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3 化名曹雪芹在《风月宝鉴》的基础上披阅十载完成了红楼梦全书

化名曹雪芹在《风月宝鉴》的基础上披阅十载完成了红楼梦全书

一、雪芹乃作者笔名,“曹”字从何而来?

曹雪芹并非作者真名,这一点已经被大多红学界专家学者所接受。从甲戌本脂砚斋批注可以看出,雪芹、芹溪、芹都是作者笔名或曰化名,关键是笔名前出现了一个“曹”字。正是这一“曹”字将广大红学专家和研究者们的目光引向了江南曹家,从而将贾府原型是大清皇宫的“真事”成功隐在了“风月宝鉴”的背面。

化名曹雪芹在《风月宝鉴》的基础上披阅十载完成了红楼梦全书

说来道去都是一个“曹”字惹得祸!这也正是作者狡猾之甚处。那么此“曹”字究竟从何而来?它有没有“原型”出处呢?我的回答是肯定的,有!他的“原型”出处恰恰就是“江南曹家”。因为大清入关时曹家就以包衣身份跟随打天下,出生入死立下过不少功勋,这才有了后来的“袭爵”皇恩,书中“贾宝玉路谒北静王”时北静王说了一句“世交”不必拘礼。

说明此种“世交”关系一直延续到废太子胤礽时期乃至“弘皙逆案”时期。红楼梦所说“皇家事”,作者自然是皇家子孙。所以作者对江南曹家之事了如指掌,故在书中设置贾府原型时设成了“明暗”两地:明设为金陵“假不假白玉为堂金做马”的贾家;暗设为“江宁织造府”,所以“曹”字“原型”出处正是江南曹家。从而将贾府真正的原型大清皇宫巧妙地“真事隐”了。

化名曹雪芹在《风月宝鉴》的基础上披阅十载完成了红楼梦全书

二、曹雪芹披阅增删十载方成书,那么原始作者是谁?

我们从书中找答案,红楼梦楔子中就有明确交代:“......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则题曰《金陵十二钗》。”《红楼梦》作者定为曹雪芹的作者信息就是从这得来的。本来书中交代得十分清楚,曹雪芹虽披阅增删十载依然是红楼梦的编辑编纂者,压根就没有说是创作人。

化名曹雪芹在《风月宝鉴》的基础上披阅十载完成了红楼梦全书

请看脂砚斋的批注是怎么说的:[甲戌眉批:若云雪芹披阅增删,然则开卷至此这一篇楔子又系谁撰?足见作者之式猾之甚。后文如此者不少。这正是作者用画烟云模糊处,观者万不可被作者瞒蔽了去,方是巨眼。]

此处脂砚斋究竟在打什么谜语呢?究竟有什么隐情不明着说出来呢?以往我们都误解为,曹雪芹披阅增删十载都是“瞒蔽”观者的假象,实则正文和这篇楔子都是曹雪芹一人所写。

其实不然!不信我们再来看看此处脂砚斋还有一句批注:[甲戌眉批:雪芹旧有《风月宝鉴》之书 ]。一句话透露了天机。原来曹雪芹披阅增删之前,他的手里早就有一本《风月宝鉴》之书。那么请问这本书是谁写成的?试想,假如《风月宝鉴》是曹雪芹写成的话,脂砚斋绝对不会说“雪芹旧有《风月宝鉴》之书 ”,而会说雪芹旧作《风月宝鉴》之书,对吗?!

原来,脂砚斋在告诉读者:曹雪芹披阅增删之前《风月宝鉴》之书已有,“开卷至此这一篇楔子又系谁撰?”是在暗示读者《红楼梦》作者另有其人,“观者万不可被作者瞒蔽了去,方是巨眼。”这就是红楼梦所隐的“真实”的一部分。

化名曹雪芹在《风月宝鉴》的基础上披阅十载完成了红楼梦全书

由此可以推断:化名曹雪芹的作者是《红楼梦》成书过程中的编辑编纂者,所以书中说“.....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则题曰《金陵十二钗》。”然后,脂砚斋明确说了[甲戌眉批:雪芹旧有《风月宝鉴》之书 ],说明《石头记》从易名到《风月宝鉴》的原始创作者另有其人,此人可称为《红楼梦》的第一作者。化名为曹雪芹的第二作者在《风月宝鉴》的基础上披阅增删十载完成了《红楼梦》全书。

诸君,意欲了解更多,请看“五千年风流过客”的个人展示页。谢谢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