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7 高產優質旱黃瓜栽培管理技術,附各種病蟲害防治方法


高產優質旱黃瓜栽培管理技術,附各種病蟲害防治方法

大包刺黃瓜熟稱旱黃瓜,黃瓜是人類常食的蔬菜,很受大家歡迎。在東北尤其是旱黃瓜生食更受大家親睞,在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今天,怎麼才能生產出既高產又優質的黃瓜,是廣大科研人員及瓜農一直在研究和探索的話題,如何才能讓黃瓜色澤亮,包刺大,瓜綠、瓜條直,連續坐瓜能力強,頂花帶刺,一方面在於品種的選擇,另一方面取決於旱黃瓜日常管理技術。具體如下:

高產優質旱黃瓜栽培管理技術,附各種病蟲害防治方法

1、土壤與棚室消毒

1.1 由於棚室蔬菜的連年種植,致使在土壤中、架材上、棚室牆壁上都有大量的病原菌,尤其是土傳病害。採用新的環保方式,秸稈還田,變廢為寶,環保高效。選用有機物腐熟劑“源動力”和“源動力佳”對土傳病害菌有很好的殺滅作用,並對土壤有效改良。作物種植結束後,撤地膜滴灌等、解繩,捲起。將前底角秧棵向後放倒,將後面秧棵向前放倒,等待粉碎。秸稈粉碎後鋪土糞,用旋耕機旋地兩遍,將源動力或源動力佳用大桶稀釋,每畝最低計量30袋,進行噴灌。噴施源動利或源動利佳溶液,使土壤水分保持在70%左右,也可按照每畝地30000克源動利或源動利佳,拌稻糠,均勻撒施,旋地噴水。覆膜壓嚴四周,關閉放風口,高溫密閉,發酵腐熟,高溫腐熟中的效果,白色菌絲清晰可見。

高產優質旱黃瓜栽培管理技術,附各種病蟲害防治方法

1.2 選用液態消毒劑對棚室內的設施進行消毒,可以噴施清園石硫合劑溶液配製藥液時,需要進行二次稀釋,根據藥劑濃度,將所需藥劑倒入小容器裡,溶解,不斷攪拌,直至完全溶解,將溶解好的藥劑倒入藥壺中,噴施清園石硫合劑,對棚架和棚膜等棚室設施消毒,煙劑點燃後棚室消毒。

高產優質旱黃瓜栽培管理技術,附各種病蟲害防治方法

2、施底肥、整地起壟

茬口不同,土地情況不同施肥量不同。冬春茬生長期需肥較高,一般每畝施優質圈肥4000~7500千克,磷酸銨76~100千克,餅肥200千克,草木灰150千克,有條件的還可施硫酸鋅3千克。機翻或人工鐵鍬翻2遍,使肥料與土壤充分混勻,之後耬平地面。作壟後開溝將基肥中的化肥施入溝中,與土壤充分攪拌後耬平。一般選用大壟雙行的定植方法,按1.5米規格做畦,100釐米大行距,45釐米小行距,畦高30釐米,南北向起高畦,畦上鋪設滴灌帶,上覆地膜並在畦中間留20~25釐米暗溝。底肥應選擇正規廠家的優質產品,均勻灑施底肥,培土將畦面弄平,待鋪地膜。

高產優質旱黃瓜栽培管理技術,附各種病蟲害防治方法

3、覆蓋地膜及植株定植

隨著黃瓜的生長需要,結合培土形成高壟並蓋地膜。黃瓜越冬栽培,起高壟,蓋地膜實行膜下暗灌,有利於提高地溫,降低棚內空氣溼度,保持良好的土壤結構,改善蔬菜品質,起到防病豐產的作用。鋪地膜前應先安裝滴灌管方便澆水施肥。菜農在棚內應懸掛溫度計和黃板,溫度計應懸掛在黃瓜秧生長點10釐米左右的地方,這樣才能更準確地反映蔬菜生長位置的溫度。

秧苗在定植前一週要進行控水、控肥、控溫,抗逆鍛鍊,定植時在膜上打孔,採取大小行小高壠方式,即大行70~80釐米,小行40釐米,壠高10~15釐米,每壠定植兩行,定植時按早中晚熟品種和植株高度確定密度,一般中熟和中晚熟品種以株距35釐米,每畝定植3500株。早熟品種株距25~27釐米,每畝定植4500株左右。定植後馬上澆定植水,水量要充足,將栽培壟全部潤透。多采用膜下畦灌。有條件的地方可膜下滴灌或微噴灌,既可節約水又可避免溼度過高而引起病害的發生。定植前可在壟溝鋪一層草炭。黃板的懸掛高度應和作物平齊為最佳,並及時更換。

高產優質旱黃瓜栽培管理技術,附各種病蟲害防治方法

4、定植後的管理

4.1 緩苗期

定植後一週內為緩苗期,以升溫為主,使棚內地溫須保持在至少12℃以上,最適宜溫度為28℃。當新葉長出後表明緩苗期已結束,可澆緩苗水一次,看苗情況施肥一次,定植後要鬆土,整理吊繩線,幫助黃瓜苗爬蔓,緩苗期用地馳素加生根肥加菌肥衝肥一次。

高產優質旱黃瓜栽培管理技術,附各種病蟲害防治方法

4.2 初花期

從緩苗到根瓜坐住為初花期,溫室保持在30~32℃,夜間保持在10~15℃,棚內溫室達到30℃時開始通風,當溫度降到20℃時停止放風。此期以促根控秧為主,一般不澆水,以中耕為主,促進根系發育,為結果打好基礎。如果不控秧,莖葉過旺,易發生徒長,引想落花、化瓜。若控苗過狠,也會發生花打頂現象。發現黃瓜龍頭緊聚時,應澆水,然後鬆土。瓜秧抽蔓時,應及時調蔓、綁蔓。當根瓜的瓜把變粗,顏色變深時,可進行第一次追肥澆水,選晴天上午衝硼鎂鐵鋅鈣肥,葉噴磷酸二氫鉀。如果是越冬栽培,這是入冬前最後一次澆大水,以後澆水只澆小水,目的是防止降低地溫。追肥澆水後,要加大放風量。隨著黃瓜的生長,及時纏繩,整理植株初花期所用肥料:底衝施遼寧天鴻農資系列無機衝施肥。葉噴遼寧天鴻農資系列功能型葉面肥。

高產優質旱黃瓜栽培管理技術,附各種病蟲害防治方法

4.3 瓜期的管理

根瓜採收後,植株進入生殖生長和營養生長同時進行的階段,因此要保持溫度、大水大肥。日溫應保持在25~30℃,夜溫就應保持在14~15℃,超過32℃時要放風。同時在結瓜期要保持土壤的溼度,採收初期1周左右澆1次水,隔1次水要追一次肥;在採收的盛期,4~5天澆1次水,同樣隔1次水需要追肥1次。追肥可隨水施用尿素或磷酸二銨,每畝地10千克左右。追兩次氮肥後需要追1次複合肥。此時期要及時綁蔓,適當的落蔓或摘心,同時及時採收,採收時間以早晨為好。去除病老葉,加強病蟲害的防治。

高產優質旱黃瓜栽培管理技術,附各種病蟲害防治方法

貫徹“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方針,利用農業防治、物理防治、化學防治及生態防治相結合的方法,消除病蟲害發生的根源,防止蔓延。為害秋黃瓜的病害主要有霜黴病、疫病、細菌性角斑病等,預防方法是在病害容易發生的時候,利用廣譜性殺菌劑每隔7~10天噴霧一次,連續噴3次。如果已經發病,可利用杜邦可露、58%甲霜靈等藥劑噴霧,連續防治3~4次。蟲害主要有蚜蟲、紅蜘蛛、薊馬等,可用10%吡蟲啉、40%毒死蜱等防治。

黃瓜開摘後不能噴任何農藥。

黃瓜授粉:將配好的蘸花葯倒入特定的容器內,蘸未開敗的鮮花,最好是蘸欲開未開帶黃花尖的小黃瓜,將黃瓜花帶瓜全部浸入蘸花葯液中,使膨果均勻。

高產優質旱黃瓜栽培管理技術,附各種病蟲害防治方法

5、黃瓜常見生理性病害及防治方法

5.1 畸形瓜

症狀與病因:彎曲瓜,長型果品種易形成彎曲瓜,嚴重時不具備商品價值。生理原因多與營養不良、植株細弱有關,尤其在高溫或晝夜溫差過大、過小,光照少的條件下易發生;有時水分供應不當,結瓜前期水分正常,後期水分供應不足,或病蟲危害,均可形成彎曲瓜。

防治方法:適當調節控制溫度,適當增加光照,注意水肥管理,補施鉀肥。

高產優質旱黃瓜栽培管理技術,附各種病蟲害防治方法

5.2 花打頂和化瓜

症狀與病因:花打頂表現為黃瓜的生長點變為花,開花後瓜條停止生長。另外,低溫和高溫妨礙受精,產生化瓜。

防治方法:及時鬆土,注意水肥管理,增施有機肥,提高低溫,改善土壤環境,適當控制溫度,做到白天適溫、適溼,溫度一搬控制在25~30℃,夜間15℃左右;合理密植;陰天低溫時,可進行葉面噴肥;適當通風,可進行二氧化碳施肥,促進同化物質積累,加強肥水管理和病蟲防治。

高產優質旱黃瓜栽培管理技術,附各種病蟲害防治方法

5.3 低溫生理病害

症狀與病因:遇低溫,輕者葉片黃白色,如持續時間長,植株表現不髮根或花芽不分化,較重的葉面出現水漬,斑點、皺縮、捲曲變小、萎蔫、甚至枯死。黃瓜的耐寒能力弱,0~10℃植株就會受害;溫度降低到3~5℃時,生理機能出現障礙,造成傷害,致細胞脫水或使細胞漲離而死亡,而使植株萎蔫死亡。

防治方法:選用耐低溫品種;加強保溫措施,苗期可採用地膜覆蓋;在棚室上加蓋雙層草簾;燻煙或臨時補溫;定植前有意識地起先低溫鍛鍊,間斷性地降低苗床溫度,可以噴施葉面肥-如葉馳素等,提高秧苗抗性。

高產優質旱黃瓜栽培管理技術,附各種病蟲害防治方法

5.4 黃瓜藥害

症狀:藥害,是指不適當施用農藥後,致被保護的作物正常生理功能或生長髮育受阻,或受到破壞引致一系列異常徵象出現。藥害有急性、慢性兩種。急性是噴後幾小時至3~4天出現明顯症狀,發展迅速。如燒傷、凋萎、落葉、落花、落果。慢性藥害是在噴藥後,較長時間才引起明顯反應,由於生理活動受抑,表現生長不良,葉片畸形,成熟推遲,風味變劣,籽粒不滿等。常見症狀為以下幾種:葉部症狀表現較明顯且普遍,如出現五顏六色的斑點,局部組織焦枯,穿孔或脫落,或致葉黃化,褪綠或變厚畸形。

高產優質旱黃瓜栽培管理技術,附各種病蟲害防治方法

防治方法:①選擇對作物安全的農藥。②儘量避開在作物耐藥力弱的時期施藥。一般苗期、花期易產生藥害,需特別注意。③正確掌握施藥技術,嚴格按規定濃度、用量配藥,做到科學合理混用,稀釋用水要選河水或淡水。④避免在炎熱中午施藥。因為在強光照高溫下,作物藥力減弱,藥劑活性增強,易產生藥害。⑤採取補救措施,種芽,幼苗輕微受害,通過加強管理,適當補施氮肥,促使幼苗早發轉入正常生育。葉片或植株受害較重,應及時灌水,增施磷鉀肥,中耕促進根系發育,增強恢復能力。如果噴錯藥劑,可噴灑大量清水淋洗,並注意排灌。⑥若發現錯噴農藥,應及時用清水沖洗2~3次。對於發生藥害的黃瓜,要及時採取補救措施。種苗、幼苗受害較輕時,及時中耕鬆土,適時追施氮肥,促進幼苗生長髮育;受害較重時,及時灌水,增施磷鉀肥,中耕鬆土,促進根系發育,增強其恢復能力。同時,葉面噴施葉面肥1~2次。

高產優質旱黃瓜栽培管理技術,附各種病蟲害防治方法

6、黃瓜缺素症的預防

6.1 黃瓜鐵元素失調

症狀:①植株的新葉除了葉脈全部黃白化,漸漸地葉脈也失綠;新葉的葉脈間先黃化,逐漸全葉黃化,但葉脈間不出現壞死症狀。②開花結果後,果實生長慢,表皮淺灰綠色,質地硬,不可食。缺鐵發生原因:磷肥施用過量,鹼性土壤,土壤中銅、錳過量,土壤過幹、過溼及溫度低,容易發生缺鐵。

高產優質旱黃瓜栽培管理技術,附各種病蟲害防治方法

6.2 黃瓜鈣元素失調

症狀:黃瓜缺鈣一般發生於鹽份高或長期使用含鈣較低的複合肥的田塊。因為鈣不容易被轉移,幼嫩部位容易受害。造成頂端龍頭、卷鬚等黃化、腐爛。距生長點附近的葉片小,葉緣枯死,葉形呈蘑菇狀或降落傘狀,葉脈間黃化,葉片變小。

6.3 黃瓜鋅元素失調

症狀:黃瓜缺鋅時從中部葉開始褪色,葉面上出現小黃斑點,葉緣從黃化到變成褐色;因葉緣枯死,葉片向外側稍微卷曲;果實短粗,果皮形成粗綠細白相間的條紋,綠色較淺;缺鋅嚴重時,生長點附近的節間縮短,植株葉片硬化。

高產優質旱黃瓜栽培管理技術,附各種病蟲害防治方法

6.4 黃瓜磷元素失調

症狀:瓜蔓抽生慢,幼葉小而僵硬,葉呈深綠色,子葉和老葉出現大塊水漬狀斑,並向幼葉發展,病斑逐漸變褐乾枯,葉片易凋萎脫落。

6.5 黃瓜鉀元素失調

症狀:下位老葉葉尖及葉緣先發黃,而後逐漸向脈間葉肉擴展。嚴重時,葉片焦枯,捲縮脫落

6.6 黃瓜氮元素失調

症狀:植株矮小,下部葉片呈黃綠色,嚴重時呈黃色,果實小而短。

高產優質旱黃瓜栽培管理技術,附各種病蟲害防治方法

7、蟲害的防治

7.1 白粉蝨

危害:銼吸式口器,成蟲和若蟲吸食植物汁液,被害葉片褪綠、變黃、萎蔫,甚至全株枯死。其繁殖力強,繁殖速度快,種群數量龐大,群聚危害,並分泌大量蜜液,嚴重汙染葉片和果實,往往引起煤汙病的大發生,使蔬菜失去商品價值。除嚴重為害番茄、青椒、茄子、馬鈴薯等茄科作物外,也是嚴重為害黃瓜、菜豆的害蟲。形態特徵:成蟲體長約0.9~1.4毫米,淡黃白色或白色,雌雄均有翅,全身披有白色蠟粉,雌蟲個體大於雄蟲,其產卵器為針狀。

防治措施:①溫室內懸掛的黃板粘貼白粉蝨;②魔力碳燻煙;③蝨蟎脲+助劑。

高產優質旱黃瓜栽培管理技術,附各種病蟲害防治方法

7.2 美洲斑潛蠅

危害:美洲斑潛蠅和南美斑潛蠅都以幼蟲和成蟲危害葉片,美洲班潛蠅以幼蟲取食葉片正面葉肉,形成先細後寬的蛇形彎曲或蛇形盤繞蟲道。南美斑潛蠅的幼蟲主要取食背面葉肉,多從主脈基部開始危害,形成彎曲較寬(1.5~2毫米)的蟲道,蟲道沿葉脈伸展,但不受葉脈限制,可若干蟲道連成一片形成取食斑,後期變枯黃。兩種斑潛蠅成蟲危害基本相似,在葉片正面取食和產卵,刺傷葉片細胞,形成針尖大小的近圓形刺傷“孔”,造成危害。“孔”初期呈淺綠色,後變白,肉眼可見。幼蟲和成蟲的危害可導致幼苗全株死亡,造成缺苗斷壟;成株受害,可加速葉片脫落,引起果實日灼,造成減產。幼蟲和成蟲通過取食還可傳播病害,特別是傳播某些病毒病,降低花卉觀賞價值和葉菜類食用價值。

防治措施:滅蠅胺+助劑。

高產優質旱黃瓜栽培管理技術,附各種病蟲害防治方法


7.3 薊馬

危害:薊馬以成蟲和若蟲銼吸植株幼嫩組織(枝梢、葉片、花、果實等)汁液,被害的嫩葉、嫩梢變硬捲曲枯萎,植株生長緩慢,節間縮短;幼嫩果實(如茄子、黃瓜、西瓜等)被害後會硬化,嚴重時造成落果,嚴重影響產量和品質。

防治措施:2.4%阿維氯氰20毫升+助劑;2.4%阿維氯氰20毫升+滅掃利20豪升+助劑。

7.4 蟎蟲及蚜蟲

蟎蟲也叫紅蜘蛛,為紅色的很微小的蟲,群集

防治蟎蟲:蟲蟎腈+助劑。防治蚜蟲:高氯吡蟲啉。

高產優質旱黃瓜栽培管理技術,附各種病蟲害防治方法

8、黃瓜病害的防治

8.1 霜黴病

症狀:苗期、成株期均可發病。主要為害葉片。子葉被害初呈褪綠色黃斑,擴大後變黃褐色。真葉染病,葉緣或葉背面出現水浸狀病斑,早晨尤為明顯,病斑逐漸擴大,受葉脈限制,呈多角形淡褐色或黃褐色斑塊,溼度大時葉背面或葉面長出灰黑色黴層,即病菌孢囊梗及孢子囊。後期病斑破裂或連片,致葉緣捲縮乾枯,嚴重的田塊一片枯黃。該病症狀的表現與品種抗病性有關,感病品種如密刺類呈典型症狀,病斑大,易連結成大塊黃斑後迅速乾枯;抗病品種如津研、津雜類葉色深綠型系列,病斑小,褪綠斑持續時間長,在葉面形成圓形或多角形黃褐色斑,擴展速度慢,病斑背面黴稀疏或很少,一般較前者遲落架7~12天。

防治方法:選用耐低溫品種;加強保溫措施,苗期可採用地膜覆蓋;在棚室上加蓋雙層草簾;燻煙或臨時補溫;定植前有意識地起先低溫鍛鍊,間斷性地降低苗床溫度,可以噴施葉面肥,提高秧苗抗性。

高產優質旱黃瓜栽培管理技術,附各種病蟲害防治方法


8.2 靶斑病

症狀:危害葉片,病斑初呈淡褐色後變褐綠色,略呈圓形,直徑6~12毫米,多數病斑的擴展受葉脈限制,呈不規則形或多角形,有的斑中部呈灰白色灰褐色,上生灰黑色黴狀物即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嚴重時,病斑融合,葉片枯死。

防治:用斑好+助劑。

8.3 細菌性葉枯病

症狀:主要侵染葉子,葉片上初現圓形小水浸狀褪綠斑,逐漸擴大呈近圓形或多角形的褐色斑,直徑1~2毫米,周圍具褪綠暈圈,病葉背面不易見到菌膿,不同於細菌性角斑病。除危害黃瓜外,還可侵染西瓜、西葫蘆,症狀與黃瓜相似。

高產優質旱黃瓜栽培管理技術,附各種病蟲害防治方法

8.4 灰黴病

症狀:主要危害幼瓜、葉、莖。病菌多從開敗的雌花侵入、致花瓣腐爛,並長出淡灰褐色的黴層,進而向幼瓜擴展,致臍部呈水漬狀,幼花迅速變軟、萎縮、腐爛,表面密生黴層。較大的瓜被害時,組織先變黃並生灰黴,後黴層變為淡灰色,被害瓜受害部位停止生長、腐爛或脫落。葉片一般由脫落的爛花或病卷鬚附著在葉面引起發病,形成直徑20~25毫米大型病斑,近圓形或不規則形,邊緣明顯,表面著生少量灰黴。爛瓜或爛花附著在莖上時,能引起莖部腐爛,嚴重時下部的節腐爛致蔓折斷,植株枯死。

高產優質旱黃瓜栽培管理技術,附各種病蟲害防治方法

8.5 細菌性角斑病

症狀:主要危害葉片、葉柄、卷鬚和果實,有時也侵染莖。苗期至成株期均可受害。子葉染病,初呈水浸狀近圓形凹陷斑,後微帶黃褐色;真葉染病,初為鮮綠色水浸狀斑,漸變淡褐色、病斑受葉脈限制呈多角形,灰褐或黃褐色,溼度大時葉背溢有乳白色渾濁水珠狀菌腕,幹後具白痕,病部質脆易穿孔,別於霜黴病。莖、葉柄、卷鬚染病,侵染點出現水浸狀小點,沿莖溝縱向擴展,呈短條狀,溼度大時也見菌膿,嚴重的縱向開裂呈水浸狀腐爛,變褐乾枯,表層殘留白痕。瓜條染病,出現水浸狀小斑點,擴展後不規則或連片,病部溢出大量汙白色菌膿,受害瓜條常伴有軟腐病菌侵染,呈黃褐色水漬腐爛。病菌侵入種子,致種子帶菌。

高產優質旱黃瓜栽培管理技術,附各種病蟲害防治方法

8.6 黑星病

症狀:幼苗染病,真葉較子葉敏感,子葉上產生黃白色近圓形斑,發展後引致全葉乾枯;嫩莖染病,初現水漬狀暗綠色梭形斑,後變暗色,凹陷龜裂,溼度大時長出灰黑色黴層,即病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卷鬚染病則變褐腐爛;生長點染病,經兩三天爛掉形成禿樁;葉片染病,初為汙綠色近圓形斑點,穿孔後,孔的邊緣不整齊略皺,且具黃暈,葉柄、瓜蔓被害,病部中間凹陷,形成瘡痂狀,表面生灰黑色黴層;瓜條染病,初流膠,漸擴大為暗綠色凹陷斑,表面長出灰黑色黴層,致病部呈瘡痂狀,病部停止生長,形成畸形瓜。防治:用苯醚甲環唑。

高產優質旱黃瓜栽培管理技術,附各種病蟲害防治方法

8.7 炭疽病

症狀:黃瓜苗期到成株期均可發病,幼苗發病,多在子葉邊緣出現半橢圓形淡褐色病斑,上生橙黃色點狀膠質物,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和分生孢子。重者幼苗近地面莖基部變黃褐色,逐漸細縮,致幼苗折倒。葉片上病斑近圓形,直徑4~18毫米,棚室溼度大,病斑呈淡灰至紅褐色,略呈溼潤狀,嚴重的葉片乾枯。在高溫或低溫條件下,症狀常具有不同表現型,易與葉斑病混淆。主蔓及葉柄上病斑橢圓形,黃褐色,稍凹陷,嚴重時病斑連接,包圍主蔓,致植株一部或全部枯死。瓜條染病,病斑近圓形,初呈淡綠色,後為黃褐色,或暗褐色,病部稍凹陷,表面有粉紅色粘稠物,後期常開裂。葉柄或瓜條上有時出現琥珀色流膠。防治:阿米妙收+助劑。

高產優質旱黃瓜栽培管理技術,附各種病蟲害防治方法

8.8 白粉病

症狀:苗期至收穫期均可染病,葉片發病重,葉柄、莖次之,果實受害少。發病初期葉面或葉北及莖上產生白色近圓形星狀小粉斑,以葉面居多,後向四周擴展成邊緣不明顯的連片白粉,嚴重時整葉佈滿白粉,即病原菌無性階段。發病後期,白色黴斑因菌絲老熟變為灰色,病葉黃枯。有時病斑上長出成堆的黃褐色小粒點,後變黑,即病菌的閉囊殼。

防治:鋅銅大師+粉寧+助劑;粉絕(1+1)+百菌清。

高產優質旱黃瓜栽培管理技術,附各種病蟲害防治方法

8.9 病毒病

症狀:多全株發病。苗期染病子葉變黃枯萎,幼葉現濃綠與淡綠相間花葉狀。成株染病新呈呈黃綠相嵌狀花葉,病葉小略皺縮,嚴重的葉反捲,病株下部葉片逐漸黃枯。瓜條染病,表現深綠與淺綠相間疣狀斑塊,果面凹凸不平或畸形,發病重的節間短縮,簇生小葉,不結瓜,致萎縮枯死。

防治:通融50毫升+元鴻鋅20毫升對15千克水;通融50毫升+鋅銅大師10克對15千克水。

注:以上缺素症去當地農資店諮詢購買補充相應的大、中、微量元素,最好在沒有症狀前及時葉面噴施補充預防。白粉蝨應選擇在早上4∶00~5∶00有翅膀沾露水時沒飛起前噴藥效果佳,薊馬應選擇在晚上噴藥效果佳,所有的藥劑都應在溫度低時使用,避開高溫,一般都是在上午10點前,下午15∶00點後使用,詳情請結合當地農資店。

高產優質旱黃瓜栽培管理技術,附各種病蟲害防治方法

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內容,希望大家都能夠從中找到適合自己的種植方式,如果對你有用的話,記得給筆者點贊轉發評論謝謝。

高產優質旱黃瓜栽培管理技術,附各種病蟲害防治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