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3 語言學大師王力的語言必修課:在平仄韻律中,遇見唐詩宋詞元曲

王力先生是罕見的全面的漢語語言學大師,中國現代語言學奠基人之一,被《南方日報》評為

“中國百年來最卓越的語言學家”。先生深入研究漢語音韻學、漢語詩律學、漢字改革等,著有《王力全集》20卷,其研究成果深深影響當時、現在和未來。

語言學大師王力的語言必修課:在平仄韻律中,遇見唐詩宋詞元曲

王力(1900.8.10-1986.5.3)

為迎接王力先生誕辰120週年,在先生的百萬文字中精選出極具代表性的詩詞常識、散文和語言課,彙編為《平平仄仄平平仄》一書。書中首度獨家推出“詩詞常識”,在平仄韻律中解讀詩詞奧秘,邂逅漢語之美

語言學大師王力的語言必修課:在平仄韻律中,遇見唐詩宋詞元曲

王力《平平仄仄平平仄》

1、王力語言必修課(一):走進典雅的唐詩

相傳沈約最初發現漢語裡共有四個聲調,即平聲、上聲、去聲和入聲。

平仄是一種相對立的聲調關係。“平”字指的是不升不降,“仄”字指的是不平,也就是或升或降。“上”字指的是聲調中的升,“去”字指的是聲調中的降,“入”字指特別短促。這也就是說,上聲、去聲和入聲合成一類(仄聲),平聲自成一類,而平仄遞用可以構成詩的節奏。

我們口中常說的“古詩”大體可以分為兩類:古體詩和近體詩。初唐以前的詩多為“古體詩”,對格律的要求相對寬鬆;近體詩又稱格律詩,形成於隋朝,成型於唐初,有著嚴謹的格律規定,包括平仄、對仗和詩篇的字數等。

近體詩大致可以分為三大類:律詩、排律和絕句。顧名思義,律詩是指依照一定的格律來寫成的詩;排律是指10句以上的律詩;絕句又稱“截句”,一般認為絕句字數等於律詩的一半。

律詩的格律有兩項重要原則:第一,儘量使句中的平仄相間,並使上下句的平仄相對;第二,儘量多用對仗。我們以五律的平仄格式來分析近體詩:

語言學大師王力的語言必修課:在平仄韻律中,遇見唐詩宋詞元曲

近體詩中的平仄格式(以五律為例)

五言律詩需要遵循“粘對規則”

,也就是“作對”和“作粘”

“作對”是指律詩同一聯的出句和對句要求平仄相對(即相反)。如果出句是以仄聲開頭,那對句必須是以平聲開頭;如果出句是以平聲開頭,那對句必須是以仄聲開頭。如: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作粘”是為了使每聯不是簡單重複,聯與聯之間相粘。指如果上一聯的對句是以平聲開頭,那下一聯的出句也必須以平聲開頭;如果上一聯的對句是以仄聲開頭,下一聯的出句也必須以仄聲開頭。如: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由於五言排律是五言律詩的延長,五言絕句是五言律詩的減半,在不違反粘對規則的前提下,依照五言律詩的平仄格式分別延長或減半即可。如寇準的《春日登樓懷歸》就完全與五律的平仄格式相符。

語言學大師王力的語言必修課:在平仄韻律中,遇見唐詩宋詞元曲

雖說唐代之後近體詩盛行,但仍有詩人不放棄古體詩的形式。他們自然灑脫,模仿古人那種較少拘束的詩來寫,但唐宋以後的古體詩也確實收到近體詩的影響,摻雜著或多或少的近體詩的平仄、對仗和語法,如:李白的《將進酒》、杜甫的“三吏三別”和白居易的《琵琶行》等皆為古體詩中的名作。

總的來說,廣義的唐詩中既有古體詩又有近體詩,近體詩格律嚴格,古體詩自由不羈,二者在時代的發展中相互交融,並再次碰撞出不一樣的火花

2、王力語言必修課(二):解讀婉約的宋詞

關於詞的來源,有兩種說法:其一,“詞”本來是樂府詞,起源於南朝梁;其二,從格律來說,詞淵源於近體詩。

有一些似詩非詩的詞,讀起來是詩,唱起來是詞,而在詩的基礎上增減字數,便開始走進詞的世界。張志和的《漁父》是由句句入韻的七言詩轉變而來;劉禹錫的《瀟湘神》由普通七絕轉變而來;韋應物的《調笑》由古樂府轉變而來……

語言學大師王力的語言必修課:在平仄韻律中,遇見唐詩宋詞元曲

詞還有令、引、近、慢等名稱,這也與詞的字數相關。

“令”是詞牌的通稱,可以在詞牌後加上“令”字,如《浪淘沙》又名《浪淘沙令》,《鵲橋仙》又名《鵲橋仙令》等;也有一些詞牌是有一個帶著“令”字的別名的,如《蘇幕遮》又名《鬢雲松令》,《念奴嬌》又名《百家令》等。

“引”和“近”都比“令”短一些,但很難下一個準確的定義。有人認為“引”有“引申”之意,也有人認為,“引”是“令”的別稱,或者“引”就是“曲”。而被稱為“近”的特徵是沒有短調。

“慢”則是很明確地表現出字數增多的特徵。如:《西江月》50個字,《西江月慢》103個字;《木蘭花》52個字,《木蘭花慢》101字等。

語言學大師王力的語言必修課:在平仄韻律中,遇見唐詩宋詞元曲

蘇軾

唐代被稱為是詩的時代,宋代則被稱為是詞的時代,這也是由當時的社會經濟發展狀況決定的。宋代物質生活豐富,皇帝、大臣個個愛詞,詞的發展得到了全社會的認同和推崇。宋朝也出現了一大批詞人,如蘇軾、辛棄疾、李清照等。

詞成型於唐,全盛於宋,可以將其分成兩個時代:唐五代為一期;宋以後為一期。前者都是短調,韻與韻之間距離小;後者兼有長調,韻與韻之間距離大。

從宏觀角度來看,詩和詞是沒有明顯的界限的,可以將詞看作是詩在社會發展下的文化漸變形式;從微觀角度來看,詩與詞之間又有著明顯區別,詞是一種律化的、長短句的、固定字數的詩。

3、王力語言必修課(三):揭秘麻辣的元曲

曲這種形式出現在五代時期,少數民族的湧入使得各民族文化相互交流和融化,最後詞演變成了散曲。

按照地域來劃分,曲有北曲南曲之分,北曲與詞的區別大,南曲與詞的區別小。按照表現形式來劃分,曲包括雜劇和散曲。雜劇是一種帶著科白的歌劇,在南曲中也被稱為“傳奇”;而散曲只是一種吟詠,沒有科白。

語言學大師王力的語言必修課:在平仄韻律中,遇見唐詩宋詞元曲

如果從詩的本質來說,曲是詞的一種,在雜劇和傳奇裡,它就是戲劇中的詞

。詞與曲既有著緊密的關係,又有著各自的特徵,從嚴格意義上來劃分,我們需要從兩個方面來辨別詞與曲。

第一,以韻部和聲部的不同來辨別詞與曲。詞韻大致依照詩韻,而曲韻則是另立韻部;詞有平上去入四聲,北曲中入聲被取消了,歸入平上去三聲。

第二,以有無襯字來辨別詞與曲。襯字是指在曲律規定之外增加的字。詞的字句是一定的,無襯字;而曲的字數沒有一定,在不破壞整體結構的情況下,曲調中增句也是可以的。

元代是元曲的鼎盛時期。元曲既繼承了詩詞的清麗婉轉,又具有戰鬥色彩,直指社會弊端,就連元曲的愛情作品也比歷代詩詞來得潑辣和大膽。最典型的代表人物就是“元曲四大家”:關漢卿、馬致遠、鄭光祖和白樸。

語言學大師王力的語言必修課:在平仄韻律中,遇見唐詩宋詞元曲

關漢卿

從整體上來看,無論是堯舜古歌謠、灑脫的古體詩,還是典雅的唐詩、婉約的宋詞、麻辣的元曲,都是以“韻”為始,在平仄韻律中逐步發展的產物,反映了不同時代的地域文化特徵。書中以精心挑選的篇目為例,展示唐詩宋詞元曲的獨特魅力,層次清晰地揭示語言學的奧秘。

2007年,歌曲《中國話》橫空出世,“多少年我們苦練英文發音和文法,這幾年換他們卷著舌頭學平上去入的變化,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唱出了漢語之美,也唱出了中國語言學的發展與心酸。

2017年9月份開始,語文教育要求迴歸“中國化”,中小學語文教材統一採用全新的“部編本”。這也就意味著,從一年級就開始學習古詩詞,小學的古詩文總數增加了55篇,增幅高達80%;初中的古詩文總篇數也提升至124篇,佔到了全部課文的51.7%。從這次調整我們也可以看出國家對詩詞文化的推崇,對語言學的教化,對傳統文化的重視。

宣揚詩詞文化,就是在繼承先人智慧的結晶的基礎上,發揚中華傳統文化。在傳統精神的影子越來越“模糊”的今天,我們確實

需要這些詩詞文化的薰陶,需要優秀傳統文化的浸潤,也需要跟隨語言大師王力一起學習這節語言必修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