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6 幸好當年引進的不是幻影2000,否則何來大國重器

在八十年代,我國曾與法國接觸試圖引進其幻影2000戰鬥機,最終因對方獅子大開口,要價過高而作罷,這還只是試探性的談購買,要想象蘇27一樣拿到生產許可證乃至仿製還不知道是什麼價呢!法國人就是這樣,生意歸生意,交情歸交情,一碼歸一碼。

幸好當年引進的不是幻影2000,否則何來大國重器

但平心而論,選中幻影2000也是經過慎重考慮的,其無尾三角翼佈局與發展自米格21的殲7、殲8有很強的延續性,單發的機體也並不比殲8複雜,在仿製的過程中,後兩者的很多經驗完全可以拿來用,會大大加快仿製乃至改進過程。也就不用再去摸索蘇27完全陌生的氣動佈局和不夠緊湊的複雜結構了,這導致殲11的改進一直處於航電雷達等較低的水平,仿製幻影2000可能比仿製蘇27提前很多年完成,對我國的航空工業產生巨大影響。

幻影2000的主業本來就是快速截擊,速度與殲8相當,機動性遠遠超出,更重要的是雷達的下視能力很強,與我國當時攔截低空突防超音速轟炸機的需要非常吻合,尤其是M53渦扇發動機,它的小涵道比單轉子結構,非常適合作為從渦噴向渦扇突破的入門級教材,對我國來說這極為珍貴。有了M53也許太行就不會經歷後來的那麼多坎坷,我國從仿製渦噴發動機一下子跳躍到自研大推力渦扇發動機,這跨度實在太大了。

幸好當年引進的不是幻影2000,否則何來大國重器

但幻影2000的缺點也是顯而易見的,作為輕型戰鬥機,其尺寸還沒有殲8大,改進潛力太小,也就談不上殲11系列令人眼花繚亂的型號了。更重要的是它的航程太短,比殲8ll強不了多少,不適合幅員遼闊的我國,也不符合我國向戰略空軍發展的方向。如果引進了幻影2000,很可能就抓不住後來千載難逢的機會,引進蘇27了。

當時如果有引進蘇27的機會,我國是絕不會考慮幻影2000的,重型戰鬥機是每一個有大國之志的國家夢寐以求的,即使付出的代價大一點,也是值得的,尤其是在日本已經擁有F15的情況下,更是如此。

幸好當年引進的不是幻影2000,否則何來大國重器

當時我國與西方只是處於短暫的關係緩合階段,存在著很大的不確定性,一旦形勢變化,會使幻影2000項目處於非常尷尬的境地。我國引進的黑鷹直升機就是一個例子,中美交惡之後,零部件供應馬上就失去了保障。

總之,我國引進仿製蘇27雖然經歷了一些暫時的困難,但它有更穩定的國際環境支持,也更符合空軍未來的發展方向,從總體上看這是最佳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