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哺乳期媽媽怎麼樣喝會讓奶水多?

李桃禎


說起這個話題,我是感同身受啊,追奶路真是一把辛酸淚。

因為是頭胎什麼都不懂,生產過程中醫生讓產婦自己按摩乳頭刺激乳汁分泌,我覺得生完自然會有也就沒有照做。生完在產房觀察一小時才可以轉病房,在這期間醫生教給我餵奶姿勢,讓寶寶趕緊吸吮乳頭,說是乳汁分泌黃金期,我笨手笨腳的擺好姿勢寶寶吸吮了半天也沒有乳汁,急得哇哇大哭,醫生讓繼續,結果反覆幾次還是沒有,折騰的我滿頭大汗。最後無奈醫生抱去用注射管給寶寶餵了點糖水才平靜下來。


回到病房,醫生問我們準備怎樣餵養孩子,是母乳還是奶粉。我說當然是母乳,因為母乳營養全面,母體也會分泌出最適合自己寶寶的乳汁。確定好後醫生交代了怎樣促進乳汁分泌,交代乳汁沒有來之前千萬不要用奶瓶喂孩子,如果實在餓了就用小勺喂。如果孩子一旦適應奶瓶餵養,再想讓她吃母乳就很困難了。之後住院期間我是沒事就把孩子抱在懷裡餵奶,結果很遺憾還是沒有。

出院後家裡開始了不間斷的催奶湯:豬蹄湯,鯽魚湯,烏雞湯。加上下奶神器——通草,又沒有調料連鹽都不放,那味道簡直了!真是閉著眼喝的。喝了一星期奶是來了,量卻少的可憐。無奈只好找了催奶師上門服務。催奶師詢問了我的飲食情況,說我一開始就吃錯了,剛生產完必須吃清淡食物,如果一開始就喝什麼油膩的湯,就會造成乳房堵塞,奶下不來。在推奶師按摩過程中我也感覺到了乳房疙疙瘩瘩的不通順,疼的厲害。然後交代了日後的飲食調理。下面我就介紹一下我喝過的催奶湯和效果。

1黃花菜湯,我是第一次聽說黃花菜有下奶效果的。味道嗎不提了,剛喝完奶會多一些,可過上一個小時後就恢復原樣了。南方可能用的多一點。



2通草湯,這個不用我仔細說了,哺乳期寶媽差不多都喝過了,一般還是挺有用的,但對於我這種頑固體質來說沒啥用了。

3花生蓮藕湯。親戚介紹的,挑面面的藕和紅皮花生一起燉,沒事就喝,當水喝。味道挺好的,是我月子裡最喜歡的一道湯。下奶效果也出乎意料的好,奶確實比以前好多了,後來一直喝這個湯。但熱量高,容易胖。


除了湯,寶媽還要多吃蛋白質含量高的食物,如雞蛋豆腐,奶。

飲食之外還有很多因素影響母乳分泌。

1餵養姿勢,餵養可分為坐姿,側躺,站姿。坐姿和站姿要注意寶寶頭部,用手拖住寶寶頭部,使頭部高於身體;側躺要在寶寶身下放一個大枕頭(能保證寶寶整個身體都能躺在上面)。為什麼要這樣呢?為了保證寶寶能將乳頭全部含在嘴裡(包含乳暈)。只有這樣才能刺激乳房深層乳汁分泌。


2心理因素。剛開始寶媽沒有奶水,看著寶寶餓的大哭,心裡會非常焦急,一旦心裡產生急躁,憤怒的消極情緒,乳汁就會相應的減少或或停止分泌。所以一定要保持平和的心態。

3水分的吸收。哺乳期一定要大量喝水,1.5升起步,這個是很有效果的,畢竟乳汁是液體的,需要大量水分供應。


4氣血兩虛的寶媽。有些寶媽生產過程中氣血虧損嚴重也會導致乳汁分泌不足,可以讓醫生開一些補氣血的中藥,會很有幫助。

5乳房堵塞造成乳汁分泌不出,按壓疼痛感明顯,脹痛卻分泌不出乳汁。這種情況要找專業醫師按摩,經過醫生指導後期可以自己回家讓家人做。

6保證餵養次數和規律。母乳是根據寶寶需要量分泌的,屬於“人工智能”。你喂的次數越多分泌的越多,相反喂得越少分泌越少。所以如果寶媽需要工作過出門,一定要用吸奶器吸出來,不要讓它堵著不管。



每個人體質不同,原因也不同,找到自己原因,進行改正。尤其是下奶湯,每個人反應都不一樣,我問了好多偏方,人家用有用我用就不行,也是分體質吧!但是多喝水、保持愉快心情,保證吸奶次數和規律確是統一的,要想保證母乳充足這些是必須要做到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