,敢於下注並下重注的機構更少。因此,如果沒有對邁瑞的很強信心,絕不會下重注。而除了資金上的支持,基石資本也為邁瑞提供了持續的投後服務。

基石資本董事長張維如此解釋投資邁瑞的原因:

第一,邁瑞是中國最大的醫療器械企業,同時作為一家在紐交所上市多年,並且順利完成私有化的企業,邁瑞的規範性沒有問題,因此邁瑞迴歸A股上市沒有懸念;

第二,邁瑞醫療的高增長仍將維持很長的一段時間。這兩個原因,讓投資邁瑞有了很高的安全邊際。張維是一個敢於重倉投入有安全邊際企業的投資人。他很清楚,擁有了安全邊際,就有很大概率帶來高回報。

資本市場的不同特性對估值的影響巨大,對投資收益率的影響甚至是顛覆性的。不同的上市地點,估值差異巨大,A股給予的估值更好,尤其是中小板、創業板,高的年份有60、70倍,目前最新估值分別為26、43倍;美國股市在上漲十年後,目前標普500估值為23倍、納斯達克是31倍,在此前的多數時間裡,美股作為一個成熟市場,估值要低於A股市場;香港市場目前最新估值僅有11倍,估值最低。

“從投資角度來講,如果你對這個問題的認知是含糊的,而不是堅定和尖銳的,你在投資回報上一定是有天壤之別的。”張維說。

在邁瑞私有化之前,基石資本就已經有計劃投資邁瑞,但最終因為創始人的私有化計劃而錯過了。邁瑞在迴歸A股前進行的增資擴股,讓基石得以有機會重新審視邁瑞並最終確認入股。張維認為,邁瑞原有的優勢沒有因為從美股退市而減弱,此外,邁瑞持續的高比例研發投入,超越國內絕大多數器械公司的經銷商管理體系,以及醫療器械國產替代趨勢,都保證了邁瑞迴歸後仍然會有很高的成長性。

能在重新上市前獲得機構投資者的青睞,上市後股價又持續上漲,並不代表市場對邁瑞沒有質疑,包括醫療器械市場是否還有足夠的成長空間、目前邁瑞的估值是否透支了未來的成長性等等。

對於邁瑞迴歸A股後的表現,張維坦言,確實超出了當時的預期。但目前二級市場對龍頭企業、白馬股的追捧,是基於企業的良好業績,而邁瑞業績的持續增長,滿足了投資者,尤其是機構投資者的選擇標準。短期來看,醫療行業的政策紅利,包括分級診療等,還將給企業帶來足夠的成長空間。長期來看,進口替代是大勢所趨並正在加速,市場空間極為廣闊。

張維曾經說過,企業成功是存在標準答案的:第一,要有清晰的戰略以及有足夠的耐心和定力建立組織體系和研發體系;第二,唯有企業家精神,才是帶來百倍回報的根源。

邁瑞過去20多年的成長較好吻合了這個答案。從成立之初,公司從來沒有偏移過自己醫療器械的主業。創始人花了近30年的時間,聚焦在如何把國產醫療器械做得更好。

在正確的道路上一直走下去,走到羅馬,只是時間的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