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8 毀掉一個孩子,就是管他,使勁管他

毀掉一個孩子,就是管他,使勁管他

常常聽到有家長抱怨:孩子實在太難管了,說什麼話都聽不進去。

其實,這是因為你在“管“孩子,而不是在“管理”孩子。

01 什麼叫“管”孩子:

去商場的時候,孩子看到玩具哭鬧著要買。

你突然想起這已經是這個月第三次在商場買玩具了,這次不能買了,你嚴厲的拒絕了孩子,孩子撒潑打滾哭鬧。

什麼叫“管理”孩子:

去商場的時候,孩子看到玩具哭鬧著要買。

你溫柔而堅定的告訴孩子,“咱們之前說好的,每個月買兩次玩具,你已經買了兩次了,這次不可以買了哦,下個月媽媽給你買這個玩具。

毁掉一个孩子,就是管他,使劲管他

管孩子,是大人要求孩子要怎麼做,孩子就得怎麼做,結果孩子充滿壓迫感和牴觸心理。因此,越管,孩子越不聽。

而管理孩子,則是事先跟孩子商量共同認可的規則,是建立在尊重孩子的基礎之上。因此,越管理,孩子越聽話。

02

有句俗話叫:“三歲看大,七歲看老”,是很有道理的。

孩子6歲前,是心理發育最迅速的時期,也是孩子性格和習慣養成的關鍵期,這個時期,父母傳遞給孩子的價值觀,產生的影響是最深刻,也是最直接的。

孩子人生的頭幾年,可塑性是很強的,很多看起來很小的事情,如果不正確教育管理,長大後再想管,已經為時已晚。

就像蝴蝶效應一樣,一隻南美洲亞馬孫河邊熱帶雨林中的蝴蝶,偶爾扇幾下翅膀,就有可能在兩週後引起美國得克薩斯的一場龍捲風。

毁掉一个孩子,就是管他,使劲管他

孩子闖了禍,你嚴厲已對;

孩子犯了錯,你大聲吼罵;

孩子有了壞習慣,你強制性讓孩子改掉;

對孩子來說,這不是教育管理,而是另外一種傷害。

UCL醫學研究協會梅•斯塔福德博士說:不聽孩子的意願,否定他的決定,對孩子的心理進行控制,只會助長孩子對父母的依賴,削弱孩子的自立與自律能力。

這是非常需要父母去警惕和避免的。

03

下面,蜜絲懂就分享給大家“管理孩子”的經驗,希望能給想管理孩子的家長一些幫助。

1 要跟孩子一起制定成長規則

毁掉一个孩子,就是管他,使劲管他

俗話說:無規矩不成圓。管理孩子的第一步,就要制定規則。

但是,這份規則不能是家長單方面決定,而是要和孩子一起探討、達成共識後才能實施。

因為只有這樣做,孩子才能打從心裡認可,他才會一心一意去執行和遵守。

2 培養孩子自主意識

家長要逐漸對孩子放手,對孩子少一些控制和干涉,充分相信孩子的能力,尊重孩子的意見,讓他們有更多的機會根據自己的興趣和好奇心去自主安排自己的學習和生活。

同時,也應該允許他們失敗,給他們嘗試錯誤、並改正錯誤的機會。

這樣能使孩子獲得自我控制感,激發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和自我管理的決心和意志。

毁掉一个孩子,就是管他,使劲管他

急於插手、急於糾正,就會使孩子思想上和行動上都產生依賴感,不願也不敢探究未知的事物。

3 讓孩子幫忙一起做事情

當孩子在家裡亂寫亂畫,給桌子上弄得很髒的時候,讓孩子幫忙一起打掃。讓孩子去協助自己收拾亂塗亂畫的殘局,教會孩子要承擔責任。

4 提醒孩子,不要催孩子

心理學上說,人的學習行為是由兩套系統合成的,一套是軀體的,一套是心理的。

催促,只能使身體到位,卻無法讓心思到位,甚至會引起孩子的強烈反感。

因此,我們要學會用提醒來代替“催”。

毁掉一个孩子,就是管他,使劲管他

當你想說:

你快點,要遲到了。不如說:還有5分鐘就會遲到哦!

當你想說:你快點去睡覺。不如說:在看半個小時動畫片就該去睡覺了哦!

5 巧獎勵,激發孩子內在動力

家長要多使用內部獎勵,少使用外部獎勵。

孩子通過積極地探究和了解周圍世界,由此產生的自豪感和成就感,本身就是對孩子獎賞,此時家長如果能夠及時肯定、及時鼓勵並給予情感和精神上的支持,這種獎勵就是內在獎勵。

相反,家長為了讓孩子做某事而給予物質上的承諾和獎賞,就是外部獎勵。

這種獎勵變成了賄賂和交換,它削弱了孩子自身的能動性,分散了他的注意力,使他覺得自己的行為是由這些報酬和獎勵引起的,孩子會更多地關注行為的結果而忽略行為本身,很容易對某種行為或學習逐漸失去興趣。

管理大師西洛斯·梅考克曾說過:管理是一種嚴肅的愛。

毁掉一个孩子,就是管他,使劲管他

科學合理的管理,既照顧到孩子的需要,也讓孩子從中學會尊重和看見他人的需要,這是管理美好的地方所在。

在此,希望家長們能看到管理的美好,也能善用管理法則培養出一個明是非、懂事理、會謙讓,有教養、為人正直、相處起來令人如沐春風的好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