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4 拆遷時做“釘子戶”違法嗎?

拆遷時做“釘子戶”違法嗎?

近年來,國家為了改善舊的、環境不好的區域,全面進行了棚改項目,對很多地方進行拆遷。但在拆遷過程中,有部分被拆遷方因補償問題與拆遷房之間產生了矛盾,這部分被拆遷方被稱為“釘子戶”。那麼釘子戶是否違法呢?

拆遷時做“釘子戶”違法嗎?

對於這個問題,法律並沒有明確規定是否合法,只有在現實生活中存在的具體問題中認定該問題。在建設房屋時,當事人應事先依據行政區劃,去有關部門提出申請,獲得建設房屋的許可證之後方可動工,完工後應依法登記房屋。在判斷“釘子戶”是否違法時,具體需要結合案件情況具體分析。

一、違章建築中的釘子戶

根據我國的物權法和行政法規定,沒有經過法定程序建設的房屋屬於違章建築,是不受法律保護的,當事人對該房屋不享有所有權,因此建築一旦被認定為違章建築,除非行政機關有不法行為,當事人就不能阻止其實行強制程序,這種情況下的釘子戶是違法的。

拆遷時做“釘子戶”違法嗎?

二、房屋拆遷中的釘子戶

房屋拆遷需要區分是合法拆遷與非法拆遷。

1、合法拆遷

近年來,“拆二代”一詞興起,很多人想要“一拆暴富”,不願意同意拆遷方提出的拆遷補償協議,法律規定當事人之間應平等的協商補償協議,就賠償的價款進行協商,每個地方跟每個地方的拆遷補償標準都不同,但協商處理不等於漫天要價。

若因被拆遷方漫天要價,導致雙方無法協商一致的話,拆遷人可以向法院申請強制拆遷程序,法院可能會因為工程涉及公共利益、當事人不搬離理由不合法而要求釘子戶搬離,同時在法定的範圍內給予賠償,當然被拆遷者也可以提出行政或者民事訴訟維護自己的權利。

拆遷時做“釘子戶”違法嗎?

2、非法拆遷

在拆遷過程中,拆遷方可能會面臨種種壓力,導致拆遷者在不情願的情況下籤訂了不平等合同。行政機關或者開發商在拆遷時應履行法定的拆遷程序,拆遷人向有關政府規劃部門申請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編制拆遷計劃和方案併發布公告,與被拆遷人協商簽訂房屋拆遷補償安置協議,支付相應的價款,若拆遷者違反了上述程序,則應認定為非法拆遷,當事人有權提起民事訴訟或者行政訴訟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

拆遷時做“釘子戶”違法嗎?

若有更多法律問題,請在各大應用商城下載律律法律諮詢APP,律師秒回哦!

拆遷時做“釘子戶”違法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